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的民俗记忆:除了理发还有这些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二月二”的民俗记忆:除了理发还有这些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3月8日电(采访人员 上官云)“二月二 , 龙抬头 , 大仓满 , 小仓流 。 ”“二月二”又叫春龙节、农事节 , 是中国民间颇受重视的传统节日 。 吃龙鳞饼、理发……一系列习俗令这个身处春天的节日暖意融融 。


“二月二”的民俗记忆:除了理发还有这些

“二月二”的民俗记忆:除了理发还有这些// //

资料图 。 钟欣 摄

“二月二”为什么是“龙抬头”?

“二月二”起源较早 , 据说可以追溯到伏羲氏时代 , 还有“春龙节”、“春耕节”的别名 。 谚语常说“二月二 , 龙抬头” , 这实际跟古代对天象的认知有关系 。

古人仰望苍穹 , 将黄道附近的星象划分为二十八组 , 分别代表日月星辰在天空中的位置 , 叫做“二十八宿” , 以此作为观测天象参照物 。

按照东西南北四个方位 , “二十八宿”又被划分为四组 , 按照它们大致的模样 , “四象”就产生了:东方苍龙 , 西方白虎 , 南方朱雀 , 北方玄武 。 不难看出 , 东宫7宿正是被想像成一条巨龙 。

而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晚上 , 苍龙星宿开始从东方露头 , 接近子夜时分 , 代表“龙爪的星宿也现身了 , 这就是“龙抬头” 。 又恰逢春生机勃勃的春天 , 后来便衍生出“春龙节”等种种说法 。


“二月二”的民俗记忆:除了理发还有这些

“二月二”的民俗记忆:除了理发还有这些// //

资料图:舞起双龙“龙抬头”祈福 。 陈卫平 摄

“‘二月二’习俗非常多 , 各地都有 。 有一种说法认为 , 在农业社会 , 蚕桑业占有重要地位 。 传说蚕神为女性 , 所以 , 古时设有先蚕坛 , 供皇后祭祀之用 。 所以 , 这一天 , 皇帝得‘亲耕’ , 皇后要主持蚕桑仪式 。 ” 民俗学专家王娟解释 。

炒黄豆、炸豆萁 , “二月二”的小零食

人们从小到大总会经历很多节日 , 中国素有“民以食为天”的说法 , 不少传统节日的习俗都会多少跟饮食沾边 。 对山东女孩芦岩来说 , “二月二”的记忆 , 就跟“吃”有关 。

“山东传统民俗 , 这一天要吃炒黄豆、炒豆萁 。 ”这里的豆萁跟“煮豆燃豆萁”里提到的不一样 。 芦岩说 , 那是一种炒或者炸的零食 , 做法挺简单 。

“油炸豆萁”的原料很常见:面粉、鸡蛋、牛奶 , 再加一点儿盐和糖 。 先把和好的面放十多分钟 , 再在面板上揉匀 , 擀成薄薄的一层面皮 , 叠好、切条 , 再改斜刀切开 。

油烧到六七成热时下锅炸 , 变成金黄色后 , 豆萁香酥的气味在空气中飘散开来 , 盛盘即可 。

“来北京之后 , 我才知道‘二月二’要理发 。 ”她也乐得“入乡随俗” , 只要有时间 , 每年“二月二”都要剪剪头发 , “实在没空 , 就自己剪掉几根头发意思意思 , 取个好彩头” 。

过“二月二”?当然要去理发啊

如芦岩所讲 , 对北京女孩周晶而言 , “理发”确实是过“二月二”的必备项目 。


“二月二”的民俗记忆:除了理发还有这些

“二月二”的民俗记忆:除了理发还有这些// //

资料图 。 张瑶 摄

“以前家里有讲究 , 说正月里剪头发对舅舅不好 。 所以在整个春节期间 , 我们都不会去理发 。 ”周晶回忆道 。

“二月二”就是禁忌被打破的一天 。 周晶记得 , 小时候 , 是父母带着去理发店 。 那时候的理发店大多门脸不大 , 一群等着剪头发的人挤在一起 , 家长里短 , 热闹得很 。

民间确实流行“二月二”理发 , 认为这代表着“龙抬头 , 走好运” , 美其名曰“剃龙头” , 实际上代表着对新一年交好运的祈盼 。

另外 , 周晶说 , 有些老北京人还多半会在“二月二”吃一顿“盒子菜” , 跟立春吃的春饼意思差不多 , 就是酱肉、肘子一类的吃食 , 用刀切成细丝 , 再配上几样家常炒菜 , 正如豆芽之类 , 卷进薄饼里就是了 。

传统节日里的文化味儿

“二月二”的习俗当然还不止这些 。 由于龙的吉祥寓意 , “二月二”的不少饮食被加上了“龙”的头衔:饺子叫“龙耳” , 面条叫“龙须” , 馄饨叫“龙眼”……一日三餐这样再普通不过的事情也变得有趣了 。


“二月二”的民俗记忆:除了理发还有这些

“二月二”的民俗记忆:除了理发还有这些// //

资料图:“二月二 , 龙抬头” , 河南开封 , 民众载歌载舞祈福五谷丰登 。 中新社发 王中举 摄

春是四季之始 , 意味着希望 。 “二月二”到了 , 农民们会“打囤围仓” , 一边还要说着吉祥话 , 比如“二月二龙抬头 , 大囤尖小囤流” , 期待到了秋天能有个好收成 。

民俗学专家高巍说 , “二月二”跟惊蛰日期接近 , 一声春雷惊醒了蛰伏的蛇虫 。 有时人们会在“二月二”到来后 , 在床头、水缸角落里开始 , 把灰一类的东西撒在地面上 , 一直绵延到屋外 , 叫做“引龙回” , 期盼将毒虫们“镇住” 。

无论是理发、驱毒虫 , 还是吃盒子菜、龙鳞饼 , 都是为了趋利避害 , 取一个“万事随心”的寓意 。 芦岩说 , 毕竟现在物质生活这么丰富 , 已无须再靠过节来满足吃点美食的愿望 , 过节 , 过得其实是背后的那点老传统和文化味儿 。 (周晶为化名)(完)

责任编辑:杨雅琳(EN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