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我的崔姓起源这么牛,崔家人转起来!
崔姓出自于西周时期的齐国 , 有将近三千年的历史 , 曾经长期是山东望族和中国著姓 。 根据多种古籍的记载 , 崔氏出自姜姓 。 齐国是西周初周武王分封的重要诸侯国之一 , 建都于临淄(今山东淄博市) , 开国君主是吕尚 。 吕尚本来姓姜 , 因为他的先祖被封于吕(今河南南阳) , 从其封姓 , 故称为吕尚 。 吕尚的儿子丁公佶 , 是齐国的第二代国君 , 他的嫡子叫季子 , 本来应该继承君位 , 但却让位给弟弟叔乙(即乙公得) , 而自己则住到食采地崔邑(今山东章丘县西北) , 后来以邑为氏 , 就是崔氏 。
原来我的崔姓起源这么牛 , 崔家人转起来!// //
崔姓在南北朝、隋唐时期达到极盛 , 崔姓在宋代版《百家姓》中排第189位 。 在今中国姓氏中排行第54 , 人口较多 , 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28% 。 今日崔姓尤以山东、河南、河北 , 黑龙江、辽宁、江苏等省多此姓 , 上述六省约占全国汉族崔姓人口的60% 。 海外分布则以朝鲜半岛和越南为多 。 历代名人有清官崔篆、文学家崔骃、书法家崔瑗、政论家崔寔、诗人崔颢、崔护等 。
中华百家姓之崔氏
原来我的崔姓起源这么牛 , 崔家人转起来!// //
迁徙分布
先秦时期迁徙
先秦时期 , 崔姓有人曾为齐国的卿大夫 , 活动在山东地区 。 秦汉时期 , 崔姓发展很快 , 成为河北地区的大族 , 以此为源地向四周播迁 , 大凡崔姓寻祖 , 都要追到河北的清河和博陵二郡望 。
秦汉时期迁徙
秦汉时 , 季子后裔崔意如任秦国(都今陕西咸阳)大夫 , 封东莱侯 。 长子崔伯基为西汉东莱侯 , 居清河东武城(今河北清河县东北 , 一说今山东武城县西) , 后分衍出鄢陵(今属河南)、南祖、清河大房、清河小房、清河青州房等支派 。 次子崔仲牟 , 居博陵安平(今属河北) , 后分衍出博陵安平房、博陵大房、博陵第二房、博陵第三房等支派 。 崔姓一族可谓门庭显赫 , 人丁兴旺 , 故有“清河”、“博陵”两大郡望 。
《广东通志》说 , 吴霸后裔兴旺 , 五岭以南 , 特别是广东一带的吴氏大部分是吴霸的后代 。
东汉时期
另东汉末年 , 军阀争战 , 平州刺史崔毖率族人避居朝鲜 , 后发展为朝鲜大户 。
魏晋南北朝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 , 崔姓依旧以门第高贵、族大人众而著 。 史载 , 西晋时 , 崔姓位居北方士族之首 , 遂被列一等大姓“崔卢王谢”之首 。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载有:“崔殷(崔伯基八世孙)有七子 , 长子崔双为东祖 , 次子崔邯为西祖 , 三子崔寓为南祖 , 亦号中祖 。 崔寓四世孙崔林 , 魏司空、安阳孝侯 , 曾孙崔悦 , 前赵司徒、左长安、关内侯 , 有三子:浑、潜、湛 。 崔湛之孙崔蔚 , 北魏郢州刺史 , 居荥阳(今属河南) , 号郑州崔氏 。
唐代时期
唐代崔姓官仕宰相者多达二十七人(《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列二十三人 , 该书《校勘记》又增补四人) , 由此可见唐代崔姓地位显赫之一斑 。 此期 , 崔姓繁衍之地以北方为主 , 山东、河北、河南、陕西、山西、甘肃遍布崔姓 。
宋朝时期
宋朝时期 , 崔姓大约有37万人 , 约占全国人口的0.48% , 排在第四十三位 。 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河南、河北、陕西 , 这三省崔姓大约占崔姓总人口的54% , 其次分布于山东、安徽、江苏等多省 。 当时的豫、冀、秦中原地区地区为崔姓聚集中心 。
明清时期
明朝初年 , 有山西大槐树崔姓移民于人迹稀疏之地 。 明清之际又有大批崔姓族人迁往辽东一带 , 多与朝鲜族杂居 。 清末又有入居东南亚国家者 。 总之 , 唐代以后 , 崔姓虽陆续有迁徙之举 , 但仍不失为一北方姓氏 。 今日崔姓尤以山东、河南、黑龙江、辽宁、江苏等省多此姓 , 上述五省崔姓约占全国汉族崔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 。 崔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七十四位的大姓 , 人口较多 , 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二八 。
当代
当代崔姓的人口已达到420多万 , 为全国第五十八位姓氏 , 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34% 。 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崔姓人口呈下降的态势 。 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中原地区河南、山东、河北三省的崔姓占崔姓总人口的42% 。 其次分布于辽宁、山西、黑龙江、江苏、陕西、吉林 , 这六省的崔姓又集中了32% 。 全国形成了关内冀豫鲁、关外黑吉辽两块崔姓聚集地区 。 自明朝至今600年期间 , 崔姓人口流动由东南部向华北、华中的回迁十分强劲 , 东北的崔姓迅速增长 。 崔姓在华北和东北地区是比较常见的姓氏之一 。 崔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在鲁豫晋、冀京津、黑吉辽、内蒙古大部、陕西大部、甘肃东端、鄂皖苏北段 , 崔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6%以上 , 中心地区可达1.4%以上 , 以上覆盖面积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的25.4% , 居住了大约7l%的崔姓人群 。 在甘肃大部、宁夏、陕西南端、内蒙古中西部、川渝北段、湖北大部、皖苏中部、云南中部 , 崔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3%--0.6%之间 , 以上覆盖面积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的14.6% , 居住了大约14%的崔姓人群 。
原来我的崔姓起源这么牛 , 崔家人转起来!// //
崔氏郡望、堂号大全
1、
崔氏郡望
清河郡:据《新表》记载:崔良的十五世孙崔意如为秦朝大夫 , 因功被封为东莱侯 , 他生二子 , 老大崔业字伯基 , 西汉时袭东莱侯 , 居清河东武城(当时归清河管辖) 。 自此有清河郡望 , 在此崔业派生出六支崔氏 , 即清河崔氏南祖房、清河崔氏许州鄢陵房、清河崔氏郑州房、清河大房、清河小房、清河崔氏青州房 。 崔氏在东汉末已是大姓望族 , 名列士族行列 , 在讲究士族门第的社会风气下 , 被列为一等大姓 , 即崔、卢、王、郑 。 崔氏后裔继承和弘扬优良家风 , 使崔姓由晋至唐近700年长盛不衰 。
博陵郡:东汉朝本初元年(丙戌 , 公元146年)置县 , 治所在博陵(今河北蠡县) 。 东汉建安末期改为博陵郡 。 三国时期曹魏正始三年(壬戌 , 公元242年)重新改为博陆县 。 西晋时期改置为博陵国 , 治所在安平(今河北安平) , 其时辖地在瀛州、深州境 , 即今河北安平、深县、饶阳、安国等一带地区 。 南北朝时期北魏又改为博陵郡 。 隋、唐两朝时期有定州博陵郡 , 但并非晋朝时期的博陵旧地 , 而是在今河北定县一带地区 。
荥阳郡:三国时期 , 曹魏政权分河南郡置为荥阳郡 。 西晋时期曾被设置为国 , 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黄河以南 , 东至朱仙镇、西至汞阳南至密县 , 以及黄河以北的原阳县地 。
原来我的崔姓起源这么牛 , 崔家人转起来!// //
2、
崔氏堂号
清河堂:以望立堂 。
荥阳堂:以望立堂 。
阳丘堂:以望立堂 。
噤李堂:“噤李”是指使李白不能够开口吟诗 。 传说唐朝崔颢游黄鹤楼 , 在楼上题了一首诗 , 文情俱佳 。 后来李白也游黄鹤楼 , 见到崔颢的诗 , 便不敢在上面题诗了 , 只是吟道:“眼前好景道不得 , 崔颢题诗在上头!”
博陵堂:博陵以陵名而转为郡名 , 始于东汉 。 《后汉书·桓帝纪》载:“(和平二年)五月辛卯 , 葬孝崇皇后于博陵 。 ”东汉本初元年置博陵郡 , 治所在蠡吾 , 即今天的河北蠡县 。 汉桓帝延熹元年(158年)博陵郡徙治安平 , 即今天的河北安平县 。 汉献帝建安年间 , 罢博陵郡 , 归于安平县 。 西晋武帝泰始元年 , 置博陵国 , 治所仍在安平 。 宋人欧阳忞著《舆地广记》中说“晋改博陵为博陆 。 ”北魏复改为博陵郡 , 隶属于定州 。 当时的定州管领中山、常山、钜鹿、博陵、北平五郡 。 博陵郡辖饶阳、安平、深泽、安国四县 , 治所在安平 。 直至北周 , 少有变更 。 隋时 , 废北齐在安平所设博陵郡 。 唐杜佑《通典·州郡·博陵郡》中说:“炀帝初置博陵郡 , 后改为高阳郡 。 大唐为定州 , 或为博陵郡 。 ”自唐以后 , 博陵之称专属定州 。
三相堂:缘于唐代崔氏“三相出诸一门” 。 崔铉 , 字台硕 , 为唐武宗、宣宗时宰相 , 会昌三年为中书舍人 , 后封魏国公 。 铉之叔父崔元式亦为唐宣宗时宰相 。 铉之子崔沆 , 字内融 , 乾符五年为户部侍郎中书门下平章事 , 唐僖宗时为宰相 。 三相出诸崔铉一门 , 长达三十余年之久 , 被后人传为佳话 。 崔氏后人为彰显祖先的荣耀和对后人的启迪 , 故将堂号定为“三相堂” , “三相堂”在沿河及周边地区倍受尊崇 , 广为使用 。
原来我的崔姓起源这么牛 , 崔家人转起来!// //
原来我的"崔姓"起源这么牛
赶紧转给身边的崔家人看看吧!
- 原来她们是异父异母的“孪生姐妹”
- 西游记最后一难,观音为何放在通天河?原来唐僧还欠别人一个回答
- 李白一声“噫吁嚱”,原来是在喊“哦豁”?千年前古蜀语,和现在的四川话差别竟这么大
- 穿越到古代寡妇身上,后娘算计亲爹不疼,最疼我的竟是男神村长
- 孙悟空为何从不敢在观音面前施展筋斗云?原来他没穿内裤担心走光
- 龙生九子为何个个不同?原来父亲一个,母亲一帮
- 大唐长安被攻陷六次,为何如此不堪?原来设计上有一个“缺陷”!
- 观音虽为菩萨,为何玉帝如来都十分敬畏?原来她还有一个强大身份
- Saber的用日文到底怎么念?原来还和高达有关
- 八戒为何打死不想干净坛使者?原来比起沙僧的金身罗汉还有这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