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加恩革命诗稿:再现峥嵘岁月的红色情怀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何加恩革命诗稿:再现峥嵘岁月的红色情怀


何加恩革命诗稿:再现峥嵘岁月的红色情怀

何加恩革命诗稿:再现峥嵘岁月的红色情怀// //

在漳州市首届珍贵档案评比活动中 , 来自长泰县的何加恩革命诗稿得到最高的票数 , 获得人气奖 。 那么 , 这份革命诗稿背后有怎样的故事 , 赢得广大档案之友的青睐?

这份革命诗稿分为两页 , 纸质发黄 。 稿纸标明为“上海开明书店印刷” , 高20.9厘米 , 宽25.5厘米 。 两首诗用毛笔字书写 , 直行分布 , 从右到左 。 第一篇诗稿题为《杀向我们的敌人》 , 14纵列 , 近60字 , 作者“若农” , 文为“什么铁锁!什么牢囚!枪毙 , 砍头:我们都不怕!红旗 , 我们揭起;号筒 , 我们吹响——我们是勇敢无畏的战士!斗争的胜利 , 就是我们的生路!一九三〇,三 , 廿五 , 深夜” 。 第二篇诗稿题为《寄露西亚的兄弟们》 , 17纵列 , 3个小节 , 近130字 。

革命诗稿被发现时 , 严实包裹在竹叶里 , 塞在黄赤脚家里墙壁的石头缝中 。 黄赤脚的儿子黄奕祥说 , 父亲和“若农”是生前至交好友 , 把诗稿“精心”包装、细心保存着 。 直到1983年1月18日 , 黄奕祥在拆除旧厝新建住宅时 , 才从旧厝墙中发现诗稿 。 后来 , 黄奕祥的家属主动联系当时档案馆的黄聪生馆长 , 将革命诗稿赠予档案馆 。

“若农”是谁呢?出版于1987年的《长泰文史资料·第十辑》 , 其中刊的黄文英写的《革命老人何加恩诗稿在长泰的发现》一文 , 描述了寻找的完整经过: “……抗战前夕 , 县城张祖黄医师(已故)曾对笔者谈起:在枋洋小学教过书的何加恩 , 早年给我的信上有这么一句话:‘现在到处是晒干了的柴草 , 只要有人点上一把火 , 就会烧成一大片’ 。 起初我不明白何先生说的是什么 。 不久 , 红军打到漳州、长泰来了 , 我才恍然大悟 。 若农就是何加恩?带着这个问题 , 我们专访了已故的枋洋小学校长黄则鹤的遗孀张家种……张家种记忆犹新地侃侃而谈 , ‘我当年也在学校代课 ,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厦门人何加恩先生 。 他是教务主任 , 待人诚恳 , 学问渊博 , 办事非常认真 , 书教得很好 , 英语更有专长 。 后来社会上传说他有共产党嫌疑 , 学校再也不敢留用了 , 就由我的丈夫黄则鹤写信介绍他到武汉找亲戚另谋职业 。 从此没有音信’” 。

“一九八三年二月二十二日 , 我们专程访问中共厦门市委党史办……这天下午 , 我们终于在鼓浪屿鹿礁路59号 , 会见了79岁高龄的何加恩同志……他断断续续地告诉我们:早年毕业于基督教会创办的寻源书院 。 上世纪二十年代后期在鼓浪屿加入革命互济会 , 跟着共产党干革命 。 他的家常是当年地下党省委和外地来厦的同志们的落脚点 。 上世纪三十年代以后 , 在白色恐怖下 , 他被迫避居长泰内地、两次流亡菲律宾 , 以教师职业为掩护 , 继续参加革命斗争 。 他生平爱好文学 , 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 , 创作大量革命诗歌 , 投刊于厦门、上海、菲律宾各地报刊 , 作为刺向敌人的匕首 。 他曾经使用过‘若农’等好几个笔名来愚弄敌人……”

现在 , 革命诗稿已作为长泰上世纪三十年代初期革命活动有关的文物 。 “诗歌中富含斗争意义 , 让世人感受作者的革命情怀和振兴中国的强烈意愿 , 对于红色文化传承具有深远影响力 。 ” 长泰县档案局副局长刘金山介绍说 。

(源自《闽南日报》“漳州档案”专栏 , 采访人员 罗培新 通讯员 蔡明兰 苏春红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