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对历史大贡献,应归功于雍正皇帝,使其背负三百年恶名?

清朝入关后面临着一个很尴尬的境地 , 全国大乱 , 人口急剧减少 。 全国人口从明末天启三年的五千多万降到了三千多万 。 耕地则从明朝万历年间的八十多万顷降到了五十多万顷 。 人口减少 , 耕地减少 , 清朝靠什么统治?


清朝对历史大贡献,应归功于雍正皇帝,使其背负三百年恶名?

清朝对历史大贡献 , 应归功于雍正皇帝 , 使其背负三百年恶名?// //

清初制度

为了改变这个局面 , 缓和紧张的阶级矛盾 , 清朝首先要抓的就是让老百姓臣服的事 。 本来从北部入主中原 , 清朝就不被中原人认可 , 现在又面临没钱的境地 。 于是清朝抛弃了关外的税负制度 , 按照明朝的税负执行 。 但明朝留下税收资料毁于战火 , 只留下一部《万历条鞭册》 , 也正是这个手册成为清朝稳定统治的一把“金钥匙” 。


清朝对历史大贡献,应归功于雍正皇帝,使其背负三百年恶名?

清朝对历史大贡献 , 应归功于雍正皇帝 , 使其背负三百年恶名?// //

清朝按明朝的赋役制度 , 顺治三年(1646年) , 清朝制定了《赋役全书》 , 顺治十四年编面 , 并下发给各州县 。 “一存有司 , 一存学宫” , 这本书有土地坐落及位置、形状及大小的清丈册 。

清朝为防止官员加派私片 , 由国家颁发通知单“易知由单” , “开列上、中、下则 , 正、杂、折钱粮 。 ”


清朝对历史大贡献,应归功于雍正皇帝,使其背负三百年恶名?

清朝对历史大贡献 , 应归功于雍正皇帝 , 使其背负三百年恶名?// //

康熙继位后 ,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 , 清朝也迎来一个盛世 。 康熙认为“海宇承平已久 , 户口日繁” , “人丁虽增 , 地亩并未加广” , 于是康熙皇帝下令:“各直省督抚 , 将现今钱粮山册内有名西数 , 勿增勿减 , 永为定额 。 其自后所生人丁 , 不必征收钱粮 , 编审时 , 止将增加实数察明 , 另造清册奏报” 。 这就是清朝的“滋生人丁 , 永不加赋”的规定 。

“滋生人丁 , 永不加赋”自康熙五十一年实行后 , 人丁户口数以康熙五十年统计为准 , 虽然并没有取消人头锐 , 但把总额控制下来 , 减少了广大无地和少地的农民 , 避免了因丁银过重而逃亡的问题 。


清朝对历史大贡献,应归功于雍正皇帝,使其背负三百年恶名?

清朝对历史大贡献 , 应归功于雍正皇帝 , 使其背负三百年恶名?// //

地丁合一

土地永远是解决矛盾的一个关键 , 只有打通土地环节 , 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 。 这一点清朝统治者心里有数 。 因为秦汉以来 , 历代王朝都按照田赋丁役作为税收的两种方式 。 清朝在实施《万历条鞭册》时 , 认为明朝这本手册中关于“摊丁入亩”的方式很有可取性 。 康熙末年土地兼并严重 , “一邑之中 , 有田者十一 , 无田者十九” , 这种形势使人口流动增大 , 聚在一起不久又开始流动 。 这就造成了土地是死的 , 但人口是活的 , 如何收税呢?有人建议:“丁额缺 , 丁银失 , 财政徭役以丁 , 稽查为难 , 定税以亩 , 检核为易” 。 核查人口 , 根据人口摊到土地中 , 于是明朝没有广泛实施的“摊丁入亩”制度在清朝广泛推开了 。


清朝对历史大贡献,应归功于雍正皇帝,使其背负三百年恶名?

清朝对历史大贡献 , 应归功于雍正皇帝 , 使其背负三百年恶名?// //

康熙五十二年 , 御史董之燧建议在“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的基础上 , 提出“统计丁粮 , 按亩均派”的奏议 , 但遭到了户部的阻挠 , 而没有实施 。 不过康熙皇帝对这个建议很满意 , 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 , 他下令“摊丁入亩”制度先在四川和广东试行 。 “广东所属丁银 , 就各州县地亩摊征 。 每地银一丙 , 摊丁银一钱六厘四毫不等” 。 康熙末年在四川推行摊丁入地 。 此时形成“田载丁而输纳 , 丁随田而卖买” 。


清朝对历史大贡献,应归功于雍正皇帝,使其背负三百年恶名?

清朝对历史大贡献 , 应归功于雍正皇帝 , 使其背负三百年恶名?// //

雍正皇帝继位后 , 直隶巡抚李维钧建议雍正在全国推行“摊丁入亩”制度 , 经过五十多年推广实施 , “摊丁入亩”制度直到乾隆四十二年 , 才在全国(除奉天省)各个省推行 。 不过个别省完成的速度较慢 , 山西在道光二年才完成 , 至此全国全面推行摊丁入亩制 。

恶名来由

“摊丁入亩”制度是清朝一项很先进的税收制度 , 但此制度推行很慢也有一定客观原因 。 康熙在位时 , 也只是探索试行 , 并未在全国推开 , 主要还是怕激起官僚地主阶层不满 , 因为摊丁入亩损坏了他们的利益 。 但雍正继位后很强势 , 他不管那一套 , 他即刻下令全国推行此制度 。 雍正的全面推行 , 而且再加上他的铁腕治理 , 很多地主官僚阶层就不舒服了 。


清朝对历史大贡献,应归功于雍正皇帝,使其背负三百年恶名?

清朝对历史大贡献 , 应归功于雍正皇帝 , 使其背负三百年恶名?// //

因为“地丁合一”改变了以往税收的双重标准 , 一定程度减少无地和少地农民负担 , 当然要触动地主官僚阶层的利益 。 在大地主们看来 , 摊丁入地“实与贫民有益 , 但有力之家 , 皆非所乐” , “一邑之中 , 有田者什二 , 无田者什八 , 乃欲专责富户之数度 , 包陪贫户之丁” 。 也就是这个制度 , 实际上富户为贫户交了税收 。

在浙江一带 , 甚至对雍正全面推行的制度出现了抵制现象 , 据史料记载:“蛊惑百余人 , 齐集巡抚衙门 , 喊叫阻拦摊丁” 。 对于民众的抗议 , 浙江巡抚法海甚至都想暂缓实施这项制度 。 在钱塘、仁和两县实施地丁合一制度后 , 地主强迫租地的农民多交粮两升 , 银子加二分 , 作为主人家完丁之费 。 可见“地丁合一”制度遭到了地主阶级的抵制 , 他们就把增加的费用再转嫁给租地农民 。 不过在雍正铁腕治理下 , 除非有极特殊情况 , 否则必定要按照他的旨意去实施 。


清朝对历史大贡献,应归功于雍正皇帝,使其背负三百年恶名?

清朝对历史大贡献 , 应归功于雍正皇帝 , 使其背负三百年恶名?// //

雍正继位后关于雍正的传闻就很多 , 特别是雍正继位一事上传闻最多 , 甚至把雍正描述成一个弑母杀弟的一个恶人 。 虽然雍正编写了《大义觉迷录》 , 对一些事情进行了澄清 , 但传闻依然不断 。 据记载 , 对于雍正的传闻 , 有学者认为与雍正“地丁合一”制度推行有关 。

因为雍正动了官僚地主的“奶酪” , 必然引起他们反抗 。 这些人表面不敢反抗 , 但背后他们却制造雍正的谣言 。 特别是雍正在其他制度上也一惯保持着强硬作风 , 甚至不近人情 , 有些有文化的官员编起谣言来却头头是道 , 他们不断编造雍正皇帝的一些丑闻在民间散播 。 从农民方面看 , 他们只要吃上饭就行 , 并不在意这些谣言真假 。 因此雍正全面推行的“地丁合一”制度 , 民众喜欢 , 官僚不喜欢 , 成为他被民众丑化最多的皇帝 。 可怜的雍正 , 即使驾崩后 , 官僚地主们依然恨他 。

欢迎各位看官批评指正 , 图片来源网络 , 版权归原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