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一组拍摄于民国时期的明十三陵,显得格外荒凉


老照片:一组拍摄于民国时期的明十三陵,显得格外荒凉

老照片:一组拍摄于民国时期的明十三陵 , 显得格外荒凉// //

明十三陵 , 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境内天寿山南麓 , 距京城约50公里 , 总面积120多平方公里 。 自永乐七年(公元1409年)五月始作长陵 , 到明朝最后一帝崇祯藏入思陵止 , 其间230多年 , 这里先后修建了13座金壁辉煌的帝王陵墓、7座妃子墓、1座太监墓 。


老照片:一组拍摄于民国时期的明十三陵,显得格外荒凉

老照片:一组拍摄于民国时期的明十三陵 , 显得格外荒凉// //

共埋葬了13位皇帝、23位皇后、2位太子、30余名妃嫔、1位太监 , 是当今世界上保存完整、埋藏皇帝最多的墓葬群 。


老照片:一组拍摄于民国时期的明十三陵,显得格外荒凉

老照片:一组拍摄于民国时期的明十三陵 , 显得格外荒凉// //

十三陵建造的顺序依次为长陵、献陵、景陵、裕陵、茂陵、泰陵 、康陵、永陵、昭陵、定陵、庆陵、德陵、思陵 , 其中最著名的要数长陵和定陵 。 长陵建成于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 , 是明朝第三帝朱棣的陵墓 , 也是十三陵中最早和最大的一座 。


老照片:一组拍摄于民国时期的明十三陵,显得格外荒凉

老照片:一组拍摄于民国时期的明十三陵 , 显得格外荒凉// //

明十三陵神路是由石牌坊、大红门、碑楼、石像生、龙凤门等组成的 。


老照片:一组拍摄于民国时期的明十三陵,显得格外荒凉

老照片:一组拍摄于民国时期的明十三陵 , 显得格外荒凉// //

碑亭位于神道中央 , 是一座歇山重檐、四出翘角的高大方形亭楼 , 为长陵所建 。 亭内竖有龙首龟趺石碑一块 , 高6米多 。 上题大明长陵神功圣德碑 , 碑文长达3500多字 , 是明仁宗朱高炽撰文 , 明初著名书法家程南云所书 。


老照片:一组拍摄于民国时期的明十三陵,显得格外荒凉

老照片:一组拍摄于民国时期的明十三陵 , 显得格外荒凉// //

碑东侧是清廷修明陵的花费记录 。 西侧是嘉庆帝论述明代灭亡的原因 。 碑亭四隅立有4根白石华表 , 其顶部均蹲有一只异兽 。 华表和碑亭相互映衬 , 显得十分庄重浑厚 。 在碑亭东侧 , 原建有行宫 , 为帝后前来祀陵时的更衣处 , 现已无存 。


老照片:一组拍摄于民国时期的明十三陵,显得格外荒凉

老照片:一组拍摄于民国时期的明十三陵 , 显得格外荒凉// //

石雕群是陵前放置的石雕人、兽 , 古称石像生(石人又称翁仲) 。 从碑亭北的两根六角形的石柱起 , 至龙凤门止的千米神道两旁 , 整齐地排列着24只石兽和12个石人 , 造型生动 , 雕刻精细 , 深为游人所喜爱 。 其数量之多 , 形体之大 , 雕琢之精 , 保存之好 , 是古代陵园中罕见的 。


老照片:一组拍摄于民国时期的明十三陵,显得格外荒凉

老照片:一组拍摄于民国时期的明十三陵 , 显得格外荒凉// //

石兽共分6种 , 每种4只 , 均呈两立两跪状 。 将它们陈列于此 , 赋有一定含义 。 石人分勋臣、文臣和武臣 , 各4尊 , 为皇帝生前的近身侍臣 , 均为拱手执笏的立像 , 威武而虔诚 。


老照片:一组拍摄于民国时期的明十三陵,显得格外荒凉

老照片:一组拍摄于民国时期的明十三陵 , 显得格外荒凉// //

在皇陵中设置这种石像生 ,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就有了 。 主要起装饰点缀作用 , 以象征皇帝生前的仪威 , 表示皇帝死后在阴间也拥有文武百官及各种牲畜可供驱使 , 仍可主宰一切 。


老照片:一组拍摄于民国时期的明十三陵,显得格外荒凉

老照片:一组拍摄于民国时期的明十三陵 , 显得格外荒凉// //

棂星门又叫龙风门 。 由四根石柱构成三个门洞 , 门柱类似华表 , 柱上有云板、异兽 。 在三个门额枋上的中央部分 , 还分别饰有一颗石雕火珠 , 因而该门又称“火焰牌坊” 。


老照片:一组拍摄于民国时期的明十三陵,显得格外荒凉

老照片:一组拍摄于民国时期的明十三陵 , 显得格外荒凉// //

龙凤门西北侧 , 原建有行宫 , 是帝后祭陵时的歇息之处 。 , 但后来便成了全陵区的主陵道了 。 该道纵贯陵园南北 , 全长7公里 , 沿线设有一系列建筑物 , 错落有致 , 蔚为壮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