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投降清军的将领中,为何程学启被重用,李昭寿却被捕杀?

我们谈太平军投降清军后的结局 , 其实可以从时间和个人行为两方面因素入手 。

从时间维度来看 , 那些早期投降者 , 他们投降时在太平军中不过仅仅是军中的小头目 , 并未给清军带来多少利益 , 因当时战争正酣 , 清廷正是用人之际 , 他们得以通过战功升迁为高级将领如詹启纶 。 到后期 , 尽管这些降将投降时统有大量将士 , 但其时 , 战事已经结束 , 所以他们并没有授予较高的职衔 。


太平天国投降清军的将领中,为何程学启被重用,李昭寿却被捕杀?

太平天国投降清军的将领中 , 为何程学启被重用 , 李昭寿却被捕杀?// //

投降时段虽然决定了这些降将投入清军后是否能受到重用 , 但个人品行也是决定这些降将结局的重要因素 。

一些降将投入清军阵营后通过实干和战功得到了清军的重用 , 有部分将领投降后因个人品行不端 , 胡作非为 , 不知收敛 , 最终因犯法而被惩处 , 而绝大部分将领的最后结局都是无名于史料 。

投入清廷阵营的降将中 , 最受器重的莫过于程学启 。

咸丰十一年(1861年)湘军曾国荃部围困安庆时 , 为曾国荃所招降 。 程学启初入曾国荃营时 , 曾国荃令其充当先锋带队进攻安庆 。


太平天国投降清军的将领中,为何程学启被重用,李昭寿却被捕杀?

太平天国投降清军的将领中 , 为何程学启被重用 , 李昭寿却被捕杀?// //

程学启为了取信于曾国荃 , 利用所了解的安庆城防情况 , 献北门穴地攻城之计 , 并亲率部卒攻陷北门外护城最坚三垒 , 断绝了太平军的最后粮道 , 使安庆守军陷于绝境 。 程学启为湘军攻克安庆立下了头功 , 受到曾国荃的爱 , “国荃尤奇其才 , 破安庆多资其力 。 ”

之后在无为、铜陵之战中 , 程也有上乘的表现 , 并逐渐受到曾国藩的赏识 。 咸丰十一年(1861年)末 , 李鸿章东下上海时 , 曾国藩把其划归李鸿章部 , 程学启部即为其精锐 , “立开字营 , 凡千人 , 最为劲旅” 。

太平军进攻上海时 , “学启陷阵 , 截断贼队 , 胸受炮伤 , 裹创疾斗 。 ”程学启的苦战 , 也得到了李鸿章的信赖 , 为李鸿章所倚重 。

李鸿章任江苏巡抚 , 进军苏南时 , 程学启成为其头号战将 。 程在嘉兴受枪伤阵亡后 , 李鸿章上奏朝廷为其请恤 , 为其表功 , “惟其攻克安庆后两年之间 , 又连复江浙名城十数处 , 并克复苏州省城 , 似为东南第一战功 。 ”并请求为其立祠 , “于安庆、苏州、嘉兴各府建立专祠以彰忠荩 。 ”


太平天国投降清军的将领中,为何程学启被重用,李昭寿却被捕杀?

太平天国投降清军的将领中 , 为何程学启被重用 , 李昭寿却被捕杀?// //

对于程学启的阵亡 , 李鸿章在个人情感上也表示悲痛 , “每念时事多艰 , 将才不易 , 臣诚私心痛之 。 ”在程阵亡一年之后 , 苏州建祠时 , 淮军将领“刘铭传、张树声、潘鼎新、王永胜等禀称 , 追念程学启功烈之大 , 死事之苦 , 愿各捐助银两为程学启建祠经费 。 ”

程虽是降将出身 , 但入清军阵营通过自身的修为和战功受到曾国藩兄弟及李鸿章的赏识 , 阵亡后与其一同征战的淮军将领也愿意捐助银两为其建祠 , 这说明程入清军后的任职经历并不受歧视 , 湘军本部的将领也不过如此 。

与程的苦干相比 , 同样是降将的李昭寿则是另类 。

李昭寿出自于社会底层 , 是一个流氓无产者 , “兆(昭)寿幼贫贱 。 ”投降清军之前 , 李昭寿也是反复无常 , 而且其部军纪极差 。


太平天国投降清军的将领中,为何程学启被重用,李昭寿却被捕杀?

太平天国投降清军的将领中 , 为何程学启被重用 , 李昭寿却被捕杀?// //

咸丰九年(1859年)九月 , 李昭寿降清 , 其部众经裁撤后编为“豫胜营 。 ”李昭寿降清后 , 通过过去的关系招降薛之元等人 , 并升职为江南提督 。 李昭寿投降时 , 清廷准予其管辖原来所据的城池 , 给予其便利让其自筹饷银 , “自备兵饷报效 。 ”

所以李昭寿部饷银通过贩卖私盐 , 设卡抽取厘金 , 出租防地内的荒田来筹 , 而且李昭寿行事太过 , 而且多有不法行为 , “上侵公家之利 , 下为商民之害” 。 僧格林沁、漕运总督吴棠皆曾弹劾李的不法行为 。

除此之外 , 李昭寿在生活上也极其奢靡 , “世忠五年作卤 , 富已敌侯王 。 ”在私生活上 , 李昭寿纳“宠姬三十皆称夫人 , 美婢百余并二八名姝 。 ”所居之处“跨通衢为第 , 作飞阁以通往来 , 文石为基 , 玻璃为瓦 , 画楼四面 , 曲阑绕之 。 ”


太平天国投降清军的将领中,为何程学启被重用,李昭寿却被捕杀?

太平天国投降清军的将领中 , 为何程学启被重用 , 李昭寿却被捕杀?// //

同治元年初(1862年3月) , 李昭寿又归曾国藩节制 , 曾认为其“一则心迹难测 , 一则专利扰民 。 ”

同治三年(1864年)初 , 太平天国战事渐停 , 李昭寿以所部防地交由曾国藩接防 , 随后豫胜营裁撤完毕 , 所部仅三千人 , 由曾国藩调遣 , 李昭寿保留原职解甲还家 。 李归家后流氓恶习不改 , 同治十年(1871年)因旧怨带人去劫掠同样是太平军出身的前处州镇总兵陈国瑞 , 被清廷开职回籍 。

光绪七年(1881年)李昭寿因殴打贡生吴廷鉴 , 加之以前的旧恶 , 被安徽巡抚裕禄捕杀于安庆 。

绝大部分投降的将领在加入清军阵营后都得到了善终

在110起的投降事例中 , 投降后给予明确官职和留营效力的将领有65起 , 史料不详者有37起 , 降后被杀的有7起 。 可以说绝大部分投降的将领在加入清军阵营后都得到了善终 。

我们从降将入清军后的任职经历 , 可以反映出清廷是否歧视这些降将 。 在这些降将中 , 他们入清军阵营后经历了发展、衰退两个阶段 。 在所有降将中的经历中表现出了某种共性、规律性 。 在发展阶段 , 他们入清军阵营后 , 由于战事未平 , 他们可以通过战功来得到升迁 。


太平天国投降清军的将领中,为何程学启被重用,李昭寿却被捕杀?

太平天国投降清军的将领中 , 为何程学启被重用 , 李昭寿却被捕杀?// //

当太平天国平定之后 , 他们便迎来衰退阶段 , 其时裁军已成必然的行径 , 大部分降将也只得回家 。 我们在探讨降将降清后的任职经历时 , 不能脱离上述的时空背景来谈 , 同时 , 每一个降将又有其特殊性 。 程学启与李昭寿是降将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 程投降后 , 一心一意效忠清廷 。 李昭寿则流氓本性不改 , 最后招致杀身之祸 , 李昭寿之死并不是清廷歧视其出身降将 , 而是自身行为所致 。

通过这两个人物的对比 , 我们可对这个问题有更明晰的认识 。 太平军降将投入清廷阵营后 , 除投降时即被杀者外 , 其余大多为清廷所留用 。 但由于战事很快结束 , 除少数降将继续受到朝廷重用外 , 大多数都是在战后籍籍无名 , 沦为普通百姓 , 不见于史料 。


太平天国投降清军的将领中,为何程学启被重用,李昭寿却被捕杀?

太平天国投降清军的将领中 , 为何程学启被重用 , 李昭寿却被捕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