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沪会战期间蒋介石为什么朝令夕改?这个女人对大军溃败难辞其咎

1937年的“八一三事变” , 实际上是中国军队试图解决驻沪日本海军陆战队而先发制人的战事 , 就在张治中第五军所属的两个德械师蓄势待发之际(宋希濂第36师尚未赶来) , 突然接到了蒋介石停止进攻的命令 , 由此浪费了24小时宝贵的战机 。 而在淞沪会战进行到9月间的时候 , 随着日军不断增兵 , 中国军队已失去战场主动权 , 完全是在用血肉死拼 , 蒋介石也曾下达了撤出淞沪战场的命令 , 结果不到一天又变卦了 , 这是为什么呢?


淞沪会战期间蒋介石为什么朝令夕改?这个女人对大军溃败难辞其咎

淞沪会战期间蒋介石为什么朝令夕改?这个女人对大军溃败难辞其咎// //

蒋介石与宋美龄

当时 , 从各地赶来的各路中国军队已达70万之众 , 而淞沪地区根本不利于这样规模的大兵团作战 , 尤其是在海空火力完全处于劣势的情况下 , 各集团军伤亡极其惨重 。 白崇禧、刘斐等人多次建议后退至吴福线国防工事再战 , 但蒋介石在宋美龄和亲英美派的影响下 , 多次否决了这个方案 , 终至局面不可收拾 。

1937年10月的一天 , 蒋介石在上海郊区松江的一节车厢里召开高级军事会议 , 根据时任第8集团军司令的张发奎的回忆 , 白崇禧、顾祝同、陈诚、薛岳、罗卓英等人 , 以及黄埔一期的领兵大员俞济时、胡宗南、宋希濂、孙元良、王敬久全部参加 , 列席的还有财政部长宋子文 , 这几乎是决定会战走向的一次会议 。


淞沪会战期间蒋介石为什么朝令夕改?这个女人对大军溃败难辞其咎

淞沪会战期间蒋介石为什么朝令夕改?这个女人对大军溃败难辞其咎// //

蒋介石

会议期间两个集团军总司令张发奎和薛岳一致认为 , 应该把部队撤下来有序退至早已修建完成的国防工事一线 , 既缩短了战线宽度利于防守 , 也让日本海军的舰炮失去作用 , 同时还可以将一些伤亡过大的军、师进行整补 , 可谓一举三得 。 其中顶在闸北一线的第88师孙元良情绪最为激烈 , 言及他的部队实在打不了了 , 车厢里一时嘈杂起来 , 就在这时 , 宋美龄出现了 。

张发奎在回忆录里写道 , 他清晰的记得这位“第一夫人”穿着毛皮大衣 , 虽然名义上也是来列席军事会议 , 但仍然作了重要发言 , 要求前线将领们多守几天 , 以便取得国际支持和援助 , 她主要指的是美英等国 , 考虑到宋家和美英的特殊关系 , 张发奎的回忆是有一定可信度的 。

视察部队

还有佐证 , 第36师师长宋希濂的回忆是 , 宋美玲讲完 , 只有陈诚等少数几人附议 , 大多数将领用沉默来表示反对 , 最终蒋介石一锤定音:上海必须不惜任何代价坚守!要命的是 , 在这次车箱会议之前 , 蒋介石已经作出了交替掩护撤出淞沪战场的命令 , 虽然只传达到了部分部队 , 现在又宣布撤销命令要求各部队坚守原阵地 , 朝令夕改使得前线守军出现混乱 , 士气也大受影响 。

并且淞沪战场已经成了绞肉机 , 为了补充正面防线的兵力 , 蒋介石一味抽调原本用于警戒杭州湾的部队 , 到11月初 , 从杭州湾北岸到乍浦几十公里的防线上 , 仅剩下第62师的两个连、炮兵一连和少量保安队 。 而日军为了打破僵局包抄国军侧后 , 秘密组建了柳川平助中将的第十军 , 10月底在海上完成集结 。


淞沪会战期间蒋介石为什么朝令夕改?这个女人对大军溃败难辞其咎

淞沪会战期间蒋介石为什么朝令夕改?这个女人对大军溃败难辞其咎// //

会谈

1937年11月5日 , 日军第6、第18、第114三个精锐师团和第5师团的国琦支队共计12万人 , 在海军的掩护下突然在金山卫登陆 , 轻松击溃守军后向国军阵线侧后迂回 , 行进间粉碎了前来增援的吴克仁第67军 。 同时 , 日军“上海派遣军”的六个师团强渡苏州河 , 与登陆日军形成合围之势 , 几十万中国军队顿时陷入巨大危险之中 。

蒋介石见大势已去 , 遂于11月8日晚下达了全线撤退的命令 , 由于命令仓促和指挥失控 , 以及道路拥挤 , 70万人的大撤退演变成大溃退 , 兵力兵器损失极为严重 , 不仅无法在吴浦线国防工事组织防御 , 在日军的追击下一路溃往南京 , 根据何应钦的战后汇总 , 战役期间伤亡18万余人 , 而溃退途中的损失却高达10万 , 血战三个月的淞沪会战就以这样虎头蛇尾的方式结束了 。


淞沪会战期间蒋介石为什么朝令夕改?这个女人对大军溃败难辞其咎

淞沪会战期间蒋介石为什么朝令夕改?这个女人对大军溃败难辞其咎// //

宋在美国

虽然不能把淞沪会战失败的责任全部归咎于宋美龄 , 但蒋介石在抗战爆发之初总是幻想西方干涉的思想 , 确实受宋氏兄妹影响极大 , 直接导致战役决心一变再变 , 使中国军队不能完全根据战争法则自主作战 , 造成了战役的失败和许多不应有的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