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全面认识于都县八处长征第一渡口
曹景正 于都在线 今天
长征第一渡口
每当去到于都县城东门渡口游览 , 看见那块刻写“长征渡口”的巨石 , 脑海中不断闪现红军长征的历史镜头 , 它标志着这里是“长征第一渡口” 。
带你全面认识于都县八处长征第一渡口// //
那是1934年4月中下旬 , 国民党军队集中力量进攻广昌 。 毛泽东和张闻天都不主张进行广昌保卫战 , 但李德不采纳他们的正确意见 。 博古、李德等命令红军主力保卫并不利于坚守的广昌 , 同敌人进行“决战” 。 从4月10日开始 , 国民党军队向广昌发动进攻 。 参加保卫战的红一、红三军团和红五军团第十三师等部英勇奋战 , 坚守阵地 , 付出很大牺牲 。 4月27日 , 国民党军队集中10个师的兵力 , 在飞机、大炮的支援下会攻广昌 。 红军各部队依托阵地 , 打退敌军多次进攻 , 并实施“短促突击”战术 , 但未能摆脱被动局面 。 博古、李德被迫放弃坚守广昌的计划 , 命令红军撤离广昌 。
带你全面认识于都县八处长征第一渡口// //
4月28日 , 红军退出广昌 。 广昌保卫战是红军历史上最典型的阵地战、消耗战 , 使红军遭受重大伤亡 。 在历时18天的战斗中 , 红军毙伤俘敌2600余人 , 而自身伤亡高达5000余人 。 这对以后红军的作战 , 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 国民党军队占领广昌后 , 分兵向根据地中心兴国、宁都、石城等地突进 , 红军又奉命实行“六路分兵”、“全线防御” , 结果进一步陷于被动局面 。
广昌失守后 , 根据地日益缩小 , 军力、民力和物力消耗巨大 。 国民党军队调整部署 , 加紧对根据地中心地区的“围剿” , 红军虽经顽强抵抗 , 但节节失利 , 陷入困境 。 到9月下旬 , 中央根据地仅存瑞金、会昌、雩都、兴国、宁都、石城、宁化、长汀等县的狭小地区 。 在这种情况下 , 红军只能被迫撤离中央根据地了 。
带你全面认识于都县八处长征第一渡口// //
《中国共产党历史》载:“1934 年10 月初 , 国民党军队推进到中央根据地腹地 。 10 月10 日晚 , 中央红军开始战略转移 。 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机关也由瑞金出发 , 向集结地域开进 。 10 月16 日 , 各部队在雩都河以北地区集结完毕 。 从17 日开始 , 中央红军主力五个军团及中央、军委机关和直属部队共8.6 万余人 , 踏上战略转移的征途 , 开始了著名的长征 。 ”
历史表明:长征从于都出发!
1934年10月 , 中央红军“战略转移”时 , 在于都河上架了5座浮桥 , 设置了8个渡口:
一.中央直属机关——东门渡口
位于于都县城东门贡江岸边 , 1966年确认为革命遗址 。 1934年10月18日傍晚 , 毛泽东、周恩来、博古等中央领导人及其由中央机关组成的第一、第二野战纵队就是从这里迈出长征第一步的 。 1996年 , 渡口建起了纪念碑园 , 纪念碑高为10.18米 , 寓中央机关和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于10月18日在此渡河 。 该碑碑体为双帆造型 , 寓中央红军由此扬帆出征 。 2006年5月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带你全面认识于都县八处长征第一渡口// //
二.红三军团——南门渡口
位于于都县贡江镇东方红居委会贡江北岸的渡江大道中段 , 1966年确认为革命旧址 。 原有码头 , 商旅往来频繁 , 位于古城墙南薰门外 , 麻石砌成 , 东西面阔约10米 , 南北长约20米 , 高约6米 , 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 , 已毁 。 1934年10月初 , 中央红军各所属部队来到于都集结休整 , 中央红军第三军团主力于10月17日傍晚从南门渡口渡过于都河出发长征 。
三.红三军团及红八军团部分——西门渡口
位于于都县贡江镇蔬菜场村 , 1966年确认为革命旧址 。 由于此处多沙滩 , 河床多变 , 原无固定码头 , 渡口东西面阔约100米 , 南北长约50米 , 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 。 1934年10月初 , 中央红军所属部队来到于都集结休整 , 中央红军第三军团和第五军团部分队伍于10月17日傍晚至20日傍晚从西门渡口渡过于都河出发长征 。
带你全面认识于都县八处长征第一渡口// //
四.红一军团——山峰坝渡口
位于于都县梓山镇山峰村贡江北岸 。 1934年10月8日中央红军第一军团撤离战场来到于都县段屋乡铜锣湾一带集结休整 , 于10月17日至18日傍晚从山峰坝渡口渡过于都河出发长征 。 渡口为简易的自然渡口 , 东西宽25米 , 南北长20米 , 面积500平方米 。
五.红五军团三十四师——鲤鱼渡口
位于于都县罗坳镇鲤鱼村贡江北岸 。 红五军团三十四师于10月20日傍晚从鲤鱼渡口渡过于都河 , 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 。 渡口为简易自然渡口 , 宽20米 , 长25米 , 面积500平方米 。
六.红五军团十三师——石尾渡口
位于于都县罗坳镇罗坳村石尾河田坑贡江北岸 。 1934年10月19日至20日 , 红五军团十三师在此渡过于都河 , 开始长征 。 红五军团十三师从罗坳石尾渡口渡过于都河 。 渡口为自然渡口 , 宽20米 , 长15米 , 面积300余平米 。 1992年江西省文化厅文物局拨专款在渡口兴建了纪念标志 。
七.红八军团——孟口渡口
位于于都县罗坳镇孟口村 , 渡口为自然简易渡口 。 1934年10月9日红八军团从兴国来到于都孟口地区集结 , 于18、19日傍晚从孟口渡口渡过于都河 , 开始长征 。
八.红九军团——渔翁埠渡口
带你全面认识于都县八处长征第一渡口// //
位于于都县靖石乡渔翁埠村 。 1934年10月18日傍晚 , 红九军团共11538人从渔翁埠渡口渡过于都河 , 开始长征 。 渡口为简易渡口 , 宽30米 , 长20米 , 面积600平方米 。
吴吉清(毛泽东在苏区的警卫员)写的回忆录《在毛主席身边的日子里》记述:“十八日下午五点多钟 , 我们二十几个人跟着毛主席离开于都 , 迈开了震撼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第一步 。 ”
美国作家哈里森·埃文斯·索尔兹伯里在他写的《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中记述:“十月十八日傍晚 , 毛泽东和大约二十名随从 , 包括警卫员、他的秘书和工作人员 , 在于都北门旁一所房子的石板地小院子里集合 。 他们走出院子 , 和中央纵队的其他单位会合了 。 毛泽东带了一袋书、一把破伞、两条毯子 , 一件旧外套、一块旧油布 , 留下了他那有九个口袋的旅行包(贺子珍亲手缝制的) 。 ”
带你全面认识于都县八处长征第一渡口// //
毛泽东跨出于都北门何屋门槛 , 向东门渡口走去 , 踏上浮桥 , 渡过于都河 , 从此 , 毛泽东和中国革命走向辉煌的道路 。
陈昌奉(毛泽东在苏区的警卫员)回忆:一九三四年的十月十八日 , 这是中国革命史上一个难忘的日子!就在这天下午五点多钟 , 我们二十几个人跟着主席离开了于都 , 踏上了两万五千里长征第一步 。
走出于都北门 , 穿过于都大街 , 出于都城的东门 , 宽大的于都河便出现在我们面前 。 我们顺着河水往上走去 , 滔滔的河水带着黄色的泡沫剧烈地翻腾着 , 大声地发出呼啸 。 太阳落山了 , 冷风一阵阵地扑来 , 河岸上的榕树、倒垂柳 , 对面山上杉树、油茶树 , 被风吹得直响 , 寒意真浓呀 。 主席没有穿大衣 , 只穿了一身灰布军装 , 戴一顶八角红军帽 。 他迈着大步 , 带领我们通过木船搭起的浮桥前进 。 当我们登上于都河对岸门前石的山坡 , 回头眺望于都城的时候 , 那里已是星火点点 。 在对岸为我们送行的群众 , 还举着灯笼、摇着火把向我们致意……
带你全面认识于都县八处长征第一渡口// //
民间有一种传说:1934年10月初 , 也就是红军渡于都河的十多天前的一日 , 身体衰弱的毛泽东在有关人员的陪同下 , 来到东门渡口南岸 , 也就是现在的于都县贡江镇新地村 , 问当地群众 , 此地叫什么地名?群众告诉他叫“新地” , 毛泽东一听“新地”二字 , 感到特别高兴 。 红军在于都集结长征时 , 周恩来、博古、朱德等中央领导及中革军委总司令部驻在现在的于都县贡江镇窑塘村朱屋 , 离他们最近的长征渡口就是东门渡口 。 但住在县城北门何屋的毛泽东 , 较近的渡口是南门渡口和西门渡口 , 但他舍近求远要从东门渡口渡河长征 , 是因为“东门”渡口的另一岸是“新地” , “新地”村再往前走不远就有一个叫“利村”的地方 。 寓意是受排挤的毛泽东要从于都东门 “东山再起” , 踏上“新(天)地” , 一路“(胜)利村(奏凯歌)” 。
带你全面认识于都县八处长征第一渡口// //
东门渡口也就被称为“长征第一渡口” 。
1983年12月22日下午 , 县政府办公室来电话 , 通知我(曹景正)立即去民政局招待所 , 许(达贤)县长有急事交代 。 到了民政局招待所 , 平时传达室换上了带枪的警卫 , 许县长的秘书见我来了 , 便要我在传达室等着 , 他进里面去了 。 一会 , 许县长出来对我严肃的交代说:"明天上午 , 中央有一位首长要去县文化馆 , 院子里不能有其他闲散人员 , 摆好一长桌 , 准备好纸笔墨 , 到时请首长题词 , 并要照相" 。
带你全面认识于都县八处长征第一渡口// //
23日上午9时许 , 于都县文化馆大门口 , 来了几辆小车 , 其中有一辆面包车 , 车上下来一位体形魁梧、身着军装的老首长 , 我一眼认出是杨成武将军 。 陪同来文化馆的有随从人员和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人武部的领导 。 杨成武将军进到文化馆内回忆说:当年 , 他是在于都文化馆南门河岸往西的位置(即是当今的长征大桥) , 渡过于都河去长征的 。
八十多年后的今天 , 我伫立于都河畔 , 凝视这块巨石上刻写的“长征渡口”四个苍劲的大字 , 脑海里不禁浮现出当年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革命领袖和八万六千多红军将士 , “星夜渡过于都河”踏上漫漫长征路的情景 。
“长征第一渡口”的红色历史 , 将永远激励着人们高擎长征这伟大的精神旗帜 ,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砥砺前行!
带你全面认识于都县八处长征第一渡口// //
(选自《长征文物》微信公众号;供稿:于都县志办)
- 浪子燕青:《水浒传》中素质最全面的一位好汉
- 这样的邮票,看看你家有没有,有的邮票价值千万了,赶紧认识下
- 惠州古代科举制度陈列馆(宾兴馆)全面免费开放,已有数百年历史
- 极边之城腾冲的“老玩意” 你认识吗?
- 复旦通识·如何认识美国|李剑鸣:美国例外论与美国历史特点
- 古代女子最潮装扮大揭秘!《中国地名大会》带你探寻地名背后的大美中华
- 非常奇怪 大山中的农家门上全是无人认识的洋码子
- 2020研学冬令营招募|这个冬天,带你看看红色的人们!
- 第80期宝鸡大讲坛开讲啦!“西柏坡精神”带你重温革命岁月
- 《九反朝阳》带你了解古代故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