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不在乎吕布,单人独骑与吕布单挑,结果可想而知

(灿烂海滩原创作品 , 严禁转载)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九回 , 发生在李傕、郭汜进犯长安期间 , 相关人物分别为吕布、郭汜和王允 。 原文如下:


此人不在乎吕布,单人独骑与吕布单挑,结果可想而知

此人不在乎吕布 , 单人独骑与吕布单挑 , 结果可想而知// //

却说吕布勒兵到山下 , 李傕引军搦战 。 布忿怒冲杀过去 , 傕退走上山 。 山上矢石如雨 , 布军不能进 。 忽报郭汜在阵后杀来 , 布急回战 。 只闻鼓声大震 , 汜军已退 。 布方欲收军 , 锣声响处 , 傕军又来 。 未及对敌 , 背后郭汜又领军杀到 。 及至吕布来时 , 却又擂鼓收军去了 。 激得吕布怒气填胸 。 一连如此几日 , 欲战不得 , 欲止不得 。 正在恼怒 , 忽然飞马报来 , 说张济、樊稠两路军马 , 竟犯长安 , 京城危急 。 布急领军回 , 背后李傕、郭汜杀来 。 布无心恋战 , 只顾奔走 , 折了好些人马 。 比及到长安城下 。


此人不在乎吕布,单人独骑与吕布单挑,结果可想而知

此人不在乎吕布 , 单人独骑与吕布单挑 , 结果可想而知// //

贼兵云屯雨集 , 围定城池 , 布军与战不利 。 军士畏吕布暴厉 , 多有降贼者 , 布心甚忧 。 数日之后 , 董卓余党李蒙、王方在城中为贼内应 , 偷开城门 , 四路贼军一齐拥入 。 吕布左冲右突 , 拦挡不住 , 引数百骑往青琐门外 , 呼王允曰:“势急矣!请司徒上马 , 同出关去 , 别图良策 。 ”允曰:“若蒙社稷之灵 , 得安国家 , 吾之愿也;若不获已 , 则允奉身以死 。 临难苟免 , 吾不为也 。 为我谢关东诸公 , 努力以国家为念!”吕布再三相劝 , 王允只是不肯去 。


此人不在乎吕布,单人独骑与吕布单挑,结果可想而知

此人不在乎吕布 , 单人独骑与吕布单挑 , 结果可想而知// //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 , 董卓残部李傕、郭汜等人采纳贾诩的建议 , 向长安发动进攻 。 吕布亲自率部迎战 , 却遭到李傕、郭汜等人的顽强抵抗 。 就在吕布与李傕等人交战期间 , 张济和樊稠乘虚杀向长安 。 无奈之下 , 吕布只得退回城中坚守 。 数日之后 , 李蒙、王方打开长安城门 , 放李傕、郭汜等人进城 。 眼看局势无法挽回 , 吕布劝王允与自己一起离开长安 , 却遭到王允拒绝 。 最终 , 吕布突围而出 , 王允被李傕等人杀害 。


此人不在乎吕布,单人独骑与吕布单挑,结果可想而知

此人不在乎吕布 , 单人独骑与吕布单挑 , 结果可想而知// //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 , 是文中提到的“左冲右突” , 意为向左边冲击 , 向右边突围 , 形容突围时的艰苦奋战 。 这也是《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首创的一句成语 。


此人不在乎吕布,单人独骑与吕布单挑,结果可想而知

此人不在乎吕布 , 单人独骑与吕布单挑 , 结果可想而知// //

小说描述的这段李傕、郭汜等人兵犯长安的故事情节 , 是真实的历史事件 。 据《三国志?董卓传》载:“(李傕)用贾诩策 , 遂将其众而西 , 所在收兵 , 比至长安 , 众十余万 , 与卓故部曲樊稠、李蒙、王方等合围长安城 。 十日城陷 , 与布战城中 , 布败走 。 傕等放兵略长安老少 , 杀之悉尽 , 死者狼籍 。 ”至于小说中提到的王允拒绝离开长安最终遇害的故事 , 也是历史的真实 。 《后汉书?王允传》称 , 在长安之战结束后 , 王允被俘 , “(李)傕乃收允及翼、宏 , 并杀之 。 ”


此人不在乎吕布,单人独骑与吕布单挑,结果可想而知

此人不在乎吕布 , 单人独骑与吕布单挑 , 结果可想而知// //

至于小说中提到的吕布在长安城外与李傕、郭汜等人激战的故事情节 , 不仅在历史上的确出现过 , 还因为出现了汉末三国历史中非常罕见的单挑场面 。 据《三国志?吕布传》注引《英雄记》载:“郭汜在城北 。 布开城门 , 将兵就汜 , 言‘且却兵 , 但身决胜负’ 。 汜、布乃独共对战 , 布以矛刺中汜 , 汜后骑遂前救汜 , 汜、布遂各两罢 。 ”


此人不在乎吕布,单人独骑与吕布单挑,结果可想而知

此人不在乎吕布 , 单人独骑与吕布单挑 , 结果可想而知// //

郭汜是何许人也?除了是董卓割据势力的重要成员之外 , 郭汜还有一个特殊身份 。 《三国志?董卓传》注引《英雄记》载:“(郭)汜 , 张掖人 , 一名多……郭多 , 盗马虏耳 。 ”由此可见 , 郭汜在加入董卓集团之前本是西北地区的一名盗马贼 。 加入董卓集团后 , 郭汜又常年与叛军交锋 , 练就了一身武艺 。 因此 , 面对闻名天下的悍将吕布 , 郭汜也毫不畏惧 , 接受了吕布的挑战 。 虽然这场单挑以郭汜负伤失利而结束 , 但能在与吕布的单挑中保全性命 , 足见郭汜的武艺也是非常高强的 。

参考书籍:《三国志》、《后汉书》、《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