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1年,伟大的杜甫,从成都草堂走来,从这首诗走来
杜甫为什么被后人称为“诗圣” , 这是一个小白级的问题 , 但我们仍然要说一说 。
如果我说 , 至少理由有这几个:1、他的诗不避丑拙 , 他用的是最真诚的语言 , 表达了最真实的自己与最真实的时代 , 他真诚;2、他的诗在今体诗的范畴之内 , 达到了最完满的境界 , 他在严格的格律之下 , 写出了最精彩、最丰满的诗 , 他有才;3、他心里始终装着别人 , 就算他穷到极致 , 穷到吃饭都成问题 , 他心里还装着别人 , 他利他利众 。 有以上三条 , 中国历史上所有的诗人里 , 他当然是排在第一位的那一个 , 所以说他是“诗中圣人” , 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
761年 , 伟大的杜甫 , 从成都草堂走来 , 从这首诗走来// //
(秋风中的杜甫)
我们接着说杜甫的诗 , 也接着说杜甫的事儿 。
他当朝官得罪人 , 得罪皇帝(他太耿直 , 看到不合正道的事儿就要按自己的标准衡量一下 , 这跟后来的苏东坡很像) , 于是他被移职到地方去当地方官 , 当地方官做的都是具体事 , 他觉得对国家益处不大 , 更何况 , 微薄的俸禄也不能养活他妻子儿女一大家子人 , 于是他辞官了 , 本想到秦州投亲安个家却没经济能力 , 后来又流落同谷 , 穷得一塌糊涂 , 前面文章说了 , 最后一文钱不舍得花 , 拿在手里 , 像是拿着自己的性命 。 上山去挖野菜吃 , 拿个小铲子 , 从早到晚也没挖到吃的 , 在风雪寒风中跟小铲子相依为命 , 那是公元759年的事 , 那是他最艰苦的一年(其实 , 长安十年也苦 , 后来沿着长江漂泊也苦 , 但都不及这一年) , 这一年 , 他四十八岁 , 他的本命年 。
761年 , 伟大的杜甫 , 从成都草堂走来 , 从这首诗走来// //
(现在的杜甫草堂)
北方又冷又饿的生活 , 使他没有办法坚持下去 , 于是他想去南方 , 他没有吃的 , 于是想着找产粮丰富的地方 , 成都合适 , 北方太冷 , 要找温暖的南方 , 成都合适 。 “无食问乐土 , 无衣思南州” , 唐代有句话叫“扬一益二” , 扬是扬州 , 益是成都 , 也就是说 , 在唐代 , 除了两京之外最富庶安乐的城市 , 除去扬州 , 就是成都了 。 到759年年末 , 杜甫移居往成都 。
761年 , 伟大的杜甫 , 从成都草堂走来 , 从这首诗走来// //
(现在的诗史堂)
后世的人们只要提到杜甫跟城市的关系 , 首先想到的就是成都杜甫草堂 , 从那一年开始 , 那座朴素简陋的茅屋 , 就成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圣地 , 我们再提到杜甫 , 可以不提他的生地和死地 , 但却总也不会忘了成都的草堂 , 现在的成都草堂早已成为重要的旅游景点 , 也规模不小 , 但对于当时的杜甫来说 , 却来之不易 。
761年 , 伟大的杜甫 , 从成都草堂走来 , 从这首诗走来// //
(草堂大雅堂前的杜甫像)
杜甫的草堂是在他的无数个朋友的帮助下建起来的 , 杜甫到成都之后 , 先是住在西郊浣花溪寺里 , 他不名一文 , 只能这样 , 这之后没几天 , 杜甫在城西七里浣花溪畔找了一片荒地 , 他决定开荒安家 。
他先开了一亩的荒地 , 选了一棵相传有两百年树龄的柟树做为搭建居处的地点 , 表弟王十五司马给他送来了建筑费 , 他向萧实讨来了一百根桃树秧 , 向韦续讨来了绵竹县的绵竹苗 , 向何邕讨来了桤树苗 , 向徐卿求来了李树、梅子苗 , 向韦班要来了松树苗 , 甚至还要来了吃饭盛水用的大邑瓷碗……你看 , 他有多穷 。
761年 , 伟大的杜甫 , 从成都草堂走来 , 从这首诗走来// //
(诗意图)
到760年春天 , 草堂终于落成了 , 杜甫结束了他长安十年、流徙四年的漂泊生活 , 终于算有了一个较为安定的家 。 春光之下 , 他觉得花草树森、江河虫鱼、日出月落什么都是美的 , 他安定了下来 , 但他并没有忘却人民的痛苦和国家的灾难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就是在这样的情境之下写成的千古杰作 。 原诗很长 , 这里不再照录 , 只捡其中相关句子读一下:
761年 , 伟大的杜甫 , 从成都草堂走来 , 从这首诗走来// //
(诗意图)
761年那年秋天 , 八月的一天 , 风雨大作 , 把草堂屋顶的茅草都给卷走了 , 有的挂在树梢 , 有的沉到了池塘里 , 更可气的还有顽皮的儿童 , 他们把茅草抱到了远处的竹林里不给他 , 垂老的杜甫拄着拐杖 , 喊也喊不回来 , 自然 , 屋顶也就没办法补上 , 雨还在不住地下 , 杜甫屋里漏得没有块干地 , “床头屋漏无干地 , 雨脚如麻未断绝” , 直到晚上 , 雨还是连绵不绝地下着……
“自经丧乱少睡眠 , 长夜沾湿何由彻!”这样的屋子 , 在流乱之中获得余生的杜甫根本没办法睡觉 , 但就在这样的情境之下 , 杜甫想的不是自己 , 而是“天下寒士” , 他高声地喊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 ,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 ”的伟大诗句 。 这当然是理想 , 在这个理想里 , 杜甫没有给自己打算 , 他说:什么时候 , 这样的房屋出现在我的面前 ,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761年 , 伟大的杜甫 , 从成都草堂走来 , 从这首诗走来// //
(诗意图)
这是伟大的人格 , 这是胸怀家国推己及人的人格 , 这样的人不是诗中圣人 , 还能有谁?自己快被冻死淋死了 , 也睡不成觉 , 心里想的却是天下寒士 , 这是该多么壮阔的襟怀啊 。
当然 , 杜甫后来在蜀中的生活也有过一段像隐士一样的生活 , 比如他“百年浑得醉 , 一月不梳头”(《屏迹》)这比嵇康“头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还要厉害 , 可能是夸张 , 但却实在是杜甫真实生活的写照 , 这样的样子当然不美 , 但很真实 , 很“杜甫” 。 他跟嵇康、陶渊明之类的隐士是不同的 , 那些名士是隐居了就真的隐居了 , 心底里再无挂碍 , 杜甫并不是隐 , 他只是做不得官 , 又有一个宏伟的抱负 , 只能心里忧着百姓 , 忧着君上 , 短暂地屏却了自己在世上的踪迹 , 这种屏迹是他与自己和解的一种极端表象罢了 , 梳头又何用 , 何用再梳头 , 在那个时间点 , 杜甫是有点牢骚的 。
761年 , 伟大的杜甫 , 从成都草堂走来 , 从这首诗走来// //
(诗意图)
当然 , 他更是无可奈何的 , 试问 , 在当时世俗的人群眼里 , 哪里还有他这个孤独而贫困 , 又一肚子合时宜的老头 。 但也正是这种极端孤独极端贫困的生活 , 让杜甫写出了《春夜喜雨》、《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登岳阳楼》等大量名作 。 从成都草堂开始 , 一首首千古杰作 , 从杜甫笔下流出 , 散发着永世的光辉 , 成都草堂算是他人生的里程碑 , 成都草堂孤独的生活 , 成就了他 , 当然 , 基于他伟大的人格 。
(【唐诗闲读】之138 , 图片源自网络)
- 电动车最大的能耗杀手是什么?小鹏G3的能耗表现到底如何?
- 这位西方伟大的航海家,却被手下在日记中诅咒:赶紧去死吧
- 平遥除了古城,还有最大的地下金库,华北第一镖局,东方彩塑瑰宝
- 揭秘比杨家将名气更大的宋朝西北种家军
- 中国最伟大的八个工程奇迹,佩服古人的智慧!
- 《剑王朝》最大的问题在哪里?死了那么多人,说穿了却一文不值
- 为黄鹤楼作诗的古人中,脾气最大的竟然是位和尚
- 《军师联盟》:于和伟版曹操有霸气灵气更丰满立体
- 在南京明孝陵旁边,陪伴着史上权力最大的太子!
- 宏大的曲阜孔庙,为何有“钩心斗角”的建筑布局,原因让人很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