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通宵也要读完的大清史:发生在清朝科举考试过程中的趣闻(图)


熬通宵也要读完的大清史:发生在清朝科举考试过程中的趣闻(图)

熬通宵也要读完的大清史:发生在清朝科举考试过程中的趣闻(图)// //

科举考试是封建社会中广大士子改变自身命运的考试 , 分会试、乡试、和县内小考 , 无论是哪一种试 , 都趣闻多 , 让人忍俊不禁 。

清末民初大才子齐如山有幸参加过县内小考 , 翔实地记录了其亲身所 历点滴 , 给后人留下了许多这方面的宝贵研究资料 。

县内小考是上述三类考试中最低级的 , 只要参加过考试 , 就可以称为 童生 , 而通过考试 , 便成为秀才 。

成为了秀才 , 地位就高了 。 虽然还不能得到朝廷授官 , 但见官不用跪 , 自称生员 , 行禀见礼 , 得赐座 , 不会被打屁股 , 最主要的 , 可能免出几亩地的官租 , 这个最实惠 。

而且 , 成为了秀才 , 就可以参加乡试 , 像《儒林外史》里面的范进一样 , 考取举人 , 甚至参加会试 , 考取进士 , 做高官、授美职 , 封荫妻子 , 过上高人许多等的生活

不管怎么样 , 考秀才、考举人、考进士都不容易 , 尤其是进士 , 那是万中选一 , 难上加难 。


熬通宵也要读完的大清史:发生在清朝科举考试过程中的趣闻(图)

熬通宵也要读完的大清史:发生在清朝科举考试过程中的趣闻(图)// //

但要成为童生 , 是比较容易做到的事—因为不论考试成绩怎么样 , 就算交了白卷 , 也是童生 。

可不要小看了童生的社会地位 , 童生虽然算不上什么功名 , 但成为了童生 , 就可以和普通的平民、商人区别开来了 。 普通平民、商人打官司递呈子 , 只能称“民”或“民人” , 见官没有座 , 只能站 。 而童生的呈子写的是“文童”或“童生” , 见了知县官可以有座 , 而且 , 惹了官司也轻易不会被打屁股 。

所以 , 只要读过书的人 , 都会参加考试 , 毕竟 , 考坏考好 , 都改变了身份了嘛 。

齐如山先生是直隶省人 , 在直隶 , 流传着两首吟咏科考的民歌 , 其一云:

三年一考久曾经 , 永远缨冠借不成 。 到时仍将毡帽替 , 糊层红纸替红缨 。 这首诗是啥意思呢? 原来 , 清朝有规定 , 凡是科考 , 考生必须穿官衣、戴官帽 。 可是 , 想成为童生的人实在太多了 , 哪有那么多官衣官帽呀?所以 , 官衣就免了 , 但官帽非戴不可 。 大家都没有官帽 , 那怎么办呢?就用旧式宽边毡帽 , 顶上糊一层红纸 , 作为帽缨子 , 意思意思就行了 。

上面的民歌 , 说的就是考试前大家用红纸糊制官帽的笑话 。 另外一首是这样的:国家考试太堂皇 , 多少书生坐大堂 。 油板压车为试案 , 考终衣服亮光 。

这又是啥意思呢?


熬通宵也要读完的大清史:发生在清朝科举考试过程中的趣闻(图)

熬通宵也要读完的大清史:发生在清朝科举考试过程中的趣闻(图)// //

原来 , 这小考的考场大多设在县衙大堂 , 这大堂就是知县坐堂问案的场所 , 里面宽敞明亮 , 但除了县官的案桌和椅子 , 再没有第二张书桌和椅子 。 那么 , 设置成试场 , 考试需要的书桌和椅子去哪里弄呢?解决的方法 让人啼笑皆非:考生自备 。

考生自备 , 县官倒是轻松了 , 考生就苦了 。

知道 , 古代交通不便利 , 而很多考生来自乡下 , 可能一辈子也没上过几趟县城 , 现在来参加考试 , 要从离县城家里几百里的地方搬运来书桌和椅子 , 累不累呀?

所以 , 离县城远的考生 , 都得在县城里面租借 。 因为参加考试的人太多 , 城里的书桌供不应求 , 于是乎 , 小饭铺的油桌、厨房的案板、压棉花的架子等 , 都被租借一空 。 “油板压车为试案 , 考终衣服亮光光” , 就是取笑考生借不到干净的书桌 , 用油板代替 , 结果 , 衣服沾满了油 , 光亮可鉴 。

参加考试的 , 如果有自知之明 , 知道自己才学有限 , 只是带着“玩票”的心理来考一票 , 博取个童生身份就收手 , 一般也没有什么恶果 。 但偏就有诸如范进、蒲松龄一类撞破南墙也不肯回头的固执考生 , 屡败屡考、屡考屡败 , 反反复复几十年 , 顶多考个秀才 , 这个现象 , 就颇为尴尬了 。

所以 , 在直隶 , 针对这一怪现象 , 也流行有这样一副对联: 行年七十由称童生可云寿考 , 到老五经犹未熟不愧书生 。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覃仕勇著《熬通宵也要读完的大清史》 , 京东满100减50 , 当当9.9元火爆热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