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古典名著的合格整理本——读点校本《毛诗传笺》

【光明书话】

作者:杜泽逊(山东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 , 张剑(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博士研究生)

由西汉毛亨传、东汉郑玄笺的《毛诗传笺》称得上是中国古典第一流名著了 , 可是长期以来没有一个通行的点校本 , 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 中华书局出版的孔祥军点校本《毛诗传笺》 , 收入“中国古典文学基本典籍丛书” , 可以说弥补了这一缺憾 。 我和门生分工拜读了这个点校本两遍 , 明确感受到这是一部标点、校勘都过关的合格的整理本 。


一流古典名著的合格整理本——读点校本《毛诗传笺》

一流古典名著的合格整理本——读点校本《毛诗传笺》// //

《毛诗传笺》

(西汉)毛亨传(东汉)郑玄笺

孔祥军点校

中华书局

西汉初年经学大师鲁人毛亨为《诗经》作《故训传》于其家 , 以授赵人毛苌 。 河间献王得而献之 , 以毛苌为博士 。 毛亨、毛苌传授的《诗经》称为“毛诗” , 他们的注释称为《毛诗故训传》 , 与鲁、齐、韩三家《诗》并行于世 。 东汉时期《毛诗》盛行 , 经学家如卫宏、郑众、贾逵、马融、郑玄皆治《毛诗》 。 郑玄合《诗经》、毛传而为之作笺 , 成《毛诗传笺》 , 在后世传授最广 , 影响最大 。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 有许多学者阐发《毛诗》和郑笺 , 但基本亡佚 。 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孔颖达《毛诗正义》都选择《毛诗传笺》为标准文本 。 唐代雕刻的《开成石经》虽然没有注 , 但经文却采用了《毛诗传笺》的“毛诗”文本 。 孔祥军选择《毛诗传笺》作为点校对象 , 是对《毛诗》经文和古注的一次系统性整理 , 具有重要意义 。

孔祥军点校本以清代乾隆四十八年武英殿刻仿元相台本《毛诗传笺》为底本(简称仿岳本) , 是恰当的选择 。 岳本翻自南宋廖莹中刊本 。 廖本以建安余仁仲刻本为主体 , 精加校雠 , 更至臻善 。 《九经三传沿革例》称余仁仲本《九经》为善本 。 廖莹中氏以余仁仲本不免偶有误舛 , 遂合诸本参订 , 又圈句读 , 后来居上 。 廖本失传 , 岳本是根据廖本重刻的 , 也失传了 , 所幸乾隆末年武英殿据天禄琳琅藏岳本重刻了《相台五经》 , 使这个善本得以衍传 。 现存的宋代《毛诗传笺》版本中 , 主要有南宋巾箱本、两个纂图互注本 。 纂图本大约是以南宋余仁仲刊附释文本《毛诗》为基础 , 加上纂图、互注、重言、重意等内容形成的 。 “纂图互注重言重意”类经书 , 文本质量一向评价不高 。 宋刊巾箱本《毛诗故训传》 , 虽然是《毛诗传笺》存世最早的刻本 , 但也是坊刻 , 用字不规范 , 且脱讹衍漏较多 。 如《小戎》经文“小戎俴收 , 五楘梁辀”下 , 脱传文“小戎兵车也”五字 , 他本不脱 。 宋刊本还有南宋刘叔刚刻十行本《附释音毛诗注疏》 , 但也是讹误较多的福建坊刻本 。 如宋十行本《緜》经文“陶复陶穴未有家室”下传文“狄人之所欲” , 宋刊巾箱本同;纂图本二种、仿岳本作“狄人之所欲者” 。 从上下文来看 , 以有“者”字为长 。 又《緜》经文“陶复陶穴未有家室”下笺文“诸侯之臣称君曰公” , 宋刊巾箱本同;纂图本二种、仿岳本“称君曰公”作“称其君曰公” 。 当以有“其”字为长 。 又《云汉》经文“趣马师氏 , 膳夫左右”下笺文“又无赏赐也” , 宋刊巾箱本同;纂图本二种、仿岳本“又”作“人” 。 学界一般认为 , 宋十行本经注及释文部分来自宋余仁仲本 , 但是从异文情况看 , 以余仁仲本为基础而成的纂图本二种在某些文字上与仿岳本更近 , 而宋十行本经注更接近宋刊巾箱本 。 宋十行本经注部分的校勘质量并不高 。 宋十行本而下的元十行本、永乐本、闽本、监本、毛本、殿本、阮本 , 皆以宋十行本为祖本 。 因此 , 选择仿岳本为底本是谨慎的 。


一流古典名著的合格整理本——读点校本《毛诗传笺》

一流古典名著的合格整理本——读点校本《毛诗传笺》// //

《诗经名物图解》中的“荠”资料图片

版本选择的办法自然非校勘不可 , 孔祥军在校勘方面用功甚勤 。 他以武英殿重刻岳本为底本 , 广泛搜集了唐开成石经本、宋刊巾箱本、宋刊白文本、日本静嘉堂藏旧抄本、纂图本二种、宋十行本 , 进行了通校 。 又以南宋刊单疏本《毛诗正义》、淳祐十二年刻《毛诗要义》、宋刻《吕氏家塾读诗记》、宋刻递修本《经典释文》等作参校 , 是对《毛诗传笺》的一次全面校勘 。 在此基础上 , 对异文进行考定 , 如仿岳本《板》经文“昊天曰旦 , 及尔泳衍”下有笺文“人仰之皆与之明” , 孔本改“与”为“谓” , 并出校勘记云:“谓 , 原作"与" , 据诸本改 。 案:《要义》所引、《读诗记》所引并作"谓" 。 ”改动有充足的版本依据 。 在参校的版本当中 , 我们发现 , 孔本使用了宋本《毛诗要义》 。 这部《毛诗要义》当源自已经失传的越刊八行本 , 有较高的校勘价值 。 我们注意到孔祥军在完成《毛诗传笺》点校之前 , 曾撰文《日本天理大学附属图书馆藏〈毛诗要义〉考异(郑风前部分)》(《域外汉籍研究》第十四辑》) , 就揭示《毛诗要义》当中的疏文较之宋十行本 , 多有胜处 。 《毛诗要义》所录经注 , 虽不及节录疏文那样丰富 , 亦弥足珍贵 。 参校《要义》 , 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八行本失传的遗憾 。 孔祥军的校本比较丰富 , 其中日本静嘉堂藏旧抄本、宋十行注疏本等 , 都是阮元未见到的 。 这对读者了解各本的异同 , 大有帮助 。 如《车舝》笺文“人皆庶几于王之变改” , 孔本出校勘记云:“人 , 日抄本作"心" , 十行本作"必" 。 ”从书法角度考虑 , 人、心、必这三个字有内在关系 。

孔本的标点断句相当谨慎 。 如《韩奕》经文云:“汾王之甥 , 蹶父之子 。 ”郑笺云:“汾王 , 厉王也 。 ”孔本于经文“汾王”未加专名线 , 于笺文“汾王”下加专名线 。 原因是毛传云:“汾 , 大也 。 ”是毛传释“汾”为“大” , 而郑玄以为“汾王”是厉王 , 孔本于此处经文当中的“汾王”不加专名线 , 而郑笺当中的“汾王”却加专名线 , 从而体现出毛传、郑笺的不同 。 又如《鱼丽》传文云:“草木不折不操 , 斧斤不入山林 。 ”初读起来 , 似乎点作“草木不折 , 不操斧斤 , 不入山林”更为顺畅 , 然而孔颖达《正义》云:“草木不折不芟 , 斤斧不入山林 , 言草木折芟 , 斤斧乃入山林也 。 草木折芟 , 谓寒霜之劲 , 风暴又甚 , 草木枝折叶损 , 谓之折芟……定本"芟"作"操" 。 ”据此 , 可知孔本的标点是根据孔颖达《正义》 。 从这些细微之处均可见标点的精当 。 这是全书在标点断句方面一以贯之的风格 , 值得充分肯定 。

当然 , 这个点校本也不是完美无缺的 , 个别地方也还可以再作斟酌 。 如《韩奕》笺文“以期先祖侯伯之事尽子之” , 仿岳本同 , 然江南书局摹雕仿岳本改“子”作“予” 。 检宋刊巾箱本、宋十行本、日抄本作“予” , 当以作“予”为是 。 又如《遵大路》:“无我恶兮 , 不寁故也 。 ”陆德明音义:“寁 , 市坎反 。 ”仿岳本同 , 国图藏宋刻递修本《经典释文》亦同 。 黄焯《经典释文汇校》引宋毛居正《六经正误》云:“帀坎反 , 作"市"误 。 ”又引段玉裁云:“毛说是 。 ”盖“帀”“市”形近之讹 , 当予指出 。 对全书来说 , 这只是白璧微瑕 , 希望重印时稍作修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