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怀远花鼓灯艺术,是否来自四千年前大禹建立的夏朝?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安徽怀远花鼓灯艺术 , 是否来自四千年前大禹建立的夏朝?


安徽怀远花鼓灯艺术,是否来自四千年前大禹建立的夏朝?

安徽怀远花鼓灯艺术 , 是否来自四千年前大禹建立的夏朝?// //

(作者:赵辉)“安徽花鼓灯是汉族民间舞蹈的代表 , 是东方的芭蕾” 。 1953年 , 安徽怀远花鼓灯的著名艺人 , 赴京参加全国第一届民间音乐舞蹈会演 , 引起了巨大轰动 。 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怀仁堂观看了演出后 , 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 周恩来总理更是对怀远花鼓灯艺术做出了如此高度的概括总结 。 安徽怀远花鼓灯这个民间流传的舞乐艺术 , 也从新走入人们的视野、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

对于怀远花鼓灯的来历 , 历来有不同说法 , 大概有四种基本观点:1、始于夏代的传说:因大禹治水有功 , 淮河两岸人民 , 为了感谢大禹的恩德 , 在每年禹王会诸侯之日(农历三月二十八) , 各处花鼓灯班子 , 纷纷云集涂山 , 通宵达旦 , 彻夜歌舞 , 以示纪念 , 流传至今 。

2、始于唐代的传说:薛刚反唐 , 曾利用“玩花灯”这种形式作掩护 , 在民间秘密串联 , 习拳练武 , 招兵买马 , 集会造反 。 后来 , 花鼓灯这一民间艺术 , 就逐渐流传下来 。

3、始于宋代的传说:宋朝河南省陈州一带 , 连年遭受灾荒 , 百姓饥饿 , 民不聊生 。 包公放粮赈济百姓 , 人民感包公恩德 , 曾玩“玩鼓灯”欢庆 , 相沿至今 。

4、始于明代的传说:明朝开国元勋常遇春是怀远常家坟人 , 出生农民 , 会玩花鼓灯 , 他把家乡的花鼓灯带入军营 , 每逢节日 , 以花鼓灯自娱 。 至今 , 怀远常家坟仍是花鼓灯的盛行地区 。


安徽怀远花鼓灯艺术,是否来自四千年前大禹建立的夏朝?

安徽怀远花鼓灯艺术 , 是否来自四千年前大禹建立的夏朝?// //

由此可见 , 即使在广为流传与传承花鼓灯艺术的怀远本地 , 对花鼓灯艺术的来源 , 也已经记忆模糊 , 无法给出一个准确、唯一的来源 。 就如自称为华夏民族传人的中国人 , 对诞生中华文明的夏朝 , 也无法对世界人民给出一个关于夏朝的相对准确的地理位置与历史物证 。 这不仅让华夏文明的发展历史受到世界历史学界的质疑 , 也受到相当一部分中国人的自我质疑 , 否定夏朝历史在中华文明史中的存在与重要地位 。

“中华文明史 , 上下五千年”因为夏朝历史的不确定性 , 目前只能无奈地让世界认可三千六百年的历史 。 因此 , 夏朝四百多年的文明史必须早日确立 , 才能在夏朝文明历史的基础上 , 继续前推考证至五千年 。 任何文明的发展都是有稳定的延续性 , 夏朝文明的存在必然是在前代文明发展的基础上建立的 。 夏朝文明发展地理位置的定位错误 , 必然无法求证更早的文明发展历史 , 这也是现在史学界关于中华远古文明考证 , 无法继续前行的根本原因 。

公元1093年9月(北宋元祐八年九月)苏轼在扬州任知州 , 调任河北定州上任 , 在从扬州先返回开封的途中 , 路径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的涂山荆山 , 游览了涂山与荆山 , 并留下了诗词作品《荆涂赋》 。

《荆涂赋》(原名《上巳日与二子迨过游涂山荆山记所见》) 宋.苏轼

朅来乘樏庙 , 复作微禹叹 。

(昔自南河赴杭州过此 , 盖二十二年矣 。 )

従祠及彼呱 , 像设偶此粲

( 有启庙;谓涂山氏)

秦祖当侑坐 , 夏郊亦荐裸 。

(庙有柏翳;有鲧庙)

可怜淮海人 , 尚记弧矢旦 。

(淮南人相传禹以六月六日生 , 是日 , 数万人会山上 。 虽传记不载 。 然相传如此 。 )

荆山碧相照 , 楚水清可乱 。

刖人有余坑 , 美石肖温瓚 。

(荆山下有卞氏采玉坑 , 石色如玉 , 不受镵刻 。 取出山下 , 辄变色不复温莹 。 )

龟泉木杪出 , 牛乳石池漫 。

(龟泉在荆山下色白而甘 , 真陆羽所谓石池漫流者 。 有石记云:唐贞元中随白龟流出 。 )

小儿强好古 , 侍史笑流汗 。

归时蝙蝠飞 , 炬火记远岸 。

《荆涂赋》中 , 记载的每年六月六日在涂山举行盛大的民间对大禹祭祀活动 , 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破解夏朝历史的关键节点 。 说明北宋时 , 涂山六月六日的祭祀还是相当隆重 , 反映了大禹在涂山地区的重要影响力与涂山的重要关系 , 而此时距离“禹会诸侯”的时间 , 也已经过去了三千年 。


安徽怀远花鼓灯艺术,是否来自四千年前大禹建立的夏朝?

安徽怀远花鼓灯艺术 , 是否来自四千年前大禹建立的夏朝?// //

从北宋再往前追溯一千七百年 , 位于涂山地区四方湖畔的春秋向国 , 有一位公主向姜 。 在公元前721年春天远嫁山东莒国 , 三个月后的夏天 , 独自返回向国 , 使得莒国国君莒子也追随而来向国 。 夫妻二人参加了公元721年六月六日的在淮河边涂山之巅 , 举行的大禹生日祭祀庆典 , 并留下了《鼓钟》诗篇:

《诗经·小雅·鼓钟》

鼓钟将将 , 淮水汤汤 , 忧心且伤 。 淑人君子 , 怀允不忘 。

鼓钟喈喈 , 淮水湝湝 , 忧心且悲 。 淑人君子 , 其德不回 。

鼓钟伐鼛 , 淮有三洲 , 忧心且妯 。 淑人君子 , 其德不犹 。

鼓钟钦钦 , 鼓瑟鼓琴 , 笙磬同音 。 以雅以南 , 以籥不僭 。

大凡读过《诗经》的读者 , 对于这首《鼓钟》作品 , 不会陌生;对于生活在淮河流域的人们来说 , 更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亲切感 , 将淮河儿女带入遥远的古风古情;为远古淮河流域的诗情画意出现在中国经典《诗经》里 , 感到由衷的自豪 。

从以上两首历史经典诗篇中 , 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 , 每年六月六日在涂山举行的大禹祭祀盛典 , 源远流长 。 其历史来源与祭祀内容 , 直接来源于四千年前在涂山举行的大禹会诸侯历史事件 。

那么今天在涂山每年举行的三月二十八日的大禹庙会 , 北宋时期六月六日在涂山举行的纪念大禹生日盛会 , 公元前721年六月六日《鼓钟》描绘的“鼓钟钦钦 , 鼓瑟鼓琴 , 笙磬同音”大型音乐盛典 , 四千年前在涂山“禹会诸侯 , 执玉帛者万国”盛会 , 这些重要盛会的一项主要内容是什么呢?


安徽怀远花鼓灯艺术,是否来自四千年前大禹建立的夏朝?

安徽怀远花鼓灯艺术 , 是否来自四千年前大禹建立的夏朝?// //

这就是现在我们仍然能看到的怀远花鼓灯艺术表演 。 这也就是怀远花鼓灯历史来源的夏朝涂山大禹会诸侯说 , 也是怀远花鼓灯艺术的唯一正宗来源 。 其他三种假说 , 都显示了花鼓灯表演艺术早已存在 , 只是在这三个时期再次起死回生而已 , 而不是怀远花鼓灯艺术的最初起源 。

笔者为什么可以如此肯定、负责任地判定怀远花鼓灯来源于四千年前的“禹会诸侯”时期呢?

首先 , “禹会诸侯”根据历史考证 , 为大禹继承王位的第五年 , 是万国诸侯前来涂山朝拜大禹继承王位 , 也是大禹治水取得决定性成果而举行的万国盛会 。 大禹在功成名就后举行的盛会 , 万国诸侯在涂山的娱乐活动就是大禹的夏朝政府在涂山的主要工作内容;就如现在举行国庆庆典 , 文艺表演是国庆的主要内容 。 大禹安排的这种文艺表演形式 , 用现在的称谓就是怀远花鼓灯 , 其粗犷的表演形式 , 仍保留有四千年的原始风貌 。

其次 , 怀远花鼓灯艺术表演 , 采用的基本乐器为锣、鼓 , 主要由花鼓、大锣、大钹三大件打击乐器 , 配以小铙、狗锣等 , 都是最原始的乐器 , 都没有超出历史记载的夏族五大乐器 。 《淮南子》卷十三·氾论训记载:禹之时 , 以五音听治 , 悬钟鼓磬铎 , 置鞀 , 以待四方之士 , 为号曰:“教寡人以道者击鼓 , 谕寡人以义者击钟 , 告寡人以事者振铎 , 语寡人以忧者击磬 , 有狱讼者摇鞀 。 ”

再次 , 花鼓灯是一种民间广场艺术 , 由歌、舞、乐三部分组成 , 以歌舞见长 , 尤以舞蹈为最佳 , 在汉民族歌舞中独具特色 。 这种艺术表现形式 , 与“禹会诸侯 , 执玉帛者万国”汇集涂山的热闹喜庆的宏大场面非常相符 , 可以满足不同部落的欣赏需求 。 万国诸侯涂山聚会 , 显示了万国诸侯对大禹承继大统的万民所向 , 也是大禹的夏朝向万国诸侯展现华夏高度文明、文化、艺术的舞台 , 怀远花鼓灯艺术就此形成并展现于万国诸侯 。 花鼓灯的传统表演程式有:“大花场”、“小花场”和“文场” , “文场”又称“后场” , 一般以“大花场”开场 , “大花场”情绪热烈 , 气氛浓郁 , 振奋人心 。 这些花鼓灯表现形式与夏王朝招待万国诸侯 , 而制定的表演形式极其符合 。


安徽怀远花鼓灯艺术,是否来自四千年前大禹建立的夏朝?

安徽怀远花鼓灯艺术 , 是否来自四千年前大禹建立的夏朝?// //

最后 , 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 是怀远花鼓灯艺术表演的一个重要道具的保存至今 , 就是怀远花鼓灯独有的道具“华盖” 。 我们知道 , “华盖”是只有帝王出行才能使用 , 非普通人所随便使用的 。 西晋崔豹《古今注·舆服》“华盖”条中有这样的说法:“华盖 , 黄帝所作也 。 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 , 常有五色云气 , 金枝玉叶 , 止于帝上 。 有花葩之象 , 故因而作华盖也 。 ”

如果怀远花鼓灯只是纯粹地发源于民间 , 华盖在花鼓灯表演中的出现 , 就显得非常多余 , 与普通民众的生活生产格格不入 。 因此 , 怀远花鼓灯表演中“华盖”的出现 , 正是代表了怀远花鼓灯艺术 , 形成与大禹时期 , 是代表了大禹为万国诸侯表演 , 与万国诸侯同乐的大禹亲民精神 。 而这种文艺表演形式 , 能延续四千年不变 , 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

这样 , 怀远花鼓灯起源于四千年前的大禹会诸侯的涂山 , 并在涂山地区延续四千年而不变 , 基本可以得以确立 。 那么怀远花鼓灯的在涂山地区的传承 , 还包含什么重要信息呢?

这说明大禹建立的夏朝中心区域就在涂山地区 , 夏朝的国都就在涂山地区 。 如果大禹建立的夏朝国都 , 在涂山地区几百公里之外 , 涂山只是大禹会诸侯的临时地点 , 那么招待万国诸侯的花鼓灯艺术 , 必然会随着万国诸侯的散去 , 大禹返回遥远的夏朝国都 , 花鼓灯艺术在涂山地区必然人走茶凉 , 而消失于涂山地区 。

而四千年后的今天 , 花鼓灯艺术在怀远的传承与兴盛 , 正说明了大禹建立的夏朝就在涂山地区 , 夏朝的国都不会离开安徽省怀远县境内 。 而怀远县境内能与夏朝四千年历史相匹配的古城 , 只有四方湖畔的古城镇古城遗址 。 这也是中国的夏朝找不到国都 , 四方湖畔的古城遗址找不到历史来源的根本原因 。 怀远花鼓灯艺术也可以名正言顺、理直气壮、充满自豪的宣布:“安徽花鼓灯是汉族民间舞蹈的代表 , 是东方的芭蕾” , 是华夏文明存在的活化石 , 是中华所有艺术的始祖 。 (作者:赵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