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岁才继位长期征战 却还是西周在位时间最长皇帝的周穆王
周昭王十九年 , 昭王姬瑕第三次亲征荆楚 , 薨于汉水 。 是年太子姬满践位 , 成为西周第5位帝王 , 是为周穆王 。
在位55年 , 是西周在位时间最长的周王 。 周穆王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富于传奇色彩的帝王之一 , 世称“穆天子” 。
五十岁才继位长期征战 却还是西周在位时间最长皇帝的周穆王// //
关于周穆王的岁数 , 根据《史记》“穆王即位 , 春秋已五十矣” , “穆王立五十五年 , 崩” , 被定论为105岁 。
而《竹书纪年》则说自周受命至穆王百年 , 非穆王百岁 。 因此 , 周穆王究竟年岁几何 , 各有见解 。
迄今为止 , 出土的周穆王时期青铜器有纪年的只到34年 , 尚未发现40年以上纪年 。
制定《吕刑》
周穆王统治初期 , 没有像昭王那样靠武力征伐四方 , 平息国内各种矛盾 , 而是认为是统治阶层内部出现了问题 。
他命令大臣伯臩向朝廷官员重申执政规范 , 并发布《臩命》;又用吕侯(亦作甫侯)为司寇 , 命作《吕刑》 , 告四方 , 以正天下 。 刑书制定墨、劓、膑、宫、大辟5刑 , 其细则达3000条之多 。
在周穆王的励精图治下 , 天下再度安宁 , 保持了昭王盛世的延续 。
四处征战
从周武王始 , 周王朝开拓经营的重点是东方 , 其次是东南 。 到周昭王时 , 强盛国力 , 又向南开拓发展 , 对北方戎族采取守势 。
周昭王虽死在第二次南征途中 , 但周仍达到向南扩张的目的 。 周穆王时继续保持向外扩展的态势 , 并开始对北方犬戎采取主动攻势 。
周穆王十二年 , 犬戎没有及时进贡 , 周穆王以此为由 , 亲自领兵对犬戎征伐 。 周军大胜 。
但是由于史料缺乏 , 战争经过不详 。 从战果来看 , 此次战争的军事胜利并不大 , 仅仅“得四白狼四白鹿以归” 。
五十岁才继位长期征战 却还是西周在位时间最长皇帝的周穆王// //
而且由于穆王对边疆少数民族采取高压的政策 , 导致的后果对周极为不利 。 《史记?周本纪》谓:“自始荒服者不至” , 边远国家不再朝见周穆王 , 说明周王朝在周边外族中失去了威信 。
边夷不朝 , 更加剧了矛盾 , 穆王重整人马二次讨伐 , “广获其五王” , 并把部分戎人迁到太原(今甘肃镇原一带) 。 此次征战以周大获全胜告终 , 但却加剧了与犬戎的对立 。
两征犬戎 , 平定西方后 , 穆王继续西伐 , 于穆王十三至十七年(前963年—前959年) , 进军至昆仑之丘 , 这段历史被记录在《穆天子传》中 。
近代人认为《穆天子传》为战国所作 , 内容多不真实 , 但反映了当时西周与西北各方国部落往来的情况 , 是中原与西域进行交流的最早史料记载 。
五十岁才继位长期征战 却还是西周在位时间最长皇帝的周穆王// //
周穆王西略 , 长年不在朝 , 位于周王朝东南的徐国趁机作乱 , 率领臣服于自己的诸侯攻打周 。 于是周穆王西征之后 , 转战东南 。
徐国在商代就是淮夷大国 , 周初曾跟随武庚叛乱 , 周公二次东征后 , 徐国时叛时服 。 穆王时期 , 徐国再次兴盛起来 。
据《史记?周本纪》和《后汉书?东夷列传》载:徐国国君徐子自称徐偃王 , 率九夷淮夷诸部侵扰宗周 , 穆王便联合楚国攻徐 。 破徐国后 , 穆王封他的儿子嬴宝宗到彭城为徐子 , 继续管理徐国 。
平定徐乱后 , 穆王继续东进 , 抵达九江 , 开始南征 。 通过巡游征伐 , 周穆王使东南许多方国和部落归顺于周的统治 , 对周王朝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
五十岁才继位长期征战 却还是西周在位时间最长皇帝的周穆王// //
在南征取得成就后 , 穆王仿照祖先 , 在涂山(今安徽怀远东南)会合诸侯 , 巩固了周在东南的统治 。
在周代史官笔下的穆王满是一个充满智慧 , 而又能统御四方 , 威震宇内的君王 。
春秋楚大夫伍子胥祖父伍举在劝说楚国国君时 , 把周穆王与商汤、周武王以及齐桓公、晋文公等一代雄主相提并论;管仲对齐桓公说周穆王效法文王、武王的治国理念 , 取得功绩而成就其美名 。 这些都肯定了周穆王的历史功绩 。
周穆王在位期间东征西伐 , 王朝疆土不断扩大 , 有力地巩固了周王朝的统治 。 然而 , 常年征讨 , 天子不在朝堂 , 导致朝政松弛 , 自穆王之后 , 周王朝开始由盛而衰 。
- 张昭:有风骨有气节,才学兼备名实相符的东吴老臣
- 看了这个逻辑关系图,才更清晰为何不让你随便外出了
- 三峡系列六:才访三游洞,又观天然塔,宜昌半日闲,走马观花行、2
- 蔡琰:曹操统一北方后,花费重金赎回的汉末三国时期才女
- 周瑜:赤壁之战中把自己毕生的才华发挥的淋漓尽致
- 合纵连横︱魏安僖王继位之初联弱抗强的尝试
- 真实的马谡:是一个难得的高级参谋和战略型人才
- 为何说诸葛亮才是三国里的第一高手?
- “祢衡能骂,曹操能忍”:浅谈三国狂才祢衡
- 浅谈曹操用人选才的问题:标志着政治社会道德思想上的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