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经此人打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只是错漏百出的草稿!

清代学者毛宗岗修订过的《三国演义》 , 与罗贯中的原版相比 , 到底有哪些高明之处 。 老王经深入研究发现 , 读罗本 , 觉得好象是未经修饰的草稿 , 不仅文辞粗朴 , 甚且有不少地方“龃龉不通”(这可能是罗本在手抄流传中出现的错误) 。 但经毛宗岗在文辞方面进行精心的、大量的修改后 , 文辞十分整洁、流畅 。 如果不经毛宗岗的精心修改、反复打磨 ,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只是一本错漏百出的草稿 。 其所改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


如果不经此人打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只是错漏百出的草稿!

如果不经此人打磨 ,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只是错漏百出的草稿! // //

一是改不通顺的句子

如罗本《杨奉董承双救驾》里有一段:“帝与大臣议事于茅屋中 。 李乐、韩暹进兵于篱外观望 , 互相镇压、以为欢喜 。 诸将专权 , 尚书、百官、公卿稍有触死 , 于帝前殴骂将士” 。 不通 。

毛本改为:“帝与大臣议事于茅屋之下 , 诸将引兵于篱外镇压 。 李乐等专权 , 百官稍有触犯 , 竟于帝前殴骂” 。 这就通顺了 。

又如罗本写濮阳之战曹操冒火逃到城门边时 , “城楼上崩下一条梁木 , 正打在曹操战马后胯 。 马倒处 , 曹操用手托梁倒放火中 , 手执梁臂 , 髭须发尽都烧毁 。 ”后面几句真令人费解 。

毛本改为:“城门上崩下一条火梁来 , 正打着曹操战马后胯 , 那马扑地倒了 。 操用手托梁推放地上 , 手臂须发 , 尽被烧伤 。 ”这样一改 , 一看便明白 。

二是改重复、不合逻辑之言

如罗本写曹操欲讨袁绍 , 但恨力不及 , 缺乏信心 , 郭嘉提出绍有十败、操有十胜 , 以坚定曹操必胜的信心 。 而曹操再征求荀或意见 。 荀又提出曹操有“四胜” , 这“四胜”的道理已包括在郭嘉的“十胜”里 , 这就显得重复 , 毛本把“四胜”删了 。

又如罗本《刘玄德斩寇立功》里有一段描绘曹操的诡诈:“操忽心生一计:一日见叔父来 , 诈倒于地 , 败面?口 。 叔父慌问之 , 操曰:‘卒中风耳’” 。 既然曹操诈中风 , 败面?口 , 就要装作昏迷或是口齿不清 , 如果能回答步父说:“卒中风耳” , 岂不是露了底?

毛本改为:“操忽心生一计:见步父来 , 诈倒于地 , 作中风之状 。 ”这样一改便合理了 。


如果不经此人打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只是错漏百出的草稿!

如果不经此人打磨 ,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只是错漏百出的草稿! // //

三是改上下文不衔接之处

如罗本《曹孟德谋杀董卓》里写曹操谋杀董卓不遂逃经牟县 , 被把关军士擒见县令时有一段对话:“操赖道:‘我是客人 。 ’县令日:‘我在洛阳求官 , 认得曹操捉来便知 。 ’夺了马 , 拥到至庭下 。 县令喝日:'我认得你 , 如何隐讳?且把来监下 , 来日起解 , 万户侯我做 , 千金赏分与众人 。 ”这段对话 , 真令人费解:把关军士既已擒曹操见县令 , 操当面赖说“我是客人” , 而县令却说“捉来便知” , 还写“夺了马拥至庭下” , 县令又喝曰…… , 前后矛盾 , 联不起来 。 毛本把这段改为:“操言‘我是客商 , 覆姓皇甫 。 县令熟视曹操 , 沉吟半响 , 乃日:‘吾前在洛阳求官时 , 曾认得汝是曹操 , 如何隐讳!且把来监下 , 明日解去京师请赏 。 ’”这一改 , 多么简洁、清楚!

四是改冗长拖沓的文辞

罗本的对话里 , 每引及典故时 , 把典故全部端出 , 这不仅冲淡了要说的话 , 且使人读了觉得枯燥无味 。 如罗本《吕温侯濮阳大战》里写陈宫向吕布建议在险要地方伏万名精兵以击曹军时 , 原原本本引广武君左车向成安君陈余献“断粮之计"及用韩信破赵的典故(共四百多字)作为说明曹操的根据 , 其中还在注里加上太史公论“奇兵”的话长达二百多字 , 确是冗长拖沓 。

毛本却把这些典故及“太史公曰”都删了 , 只留下足以表达陈宫的意思的话:“此去正南一百八十里 , 泰山路险 , 可伏精兵在彼 。 曹兵闻失兖州 , 必然倍道而进 , 待其过半 , 一击可擒也 。 ”

又如罗本《孔明遗计救刘琦》写孔明授刘琦避祸之策时 , 引用申生、重耳的典故二百五十字 , 毛本却改为“公子岂不闻申生、重耳之事乎?申生在内而亡 , 重耳在外而安 。 ”只用二十多字便把这个典故及孔明的“遗计”说清楚了 。 毛本所改 , 比之罗本 , 意思更简明 , 文字更通顺 , 而不是“文字改得古奥些” 。 虽然有些改得“文言成分加重”些 , 但并不艰深 , 较易看懂 。


如果不经此人打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只是错漏百出的草稿!

如果不经此人打磨 ,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只是错漏百出的草稿! // //

毛宗岗对文辞的修改是一丝不苟的 。 有的只改一、二字 , 有的或略为润饰 , 便使人物的神态活现 。 例如罗本写到曹操杀吕伯奢后 , “宫日:‘恰才误耳 , 今何故也’?”毛本只在“宫”字之下添上“大惊”二字 , 这就活画出陈宫当时的神情:陈宫曾认为曹操是好人 , 故弃官跟他;现在看到曹操的狼心狗行 , 怎不令他大为震惊!

又如罗本《关云长单刀赴会》里写到周仓反驳鲁肃没有理由索回荆州时 , “云长变色 , 夺周仓所捧大刀 , 立于亭中日:‘此乃国家之事 , 汝何敢多言!’以目视之 。 仓会其意……”毛本就改为:“云长变色而起 , 夺周仓所捧大刀 , 立于亭中 , 目视周仓而叱日:‘此乃国家之事 , 汝何敢多言!可速去 , 仓会意……”

你看 , 在“变色”之下加“而起”二字 , 关公变色离座而起夺刀的神态如在眼前;把关公说话后才目视周仓 , 改为目视周仓而叱曰: , 眼色、叱声、动作协调一致 , 确把关公的神情写活了 。 以上所举 , 只不过是毛本关于文辞方面修改的很小的一部分 。 读者仔细阅读两种版本 , 就能看到毛宗岗在这方面所下的功夫是令人惊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