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秉璋创行新战术

(《中华魂》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发布 , 请勿转载)

1952年2月14日 , 毛泽东主席视察南苑机场和空军司令部 。 当空军司令员刘亚楼向他介绍王秉璋时 , 他紧紧握着王秉璋的手 , 高兴地说:你就是王秉璋?!你在鲁西南那一段工作搞得不错 。 事后 , 不少人认为:主席所讲的“那一段” , 是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那一段;“搞得不错” , 除了指王秉璋擅于带兵、屡立战功 , 还包括他首创并践行了著名的交通壕近迫攻击新战术 。

王秉璋(1914-2005年) , 河南安阳人 。 1931年1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 1932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 1935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 历任红5军团通信队队长 , 红1军团第1师司令部参谋、补充团团长、教导营副营长 , 红1军团司令部教育科代科长 , 第2师司令部参谋 , 陕甘支队第5大队参谋 , 红1军团司令部作战科科长 。 参加了长征 。

抗日战争初期 , 王秉璋任八路军第115师司令部作战科科长 , 1938年4月任115师司令部参谋处处长 , 参加了平型关战役 。 1939年3月2日 , 随115师代师长陈光、政治委员罗荣桓率领的师部挺进山东 , 协助陈光指挥了陆房战役、协同杨勇指挥了栖凤楼战斗等 。

交通壕攻击战术的由来

交通壕攻击是当时在敌后物质困难的条件下采用的一种攻坚办法 , 主要用以对付敌人的碉堡圩寨 。 简言之 , 就是在敌火力下筑成一个电光形的交通壕 , 不仅筑到外壕里面 , 而且把两条外壕中的“自然土”(即外壕与内壕中间未挖之土)统统挖掉 , 一直挖到内壕 。 然后 , 从内壕中架起梯子 , 爬上圩墙 , 去消灭敌人 , 拔掉“钉子” 。 这属于强攻 , 而不是偷袭 。

早在红军时期 , 由于武器装备极差 , 面对国民党的堡垒和土豪的围寨 , 没有好的攻克办法 , “攻坚”经常是得不偿失 , 甚至失利 。 因此 , 寻找攻克堡垒围寨战术也便成了红军指战员的梦想 。 王秉璋的梦也是那时开始的 。

1935年9月27日 , 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榜罗镇开会 。 王秉璋奉命带一个营担任警戒 。 警戒区内有一个土围子(土筑的围寨) , 里面驻守着一支百余人枪的地主武装 。 王秉璋将机枪部署在围寨附近的一座土丘上 , 发起攻击时 , 围子里的敌人均被机枪火力压制住了 , 无法活动 , 土围子就这样被顺利攻克了 , 我军却无一伤亡 。 这次战斗使王秉璋受到启发:如果能够找到一个可压制敌人火力的制高点 , 或用麻袋装土堆一个制高点架上机枪 , 将对攻坚作战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

1936年夏 , 王秉璋率三个连到海原、静宁一带筹粮 。 有一支几十人枪的反动地主武装 , 依仗坚固围寨与红军作对 。 这时 , 红军有位神枪手一枪击中了在射击孔观察的地主的长子 , 其他人受到震慑 , 再也不敢露头 , 最后打出白旗投降了 。 这个战例 , 又使王秉璋对解决攻坚战法问题有了启发:攻坚时 , 应该组织火力(机枪火力或神枪手的步枪火力)专门射击敌火力点 , 压制敌人的火力 。

同年11月 , 宁夏军阀马鸿逵派一个团进驻同心城 , 威胁红1军团司令部 , 王秉璋奉命率军团直属队驱逐该敌 。 炮兵连长赵章成建议连夜挖掘蛇形交通壕 , 逼近国民党军工事 。 王秉璋采纳并挖壕之后 , 敌人发现壕沟已经接近他们的土围子 , 还没等进攻就逃走了 。 这件事再次使王秉璋受到启发:交通壕近迫作业可缩短出击路线 , 对敌人心理压力很大 。

通过对上述多次实战的经验总结 , 王秉璋初步摸索出一套以交通壕近迫作业、巧妙组织己方火力压制敌方火力 , 从而攻克敌方据点的战法 , 这就是交通壕攻击战术的萌芽 。

抗日战争时期 , 王秉璋在八路军第115师司令部先后任作战科长、参谋处长 , 他曾向师首长提出过这套战术 , 但因种种原因并未实行过 。

1941年7月 , 王秉璋调任冀鲁豫军区教3旅代旅长 , 主要战斗在冀南、运东地区 。 当时 , 鲁西北臭名昭著的大汉奸齐子修率部驻守在那一带 。 齐子修原是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保安11旅旅长 , 后为国民党山东保安第5师师长 , 1943年夏率部投降日寇 , 成了日寇和平治安军22师师长 。 此人奸狡恶毒 , 为了蚕食我抗日根据地 , 采取步步为营的策略 , 先后在那里修筑了21个圩子 , 每个圩子都有两道外壕 , 各1丈5尺宽深 , 还有副防御 。 其旅部和一个团盘踞在已筑成壕沟并设布鹿砦的坚固围寨小马庄 , 另一个团盘踞在筑有简单防御工事的大吴庄 。

如何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 , 攻克据点打掉敌人的嚣张气焰?王秉璋反反复复地对历年来多次战例进行深入细致地分析研究 , 决心实现当年的攻坚梦 。 他认为 , 只有实现攻坚诸元素的“最佳配合” , 才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攻击”效果 。 于是 , 他决定采用交通壕近迫攻击战术 。

为验证这一战术的可行性 , 打破敌人的图谋 , 同时也为了锻炼、提高战斗力较弱部队的士气和战斗力 , 王秉璋亲自到敌人的两个围寨外侧进行侦察后 , 以教3旅战斗力最强的第7团袭击敌之薄弱部分大吴庄 , 以战斗力较弱的第8团袭击敌之强劲部分小马庄 。 这样 , 前者可保证一举攻克 , 然后在小马庄战地附近待命 , 既可拱卫战场局势 , 又可视后者战况相机支援 。 战斗结果 , 7团一袭成功;8团先用过去习惯战法而未果 , 但两日后改用交通壕近迫攻击的战法时 , 却一举将小马庄攻克 , 歼敌1000余人 。 经过两种攻击战术效果的对比 , 显示了交通壕近迫攻击战术的优势 , 也明显地提高了第8团的战斗信心和战斗素质 。

初次使用交通壕攻击的战法即获明显效果 , 令王秉璋分外兴奋 。 随后 , 他于8月3日在秦庄以交通壕近迫攻击的战法为主题 , 作了《第八团小马庄战斗的总结》 , 赢得了上级的重视和称赞 。

交通壕攻击战术的运用

1942年12月 , 教4旅同湖西军分区合并 , 划归冀鲁豫军区建制 , 组成冀鲁豫军区第6军分区 , 王秉璋被调任该分区司令员兼教4旅旅长 。

这时 , 湖西根据地正处于空前的艰苦时期:该地区不但驻有日军、伪军、顽军 , 还有众多的惯匪和封建会道门及其武装 , 其总人数7倍于我 。 尤其在日、伪进行1942年冬季大“扫荡”以后 , 又以纵横成网的封锁沟与碉堡将根据地压缩为只有二三十个村庄的3小块 , 并实施起“囚笼政策” 。

非但如此 , 蒋介石还于1943年初命国民党第28集团军李仙洲部入鲁 , 取代反共不力的于学忠 , 进犯我湖西地区 。 4月 , 又委任路可贞为鲁西挺进总指挥 , 公开叫嚣“先歼匪而后敌伪” , 其战术仍是聚集兵力、步步设防的推进办法 。 这使我不易捕捉到速战全歼的战机 , 何况李部2万余人 , 而我只有3个野战团 , 连同旅直属队 , 作战兵力不满4000人 。 面对这一情势 , 王秉璋认为 , 要完成钳制李仙洲 , 迟滞或阻止其入鲁的任务 , 必须把“运动战”与“攻坚战”、“围点”与“打援”灵活运用才能取得主动 。 要实现这个目标 , 还须有“围”必克 , “打”必赢的办法 , 这样才能让敌人疑虑不定 , 产生错觉和漏洞 , 从而出敌意料 , 取得运动战与攻坚战的奇效 。 其中 , “围必克”的方法应是交通壕近迫攻击法 。

为此 , 王秉璋于6月25日采用运动战、27日又采用运动战和游击战相结合的战术 , 先后打退了敌人的两次进攻 。 29日 , 又奉军区电令赶赴钜(野)南 , 打击进据钜南修建据点的路可贞部 。 他以我地方武装袭扰敌指挥部及其部队主力的驻地 , 以第7、第9两团首先攻击敌已构建坚固围寨碉堡的赵小楼、小张庄两个要害据点 。 结果 , 7团、9团使用交通壕近迫作业的打法 , 一举全歼敌两个连和一个重机枪排 , 毙伤、俘敌连长2人及排长以下官兵270余人 。 其中 , 顽军62团6连是陈诚嫡系中的王牌连 , 对其内部震动极大 。

在反击李仙洲入鲁的作战间歇 , 王秉璋决心打破日寇囚笼封锁政策 , 发起反碉堡战役 。 事前 , 他同当地党政负责同志一起 , 在军事方面和瓦解敌伪顽的政治攻势方面进行了精心组织与部署;对主力部队、县区武装和民兵进行了有效的结合调配 , 包括对大批民工进行分段包干;确定了攻克几个大中型据点的战术预案 , 并组织部队进行交通壕攻击战术演习和器材准备 。 在此基础上 , 他于7月的一天黄昏下达命令 , 在150多里的战线上同时发起进攻 。 战士们所向披靡 , 只用了一个晚上和半个白天 , 就把日伪的封锁沟全部平毁 , 将上百个碉堡基本上扫光 , 毙、伤、俘日伪军约3000人!李仙洲部由于接连受创 , 被迫南撤 。

7月初 , 中央军委指示 , 为配合新四军4师向淮北发展 , 决定由罗荣桓统一指挥 , 由湖西部队和鲁南部队发起微山湖反顽战役 。 王秉璋和时任旅政委的潘复生 , 指挥9团、10团、分区骑兵连、警卫连和鱼台县大队及9分区骑兵团 , 于7月28日从单县、鱼台之间出发 , 向东直插顽军纵深 。 在龙固集击溃顽军吴品山部之后 , 王秉璋又以交通壕攻击战法 , 指挥湖西部队攻克了设有两道外壕、两道鹿砦、用碉堡连成的大围寨——西姚桥 , 全歼顽敌从维三部4200余人 , 俘获从维三 , 并将顽军申宪武部赶至微山湖以东 。

西姚桥战斗结束后 , 王秉璋当夜率部急行军 , 很快包围了顽军张开岳部盘踞的沛北中心围寨魏楼 。 魏楼工事坚固 , 易守难攻 。 王秉璋一面要求部队进行交通壕攻坚准备 , 一面将骑兵团置于魏楼以南准备打援 。 经过5天包围 , 完成了交通壕作业 。 在即将发起强攻时 , 顽军冯子固和黄体润各派两个支队前来支援 。 王秉璋决定先打援、后攻坚 , 遂调9团、10团部分兵力协助骑兵团 , 一次冲锋即彻底击溃了增援之敌 , 追杀30余里 , 毙俘顽支队长以下数百人 。 随后 , 攻克魏楼 , 歼顽军7000余人 。

魏楼战斗结束两天后 , 王秉璋又指挥部队乘夜行军70余里 , 直取顽军黄体润盘踞的丰县南部新范庄 。 新范庄设有暗堡和三层鹿砦壕沟 , 壕内遍布竹签 。 因战前未侦知到顽军暗堡、竹签 , 第1次未能攻下;第2次进行交通壕作业后 , 将其攻克 , 歼顽军2300多人 。

交通壕攻击战术的传播

1944年10月 , 王秉璋奉命率领由7团、10团和骑兵团组成“南下支队” , 进抵皖北涡阳、蒙城一带 , 配合新四军第4师和第3师7旅进行反顽作战 。

涡阳、蒙城的敌情 , 和湖西、运西大同小异 , 也是采用构建围寨碉堡的办法 , 对我根据地进行蚕食 。 4师首长早就听说王秉璋的交通壕攻击战法能克敌制胜 , 便于11月8日召开营以上干部大会 , 请他向大家介绍了这一作战方法与经验 。

在会上 , 王秉璋着重阐述了五个问题:

一、交通壕攻击的的沿革 。 他说 , 早在1936年已出现交通壕攻击的萌芽 。 当时 , 一、四方面军已到达回族集中居住地区 。 在那里 , 人们住的全是圩寨 。 为了迎接2军团的到来 , 就必须攻打一些圩寨;不然 , 部队就不能活动 。 于是 , 便采用了类似交通壕攻击的办法 。 后来在李旺堡对付马鸿逵 , 也是用的这种办法 。 第三次 , 就是1941年教3旅痛打齐子修了 。

二、交通壕攻击的利弊 。 他说 , 交通壕攻击 , 可以在交通壕的两边挖上机枪阵地 , 摆上一排子机枪 , 以便接近射击;人可利用交通壕的掩护 , 一直到达冲锋出发地;弹药的接济 , 冲锋的队形 , 都可以利用交通壕安排;万一到了内壕而冲不上去的时侯 , 还可以回到交通壕内集结再冲 , 而且伤兵也有办法处理 , 从而进一步增强战士们的必胜信心 。 不利之处 , 是一定要计算好交通壕作业需要多少时间;在这时间内有多少敌人来增援;要有优势的兵力既能作业 , 又能打垮增援 , 才能使交通壕攻击顺利完成 。

三、交通壕作业 , 也就是怎么挖交通壕 。 他说 , 在未作业以前 , 首先要决定从哪里挖?从哪里攻?攻击点在哪里? 他认为 , 作业点的选择要根据以下两个条件:一是省工夫;一是能隐蔽 。 随后 , 便又具体讲了经始和挖法 。 所谓“经始” , 是指开始由一个人卧在敌人外壕边上 , 接连着卧下去 , 以三个人为一段 , 先卧着挖 , 再坐着挖 , 再跪着挖 , 然后把全部接连起来 。 至于怎么挖 , 如何进入外壕 , 如何挖“自然土” , 如何进行作业掩护和欺骗佯动 , 他也一一作了讲述 。

四、攻击 。 他说 , 总的讲来 , 强攻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 , 火力射击要准确;第二 , 火力能全部压倒敌人;第三 , 突击队要勇猛 。 随后 , 强调指出:1.在碉堡林立环境下 , 时间不允许作业 , 要采取佯动以迷惑敌人 , 用调虎离山之计争取时间 。 2.交通壕一定要挖成 , 没有挖成以前千万不要攻 , 不要操之过急 。 3.两侧突击点应该选择在一面 , 这样可以使火力制压节省一些 , 可以相互掩护 , 不要用对角的突击点 。

五、交通壕攻击的政治工作 。 他说 , 一般说来 , 这也和其他政治工作一样 , 所要强调的 , 第一是发动大家快挖 , 一切口号为了这个“努力挖”!第二是攻击时 , 按照各个不同的人 , 不同的枪 , 不同的任务进行各个不同的动员 。 第三是交通壕作业很累人 , 挖了以后还要强攻 , 因之物质保证成为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 , 要使战士有水喝 , 有饭吃 。 第四是因为有外壕 , 所以火线上的啦啦队可以发生效力 , 这对战士的情绪鼓动也起很大的作用 。

王秉璋的报告 , 在4师引起了极大反响 。 大家结合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 无不啧啧叫好 。 因此 , 4师司令部于当年12月15日印发了王秉璋报告记录稿的一部分 , 正题是《交通壕攻击》 , 副题为《王司令员秉璋同志于营以上干部会报告》 。

在印发王秉璋报告记录稿的前三天 , 即12月12日 , 4师参谋长张震为记录稿写了前言 , 题目为《写在前面》 。 他开门见山:“日前敌顽配合 , 向我进犯 。 是以八路军冀鲁豫部队一部授命南援 , 统由十一分区司令王秉璋同志率领南来 , 予我军以莫大鼓舞王司令员为宁都起义者之一 , 在红军时对教育上有伟大创造 , 不但擅长教育 , 且对战术指导与战斗经验亦甚丰富 。 尤在湖西区在王司令潘政委领导之下及我湖西部队英勇善战 , 已一转以往局面屡挫顽敌之锋芒 , 致在道北敌顽闻“八路”二字而丧胆 , 即是明证 。 此次特乘王司令员率南下诸同志于曹市集会合之时 , 邀请王司令员介绍华北对敌伪斗争经验 , 承其详加阐述 , 范例尤多 , 实堪吾人学习 , 本文《交通壕攻击》即为报告之一 。 ”

接着 , 又指出:交通壕攻击是“战术上之新创造 , 尤其近迫作业与火力配合上使顽敌几无漏隙可乘 , (使我们)对敌伪外壕攻击之困难已经冰解 , 对新近感觉困难之木栅亦然”

如此一来 , 四师官兵对交通壕攻击战术更加重视 。

交通壕攻击战术的推广

此后 , 新四军陆续采用起王秉璋创行的交通壕攻击战术 , 并接连取得了一个个重大胜利 。 如1945年2月 , 新四军第4师第9旅在攻打蒙城二里圩伪军据点时 , 开始未用交通壕攻击战术 , 结果攻击受挫 , 后采用这一战术一举成功 。 滕海清旅长在战后总结中指出:“情况不明 , 莽撞行事 , 就遭受挫折;查明敌情 , 应用对壕作业 , 严密组织进攻 , 就取得胜利 。 这就是重要经验 。 ”再如 , 该旅在泗灵战役、睢南战役中连克日伪军据点 , 同样使用这一战术 , 结果大获全胜 。

在解放战争中 , 交通壕攻击战术得到了更广泛的推广应用 。 如辽沈战役中的义县攻坚战和锦州攻坚战 , 用的就是交通壕攻击 。 时为东北野战军司令部作战处处长苏静曾回忆道:“我攻取义县的部队以优势兵力 , 先扫荡外围据点 , 而后采取近迫作业 , 大量挖壕 , 组织步炮协同 , 于11月1日攻城 , 激战4小时 , 一举攻克 。 ”时任东北野战军第3纵队司令员韩先楚回忆攻克锦州之战时说:“外围敌人肃清后 , 部队进入了紧张的攻城准备 , 推广义县战斗近迫作业利用交通壕的经验 , 以三分之二的兵力 , 冒着敌人轰炸和炮火拦阻 , 不分昼夜大挖交通壕 。 至攻城之前 , 各纵队均完成了上万米或两万多米的交通壕 。 虽然大军云集 , 但地面上看不到有人活动 。 这样做既减少了伤亡 , 又使我军攻城重炮前伸到距离射击目标最近的距离 , 有的甚至仅距目标百多米 , 隐蔽的占领阵地 。 战后据被俘的国民党将领说 , 对解放军攻城曾想组织反击 , 但看到密如蛛网的土工作业 , 一条一条战壕伸到城墙跟前 , 就完全失去了主张 。 ”国民党锦州守军最高指挥官范汉杰被俘后 , 对东北野战军司令员林彪、政治委员罗荣桓说:“你们部队的近迫挖壕作业很好 , 很熟练 , 我们从地面上看不到部队的运动 , 无法组织射击和反击 。 ”

在淮海战役中也如此 。 第一阶段 , 华东野战军在碾庄地区围歼黄百韬兵团时 , 由于副参谋长张震对交通壕攻击战术非常熟悉 , 代司令员兼代政委粟裕、参谋长陈士榘采纳他的建议 , 命华野部队普遍使用了交通壕攻击战术 , 结果捷报频传 。 后来 , 黄百韬兵团情报处处长廖铁军回忆说:“解放军利用坑道作业逼近国民党军阵地前沿—百公尺处 , 国民党军队对此束手无策 , 胆战心惊 。 ” 第二阶段 , 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一部在双堆集地区围歼黄维兵团时 , 也用了交通壕攻击战术 。 黄维兵团第14军参谋长梁岱回忆说:“解放军采取近迫作业掘壕前进的壕沟战术 , 每晚前进几十公尺 , 壕沟挖到一村 , 就消灭一村 。 面对这种情况 , 谁也想不出办法来”而在第三阶段 , 华东野战军在陈官庄地区围歼杜聿明集团时 , 更是将交通壕攻击战术发挥到了极致 。 邱清泉兵团参谋长李汉萍后来回忆说:“解放军的对壕作业已进展到国民党军主阵地前四五十公尺以外 , 有的只相距二三十公尺 。 这种对壕作业是国民党军的致命伤 。 因为这种对壕作业 , 衔接解放军阵地散兵壕 。 对壕掘成后 , 解放军攻击部队可以不受敌人炮火阻击 , 沿壕沟攻击前进 , 到国民党军主阵地前几十公尺处 , 猝然发起冲锋 , 一举而突破阵地 。 这样 , 就使国民党军所有轻重武器 , 以至连手榴弹 , 也失去了效用 。 尤其是在掘壕前进时 , 更给国民党军官兵精神上以极大的威胁 。 ”

由此可见 , 交通壕攻击战术已普及到东北、华东、中原野战军各部队 , 富有创新精神的广大指战员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这一战术 。

在解放战争时期 , 王秉璋历任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司令员 。 1947年8月任晋冀鲁豫野战军、中原野战军第11纵队司令员 。 1949年3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野战军第17军军长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 王秉璋曾先后任空军参谋长 , 国防部第5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 , 第7机械工业部部长、党组书记 , 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第一副主任、党委书记 , 中共中央军委委员等职 。 1955年被授予空军中将军衔 , 中共第9届中央委员 。

2005年9月25日 , 王秉璋在北京病逝 , 享年91岁 。

来源:《中华魂》2019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