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上将张宗逊跟随毛泽东南征北战的戎马生涯

欢迎大家阅读“景德镇南河公安”头条号 。 如果您喜欢本头条号发布的文章 , 还可点击左上角关注我的头条号 , 每天都有精彩文章推荐 。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开国上将张宗逊跟随毛泽东南征北战的戎马生涯

开国上将张宗逊跟随毛泽东南征北战的戎马生涯// //

图为:1946年12月 , 张宗逊陪同毛泽东主席在延安机场检阅晋绥第一纵队

开国上将张宗逊 , 在几十年戎马生涯中 , 跟随毛泽东南征北战 , 经历了十年土地革命战争、八年抗日战争、三年解放战争和建国后长期的军队建设实践 , 他的成长和沉浮一直与毛泽东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

参加秋收起义 , 护卫毛泽东上井冈山

1927年春夏 , 正当国共两党合作讨伐北洋军阀的战争节节胜利之时 , 身为北伐军总司令的蒋介石 , 在美英帝国主义的策动下 , 突然背叛了革命 , 于4月12日 , 在上海发动了反革命政变 , 血腥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7月中旬 , 汪精卫在武汉也向革命群众挥舞起屠刀 , 全国陷入一片白色恐怖 。 中共中央于8月7日在武汉召开紧急会议 , 决定以发动武装暴动来对付国民党的屠杀 , 并指派毛泽东作为中央代表 , 到湖南和江西边界的浏阳、醴陵、安源等地 , 领导武装起义 。

经毛泽东紧张的组织协调 , 湘赣边界几个县的农民自卫军、工人纠察队 , 和从武汉赶来的由中共党员卢德铭任团长的警卫团 , 被统一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师 , 下辖三个团 , 卢德铭出任军事总指挥 。 警卫团编为第一团 , 也是起义的军事主力 。 张宗逊在该团六连任连长 。 按照中央规定的秋收起义计划 , 9月9日开始暴动 , 各团由东向西攻击 , 目标是夺取长沙 。 由于敌强我弱 , 加上缺乏经验 , 起义很不顺利 , 损失严重 , 卢德铭不幸牺牲 。 张宗逊率领的连队 , 在第一团编成内行动 , 向西攻击时 , 担任先锋;向东撤退时 , 担任后卫 。 连续战斗十来天 , 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 初步展现了他指挥作战和管理部队的才干 , 受到领导的好评 , 引起了毛泽东的关注 。

秋收起义受挫后 , 人们思想上出现了波动 , 国民党调集来镇压起义的部队 , 正向起义军合拢 。 在此危急时刻 , 毛泽东断然决定 , 放弃西进夺取长沙的计划 , 改向东南湘赣边境的山区转移 。 又经十多天转战 , 起义军余部终于摆脱了强敌的追堵 , 于9月28日 , 进至江西省永新县境内的三湾村 。

起义军在三湾休整了五天 , 在毛泽东领导下 , 对起义行动作了讲评 , 对所剩部队进行了整编 。 将三个团缩编为一个团 , 称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一团 。 下辖一、三两个营(每营三个连)和一个特务连 , 共七个战斗连队 , 约一千人 。 由于建制单位大量减少 , 干部都降职任用 , 张宗逊调到特务连任副连长 。 特务连的主要任务是护卫毛泽东和团部 , 张宗逊带领一个排 , 专门担负毛泽东的贴身警卫 , 实际上成了毛泽东的首任卫士长 。 当毛泽东听说张宗逊是陕西省渭南人时 , 风趣地说:“啊 , 你来自八百里秦川 , 是姜太公的老乡呀!姜太公垂钓于渭水嘛!”此时 , 毛泽东把张宗逊和周王朝的开国元勋姜太公连在一起 , 显然对张含有激励之意 。 张宗逊性格内向 , 不善言辞 , 只是以微笑来答谢毛泽东的信任和鼓励 。

那时的毛泽东 , 还没有多大名气 , 在不少职业军人眼里 , 他不过只是一位有学问的先生 。 当时的师长余洒度和团长陈浩等 , 都不服毛泽东的领导 , 时常同毛泽东争吵 。 毛泽东的处境十分困难 , 很需要人们的理解与支持 , 首先须有一些志同道合的弟兄来保护他的人身安全 , 并为他施展才华搭建舞台 。 此时的张宗逊等 , 恰好起到了这种作用 。 张宗逊时年虽仅二十岁 , 但已是一个有三年多党龄的党员和一名干练的初级军官 , 经过一年多黄埔军校的培训和半年多实战的锻炼 , 加上他魁梧健壮的身材 , 显得很威武 。 而且张宗逊在黄埔军校学习时 , 曾多次到毛泽东在广州开办的农民运动讲习所听过讲演 , 从那时起就敬佩毛泽东是一位深知中国国情的理论家 。 指派他领兵直接护卫毛泽东 , 应该说是最合适的人选 。

张宗逊承担的主要任务是护卫毛泽东 , 确保毛泽东的安全 。 当时到处是反动武装和土匪 , 内部也时有动摇分子和叛徒闹事 , 随时需设岗布哨 , 严防不测 。 从三湾改编到进军井冈山 , 张宗逊与毛泽东形影相随 , 动则并肩行军打仗 , 歇则同宿一个屋内 , 经常是毛泽东睡在铺板上 , 张宗逊等打地铺睡在跟前 , 随时守候 。 10月22日晚 , 部队在遂川县大汾村宿营 , 半夜突然遭到敌人袭击 。 住地周围枪声骤起 。 张宗逊一边指挥抗击敌人 , 一边护卫着毛泽东从弹雨中突围 , 很快摆脱了敌人 。 由于连续爬山越岭 , 毛泽东的脚磨破化脓了 , 流出的血染红了草鞋 , 行走很困难 。 张宗逊和战士们用路边的竹子绑了一副担架 , 要抬着毛泽东走 。 毛泽东摆摆手说:“谢谢大家 , 我自己能走 。 ”张宗逊坚持要抬 , 毛泽东坚决不坐 。 双方争执不下 , 彼此都很动情 。 毛泽东退让说:“你给我弄根竹竿 , 咱们拄着慢点走 , 好吗?”争执才平息下来 。

张宗逊除负责护卫毛泽东外 , 还兼负着一个重要任务 , 就是收集情报 。 那时尚无侦察机构 , 更无电话、电台 。 外界的情况 , 主要靠收集报纸和打探消息得知 。 一天 , 派出去打探消息的同志 , 带回几张旧报纸 , 上面登有朱德等率领南昌起义部队在广东汕头地区活动的情况 。 张宗逊立刻把报纸拿给毛泽东 , 毛泽东看后非常高兴 , 并决定派人去联络 , 由此才引出半年后的朱毛会师 。

在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历次反围剿作战中 , 张宗逊一直在毛泽东率领下行动 , 紧随在毛泽东身旁 。 毛泽东从斗争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建军原则和作战原则 , 张宗逊都能较早地得知 , 认真学习领会 , 并积极贯彻执行 。 患难结挚友 , 危急见真情 , 张宗逊以自己诚实、忠勇和勤奋的品行 , 赢得了毛泽东的器重 , 遂逐步提拔他担任大队长、支队长和师长 。 张宗逊率部打了多次硬仗恶仗 , 两次身负重伤 , 为保卫根据地和维护毛泽东竭尽了全力 。 在毛泽东遭受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排挤时 , 张宗逊也受到了牵连 , 被免去了师长职务 , 派往红军大学学习 。 他怀着沉重的心情 , 去探望身处逆境的毛泽东 , 向毛泽东倾诉了心中的郁闷 。 毛泽东安慰他说:“现在这种情况 , 像是秀才遇见了兵 , 着急也没用 。 ”并指点他说:“周恩来不是你在黄埔由团员转为党员的主持人吗?你心里的这些话 , 可以去找他说说 。 ”后来 , 在周恩来的干预下 , 张宗逊被重新起用 , 率部参加了长征 。


开国上将张宗逊跟随毛泽东南征北战的戎马生涯

开国上将张宗逊跟随毛泽东南征北战的戎马生涯// //

图为:1949年2月1日 , 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和副司令员张宗逊在西北前线

长征到达陕北后 , 护送毛泽东进驻延安城

红军万里长征过程中 , 张宗逊先任红一方面军三军团主力第四师师长 , 在彭德怀直接指挥下 , 率部强渡湘江、攻克遵义、四渡赤水、夺占娄山关 , 立下了汗马功劳 。 1935年1月 , 中央遵义会议重新确立了毛泽东对红军的领导地位 , 一、四方面军在川北会师之后 , 毛泽东派张宗逊到红四方面军第四军任参谋长 。 在红四方面军 , 张宗逊同张国焘的分裂路线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 历经千辛万苦 , 于1936年冬 , 在陕北的保安县城与毛泽东会合 。 此时 , 毛泽东就任中央军委主席不久 , 一看见张宗逊便亲切地说:“张宗逊你好幸运呀 , 三次爬雪山过草地竟然无恙 , 革命反倒把你由南方送回了家乡 , 给了你更便于施展才智的地理环境 , 我真替你高兴呦!”张宗逊则恳切地说:“我希望还是跟着主席做点具体工作 。 ”毛泽东爽朗地说:“我们已决定调你到总部机关来 , 陕北的风土人情你都熟 , 来给我们当向导吧 。 ”随即对张谈了西安事变的情况以及由此引起的时局变化 。

当时红一、二、四三个方面军 , 经万里长征虽然在陕北会师 , 但却都驻扎在保安县及其西北最贫穷的一些地方 , 自然条件稍微好一点的地方 , 都驻有国民党的军队 。 经国共两党代表协商 , 国民党的军队自行退出延安及其南面的几个县 , 让红军进驻 , 以利红军休整 , 然后开赴抗日前线 。

1937年1月6日 , 毛泽东任命张宗逊担任中央军委第一局局长 。 张宗逊时年二十八岁 , 正值人生体力精力最旺盛的时期 。 中央军委一局 , 也称中国工农红军总部一局 , 是军委指挥机关的一个综合部门 。 下设作战、文秘、机要、警卫和行管等业务单位 , 并直接指挥中央警卫团 。 其性质与职能 , 类似于现在的军委办公厅加总参作战部再加机要局、警卫局和管理局 。 张宗逊到职后 , 毛泽东指示他立即筹划把军委机关迁往延安的事宜 。 张宗逊率警卫团一部及先遣人员 , 乘马星夜赶往延安 , 划分了各单位的驻地 , 布设了警戒 , 制订了迁移方案 , 返回保安呈请毛泽东审定并下达各单位后 , 便跟随毛泽东由保安向延安转移 。 两人都骑着高头大马 , 驰骋在奔赴延安的大道上 , 边走边聊 。 毛泽东意味深长地对张宗逊说:“十年前你护送我上井冈山 , 现在又护送我去延安 , 这是缘分吧?还记得你强迫我坐担架的事吗?”张宗逊还是以憨厚的微笑作答 。 斗转星移 , 转瞬十年 。 毛泽东由初涉军阵的领导人 , 变成了三军统帅 , 张宗逊则由卫士长 , 变成了统帅部的高级幕僚 。 1月13日 , 中央军委机关全部进驻延安城及其附近地区 。 从此 , 延安成为领导中国革命的圣地 。

我军进驻延安后 , 延安西北边的几个县都成了红区 , 建立了由我党领导的人民政权 , 但南面紧邻延安的富县和甘泉县 , 还是缓冲区 。 国民党的正规军虽然撤走了 , 但地方政权和地方武装依然保留着 。 为了妥善解决两个县地方政府的更迭和地方武装的改编 , 毛泽东任命张宗逊兼任富甘地区警备司令 , 负责收编该地区的地方武装、清剿土匪和建立人民政权 。 这一工作很快取得了成效 , 为延安创造了比较安全稳定的环境 。 从1937年1月至7月 , 张宗逊跟毛泽东同住在延安城内凤凰山跟前一个院子里 , 直接协助毛泽东和军委总部的首长处理军务 。 此时的张宗逊成了联接红军各大单位的中间环节 , 从而也结识了红军总部和各个方面军的领导同志 。 在这半年多的相处过程中 , 毛泽东对张宗逊诚实、厚道、勤奋、谦虚的人品和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 , 有了更深的了解 , 张宗逊也获得了近前向毛泽东学习的大好机会 。 几乎每天都能听到毛泽东讲话 , 看到毛泽东起草或批改的文电 , 耳濡目染 , 大长了见识 。 对毛泽东注重调查研究、兼听各方意见和辩证分析问题的工作方法 , 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 相互间建立了更深的信赖和友谊 。 随后 , 应贺龙的请求 , 毛泽东派张宗逊到红二方面军工作 。

率部赴华北抗日 , 奉命回防陕甘宁边区

1937年7月7日 , 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军在北平的芦沟桥地区 , 向中国守军发动了大规模进攻 , 毛泽东率红军将领发表声明 , 号召全国军民奋起抵抗 , 从此开始了全国抗击日寇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 。 按照国共两党协商的统一编制 , 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和陕北的部队 , 缩编为八路军及所辖的三个师 , 每个师辖两个旅 , 共六个旅 。 贺龙指挥的红二方面军 , 缩编为第120师 , 贺龙任师长 , 原来所辖的红二军团和红六军团 , 分别缩编为第358旅和359旅两个旅 。 此前 , 贺龙提出 , 请毛泽东指派一位从井冈山成长起来的将领 , 来接替他直接率领由红二军团缩编而成的358旅 。 经过反复协商确定 , 毛泽东任命身边的张宗逊担任358旅的旅长 。 这一任命 , 深印着毛泽东与贺龙两位伟人沟通的心迹 。 从此 , 张宗逊在贺龙的直接指挥下 , 于1937年秋 , 率部由陕西东渡黄河 , 进入山西 , 奔赴抗日前线 , 创建晋绥(绥 , 指当时的绥远省 , 即现内蒙古的中西部)解放区 , 并转战于华北大地 。 张宗逊率358旅与兄弟部队相配合 , 在吕梁山、五台山、大青山和冀中平原 , 广泛开展游击战和游击运动战 , 屡战屡捷 , 消灭了大量日伪军 , 并逐步壮大了自己 。

在整个抗日战争中 , 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顽固派 , 实际上推行的是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 。 不断在国共两党之间制造摩擦 , 千方百计地削弱八路军和新四军 。 1941年1月中旬 , 蒋介石调集重兵 , 在安徽南部的茂林地区伏击我新四军 , 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 致使我新四军六千余将士阵亡 。 毛泽东为了防止“皖南事变”在陕北重演 , 对蒋介石保持着高度警惕 。 一方面指挥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 , 奋力抗日;同时 , 在军事布势上又确保能及时调集力量 , 对付蒋顽军 , 保卫陕甘宁边区的安全 。 所以将张宗逊率领的358旅 , 经常配置于晋绥地区 。 作为野战主力部队 , 358旅的行动方向 , 常随日寇和蒋顽军的动向而定 , 多次处于东拼西挡的机动作战状态 。

1943年3月 , 蒋介石出版了《论中国之命运》一书 , 大肆鼓吹中国只能有“一个主义、一个政党、一个领袖”的独裁主张 , 发出了强烈的反共信号 。 公然叫嚣“解散中国共产党”、“取消陕甘宁边区” 。 并调集盘踞西安的胡宗南所部十多个旅 , 妄图攻占我陕甘宁边区 , “闪击”延安 , 一举消灭我中央首脑机关 。 此时 , 我党政军大批高级干部 , 正集中在延安进行整风 。 延安的安危 , 关系着全党乃至中国的命运 。 毛泽东及时察觉了蒋介石的阴谋 , 遂于6月初 , 电令正在晋绥抗日前线的张宗逊 , 率领358旅立即西渡黄河 , 开赴延安以南的富县地区 , 准备抗击国民党军的进攻 。 358旅经过五年多对日伪军作战的锻炼 , 由1937年秋出征时的两个团、四千余人 , 已扩编成了现在的四个团及三个直属营、共一万多人的精锐部队 。

张宗逊返回延安后 , 向毛泽东汇报了在华北作战和建军的情况 。 毛泽东听了很高兴 , 凝视着张宗逊亲切地说:“你三十而立 , 块头更大了 , 比井冈山时期阔气多了 , 成了万军首领!今天留你吃饭 , 以示祝贺 。 ”席间毛泽东谈到:“蒋介石从希特勒那里学来点新战术 , 企图闪击延安 。 把你们调回来 , 就是为了对付他 。 ”张宗逊说:“指战员们听说蒋介石要进犯延安 , 个个义愤填膺 , 决心誓死保卫党中央 , 请主席放心 。 ”毛泽东说:“那你们就认真准备吧!斗争的原则是有理、有利、有节 。 蒋介石在新四军那里占了便宜 , 陕北不是皖南 , 不能再让他占便宜 。 ”张宗逊说:"决不会让他占便宜!我们要像在冀中对伪军张荫梧那样 , 只要他敢进犯 , 就把他消灭掉 。 ”毛泽东说:“胡宗南比张荫梧难对付 , 要认真准备 , 防止轻敌 。 ”张宗逊立即说:“一定把主席的指示传达到全体指战员 , 坚决贯彻执行 。 ”

毛泽东在调兵遣将准备抗击蒋介石进犯陕甘宁边区的同时 , 又主笔撰稿通过报刊和广播电台 , 揭露了蒋介石挑动内战、破坏抗日的阴谋 , 唤起了国内外公众的警觉 , 以同声谴责国民党顽固派的倒行逆施 。 由于我军作了充分准备 , 加上国内外舆论的强烈反对 , 蒋介石才未敢轻举妄动 , 并于7月10日电令胡宗南:“暂停闪击延安的军事行动” 。 但是 , 胡宗南的部队在陕甘宁边区南边 , 仍然摆成一个合围的弧形阵势 , 虎视眈眈 。 张宗逊的358旅及边区的其他部队 , 针锋相对 , 也仍旧部署在这个弧形的对面 , 警惕地保卫着中央首脑机关 。

1945年7月21日 , 胡宗南的部队突然袭击了我边区南端关中地区淳化县的爷台山等地 , 侵入我边区宽一百多里、深二十多里包含四十一个村庄的地区 。 毛泽东立即通电国内外 , 揭露国民党顽固派挑动内战的阴谋 , 并组成爷台山反击作战指挥部 , 任命张宗逊为司令 , 统一指挥358旅及附近的部队共八个团 , 执行收复失地的任务 。 张宗逊指挥所部 , 经过周密的准备 , 采取正面牵制、两翼包抄战术 , 激战一昼夜 , 全歼入侵之敌 。 对张宗逊指挥的这次作战 , 毛泽东极为满意 。 8月13日 , 毛泽东在延安干部大会上 , 盛赞了这次反击战 , 他说:“不久以前 , 国民党调了六个师来打我们关中分区 , 有三个师打进来了 , 占了宽一百里、长二十里的地方 。 我们也照他的办法 , 把这宽一百里、长二十里地面上的国民党军队 , 干净、彻底、全部消灭之 。 ”胜利收复爷台山 , 全歼入侵之敌 , 震慑了胡宗南 , 大大改善了陕甘宁边区南部的敌我态势 , 有力地保卫了党中央的安全 。 随后 , 毛泽东命令张宗逊率部再次东渡黄河 , 再赴晋绥抗日前线 。

率部转战晋绥大地 , 回师延安保卫毛泽东

1945年8月20日 , 中央军委调整了晋绥军区的指挥机构 , 一是在晋绥军区和十一个军分区之间 , 加设吕梁、雁门、绥蒙三个二级军区;二是组成晋绥野战军 , 归中央军委直接指挥 , 贺龙兼任司令 , 张宗逊任副司令 , 同时兼任吕梁军区司令 , 仍直接指挥358旅 。 吕梁军区位于晋西的吕梁山山脉及其周围地区 , 与陕北隔黄河相对 , 是晋绥解放区党政军领导机关所在地 , 也是连接陕甘宁边区与其他根据地的枢纽地盘 。 从战略上看 , 是陕甘宁的东大门 。 张宗逊坐镇吕梁 , 实际上仍兼负着护卫延安、保卫党中央的重任 。

张宗逊率部重返晋绥后 , 根据毛泽东的命令 , 在贺龙的直接指挥下 , 立即对日伪军展开了反攻 , 收复了汾阳、离石、文水等县城 , 歼灭了大量日伪军 , 扩大了晋绥解放区 。 随后依国共两党签订的协议和毛泽东的命令 , 就地停战休整 。

1946年6月下旬 , 蒋介石撕毁停战协议 , 对我解放区发起了全面进攻 , 解放区军民又奋起抗击 。 从此 , 全国各解放区 , 转入解放战争 。 晋绥军民也展开了保卫边区、保卫抗日胜利果实的战斗 。

为了围歼侵入晋北煤都——大同的国民党军 , 中央军委决定 , 把晋绥和晋察冀两个军区的部队 , 合编在一起作战 。 经毛泽东批准 , 组成大同前线指挥部 , 任命张宗逊为司令 , 统一指挥两区野战部队八个旅及附近的地方部队共30个团的兵力 。 于8、9月间 , 在大同外围激战一个多月 , 歼敌一万二千余人 。 从大局上看 , 这也是个胜仗 。 但由于两个大战区的部队首次合在一起打攻坚战 , 以致出现了一些锣齐鼓不齐的问题 。 未能攻克大同 , 也未能全歼援敌 。 这是张宗逊指挥过的所有作战中 , 打得最不理想的一仗 , 成为他历史上和心目中的一个阴影 。

在大同战役后 , 贺龙报请毛泽东批准 , 于11月初 , 把晋绥军区的野战部队 , 分编为第一、第二、第三纵队 。 张宗逊兼任第一纵队司令 , 下辖358旅、独1旅等主力部队 , 遂行机动作战任务 。

1946年夏秋 , 蒋介石向解放区全面进攻的战略遭到挫败后 , 改为集中兵力向我鲁南和陕北两个根据地突施重点突击 。 蒋介石紧锣密鼓地在向陕北方向调集兵力 , 延安告急 。 毛泽东致电贺龙 , 调张宗逊率领的晋绥第一纵队西援陕北 。 张宗逊接到命令后 , 立即收拢部队 , 进行人员和物资补充 , 然后日夜兼程 , 西渡黄河 , 赶赴延安 。 主力于11月底开抵延安以南地区 , 再次承担起直接保卫党中央和毛泽东的任务 。 张宗逊赶回延安后 , 立即去见毛泽东 。 一见面就自我批评说:“没有把大同打下来 , 辜负了主席的信任 。 ”毛泽东笑着说:“打下来当然好 , 没有打下来也不必垂头丧气 , 贺龙同志来电说 , 主要责任不在你 , 自己总结经验吧 , 争取把以后的仗打好 。 ”接着 , 毛泽东又亲切地说:“等你们部队到齐后 , 我和朱老总去看看 。 就是去看望同志们 , 你不要张罗 。 ”毛泽东短短几句话 , 不仅除去了张宗逊心目中一个阴影 , 而且给了他极大的鼓舞 。 他从内心深处感激毛泽东对自己的的体谅和理解 , 决心全力以赴 , 保卫党中央、保卫毛主席 。

12月7日 , 晋绥第一纵队全体指战员在延安机场列队 , 接受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的检阅 。 张宗逊陪同毛泽东缓步从各旅、团队前走过 , 并逐一介绍各旅、团的主要领导干部 。 毛泽东从排头走到排尾 , 从前排走到后排 。 这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阅兵 , 而是最高统帅在看望他的近卫军 。 延安的12月 , 天气已很冷 , 寒风扑面 , 但毛泽东神采奕奕 , 面含慈容 , 频频向指战员招手致意 , 而指战员则振臂高呼:“誓死保卫毛主席!誓死保卫党中央!”这次检阅是毛泽东给予这支远道而来的劲旅的殊荣 , 极大地鼓舞了士气 , 部队随即转入紧张的作战准备 。

中央军委决定 , 把张宗逊率领的晋绥第一纵队和陕甘宁边区的新四旅、教导旅、警备一旅、警备三旅共六个旅、合编为陕甘宁野战集团军 , 毛泽东任命张宗逊为司令 。 集团军刚组建完毕 , 即遇到胡宗南以五个旅的兵力进犯我陇东的庆阳和合水两县地区 , 张宗逊率集团军主力前往迎战 , 将其先头之48旅大部1500余人 , 歼灭于西华池地区 , 击毙敌少将旅长何奇 , 拉开了陕甘宁边区大规模保卫战的序幕 。 此时侦知 , 在蒋介石严令督促下 , 胡宗南从晋南和豫西向我陕甘宁边区周围调集了34个旅的兵力 , 超过我边区兵力的9倍 , 企图直取延安 , 捣毁我中央机关 。 在此严峻形势下 , 毛泽东决定 , 暂时主动撤离延安 , 以诱增敌之骄狂情绪 , 将其调动起来 , 与敌在陕北的山区里周旋 , 采取灵活机动的战术 , 予以各个歼灭 。 并致电贺龙 , 调王震率领的晋绥第二纵队西援陕北 。 为了便于协调 , 中央军委决定 , 把陕甘宁边区的部队和即将来到的晋绥第二纵队 , 编组为西北野战兵团 , 统归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的彭德怀直接指挥 , 同时撤消了陕甘宁野战集团军番号 。 张宗逊任西北野战兵团副司令兼第一纵队司令 , 率部同兄弟部队协同作战 , 主要担任保卫毛泽东和党中央的任务 。

从1947年3月底至5月初 , 西野兵团在青化砭、羊马河、蟠龙镇连打三个歼灭仗 , 歼敌三个主力旅 , 毙伤俘敌一万余人 , 打掉了胡宗南的嚣张气焰 , 振奋了边区军民的志气 。 在我军与胡宗南部周旋之际 , 青海军阀马步芳和宁夏军阀马鸿逵勾结 , 侵占了我陕甘宁边区西北部的陇东和三边分区 , 我西野兵团主力于五六月间前往迎敌 , 毙伤俘敌6000余人 , 全部收复了失地 。 西野兵团经四个月连续作战 , 遏制了国民党军的进攻 , 稳定了西北战场的态势 , 确保了毛泽东的安全和对全国各个战场的顺畅指挥 。 7月21日中央军委决定 , 组成西北野战军 。 彭德怀任司令兼政委 , 张宗逊任副司令兼第一纵队司令 。 8月20日 , 西野主力于沙家店地区 , 一举歼灭了胡宗南的王牌整编第36师 , 毙伤俘敌6000余人 , 从此扭转了西北战场的战局 , 使党中央毛泽东的处境转危为安 。

在上述几次重要的作战中 , 张宗逊直接指挥第一纵队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 8月23日 , 毛泽东专程到野司驻地来祝捷 , 接见了旅以上干部 , 在热情洋溢的讲话中 , 赞扬彭、张指挥果断 , 部队打得好 。 在同张宗逊谈话时说:“彭德怀同志提出 , 让你到他身边工作 , 我们都同意了;到野司来担任第一副司令 , 就不要再兼一纵司令了 , 由你的副手贺炳炎接替你;在你的任职命令上 , ‘副司令’三个字前边 , 我加了‘第一’两个字 , 是想让你增强点责任感;你的长处是稳重厚道 , 不足的地方是该厉害的时候厉害不起来;这一点你应该向彭老总学习;对上 , 该坚持的一定要坚持 , 对下 , 该批评的一定要批评 。 ”张宗逊本不愿意离开一纵队 , 但他不便直说 , 只好表态说:“我服从中央的决定 , 接受主席的批评 , 努力照主席的指示去做 。 ”从此 , 张宗逊协助彭德怀 , 率领西北野战军 , 指挥了解放大西北的历次战役 , 先后攻克了西安、兰州、银川、西宁等大城市 , 歼灭了长期盘踞西北的胡宗南、马步芳、马鸿逵的主力部队 , 促使新疆的国民党军起义 , 解放了占全国国土总面积四分之一的大西北 , 迎来了新中国的朝晖 。


开国上将张宗逊跟随毛泽东南征北战的戎马生涯

开国上将张宗逊跟随毛泽东南征北战的戎马生涯// //

图为:1953年 , 张宗逊随朱德总司令在刘伯承院长陪同下视察军事学院

1950年10月 , 彭德怀赴朝鲜出任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后 , 经毛泽东批准 , 由张宗逊代理西北野战军暨西北军区司令的职务 , 主持西北战区的工作 , 他指挥所部完成了围歼国民党军队残余和剿灭土匪的任务 。 大西北完全平定后 , 1952年10月 , 毛泽东任命张宗逊担任中央军委副总参谋长(1955年后 , 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 。 1955年10月 , 毛泽东以最高统帅的身份 , 代表党和国家授予张宗逊上将军衔 , 并同时授予他一级八一勋章、一级自由独立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 , 褒奖了张宗逊在革命战争年代的卓越贡献 。

来源:《国防知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