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万北伐军阵亡,主帅受凌迟,难道仅仅是因为孤军深入?

1851年1月 , 本就不平静的广西大地沸腾了 , 洪秀全、杨秀清等率四五万拜上帝教徒在桂平县金田村宣布起义 , 掀起史上规模最大 , 也是最为成熟的一次农民革命运动 , 几乎将清王朝推向灭亡边缘 。 1853年2月 , 60万太平军从武昌顺着长江东下 , 水陆并进 , 连克安庆、池州 , 3月拿下当时第二大城市南京 , 并将其改名为天京 , 作为太平天国都城 , 正式建立起与清朝相对峙之政权 , 占据了半壁江山 。 4月 , 太平军继续东下 , 攻克漕运咽喉要道镇江 , 截断大清通过运河输送财税之通道 , 咸丰心急如焚 。


2万北伐军阵亡,主帅受凌迟,难道仅仅是因为孤军深入?

2万北伐军阵亡 , 主帅受凌迟 , 难道仅仅是因为孤军深入?// //

1853年5月 , 林凤祥、李开芳、吉文元、朱锡琨等率2万老兵北伐 , 从扬州突破“江北大营”防线后 , 仅用一个月时间便走出安徽 , 进入河南境内 。 同年9月 , 北伐军兵临天津郊外 , 加上沿途招纳之义军 , 北伐军规模近10万 , 可谓是一支雄壮威武之师 。 此时 , 北京震动 , 官员、士绅、富商等数万人出逃 , 咸丰皇帝也想着要去承德避暑山庄躲避兵锋 , 同时还下令各省督抚直接将财税运往承德 , 暂时不要押运来京 , 以免落入太平军之手 。 可以说 , 胜利就在眼前 , 林凤祥、李开芳等有望实现徐达、常遇春之辉煌 , 名垂青史 , 步入名将之列 。 可惜 , 北伐军试探性地攻击天津后便一路撤退 , 最终在连镇、高塘两处全军覆没 , 主帅林凤祥、李开芳等被俘虏 , 而后押往北京凌迟处死 。


2万北伐军阵亡,主帅受凌迟,难道仅仅是因为孤军深入?

2万北伐军阵亡 , 主帅受凌迟 , 难道仅仅是因为孤军深入?// //

这就有意思了 , 北伐军势如破竹 , 一路高歌猛进 , 从出师到抵达天津只用不到半年时间 , 其战斗力可想而知 。 同时 , 北伐军之所以如此顺利 , 八旗、绿营这两支正规军腐朽无能才是最根本 。 要知道 , 胜保、僧格林沁两大军团近6万人 , 而且有一半是蒙古、东三省马队 , 但却不敢主动攻击北伐军 , 而是一路尾随 , 最终靠挖掘“壕沟”、修筑“堡垒” , 困死缺少后勤补给之北伐军 。 那么 , 既然如此 , 为何北伐军却落得全军覆没之下场呢?就算不能实现攻克北京之既定目标 , 至少也可以全身而退回到天京吧?对此 , 许多人都说是因为孤军深入 , 缺少后勤支援而遭此厄运 。 可以说 , 北伐军失败是战略性失误 , 非人为所能改变 。


2万北伐军阵亡,主帅受凌迟,难道仅仅是因为孤军深入?

2万北伐军阵亡 , 主帅受凌迟 , 难道仅仅是因为孤军深入?// //

其实 , 若是仔细看林凤祥、李开芳统帅之北伐军从扬州出师到连镇、冯官屯全军覆没之经过 , 落得如此下场 , 并非仅仅因为孤军深入 。 甚至可以说 , 2万大军无一生还 , 主要原因不在孤军深入 , 而是出在统帅个人身上 。 就拿“孤军深入”来说 , 2万老兵确实很少 , 但沿途参加太平军之其他武装力量可不少 , 到天津城下时甚至拥众10余万 。 此外 , 杨秀清在林凤祥出征后 , 也是有组织过增援力量北上 , 秦日纲、曾立昌、许宗扬、林绍璋等均在增援之列 , 而且还在本就非常吃紧的西征战场抽调出7000精锐北上 , 可惜指挥不得力 , 在临清惨败 。 那么 , 清朝在北方的兵力有多少呢?总数三十万左右 , 但部署分散 , 作为北京门户的天津也就800人 , 其他城市可想而知了;北伐军纵横中原时 , 清朝东拼西凑 , 也就弄出胜保、僧格林沁两大军团 , 总计6万余 。 由此可知 , 北伐军惨败 , 兵力缺少不是主要原因 , “孤军深入”对其影响并非是致命性的 。


2万北伐军阵亡,主帅受凌迟,难道仅仅是因为孤军深入?

2万北伐军阵亡 , 主帅受凌迟 , 难道仅仅是因为孤军深入?// //

那么 , 既然“孤军深入”不是主因 , 那问题就出在北伐军统帅人选身上了 。 林凤祥、李开芳英勇善战 , 锐不可当 , 但未必就是优秀统帅 。 他们犯下两大战略性错误 , 将北伐军带到了绝地 。 一起看看 。

判断失误 , 不能强渡黄河 , 沿途攻城略地 , 浪费宝贵时间

林凤祥、李开芳出师北伐时 , 杨秀清给他们的指示是:“师行间道 , 疾驱燕都 , 无贪攻城夺地” , 也就是说要搞“闪电战” , 出其不意地拿下北京 , 不能沿途攻城掠地 , 以免影响进军速度 。 当时 , 清朝在北方驻军不多 , 各地承平日久 , 民不知兵 , 对北伐军到来压根就没准备 , 更谈不上组织有效力量去抵抗 。 因此 , 北伐军前期进展顺利 , 一路高歌猛进 , 俨然如同王者之师 。 但是 , 在如此大好局势下 , 林凤祥、李开芳却犯下严重错误 , 而且连续犯了两次 , 非常可惜 。


2万北伐军阵亡,主帅受凌迟,难道仅仅是因为孤军深入?

2万北伐军阵亡 , 主帅受凌迟 , 难道仅仅是因为孤军深入?// //

首先 , 他们攻入归德府(商丘)后 , 没有及时准备好渡河船只 , 更没派探子去详细了解黄河对岸清军之布防情况 。 为此 , 他们放弃渡河计划 , 没能进入山东境内 , 缩短抵达北京之距离 。 那么 , 当时黄河对岸有多少清军呢?答案是没有 , 只有民兵 。 后来 , 曾立昌统帅的北伐援军正是在此渡过黄河 , 进入山东 。 其次 , 放弃渡河后 , 林凤祥率军西行 , 试图绕道山西进入河北 , 而后攻击北京 。 可是 , 林凤祥不知心血来潮还是怎样 , 非要去攻打河南怀庆 , 浪费了两个多月的宝贵时间 。 如此一来 , 清朝已经察觉到北伐军之作战意图 , 他们不是来中原闹事 , 而是想杀进北京 , 成就不世之功劳 。 为此 , 清朝及时调整兵力部署 , 围堵北伐军 。


2万北伐军阵亡,主帅受凌迟,难道仅仅是因为孤军深入?

2万北伐军阵亡 , 主帅受凌迟 , 难道仅仅是因为孤军深入?// //

天津撤退后直接屯驻阜城等待援军 , 继续想着进军北京 , 错过突围之最佳机会

1853年10月 , 林凤祥、李开芳试探性地进攻天津后直接撤军 , 屯驻在河北阜城等待援军北上 , 而后再次进攻北京 , 这是致命性错误 , 后患无穷 。 当时 , 僧格林沁、胜保两大军团6万余人 , 虽说不敢主动攻击北伐军 , 但围堵太平军的勇气还是有的 。 林凤祥、李开芳撤退阜城后 , 僧格林沁、胜保紧随其后 , 一开始胜保还主动去挑战 , 遇到挫折后便效仿僧格林沁挖掘“长壕”、修筑“堡垒” , 自己不进攻北伐军 , 但北伐军也出不来 , 两者就这么对峙着 。 但是 , 北伐军缺少粮食、枪支、弹药、人员等必要之补给 , 不可能消耗得起 , 就算援军顺利到达 , 拿下北京也是痴人说梦 。 此时 , 林凤祥、李开芳本应直接南下 , 杀出一条血路 , 而后回到天京或者加入西征军 。 当时 , 皖北已经被太平军、捻军控制 , 只要退入安徽 , 可保大军无恙 , 但是林凤祥错过了 。 阜城呆了半年多 , 而后退守连镇、高塘 , 最终全军覆没 , 自己也被活捉 , 送往北京凌迟 。


2万北伐军阵亡,主帅受凌迟,难道仅仅是因为孤军深入?

2万北伐军阵亡 , 主帅受凌迟 , 难道仅仅是因为孤军深入?// //

综上所述 , 林凤祥、李开芳统帅2万精锐北伐 , 一路高歌猛进 , 直抵天津 , 结果却全军覆没 , 主帅被凌迟 。 究其原因 , “孤军深入”不是关键 , 林凤祥、李开芳指挥错误才是致命性 。 那么 , 由谁来指挥才能确保胜利 , 或者避免全军覆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