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骁勇赛过吕布和关羽,日不移影连打36员大将,最后宁死不降
《水浒传》在没羽箭张清飞石打梁山好汉这一回中说过 , 大梁猛将王彦章日不移影 , 连打唐将36员 。 其实大梁猛将王彦章日不移影 , 连打唐将36员乃是演义小说的夸张手法 , 并非事实 。 然而历史上的真实的王彦章确实骁勇无敌 , 每次出战 , 总是手持铁枪冲锋在前 , 如入无人之境 , 军中都称他为王铁枪 ,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他的故事 。
此人骁勇赛过吕布和关羽 , 日不移影连打36员大将 , 最后宁死不降// //
(图为王彦章)
他骁勇善战 , 屡立战功 , 却被奸臣构陷而得不到重用 , 在危难之际又重新启用 。
王彦章(863年―923年) , 字贤明(一作子明) , 郓州寿张(今山东梁山西北)人 , 年轻时便加入朱全忠的军队 , 由于骁勇善战 , 屡立战功 , 他受到朱全忠建立的后梁政权重用 。
后梁失去魏州后 , 常常与晋国(后唐)军队在黄河两岸发生战斗 , 王彦章总是担任每次战斗的先锋 , 屡次立下了大功 , 被任命为许州匡国军节度使 , 加封“开国侯” , 不久又担任北面行营副招讨使 。 公元921年(贞明七年)正月 , 晋国军队已经完全占领黄河北岸全部地区 , 并于德胜口设立铁锁截断航道及跨河筑城 。 这时 , 他又被调防到滑州 , 他向朝廷提出了相应的战术 , 但是当时后梁朝廷的执政者赵岩、张汉杰等人向后梁末帝建议疏远资历较深包括王彦章等大臣 , 因此他的建议并没有被朝廷采用 。
公元923年(龙德三年)四月初 , 后唐军队攻占郓州 。 消息传至后梁朝廷 , 朝中一片恐慌 。 梁末帝这才想起重新起用王彦章 , 于五月委任王彦章为北面招讨使 , 取代戴思远 , 并派段凝为副手 。 王彦章重新上任后 , 向后梁末帝表示只要用三天时间即可击败敌军 , 朝中大臣均以为他在痴人说梦 , 无不发笑 。 王彦章认为赵岩等人败坏朝政、令国力削弱 , 临行前向亲信表示 , 若得胜回朝 , 将要处死朝廷内的这些“奸臣” 。 赵岩、张汉杰得知后 , 非常恐惧 , 于是与段凝合谋 , 设法阻挠王彦章的军事行动 。
此人骁勇赛过吕布和关羽 , 日不移影连打36员大将 , 最后宁死不降// //
(图为王彦章)
果然用兵神速 , 三天退敌 。
王彦章离开朝廷 , 两天后到达滑州 , 晚上大摆筵席迷惑敌人 , 暗中缺派遣六百名斧手 , 及冶铁人员 , 乘船前往德胜口 。 当宴会举行到一半时 , 他假意说自己要更衣离场 , 率领数千人沿黄河直扑德胜口 。 船上士兵烧断铁锁、并以斧斩断浮桥 , 王彦章率兵攻破南城 , 这时距离王彦章离朝之日刚好三天 。
李存勖得悉王彦章被任命后 , 非常害怕王彦章会出兵攻打德胜口南城 , 立刻派骑兵增援 , 待骑兵到达之时 , 南城却已被王彦章攻占 。
李存勖知道后 , 十分害怕 , 连忙命人拆掉北城 , 建造木筏 , 退守杨刘 。 两军对战两个月 , 战斗不下于一百次 。 期间王彦章的军队一度差点攻陷杨刘 , 直到后来李存勖在博州的黄河东岸建造堡垒协助防守 , 形势这才开始发生了改变 。 王彦章派遣军队先行攻该堡垒却未能成功 , 后来又重新进攻杨刘 , 却被李存勖打败 。
此人骁勇赛过吕布和关羽 , 日不移影连打36员大将 , 最后宁死不降// //
(图为王彦章)
宁死不降
后来 , 后唐军队进攻兖州 , 当时后梁的主力全部跟随段凝出征了 , 后梁末帝再次委派王彦章迎战 , 只交给他首都汴梁剩下的五百名新兵 , 并让张汉杰监军 。 王彦章率军渡过汶水 , 准备进攻郓州 , 结果在递坊镇被后唐军队袭击 。 王彦章因为兵力实在太少 , 只能撤退至中都 。
后来 , 李存勖亲自率领军队到达中都 , 与王彦章军交战 。 唐军将领夏鲁奇曾在朱全忠帐下效力 , 与王彦章相识 , 他以槊将其刺伤 , 并将其擒获 。
李存勖爱惜王彦章是个猛将 , 屡次劝降却不成功 , 又派李嗣源前去劝说他 。 李嗣源走到王彦章的病榻前 , 却遭到了王彦章的痛骂 , 并表示决不投降 。 李存勖无奈 , 只能下令将其斩首 。
- 曹操问徐庶诸葛亮是谁,徐庶只说了两句话,曹操:此人厉害
- 此人娶了盛宣怀的孙女,拥有万贯家财,晚年死时连新衣服都没有
- 诸葛亮陨落五丈原后,蜀国上下举国悲痛哭,唯独此人仰天大笑:苍天有眼!
- 中国古代4大军事猛将:此人排第1能拉动几百斤弓弩,不是项羽
- 此人是安徽人,却成为桂系骨干将领,因作战勇猛被称为小张飞
- 故事:此人为了钱财走上邪路,半仙出来渡他修行,他却错过良机!
- 蒋介石要刺杀此人,密令戴笠亲自执行,结果,戴笠反倒被抓关押三天
- 此人6910万买下“马首”,无偿上交,X光照完后,专家:这不可能
- 此人能跟卢俊义战成平手,投降梁山后威胁到宋江,最终离奇死亡
- 此人是何应钦嫡系将领,因占领别的老婆被老蒋罢官,并说:永不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