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说过一番话,为董卓灭亡埋下伏笔,预测出袁绍的悲剧结局

(灿烂海滩原创作品 , 严禁转载)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四回 , 发生在董卓专权期间 , 相关人物分别为董卓、李儒、周毖和伍琼 。 原文如下:


此人说过一番话,为董卓灭亡埋下伏笔,预测出袁绍的悲剧结局

此人说过一番话 , 为董卓灭亡埋下伏笔 , 预测出袁绍的悲剧结局// //

且说董卓欲杀袁绍 , 李儒止之曰:“事未可定 , 不可妄杀 。 ”袁绍手提宝剑 , 辞别百官而出 , 悬节东门 , 奔冀州去了 。 卓谓太傅袁隗曰:“汝侄无礼 , 吾看汝面 , 姑恕之 。 废立之事若何?”隗曰:“太尉所见是也 。 ”卓曰:“敢有阻大议者 , 以军法从事!”群臣震恐 , 皆云一听尊命 。 宴罢 , 卓问侍中周毖、校尉伍琼曰:“袁绍此去若何?”周毖曰:“袁绍忿忿而去 , 若购之急 , 势必为变 。 且袁氏树恩四世 , 门生故吏遍于天下;倘收豪杰以聚徒众 , 英雄因之而起 , 山东非公有也 。 不如赦之 , 拜为一郡守 , 则绍喜于免罪 , 必无患矣 。 ”伍琼曰:“袁绍好谋无断 , 不足为虑;诚不若加之一郡守 , 以收民心 。 ”卓从之 , 即日差人拜绍为渤海太守 。


此人说过一番话,为董卓灭亡埋下伏笔,预测出袁绍的悲剧结局

此人说过一番话 , 为董卓灭亡埋下伏笔 , 预测出袁绍的悲剧结局// //

九月朔 , 请帝升嘉德殿 , 大会文武 。 卓拔剑在手 , 对众曰:“天子暗弱 , 不足以君天下 。 今有策文一道 , 宜为宣读 。 ”乃命李儒读策……李儒读策毕 , 卓叱左右扶帝下殿 , 解其玺绶 , 北面长跪 , 称臣听命 。 又呼太后去服候敕 。 帝后皆号哭 , 群臣无不悲惨 。


此人说过一番话,为董卓灭亡埋下伏笔,预测出袁绍的悲剧结局

此人说过一番话 , 为董卓灭亡埋下伏笔 , 预测出袁绍的悲剧结局// //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 , 董卓控制朝政后 , 提出罢黜少帝刘辩 , 改立陈留王刘协为帝 , 遭到袁绍的强烈反对 , 两人当众发生争执 。 董卓大怒 , 欲将袁绍杀死 , 却被李儒阻止 。 袁绍随即辞别百官 , 离开洛阳 , 前往冀州 。 对于袁绍下一步的动向 , 董卓颇为关注 , 便询问侍中周毖和校尉伍琼 。 周毖认为袁绍家族四世三公 , 门生故吏遍布天下 , 应该加以拉拢 。 伍琼则认为袁绍为人好谋而无断 , 难以成就大事 , 建议董卓任命袁绍为郡守 , 以安抚人心 。 此后 , 董卓便将袁绍任命为渤海太守 。


此人说过一番话,为董卓灭亡埋下伏笔,预测出袁绍的悲剧结局

此人说过一番话 , 为董卓灭亡埋下伏笔 , 预测出袁绍的悲剧结局// //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 , 是吴琼口中的“不足为虑” , 意为不值得担忧 。 这句成语的最早出处是《三国志·卫臻传》中的“权外示应亮 , 内实观望 。 且合肥城固 , 不足为虑 。 车驾可无亲征 , 以省六军之费 。 ”


此人说过一番话,为董卓灭亡埋下伏笔,预测出袁绍的悲剧结局

此人说过一番话 , 为董卓灭亡埋下伏笔 , 预测出袁绍的悲剧结局// //

小说中提到的袁绍与董卓反目的故事情节 , 在历史上的确发生过 。 据《后汉书·袁绍传》载 , 当董卓提出罢黜少帝刘辩、改立陈留王刘协的说法后 , 遭到袁绍当众驳斥 。 董卓恼羞成怒 , 大骂袁绍为“庶子” , 并以“尔谓董卓刀为不利乎”之语发出威胁 。 但袁绍毫不示弱 , 慷慨激昂地说出了这样一句话:“天下健者 , 岂唯董公?” , 然后拔出佩刀作揖而去 , 令董卓及在场的众多朝臣目瞪口呆 。


此人说过一番话,为董卓灭亡埋下伏笔,预测出袁绍的悲剧结局

此人说过一番话 , 为董卓灭亡埋下伏笔 , 预测出袁绍的悲剧结局// //

董卓为何不除掉袁绍以绝后患呢?问题出在周毖和伍琼身上 , 关于这一点 , 小说中的描述与历史记载完全一致 。 不过 , 历史上周毖和伍琼此举的动机却与小说中的立场模糊截然不同 。 《三国志·袁绍传》载:“侍中周毖、城门校尉伍琼、议郎何颙等 , 皆名士也 , 卓信之 , 而阴为绍 。 ”这也就意味着两人此举的目的并非为了董卓 , 而是为了袁绍 。 可惜董卓不明真相 , 也因此失去了除掉袁绍的大好时机 , 为后来董卓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


此人说过一番话,为董卓灭亡埋下伏笔,预测出袁绍的悲剧结局

此人说过一番话 , 为董卓灭亡埋下伏笔 , 预测出袁绍的悲剧结局// //

至于小说中提到的伍琼口中的“袁绍好谋无断 , 不足为虑”之语 , 并未出现在史籍当中 , 是小说作者自己添加进去的 。 这么做的目的很简单 , 通过伍琼之口点出了袁绍的致命缺陷 , 预测出了袁绍的悲剧结局 。

参考书籍:《三国志》、《后汉书》、《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