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于对实际战况的考虑,曼施坦因坚决反对希特勒提出的这一战术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出于对实际战况的考虑 , 曼施坦因坚决反对希特勒提出的这一战术

1943年的东线战场 , 北方和中央集团军群依靠步兵、工兵、炮兵和坚固的防线阻止了苏军一次又一次的进攻 , 让其头破血流 。


出于对实际战况的考虑,曼施坦因坚决反对希特勒提出的这一战术

出于对实际战况的考虑 , 曼施坦因坚决反对希特勒提出的这一战术// //

而曼施坦因指挥的南方集团军群则是依靠装甲部队大胆、灵活的机动防御来挡住苏军的进攻 。

即使是步兵、炮兵单位也是时刻处于机动的状态 , 他们不像北方和中央防线那样存在着固定的主防线 , 他们的兵力不足以用来做那样的防御 。

这就是曼施坦因反对“硬性”的防御战术的根本原因 , 兵力不足 , 至少在南方集团军群的地域内行不通 。

该集团军群的战线长达760公里 , 而只有32个师 , 即使是齐装满员的情况下守住如此长的战线也难以做到 , 更不用说还要留出相当的预备队布置于战线的后方 。


出于对实际战况的考虑,曼施坦因坚决反对希特勒提出的这一战术

出于对实际战况的考虑 , 曼施坦因坚决反对希特勒提出的这一战术// //

加上从1942年开始南翼的战斗就处于不断的变换中 , 双方互有攻防 , 持续变换的战线使得曼施坦因无法像其他战线那样构建并经营一条固定的完备的防线 。

与此同时 , 希特勒又禁止在战线后方提前预构工事 , 所以在南翼的德军是无法做到进行“阵地战”式的纯粹防御的 。

曼施坦因主张使用他在南翼获得成功的“机动作战”方式 , 在战略防御的框架内 , 德军仍旧以机动作战为主要方式 , 在局部地区发起强大的反击 , 打歼灭战为主 。

经验表明 , 在机动作战时 , 苏军的伤亡和德军几乎是不成比例的 , 远远高于德军 , 甚至可以达到几十比一的差距 , 而且还可以解决德军步兵不足的问题 。


出于对实际战况的考虑,曼施坦因坚决反对希特勒提出的这一战术

出于对实际战况的考虑 , 曼施坦因坚决反对希特勒提出的这一战术// //

关于纯粹防御不可取 , 最好的例证就是1944年发生在中央集团军群的灾难 。

该集团军群完全是遵照希特勒的硬性防御意图而布置的 , 即使在侧翼被突破的情况下不准撤退 , 结果20多个师被歼灭 , 损失了50万人 , 整个集团军群垮掉了 。

根本原因就是因为兵力不足 , 苏军可以轻易的达成突破并纵深发展 , 德军大量的被合围歼灭 , 使得后方重建防线的可能也丧失 , 苏军一直打到了德国境内才停止 。

之前中央集团军群的防御一直打的都挺好 , 但是为了加强南翼的防御 , 原隶属中央集团军群的大量的部队调往了南翼 , 直接造成了该集团军群防御的薄弱 。

这里就证明了德军兵力不足以实施全线防御的作战 , 只能顾此失彼 , 所以对于东线德军来说 , 机动作战是更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