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古良相 李德裕

李德裕(787年—850年) , 字文饶 , 小字台郎 , 赵郡赞皇(今河北赞皇县)人 。 唐代杰出政治家、文学家、战略家 , 中书侍郎李吉甫次子 。


万古良相 李德裕

万古良相 李德裕// //

出身于赵郡李氏西祖房 , 胸怀大志 , 饱读经史 。 以门荫入仕 , 起家校书郎 , 迁监察御史 , 转翰林学士、中书舍人 , 历任浙西观察使、兵部侍郎、郑滑节度使、西川节度使、兵部尚书、山南西道节度使、中书侍郎、镇海节度使、淮南节度使等职 。 经历宪宗、穆宗、敬宗、文宗四朝 , 一度入朝为相 , 受到牛李党争倾轧 , 多次被排挤出京 。 唐武宗即位后 , 入朝为相 , 执政五年 。 外攘回纥、内平泽潞 , 裁汰冗官、制驭宦官 , 功绩显赫 , 拜为太尉 , 封为赵国公 。 唐武宗与李德裕的君臣相知 , 成为晚唐绝唱 。 唐宣宗继位后 , 忌惮位高权重 , 五贬为崖州司户 。 大中三年十二月(850年) , 病逝于崖州 。 唐懿宗即位 , 追复官爵 , 加赠尚书左仆射 。 历朝历代评价甚高 , 李商隐《会昌一品集》作序时 , 誉之为“万古良相” 。 近代梁启超将他与管仲、商鞅、诸葛亮、王安石、张居正并列 , 成为封建时代六大政治家之一 。


万古良相 李德裕

万古良相 李德裕// //

牛李党争

牛李党争是中唐时期牛党、李党两派士大夫进行的朋党之争 , 两派官员互相倾轧 , 争吵不休 , 从宪宗时期开始 , 到宣宗时期才结束 , 前后将近四十年 。 《剑桥中国隋唐史》认为 , 牛党领袖是牛僧孺、李宗闵和李逢吉 , 而李党的领袖则是李德裕、裴度和李绅 。

唐宪宗年间 , 举人牛僧孺、李宗闵在科考时批评朝政 。 考官认为二人符合选择条件 , 便把他们推荐给宪宗 。 宰相李吉甫得知 , 认为牛李二人揭露他的短处 , 便在宪宗面前哭诉 , 称二人与考官有私人关系 。 宪宗遂将考官降职 , 牛李二人也未得到提拔 。 不料朝野哗然 , 争相为牛僧孺等人叫屈 , 谴责李吉甫嫉贤妒能 。 宪宗只得将李吉甫贬为淮南节度使 , 另任宰相 。 朝臣从此分为两个对立派 , 这就是牛李党争的开端 。 但当时李德裕、牛僧孺尚未进入朝廷供职 , 所以派系斗争色彩尚不浓厚 。

唐穆宗即位后 , 又举行进士考试 , 由牛党人物钱徽主持 , 结果又被告徇私舞弊 。 在时任翰林学士的李德裕的证实下 , 钱徽被降职 , 李宗闵也受到牵连 , 贬谪外地 。 李宗闵认为李德裕成心排挤 , 怀恨在心 。 而牛僧孺则很同情李宗闵 。 此后 , 牛僧孺、李宗闵与科举出身的官员结成一派 , 李德裕也与士族出身的官员结成一派 。 牛党得势 , 则打击李党 , 李党得势 , 也排挤牛党 , 两派之间明争暗斗 。 唐文宗面对两派的党争 , 不禁叹道:“平定河北藩镇之乱容易 , 而想平息朝中党争却很难啊 。 ”


万古良相 李德裕

万古良相 李德裕// //

李德裕与牛僧孺

李德裕镇守西川时 , 吐蕃维州(故址在今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南部)守将悉怛谋降唐 , 率部众投奔成都 。 维州地处险要 , 是蜀地控制吐蕃的关键之地 , 被吐蕃称为“无忧城” , 此前韦皋用尽计谋也无法夺回 。 李德裕命虞藏俭率军镇守维州 , 并向朝廷陈述占据维州的重要性 , 建议攻打吐蕃 , 得到朝臣的赞同 。 牛僧孺却因与李德裕有隙 , 上言反对道:“吐蕃疆域广阔 , 幅员万里 , 失一维州 , 无损国力 。 如今唐蕃和好 , 约定罢减边防戍守兵力 , 我们怎能失信 。 吐蕃在原州蔚茹川蓄有战马 , 如出兵直取平凉原 , 三日便能抵达咸阳桥 。 到时长安危急 , 即便西川收复一百个维州 , 又有何用?李德裕的建议 , 徒使我国丢弃诚信 , 有百害而无一利 。 ”唐文宗遂命李德裕将维州归还吐蕃 , 并将悉怛谋等人全部送还 , 结果悉怛谋等人都被吐蕃残忍杀害 。 李德裕也因此深恨牛僧孺 。

李德裕接替牛僧孺担任淮南节度使时 , 牛僧孺将军府事务交给副使张鹭 , 当即入朝 。 当时淮南府库有八十万缗钱 , 李德裕却奏称只有四十万 , 而被张鹭用去一半 。 牛僧孺向唐文宗申诉 , 谏官姚合、魏谟也弹劾李德裕 , 称他挟怨中伤牛僧孺 。 唐文宗将奏章压下 , 命李德裕审察核实 。 李德裕奏道:“藩镇交接时 , 按惯例要预留府库的一半储备 , 用来防备灾害 , 供给军费 , 当初王播、段文昌、崔从等人交接时都是这样做的 。 崔从病死在任上 , 牛僧孺接任 , 他所预留的数目在历任节度使中是最多的 。 ”他自劾待罪 , 唐文宗最终未予追究 。


万古良相 李德裕

万古良相 李德裕// //

李德裕与李宗闵

李德裕担任兵部尚书时 , 京兆尹杜悰曾向李宗闵建议 , 让他与李德裕修好 。 杜悰道:“李德裕擅长文学 , 却不是科举出身 , 常为此而不快 。 若让他主持科考 , 必喜出望外 。 ”李宗闵却不同意 。 杜悰又道:“那您就推荐他为御史大夫 。 ”李宗闵同意 , 杜悰便去拜访李德裕 , 提出这一方案 。 李德裕大喜 , 连连请杜悰转达对李宗闵的感谢 。 但李宗闵却又与给事中杨虞卿商议 , 终止了这项计划 , 错过了这个很可能是双方和解的最好机会 。

牛党人物杨虞卿、杨汝士、杨汉公、张元夫、萧澣等人相互勾结 , 依附权贵 , 干涉有司事务 , 为士人大肆求取官职以及进士身份 , 唐文宗对此非常憎恨 。 李德裕拜相后 , 将他们贬为地方官 。 后来唐文宗又谈起朋党问题 , 李宗闵道:“朝廷中谁在朋党 , 我很清楚 , 所以不授予杨虞卿等人好的官职 。 ”李德裕反驳道:“他们以前担任的给事中、中书舍人的职务难道不够好吗?这又是谁给他们授予的职务?”李宗闵闻言失色 。


万古良相 李德裕

万古良相 李德裕// //

李德裕与李珏、杨嗣复

文宗去世时 , 宰相李珏支持太子李成美 , 杨嗣复则支持安王李溶 , 但宦官仇士良却矫诏拥立武宗 。 武宗继位后 , 在仇士良的怂恿下 , 将李珏、杨嗣复贬出朝外 , 后又遣使赴贬所 , 命二人自杀 。 李德裕认为武宗刚刚即位 , 诛杀大臣会导致人情不安 , 李杨二人虽是牛党骨干 , 他仍以大局为重 , 不计个人恩怨 , 连上三状 , 极力论救 。 他道:“李珏、杨嗣复如果真有罪恶 , 就请陛下再加重贬 。 如陛下实在不能容忍 , 也应先进行审讯 , 弄清罪状 , 再杀不迟 。 ”武宗开延英殿问对 , 李德裕又极力劝阻 , 说明利害关系 。 武宗三次命李德裕就坐 , 他都推辞道:“我希望陛下赦免杨嗣复和李珏 , 以免二人死后 , 百官都认为冤枉 。 陛下不批准 , 臣不敢坐 。 ”武宗最终同意赦免杨嗣复、李珏 , 下令追还使者 , 只是将二人再次贬官 。


万古良相 李德裕

万古良相 李德裕// //

李德裕与白敏中

唐文宗欲任命白居易为宰相 , 并询问李德裕的意见 。 白居易与牛僧孺交好 , 李德裕对他素来厌恶 , 便道:“白居易年老多病 , 恐不堪担负朝廷重任 , 其从弟白敏中学问不低于他 , 可加以任用 。 ”唐文宗虽任命白敏中为翰林学士 。 但唐宣宗继位后 , 李德裕失势 。 白敏中却趁机极力排挤李德裕 , 并指使李咸揭发李德裕的罪行 , 使得李德裕被贬为闲官 。 白敏中也被认为是牛党的重要成员 。 语惭武相

李德裕幼年时便姿质不凡 , 唐宪宗对他非常赞赏 , 常把他抱坐在膝上 , 李吉甫也常在同僚面前称赞儿子的敏辩 。 宰相武元衡召见李德裕 , 问道:“你在家都看些什么书?”想借此试探他的志向 , 李德裕却缄默不言 。 次日 , 武元衡将此事告诉李吉甫 , 嘲笑不已 。 李吉甫回家责备李德裕 , 李德裕答道:“武公身为宰相 , 不问治国之道 , 却问我所读何书 , 这是成均、礼部该管的事 。 武公所问不当 , 我因而不答 。 ”武元衡得知 , 不禁大惭 。


万古良相 李德裕

万古良相 李德裕// //

翰林三俊

李德裕早年担任翰林学士时 , 与同院的李绅、元稹交情深厚 。 三人都以文才著称 , 被时人称为“三俊” 。

丹扆六箴

唐敬宗少年继位 , 游幸无常 , 荒废朝政 , 李德裕特进献《丹扆六箴》 。 《丹扆六箴》分为:

《宵衣箴》 , 规劝敬宗勤政爱民 , 上朝不要太少太晚 。

《正服箴》 , 规劝敬宗遵循法度 , 服饰不要杂乱而不合制度 。

《罢献箴》 , 规劝敬宗禁止各地奉献 , 不要向地方征求珍宝古玩 。

《纳诲箴》 , 规劝敬宗虚心纳谏 , 不要侮弄和抛弃百官的忠直上言 。

《辨邪箴》 , 规劝敬宗辨别忠正奸邪 , 不要信用小人 。

《防微箴》 , 规劝敬宗提高警惕 , 不要轻率外出游玩 。

六篇箴文都是在讽谏唐敬宗 。 敬宗虽未完全采纳李德裕的意见 , 仍命韦处厚草诏 , 嘉许李德裕 。 智破妖言

张大千绘《李德裕见客图》

宝历年间 , 亳州一带传说出产圣水 , 患病之人喝下便能痊愈 。 自洛阳到江西等数十郡 , 百姓都争相捐钱取水 , 使其获利上千万钱 。 消息传来传去 , 越渲染越跟真的一样 。 李德裕这时正镇守浙西 , 便在大市场召集百姓 , 命人用锅装满圣水 , 并放五斤猪肉进去煮 。 他道:“如果真是圣水 , 猪肉应该不起任何变化 。 ”不久 , 猪肉都被煮烂 。 从此人心稍定 , 妖言随即平息 。 反对李训

唐文宗欲任命李训为谏官 , 安置在翰林院 。 李德裕反对道:“李仲言(李训本名)过去所为 , 我想陛下都知道 , 这种人怎能安置在身边 。 ”文宗道:“难道不允许他改正错误?”李德裕答道:“李仲言的过错 , 出自内心 , 怎能改得了!”文宗又道:“李训是李逢吉举荐的 , 朕不想食言 。 ”李德裕道:“李逢吉身为宰相 , 却举荐奸邪 , 贻误国家 , 也是罪人 。 ”文宗无奈 , 欲另授官职 。 李德裕仍不同意 , 王涯却表示赞成 。 不久 , 文宗任命李训为四门助教 , 给事中郑肃、韩佽封还敕书 , 打算驳回任命 。 李德裕对王涯道:“给事中封还敕书 , 真值得高兴!”王涯却对郑肃、韩佽道:“李公刚才对我说 , 让二位不要封还敕书 。 ”李训的任命因而得以通过 。 李德裕知道后 , 惊道:“我如果不同意你们二人封还敕书 , 肯定会当面对你们说 , 何必叫别人转达!况且给事中行使封驳权 , 难道还要秉承宰相的意图吗?”二人懊恨而去 。 父子同命


万古良相 李德裕

万古良相 李德裕// //

李吉甫五十一岁时出镇淮南 , 五十四岁时被征召回朝 , 再次拜相 。 而李德裕出镇淮南 , 入朝复相的年龄都与父亲一模一样 。 谏君崇道

唐武宗崇信道教 , 道士赵归真很受宠信 。 李德裕进谏道:“赵归真是敬宗朝的罪人 , 陛下不应该亲近这种人!”武宗不以为然的道:“朕只不过是在无事之时和他谈论道教 , 以便消除烦恼而已 。 至于朝政大事 , 我肯定是要和你们这些宰臣商议的 。 ”李德裕再谏道:“小人趋利 , 就像飞蛾扑火 。 听说近十多天来 , 赵归真的府门前 , 车马拥挤 , 不少人看他得陛下的宠爱 , 争相去和他交结 。 希望陛下深加戒备 。 ”可惜武宗未能听取 。 辞让官爵

泽潞镇平定后 , 李德裕被拜为太尉 , 进封赵国公 。 他极力推辞 , 道:“自开国以来 , 仅有七人被拜为太尉 , 就连郭子仪都不敢接受太尉之职 。 裴度当了十年的司徒 , 也未被拜为太尉 。 臣不敢受封 。 ”武宗道:“我只恨没有官职来奖赏你的功劳 , 你就不要推辞了 。 ”李德裕又道:“臣的父亲曾封赵国公 , 嫡长孙出生时便取表字为三赵 , 意思是要把这个爵位传给嫡子嫡孙 , 而不传给旁支庶子 。 臣先世都曾居住在汲(古地名 , 在今河南卫辉) , 希望陛下封我为卫国公 。 ”唐武宗允诺 。


万古良相 李德裕

万古良相 李德裕// //

威慑宣宗

唐宣宗素来厌恶李德裕专权 , 他即位之时 , 李德裕主持册封典礼 。 大典完成后 , 宣宗对左右内侍道:“刚才靠近我的是不是李太尉?他每看我一眼 , 都让我紧张的毛发直竖 。 ”食万羊

宣宗继位后 , 李德裕以太子少保之职 , 分司东都事务 , 并向一个僧人探问前程 。 僧人说他会遭贬南行万里 , 但还能回还 , 并道:“相公命中注定要吃一万只羊 , 现在还差五百没吃完 , 所以一定能够回来 。 ”李德裕叹道:“师傅真是神人 。 我在元和年间 , 曾做梦走到晋山 , 看见满山都是羊群 , 有几十个牧羊人对我说 , 这是给侍御吃的羊啊!我一直记着这个梦 , 没有告诉过别人!”十几日后 , 振武节度使米暨遣使前来 , 馈赠他五百只羊 。 李德裕大惊 , 将此事告知僧人 , 道:“这些羊我不吃 , 可以免祸吗?”僧人道:“羊已经送到 , 已是归你所有 。 ”不久 , 李德裕果然被贬到万里之外的崖州 , 并死在那里 。 后人便用“食万羊”表示听天由命 , 不必强求富贵 。


万古良相 李德裕

万古良相 李德裕// //

八百孤寒

李德裕在任时 , 爱才如渴 , 常提拔出身贫寒的读书人 , 深受爱戴 。 他贬官崖州时 , 有人作诗怀念:“八百孤寒齐下泪 , 一时南望李崖州 。 ” 后人便用“八百孤寒”形容人数众多、处境贫寒的读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