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中将,戍守陕甘宁被毛泽东赞誉有功,指挥海军潜艇首次跨出第一岛链


开国中将,戍守陕甘宁被毛泽东赞誉有功,指挥海军潜艇首次跨出第一岛链

开国中将 , 戍守陕甘宁被毛泽东赞誉有功 , 指挥海军潜艇首次跨出第一岛链// //

文/谭平娇 吴志平

周仁杰 , 原名周球保 , 1912年5月生于地处井冈山西麓的湖南省茶陵县马江麻石寨外祖母家 , 茶陵县枣市荆芫人 。 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 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 先后参加苏区反“围剿”、红军长征、保卫陕甘宁边区、延安大生产运动以及东北、冀察热辽攻势作战等 , 率部参加甘溪、龙家寨、承德、北票、辽沈等著名战役战斗 , 多次受到军团的嘉奖 。 新中国成立后 , 他坚守着中国万里海疆长达30余年 , 见证了中国海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 , 从近海走向远海、从蔚蓝走向深蓝 , 为中国海军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 1955年被授予海军中将军衔 。 获一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以及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 是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 2001年在北京逝世 。

立志井冈山

1926年夏 , 年仅14岁的放牛娃周仁杰受驻扎在茶陵的北伐军的革命启蒙教育 , 随即参加了乡农民运动 , 担任童子团团长 。 马日事变后转入党的地下秘密活动 , 参加了轰轰烈烈的农工运动和农民夜校的学习 。 1929年初 , 参加茶陵西乡地下游击队 , 与潘祖浩、谭积金等地下党员组织“黑杀队” , 在界首白沙、枣子园、瑶里仙等地开展杀土豪恶霸的活动 , 并把党的地下工作范围扩展到茶、安、酃三县边区 。 1930年2月经潘祖浩批准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 5月马伏江成立茶陵七区区政府和七区游击队 , 周仁杰任茶陵西乡七区游击队班长 , 与郭应时、潘祖浩等率领七区游击队在茶陵、安仁交界的朱岭坳山区建立游击队根据地 。 11月 , 因茶陵、安仁、攸县3个县的挨户团、保安队的“围剿” , 西乡游击队突出重围 , 转移到湖口(九区)、舲舫洮水(八区) , 3个区的游击队合编为警卫连 , 周仁杰任警卫连班长 。 12月底 , 八区区委为了拔除马伏江敌据点 , 派周仁杰等人化装侦察 , 成功夜袭马伏江 , 鼓舞了西乡革命群众 。

马伏江战斗后 , 恰逢茶陵县委从严塘湾里撤至九陇山地区 , 周仁杰奉县委指示 , 化装成货郞在茶陵、酃县、安仁交界地区的白区做秘密交通线工作 。 在血与火的革命浪潮中 , 周仁杰逐渐成长为一名不怕吃苦、不畏牺牲的革命战士 , 于1931年5月被中共茶陵县委派往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分校学习 , 从此踏上了革命人生的新征程 。

1932年7月红四分校毕业后 , 周仁杰被分配在湘赣苏区红8军23师直属机炮连担任副连长兼机枪排排长 , 后又任红17师50团机炮连连长 , 先后参加了大垅、古城、高陇、九渡冲、棠市、梅花山、潞田等战斗 。

1934年1月中旬 , 为了打破蒋介石调动百万大军发动对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围剿” , 中革军委命令红17师由分宜、新余地段渡过袁水 , 北上破坏南浔路 , 切断敌军战略交通运输线 , 牵制赣江以东的敌军重兵 , 配合中央红军反“围剿”作战 。 此时 , 周仁杰担任红17师50团侦察队长 , 参加了北上行动 。 在北上途中 , 他身先士卒 , 率领侦察队侦察袁水沿岸情况 , 确定渡河地点 , 为师长萧克在黄沙战斗中成功实施智借敌“刀”杀敌战略提供重要信息 。 在漫江战斗中 , 刚任51团2营代理营长的他 , 率营部担当师团前哨任务 , 组织兵力阻击、击溃偷袭的敌军 , 使红17师成功化险为夷 。 在随后的陶庄、沙湾、龙门场等战斗中英勇作战 , 提任红17师51团营长 。 3月下旬 , 红17师命51团为前卫 , 周仁杰率领的2营又为51团的前卫 。 他率营部随师长萧克前行 , 指挥开路 , 先行抵达袁水河北预定渡河地点 , 率先强渡袁水 。 在掩护红17师主力胜利渡过袁水后 , 他率2营又改为后卫 , 阻击追击敌军 , 为红17师主力军顺利跳出白区敌军包围圈、回师湘赣苏区保驾护航 。

1934年3月底 , 红17师回到湘赣苏区后 , 周仁杰率部先后参加了沙市、澧田、金华山、松山等战斗 。 特别是在沙市战斗中歼灭了敌王东元第15师的一个旅 , 活捉了旅长侯鹏飞 , 成为湘赣苏区反“围剿”中最大的一次胜利 , 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 , 支援了中央苏区反“围剿”斗争 , 为坚持湘赣苏区革命斗争增强了信心、创造了条件 。

回忆这段革命斗争历程 , 周仁杰在《从井冈走来》中写道:“大革命的风暴 , 把我这个十几岁的小长工卷进了革命的浪潮 。 ……我也在血与火中受到启发、教育、锻炼 , 这是我革命征程中的第一个转折点 。 ……土地革命时期 , 革命先烈的英雄行为和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永远是鼓舞我前进的动力!……深情眷恋着我们湘赣革命的故乡 , 默默地别离了父老兄弟……”

风雨长征路

1934年8月 , 周仁杰随红6军团打完湘赣苏区最后一战——松山防御战后 , 于7日从江西遂川横石、新江口地域出发 , 告别了湘赣苏区根据地 , 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 , 踏上了西进的漫长征途 。

在西征途中 , 红6军团担任中央红军战略转移的先遣队 , 一路上突破了敌人5道封锁线 , 顺利渡过潇水、湘江、清水河、大沙河等重重险阻 , 在敌人重兵前堵后追中开路前行 , 于10月7日抵达贵州甘溪 。 在甘溪镇 , 红6军团陷入敌湘桂黔三省军队24个团重兵包围 。 周仁杰率前卫营(即第3营)首先与敌桂军第19师遭遇 , 展开了激烈的、震惊心胆的甘溪战斗 。 在甘溪遭遇战中 , 周仁杰机断行事 , 率部正面顽强阻击 , 在硝烟弥漫的战火中誓死捍卫了甘溪阵地 , 击退敌军的多次进攻 , 为兄弟部队加强防御和掩护军团大部队转移突围赢得了时间 , 使红6军团主力历尽千难万险 , 突破湘敌32旅防堵阵地 , 顺利跳出湘桂黔三省军队的“追剿”、堵截 , 于24日成功抵达印江县木黄与贺龙率领的红3师(后恢复红2军团番号)胜利会师 , 为红6军团的征战史浓墨重彩地抹上了一笔 。


开国中将,戍守陕甘宁被毛泽东赞誉有功,指挥海军潜艇首次跨出第一岛链

开国中将 , 戍守陕甘宁被毛泽东赞誉有功 , 指挥海军潜艇首次跨出第一岛链// //

◆红6军团部分人员于1935年在湖南省新化县合影 , 前排左起:周仁杰 , 李铨 , 政治委员王震 , 政治部主任夏曦 , 军团长萧克;后排左起:王赤军、贺庆积、戴正华 。

红2、6军团的胜利会师 , 不仅在关键时刻挽救了革命危局 , 也为红6军团先遣队的西征任务划上圆满的句号 。 至此 , 两支红军汇合成一支战略突击力量 , 在中国革命最困难的时候 , 又担负起策应中央红军突围 , 创建新的革命根据地的历史使命 。 10月28日 , 两军团发起湘西攻势 , 11月7日袭占湘西要冲之地永顺城 。 “湘西王”陈渠珍集结3个旅和1个团的兵力 , 妄图逼红军退出湘西 。 13日 , 已担任51团参谋长的周仁杰 , 率1营为后卫 , 掩护主力撤出永顺城 , 沿途伪装狼狈溃逃的假象 。 在诱使敌前卫团进入龙家寨伏击圈后 , 他率部秘密折回龙家寨参加伏击战 。 在敌人被突然袭击的机枪声打得晕头转向四处乱窜时 , 周仁杰带领部队趁势冲向敌营 , 端着刺刀与敌人肉搏厮杀 。 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 , 他毅然指挥部队夺回让出的山头 , 截断退路 , 围歼敌前卫团 。 在51团打响后 , 其他兄弟团部队也向敌主力发起猛烈进攻 , 仅2个小时的激战 , 歼敌4000余人 , 缴获大量武器、弹药和物资 , 给“湘西王”主力以歼灭性打击 , 成为速战速决的歼灭战 。 龙家寨战斗是黔东会师后的第一仗 , 不仅鼓舞了两军团的士气 , 还有力地策应了中央红军突围长征 , 更为创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基础 。

1935年 , 蒋介石命令湘鄂川黔四省敌人对新生的革命根据地发动大规模“围剿” 。 4月13日 , 时任51团团长的周仁杰 , 奉命率部从敌中央突破 , 夺取庙凸第一阵地 , 向陈家河镇及铜关槽敌主阵地攻击 。 在敌我激战中 , 一颗子弹击中周仁杰的面部 , 顿时血流满面 , 但他毫不畏惧 , 仍坚守前线指挥 , 击毙敌旅长李延龄 , 全歼敌172旅 , 破坏了敌人整个指挥 。 15日 , 追至桃子溪 , 又歼灭先增援、后逃窜的敌58师 。 陈家河、桃子溪战斗 , 撕开了敌人“围剿”的大缺口 , 是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反“围剿”斗争的转折点 , 对后来坚守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斗争奠定了基础 。

1935年11月 , 中央红军抵达陕北后 , 红2、6军团开始长征 , 周仁杰从红四分校上干队学习结业 , 担任红6军团16师师长 , 时年23岁 。 他率师部避实击虚 , 斩关夺隘 , 浴血奋战 , 从湖南经贵州 , 挺进云南 。 1936年3月30日 , 接红四方面军电令 , 红2、6军团决定渡过金沙江 , 实现两军会师 。 4月26日拂晓 , 周仁杰率16师担任红6军团前卫 , 从石鼓出发 , 连夜沿江上溯125里至巨甸 , 先遣抢渡金沙江 , 掩护红2、6军团主力胜利渡江 , 安全进入西康 。 至此 , 蒋介石妄图围歼红2、6军团于金沙江以南的计划破产 。

1936年5月 , 在随红2、6军团翻越玉龙雪山进入稻城时 , 周仁杰左臂旧伤(1935年7月在胡家沟战斗中第三次负伤所致)复发 , 经军团卫生部长戴正华检查,其左臂因碎骨头碴引起发炎化脓 , 很可能保不住 , 而且会危及生命安全 , 从而建议其截肢 。 周仁杰一听就急了 , 作为红6军团师长 , 只有一只胳膊 , 今后怎么带兵打仗?坚决不同意截肢 。 最后 , 他硬是在没有麻药可用的情况下 , 忍着巨痛 , 冒着生命危险实行刮骨清创手术 , 竟奇迹般地保住了左臂 , 没有加入到红2、6军团独臂将军行列之中 。

手术后 , 带着重伤的周仁杰 , 以顽强的毅力克服征途上的道道难关 , 翻过雪山 , 趟过草地 , 于8月26日到达哈达铺 。 从哈达铺直接进红四方面军红军大学上干队 , 11月进保安红大一科学习 。

戍守陕甘宁

为了迎接全民族抗战的到来 , 毛泽东提出:在主力部队开赴前线后 , 为巩固八路军、新四军的总后方陕甘宁根据地 , 使其成为全国抗日的大本营 , 组建边区留守部队 。 1937年10月 , 中央军委将留守部队改编为留守兵团警备团 , 周仁杰担任留守兵团警2团团长 。 他牢记毛泽东在留守兵团成立大会上说 “我在延安就是靠留守兵团吃饭”的话语 , 深感保卫边区“任务重于生命” 。 12月 , 周仁杰奉命率领警2团奔赴三边戍边 。 三边自古以来为边塞要地 , 是陕甘宁边区的西北门户 , 也是留守兵团的一个重要战略防御方向 , 日军、国民党顽军对此地区虎视眈眈 。 周仁杰一到三边 , 就深入各地察看地形地貌 , 了解风土人情和物产 , 并制定防守三边战斗方案 。 在环境恶劣的塞外边区 , 他坚持抗日统一战线 , 宣传共产党抗日救国宗旨;加强部队政治、思想、军事等方面教育 , 整军备战 , 促使部队正规化 , 提高部队战斗力;反对分裂 , 反对倒退 , 开展针锋相对反摩擦、武装清剿土匪斗争 , 保卫三边人民生活、生产安全 , 促进边区的发展 。

1939年 , 全国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 国民党顽固派置民族希望而不顾 , 掀起了反共高潮 。 陕甘宁边区作为中共中央所在地 , 被国民党视为眼中钉、肉中刺 , 成为反共的重点 。 陇东地区是陕甘宁边区的西南大门 , 更是首当其冲 , 斗争尖锐、激烈、复杂 。 10月 , 中央军委在延安召开留守兵团工作会议 , 会议结束当天 , 毛主席点名要在杨家岭接见周仁杰、张才千两位留守兵团的团长 。 第二天上午8点钟刚过,周仁杰和张才千相伴走进毛主席住处 , 在简要地谈了些情况后,毛主席对他们说:“这几年 , 你们守边有功啊!”不等答话 , 毛主席接着说:“……不安心留守这个问题要解决 , 边区是八路军、新四军的大后方 , 是我们的家 , 这个家安定了 , 前方将士才能放心杀敌 。 ……这几年 , 你们做了不少工作 , 有你们在 , 我们是放心的 。 ……陇东是顽固派发动攻击的主要方向……”不知不觉谈话已近中午 , 毛主席邀请了他俩共进午餐 。 毛主席与他俩边吃边聊近1个小时 , 相谈甚欢 。 饭后告别时 , 毛主席再一次严肃地对他俩说:“同志们 , 留守后方 , 责任重大 。 ”周仁杰和张才千庄严地向主席行礼 , 带着毛主席的教诲和厚望返回了部队 , 传达了毛主席对边区部队的亲切关怀 , 官兵们倍受鼓舞 。

12月 , 周仁杰临危受命率部移防陇东庆环地区 , 主要担负警戒胡宗南部42军的可能袭击、待命支援385旅二梯队作战、保护陇东“粮仓”交通线以及保障边区的生产、贸易活动的正常进行 , 任务艰巨 , 责任重大 。 1941年1月 , 警2团驻防庆环后 , 周仁杰率部首先歼灭陇东惯匪赵老五部 , 接着改善边区军事防御态势 , 夺回被顽军蚕食的孟坝和小塬子 , 后又边开展生产自给运动边加强军事近战训练 , 多次打击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高潮 , 安定了社会秩序 , 巩固了陇东地区边防 。 6月 , 西海固地区爆发以马思义为首的回民武装起义 , 威震陕甘宁三省 , 国民党当局慌忙调集兵力对回民暴动镇压 。 周仁杰率团迎护这支回民暴动队伍进入边区 , 保存了这支有生革命力量 。

在抗日战争时期 , 周仁杰虽没能如愿赴抗日前线杀敌 , 但还是服从大局 , 满腔热忱地留守陕甘宁边区10年 。 在那10年里 , 他虽有过一段低迷而艰难的时期 , 却总怀揣着“责任重于生命”的革命信念 , 恪尽职守 , 戍守中共中央抗日根据地总后方 , 为保卫党中央、保卫毛主席、保卫陕甘宁边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

鏖战纵南北

正在举国欢腾抗日战争胜利的时刻 , 周仁杰受命奔赴晋察冀 , 后转战冀察热辽 。 1945年11月 , 周仁杰被分配到冀中纵队任1旅旅长 。 1946年1月6日 , 周仁杰率旅部在叶柏寿、凌源与国民党军战斗3天 , 迟滞其进攻 , 打破了蒋介石在停战协定签订前攻占热河首府承德的美梦 。 4月下旬 , 周仁杰奉命率旅接替正面防御平泉之敌 , 与杨得志、苏振华协同作战 , 担负承德正面的防御任务 。 在凤凰岭保卫战中 , 周仁杰扬长避短 , 启动近战、坚守阵地战和山地攻防战相结合 , 成功粉碎了敌人的多次进攻 。 6月初 , 因承德防御正面宽大 , 兵力薄弱 , 冀察热辽军区令独立1旅和热河独立2旅合并为第13旅 , 周仁杰任旅长 , 主要任务仍为防御平泉之敌第13军 。 8月 , 国民党撕毁停战协定 , 国民党第13军向承德进犯 , 周仁杰为掩护军区党政机关安全从承德撤离 , 在中关战斗中再次身负重伤 。

1947年2月 , 周仁杰调任冀察热辽军区第17旅旅长 。 6月 , 冀察热辽军区夏季攻势 , 他率部和兄弟部队一起采用攻城打援战术 , 连续攻占赤峰、围场、宁城、建平、凌源、北票等重要城镇、据点 , 共歼敌8000余人 , 控制了锦承线中段 , 使热河战局出现了新局面 。 7月 , 周仁杰奉命组建冀察热辽军区独立3师 , 并担任师长 。 9月中旬 , 冀察热辽军区秋季攻势 , 他按照军区前指制定的围城打援计划 , 率部第二次攻打北票城 , 与敌鏖战10余天 , 以军事攻势为主 , 政治攻势相配合 , 频打紧逼 , 诱敌出动 , 圆满地完成了预定作战任务 , 受到军区前指的表扬 。 12月 , 奉东总指示“截歼北票逃敌” , 周仁杰率部发扬红军长征精神 , 冒着暴风雪 , 一天一夜急速行军200余里赶赴大乌兰地区 , 雪地伏击歼敌93军1个团1300余人 , 缴获大量武器辎重 , 受到东总表扬 。

1948年2月 , 独立3师编为东野第11纵队33师 , 周仁杰任11纵队副司令员兼33师师长 。 6月中旬 , 为配合华野作战以掩护东野主力休整 , 冀察热辽军区发动夏季攻势 , 周仁杰率11纵队攻克隆化等城镇 , 解放了热河广大地区;两次挺进冀东 , 攻克昌黎、北戴河等重要城镇、车站、据点 , 切断敌“输血管”北宁线 , 隔绝关内外敌人战略联系 , 揭开了辽沈战役的序幕 。 在辽沈战役中 , 周仁杰率11纵队33师在锦西地域 , 与4纵队一起阻击敌“东进兵团”的疯狂进攻 , 坚守阵地21天 , 为保障塔山正面防御的翼侧安全 , 他指挥部队主动出击 , 扫除锦西外围敌警戒阵地 , 夺取寺儿堡、魏家岭、刘家沟诸要点 , 受到东总嘉奖和罗荣桓政委的表扬 。

1948年11月1日 , 激战后仅休整两天的11纵队奉命加入东野“先遣兵团”作战序列 , 秘密挥师入关 , 于11月中旬抵达蓟县集结 , 奉命进行短期休整 , 准备参加即将展开的平津战役 。 12月15日 , 周仁杰奉命率部向北平以西地区开进 , 在海淀、门头沟、黄村、南北辛庄、古城、田村一线 , 形成对北平西北部的弧形包围 。 在肃清北平西郊敌外围据点后 , 他率部又担任保护北平文物名胜古迹的任务 , 并受到中央军委的通令嘉奖 。 12月底 , 48军(11纵整编)奉命移驻北平东郊通州地区 , 在准备向北平城东发出总攻作战时 , 天津已被我军攻克 , 北平成了一座孤城 , 于1949年1月13日宣告和平解放 , 周仁杰率部参加解放军北平入城式 。

2月上旬开始 , 全军进行南征整训教育 。 4月26日 , 周仁杰响应毛主席“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号召 , 率部从通州地区挥师南下 , 加入了百万雄师过大江的渡江战役 。 5月17日 , 他率部于九江突破敌长江防线 , 解放九江 , 进到江西丰城、樟树一线 , 于22日占领南昌 , 随之 , 进抵赣州 , 参加赣西南战役 。 9月 , 又率48军全面收复了井冈山 。 至此 , 这个在井冈山战斗成长起来的小战士 , 历经15年的南征北战 , 经过无数炮火的洗礼 , 淬炼成一名叱咤风云、战功赫赫的忠勇战将 , 又回到了井冈山的怀抱 。

沥血大海疆

1950年12月 , 周仁杰调任中南军区海军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 此时 , 正值抗美援朝初期 , 为保卫珠江口、控制琼州海峡 , 保障中南沿海航道安全 , 他克服不懂海军技术的困难 , 虚心向苏联专家和原海军人员学习 , 经常率领有关人员深入边防海岛 , 实地勘察选点 , 在湛江港、硇州岛和榆林港构筑海岸炮兵阵地、舰艇驻泊基地 , 经过几年努力 , 初步建成了中南沿海海岸防御体系 。


开国中将,戍守陕甘宁被毛泽东赞誉有功,指挥海军潜艇首次跨出第一岛链

开国中将 , 戍守陕甘宁被毛泽东赞誉有功 , 指挥海军潜艇首次跨出第一岛链// //

◆1963年6月合影 , 左起:东海舰队段德彰政委、周仁杰副司令、东海舰队航空兵司令员王学清、东航副政委胡汉生 。

1958年11月 , 周仁杰担任东海舰队副司令员 。 他走遍舰队辖区 , 经常随舰船出海蹲点、训练 , 带着问题去调查研究 , 倾尽全力紧抓以军事训练为中心的海军队伍建设 , 不断总结、探讨新的训练方法 , 写出一系列如何提高部队训练水平的调查报告 。 1962年 , 台湾海峡局势紧张 , 东海舰队地处斗争前沿 , 周仁杰要求部队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 , 带着敌情练兵 , 沉重打击了台湾当局所谓“武装渗透”“两栖突击”“海上袭击”的长时间、多批次、多方向的袭扰活动 。 1964年 , 周仁杰在部队推广郭兴福教学法 , 开展群众性的大比武练兵活动 , 受到叶剑英元帅赞赏 。 1967年 , 周仁杰因反对李作鹏等人全盘否定海军十几年建设成就的“三·二”会议 , 以“站错队”被免除职务 , 下放参加北京学习班 。 学习期间 , 被安排上天安门城楼参加毛主席检阅红卫兵的活动 。 湮没在人群中的周仁杰却被毛主席一眼认了出来 , 毛主席直呼其原名“周球保” , 并向他问好 , 听说他被下放了 , 生气地说不应该埋没人才 。 不久 , 周仁杰结束了学习班的生活 。

1970年3月 , 周仁杰调任海军副司令员 , 分管军事训练和院校工作 。 那时 , 海军属于“文革”重灾区 , 部队的正规化军事训练遭到严重破坏 。 然而 , 他始终拥护毛主席“要准备打仗”“这样训练好”指示 , 组织实施了舰艇部队海上拉练、飞行部队空中转场拉练、炮兵及技勤的野营拉练 , 亲自到重点单位蹲点整顿 , 抓基础和合成训练 , 恢复训练规章制度 。 每年主持举办海军师以上干部毛泽东军事思想战役集训班 , 以提高海军领导干部的组织指挥能力 。 1974年 , 他排除各种困难 , 用两年时间成功研究实施封锁渤海湾的战役演练 。 1975年 , 他深入潜艇部队 , 周密制定方案 , 指挥海军潜艇首次跨出第一岛链进入太平洋训练 , 探索穿越岛链的训练方法和经验 , 开海军舰艇部队训练由近海伸向远洋的先河 。


开国中将,戍守陕甘宁被毛泽东赞誉有功,指挥海军潜艇首次跨出第一岛链

开国中将 , 戍守陕甘宁被毛泽东赞誉有功 , 指挥海军潜艇首次跨出第一岛链// //

◆周仁杰(中)和老乡们一起 。

在“文革”期间 , 周仁杰不仅尽自己所能抓紧海军军事训练 , 更是旗帜鲜明地同林彪、“四人帮”集团的倒行逆施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 , 遭撤职、批斗 。 1982年至1987年 , 周仁杰当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 1988年 , 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 2001年1月22日 , 周仁杰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 , 享年89岁 。

周仁杰一生戎马倥偬、战绩显赫 , 为中国海军的现代化建设可谓呕心沥血、鞠躬尽瘁 , 是一位实至名归的沧海英雄 。 他在开国中将之中 , 无疑是一位默默无闻的人 , 但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和全部力量都献给了党和人民 , 就像早年一部纪录红2、6军团战斗经历的电视专题片《十年苦斗》中这样描述说:“红二方面军的总政委任弼时同志为他取名周仁杰,是期待他今后能够真正成为人民军队中的一名英雄豪杰 , ……而周仁杰也没有辜负他的期望……”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原创

转载请联系《党史博采》

侵权必究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

党史博采微信公众号:dangshiboc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