准将改为大校,1955年军衔制的折中方案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准将改为大校 , 1955年军衔制的折中方案
从1953年12月到1954年年初 , 在北京召开了一个长达55天的军委高级干部会议 。 什么会议要开将近两个月的时间?这是一个对军队有着重大的划时代意义的长会 , 会议的中心就是要对中国的军队实施大的改革 , 几百名军界的高级领导齐聚在这里 , 他们要通过这次会议为中国军队确立一个总的发展方针和总的任务 。 在这次会议上 , 中央军委明确提出了要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实施军衔制、干部薪金制和义务兵役制三大制度 。
准将改为大校 , 1955年军衔制的折中方案// //
彭德怀在给毛泽东的报告中说 , 军衔主要是确定每一个军人在队列中的地位和职权 , 以便按职责条令的规定 , 履行职权 , 同时又是国家给予军人的一种荣誉 , 以鼓励其在军队中的工作和上进心 。
这次会议之后 , 又经过充分的准备 , 1955年1月 。 中央军委发布了《关于评定军衔工作的指示》 , 对军衔评定工作给予了政策性的规定 , 于是 , 在全军从上到下开始了给每一位军人定职定衔的工作 。
在此基础上 , 1955年2月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服役条例》 , 由毛泽东签署命令 , 在全国公布实施 , 这个条例规定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的条件、来源、军衔、奖励、权力和义务、预备役等问题 , 同时宣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将于1955年10月1日起开始实行军衔制度 。
我军1955—1965年军衔制与现在实行的新军衔制 , 在军衔等级设置上有所不同 , 这一点大多数人是了解的 , 尤其是四十岁以上的人 , 对上一次军衔制的印象非常深刻 。 但是 , l 955一l 965年军衔制所实行的军衔等级 , 并非最初就是这样设定的 , 它在立法过程中曾经有过几种方案 。
准将改为大校 , 1955年军衔制的折中方案// //
新中国成立不久 , 我军就将实行军衔制的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 。 1952年冬有关部门开始着手研究军衔制的具体事宜 。 1952年l 1月26日 , 总干部部在向毛泽东主席并中央军委的报告中说 , 最近邀请总政、总后、军务部和苏联顾问卡苏林等 , 对实行军衔制度所需进行的准备工作问题进行了研究 , 并拟制了初步计划 , 现报请军委审批 。 总干部部的报告中说 , 对于军衔等级的设置 , 总干部部和苏联顾问的共同意见是设6等20级 , 即:
元帅三级:大元帅、国家元帅、兵种元帅;
将官四级:上将、准上将、中将、少将;
校官三级:上校、中校、少校;
尉官四级:上尉、一级中尉、二级中尉、少尉;
军士四级:准尉、上士、中士、下士;
兵二级:上等兵、列兵 。
这一军衔等级系列 , 与苏联当时实行的军衔制基本一致 , 只是多了一级“准上将” , 而苏联的大将与军兵种元帅同级 。 其他各级基本都一一对应 。
准将改为大校 , 1955年军衔制的折中方案// //
至于中尉分两级:“一级中尉”、“二级中尉” , 也是受苏联军衔制的影响 。 苏军的尉官分4级 , 我国分别译作大尉、上尉、中尉、少尉 。 而我们译作上尉的俄文原词 , 系由“资深的”和“中尉”组成 , 说明苏联本身也是把它作为中尉里面的一级看待的 。
当时总干部部与苏联顾问还对一个问题意见不一致 。 总干部部认为“少将与上校之间拟有必要增加‘准将’一级” , 主要理由是我军当时军、师干部共分6个等级 , 即:正军、副军、准军、正师、副师、准师 。 这样势必出现:“将较弱的军长和副师长都合并为少将一级 , 在这一级内存在的悬殊很大” , 如增加准将一级 , 即可解决这一矛盾 。 但苏联顾问持异议 。 苏军没有准将军衔 , 少将之下是上校 , 苏军的副师长通常为上校 。 如果我军设准将 , 副师这一级一般可授准将 , 在两军交往中会对苏军不利 。 可见 , 总干部部主要是从我军实际情况出发 , 而苏联顾问考虑更多的是两军军衔设置完全对等(至少不能高于苏军) 。 由于对这一问题未取得一致意见 , 总干部部呈请军委裁定 。
1953年草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解放军军衔条例(草案)》 , 较1952年11月总干部部与苏联顾问商定的方案多了一级 , 即少将与上校之间增设“大校” , 这样 , 既符合我军实际 , 又考虑了苏联顾问的意见 , 同时 , 也参考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军衔制 。 新方案共设6等21级 , 将原上将、准上将分别改称“大将”、“上将” , 将官依次为大将、上将、中将、少将;校官增设大校一级 , 依次为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尉官将原上尉、一级中尉、二级中尉 , 依次改称大尉、上尉、中尉、少尉 , 少尉仍用原名 。 准尉以下等级不变 。
准将改为大校 , 1955年军衔制的折中方案// //
1955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公布的《军官服役条例》和有关评定士兵军衔的文件规定 , 军衔设6等19级 , 较1953年条例草案减少兵种元帅、准尉两级 , 大元帅与国家元帅衔称均冠以“中华人民共和国” , 其余未变 。 确定的军衔等级设置如下:
元帅: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元帅、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
将官:大将、上将、中将、少将;
校官:大校、上校、中校、少校;
尉官:大尉、上尉、中尉、少尉;
军士:上士、中士、下士;
兵:上等兵、列兵 。
这样 , 终于形成我军20世纪50年代军衔制军衔等级设置的格局 。 但在实际授予军衔时 , 情况又有些变化:一是大元帅衔未授 。 大元帅是专为最高统帅设置的 。 当时 , 毛泽东理应被授予大元大元帅衔肩章帅衔 , 但由于毛泽东同志本人的意见 , 此衔一直空缺 。 而人们通常所说的“十大元帅” , 实际上被授予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 , 而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元帅” 。 二是实际授予了准尉衔 , 这是由于当时我军有几十万副排级干部 , 总部确定暂设准尉衔 , 以解决这批副排级干部的衔称问题 。 此衔在这次军衔制实行的10年里一直存在 。
- 八王之乱应改为六王之乱,因为其中两人完全是牺牲品
- 民国时期的北大校花,太过优秀,连鲁迅都曾暗恋她多年
- 105岁开国大校、原抗日军政大学文工团团长牛克伦逝世
- 北宋以武力吞并南汉后,孤立无援的南唐国主竟将称号改为江南国主
- 秘密建储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夺嫡只是由明争改为暗斗
- 唐朝靠府兵制起家为何又将其改为募兵制?
- 古代称呼皇帝一般用谥号,为什么在唐朝之后改为用庙号
- 13岁少女被判死刑,宋神宗不忍改为流放,17年后司马光却杀了她
- 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此人击毙敌军大校,战争结束后当保安,蹬三轮
- 中将级别的开国将军被降为大校,葬礼却是上将级别,真是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