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原博随徐葆光出使琉球(扬州江都仙女镇)

方原博(生卒年月不详) , 字亮书 , 又字邴鹤 , 清康乾时期人 。 祖籍安徽桐城 , 居江都仙女庙 。

方原博官泗州学政 , 后以事谪口外(今河北宣化) 。 在口外 , 他结识了时任翰林院编修的徐葆光 。 徐“诗文雅瞻 , 兼工书法 , 善交当世文人 , 名满一时” , 方原博亦是“诗画及八分书皆擅能一时” , 两人很快成为吟诗作赋、谈古论今的知己 。 徐葆光有一首《自口外回至密云之道中车折轴遇雨》的诗 , 见证了两人的友情 。 当徐葆光出使琉球时 , 方原博以从客的身份 , 随徐葆光同往 。 (百家号:江都史话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方原博随徐葆光出使琉球(扬州江都仙女镇)

方原博随徐葆光出使琉球(扬州江都仙女镇)// //

徐葆光(1671-1740) , 字亮直 , 号澄斋 , 康熙五十一年(1721)一甲三名进士(探花) , 授翰林院编修 , 江苏长州(今苏州吴江)人 。 康熙五十七年(1718)六月一日 , 徐葆光被命为敕封琉球国王的副使(正使为翰林院检讨海宝) 。 使团一行于康熙五十八年(1719)五月二十日(农历 , 下同)升舟 , 五月二十二日出五虎门放洋 , 经过七昼八夜的航行 , 于六月一日到达琉球那霸港 。 次年(康熙五十九年 , 1720)二月十六日始还 , 行程15昼夜 , 于二月三十日到达五虎门 。

在琉球的8个月期间 , 册封使团恭行大礼 。 当年六月二十二日进行了先王谕祭仪式 , 七月二十六日举行了新王册封大典 , 并先后参加与举办了谕祭宴、册封宴、中秋宴、重阳宴、饯别宴、拜辞宴、望舟宴等七个宴会 。 方原博与黄子云、蔡宪文、翁长柞等人作为从客 , 为协助徐葆光完成出使任务发挥了应有作用 。 他们除了在出发前搜集我国典籍中有关琉球的史料外 , 到琉球后又积极参与到实地考察、调查采访、问风观俗、核实印证、文化交流等事务中 。


方原博随徐葆光出使琉球(扬州江都仙女镇)

方原博随徐葆光出使琉球(扬州江都仙女镇)// //

本来 , 在大清《皇舆全览图》中并没有关于琉球的地图 , 为补其缺 , 康熙帝特命安排了二名天文生随同到达琉球 。 徐葆光根据琉球出示的一份标着土名的草图 , 笃实认真地查访勘测 。 方原博等从客“涉海探奇 , 搜岩剔壑” , “遍游山海间 , 远近形势皆在目中” , 对其舆图幅员了如指掌 。 在中琉双方人士一一反复互定、加详审定之下 , 《琉球星野图》、《琉球三十六岛图》、《琉球地图》终于绘制成功 。 这些地图明确显示:姑米山是琉球西南方界的镇山 , 它与黄尾屿、赤尾屿之间正好有一舟状海槽隔开 , 从而证实黄尾、赤尾二屿不属于琉球 , 钓鱼岛更是中国领土 。 日本最初绘制台湾岛及钓鱼列屿图与填注的岛屿名称 , 也完全沿袭了这份于1719年中琉双方共同绘制的地图 。 (百家号:江都史话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汪楫出使琉球时 , 曾留下一份中山王国的《世缵图》 。 徐葆光发现 , 该史料“皆采前明实录” , 其中还有一部分是在谕祭先王时 , 从宗庙中的牌位凭强记撰写的 , 因而“其承袭先后 , 或多昧焉” 。 这次 , 徐葆光在封宴之暇 , 直接致语国王求示 , 得中山王族的《中山世鉴》 。 方原博等人与精通文字、译词者 , 据《中山世鉴》而去疑存信 , 弥补了以往历史的错讹 。


方原博随徐葆光出使琉球(扬州江都仙女镇)

方原博随徐葆光出使琉球(扬州江都仙女镇)// //

对于琉球的制度、礼仪、风俗、文化等 , 过去由于使期短促 , 搜讨仓猝 , 往往亦俱未备 , 皆多舛漏 , 加之“语言文字彼此论谬 , 是以所闻异同 , 传焉寡信” 。 方原博等从客协助采访 , 搜集史料 , “披残碑于荒草 , 问故垒于空山” , “寻绎旧闻 , 质疑削妄” , “观同问俗 , 必询以得其实” , 以尽力“见闻互证 , 与之往复” , 因而资料诚哉传信 , “其无愧于斯目矣”!


方原博随徐葆光出使琉球(扬州江都仙女镇)

方原博随徐葆光出使琉球(扬州江都仙女镇)// //

在琉球的252天中 , 使团通过多种形式与琉球各阶层人士进行广泛交流 。 “凡贵官、士庶 , 求书问字、谒请 , 概与延接 , 并相互赠誉” 。 方原博等从客更是发挥自己专长 , 与琉球人士彼此唱和 , 掀起了一股汉诗创作的热潮 。 仅徐葆光归来后所著《中山传信录》就收有琉球高层人士31人写的33首汉诗 , 其中还有一首提到广陵:“古乐入天来 , 七弦转南熏 。 广陵遗调在 , 指轸一思君 。 ”这对传播中国文化 , 促进琉球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

正是琉球之行 , 使方原博与徐葆光结下了更为深厚的友谊 。 徐葆光回国后 , 曾有扬州之行 , 并留下了墨宝 , 天宁寺西园下院大殿旁两棵银杏树之间所建六角亭上的“晋树亭”3字 , 即为徐葆光所书 。

方原博后来回到家乡 , 以吟诗绘画为乐事 , 并著有《航海生涯集》 。 在扬州文坛上 , 其名气可从以下几件事中以窥一斑 。 (百家号:江都史话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方原博随徐葆光出使琉球(扬州江都仙女镇)

方原博随徐葆光出使琉球(扬州江都仙女镇)// //

扬州学派代表人物阮元编撰的《广陵诗事》中 , 曾记有方原博 , 说他“尝从徐澄斋太史册封琉球 , 著《航海生涯集》 , 其诗画及八分书皆擅能一时” 。 安徽桐城学派领军人物方苞编选的《桐旧集》 , 收有方原博的《海外十日抵中山幻事三十韵》诗 。 雍正八年(1730)为景德镇御厂协理事务的唐英 , 请戴俊、戴星父子绘制了一幅《陶成图》 , 有年希尧、钱陈群、施延翔、顾环高等30余位名人题跋 , 后来请方原博为之作序 。 乾隆五年(1740) , 卢见曾初任盐运使时招谤获罪 , 被遣出塞坐台(所谓“坐台” , 是康熙时为讨伐准噶尔 , 曾在前线设置了49座台站 , 原先是由武将经营 , 局势平定后 , 作为一种惩罚手段 , 便将获罪文臣派往台站 , 名曰“坐台” , 以三年为期) 。 扬州文人为卢送行 , 高凤翰绘制了一幅《雅雨山人出塞图》 , 并题“丈夫行送雅雨翁赴军台”(现藏故宫博物院) , 图上题咏者有吴敬梓、钱陈群、杨开鼎、程梦星、郑燮等扬州文坛核心人物20多人 , 方原博也赫然在列 。 方原博绘作《琴鹤送秋图》 , 时值家有“街南书屋”、藏书称东南第一的马曰琯专为其题诗 , 方之名声据此可见 。

朱毓麒(海流漉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