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专题:游子吟的作者 其实像个长不大的孩子


母亲节专题:游子吟的作者 其实像个长不大的孩子

母亲节专题:游子吟的作者 其实像个长不大的孩子// //

游子吟的作者 一个长不大的孩子

慈母手中线 , 游子身上衣 。 临行密密缝 , 意恐迟迟归 。 谁知寸草心 , 报得三春晖 。

唐 孟郊

要说在中国关于歌颂母亲的诗 , 最有名的 , 肯定是唐朝孟郊的“游子吟” 。 这是从一位游子的角度去观察母亲的 。

常年在外的儿子 , 又要出门远行了 , 慈祥的母亲 , 最关心的是孩儿在外的寒暖温饱 , 于是拿起了手中的针线 , 说不定还带上老花眼镜 , 开始给儿子缝制衣服 , 在过去的中国 , 尤其是古代的中国 , 家中的衣服一般都是母亲或者妻子缝制的 。

远行的日期就要来临了 , 母亲一针一线地缝制着 , 密密的针线 , 难舍的心情 , 心理念叨着 , 嘴里唠叨着 , 孩子啊 , 你要早点回家 , 外面风霜日晒 , 路途艰苦 , 你要记得早点回家 。

接下来 , 诗人就打了个比方 , 把自己比作那春天的小草 , 也就是寸草 , 小草沐浴着春天的光辉 , 雨露 , 茁壮地成长 , 虽然小草很小 , 但是也记得春天的恩德 , 一定会好好地报答春天母亲 。 这里的三春 , 是指春天的三个阶段:孟春 , 仲春 , 季春 。

这首诗挺感人的 , 质朴无华 , 却感天动地 , 苏东坡都赞叹说:游子吟是从人的肺腑里发出来的 , 很真诚 。

不过呢 , 写诗的作者 , 唐朝的孟郊 , 也挺不省事的 , 没少让妈妈操心 。

孟郊是个文学青年 , 喜欢旅游 , 喜欢一年四季在路上 , 要么在山高林密的嵩山待着 , 要么在千里迢迢的路上走着 。

孟郊在嵩山到底干了什么?不知道 , 没有记载 , 一个普普通通的文艺青年 , 谁有兴趣去记载他的事迹 。


母亲节专题:游子吟的作者 其实像个长不大的孩子

母亲节专题:游子吟的作者 其实像个长不大的孩子// //

一旦离开了山林 , 他又闲不住 , 到处乱跑 , 从中原 , 也就是河南 , 跑到江南 , 在交通条件不发达的那时候 , 这么到处乱跑 , 可真不容易 。

他在路上干了什么?没有人感兴趣 , 也不会有记录 。

当然 , 路上也蹭了两回流量 , 所以这才有点蛛丝马迹的记载 , 一是茶圣陆羽的茶庄 , 喝喝茶 , 谢谢诗;一是著名诗人韦应物 , 在他府上蹭饭蹭热度 , 除此之外 , 不知道他干了些啥 。

当然 , 在洛阳 , 还认识了一位大V , 那就是韩愈 。

不管路上看了多少好风景 , 认识多少了不起的人物 , 孟郊有一个事实却是绕不开的 。

他没有功名 , 也就是没有考上进士 , 没有工作 , 就这么飘着 。

你说孟妈妈能放心吗?

儿子这么在外面居无定所 , 漂移不定 , 何时才是个尽头 。

所以 , 孟郊的妈妈就屡次催促儿子 , 说:孩儿啊 , 你快快去考个功名 , 考个进士吧 。

在妈妈的催促下 , 孟郊41岁才去考进士 , 一连考了三次 , 到46岁才考上 。

考上的时候 , 孟郊特别开心 , 写下了一首诗 , 其中有这么两句:“春风得意马蹄疾 , 一日看尽长安花” 。

考上了进士 , 春风得意当中 , 骑着马儿 , 一路轻快 , 一天看尽了长安美丽的花海 。

虽然春风得意 , 可是孟郊又是懒散 , 又是到处飘着 , 不去报到 , 不报到就不能当官 , 这样一飘 , 又是好几年 。

到了52岁的时候 , 孟郊这才在妈妈的催促下 , 去当了个官 , 这官很小 , 是个县尉 , 孟郊还不太想去 , 因为他爸爸生前也就是这么个官 , 第二代没有什么长进 。

为此 , 大V韩愈还给他写了一篇文章鼓励 , 这篇文章产生了一个成语 , “不平则鸣” 。

就是说为孟郊鸣不平 。

尽管不平 , 还是得上任 , 就在上任的时候 , 孟郊特意接妈妈一起去住 。

这首感激母恩的诗 , 就是在迎接母亲的路上写的 , 这个时候的孟郊 , 已经52岁了 , 可以想象他的母亲 , 应该也是老态龙钟了 。

这时候的孟妈妈 , 应该不用再“意恐迟迟归”了吧 。

游子吟在中国流传千古 , 想不到写诗的是一个让妈妈不太省心的孩子 。

这首诗 , 成功之处在于抓住了一个细节 , 捕捉了一种心理 , 打了一个比方 。

妈妈的恩情说不完 , 平日里实在太多太多 , 但哪个细节最感人呢?在孟郊看来 , 是他每次出远门时 , 妈妈眯着眼睛 , 给他一针一阵地缝衣服这个细节 。

这个细节 , 最有代表性 , 最容易引起共鸣 。


母亲节专题:游子吟的作者 其实像个长不大的孩子

母亲节专题:游子吟的作者 其实像个长不大的孩子// //

另外 , 动作和心理配合得好 , 密密地缝针线的动作 , 和担忧儿子远行的心理 , 结合在一起 , 缝一针 , 就念叨一下 , 有多少针线 , 就有多少担忧 , 沉甸甸的母爱 , 都灌注在手上 , 针线上 。

人物的心理 , 和外在的动作 , 最好能无间结合 。

然后 , 有个好的比喻 。

比喻要新奇 。

古人关于报道母恩的比喻 , 主要套路是羊羔跪乳 , 还有乌鸦反哺 , 羊羔跪下来吸奶水 , 对母亲哺乳的致敬 , 乌鸦长大了喂养母亲 。

这两个比喻 , 不能再用了 。

得找个新比喻 。

孟郊想到了春天 , 想到了小草 , 他是小草 , 妈妈是春天 , 小草沐浴着春光成长 , 要用自己青翠的身姿回报春天的大恩大德 。

或许就是说在外要保重自己 , 不让母亲担忧 。

简单的动作 , 结合沉沉的心理 , 再来一个新奇的比喻 。 这首诗就千古流传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