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织就的全球史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棉花织就的全球史


棉花织就的全球史

棉花织就的全球史// //

《棉 花 帝 国》 , (美)斯文·贝克特著 ,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 0 19年4 月版 , 118 .00元 。

林颐

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 , 世界迅速变成一张“人类之网” 。 茶、咖啡、香料、白银……财富聚散 , 帝国兴衰 , 掀动一页页篇章 。 葡、西、英、法、荷等国在15世纪之后的沉浮 , 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美洲、亚洲国家的命运 , 毫无疑问地说确实与这些物品有关 。

“它们重塑了世界” , 这个说法虽近于滥用 , 但确然构成事实 。 而在所有的这些物品之中 , 身为美国哈佛大学历史教授的斯文·贝克特选择了棉花 。 在贝克特看来 , 棉花具有两个劳动力密集的生产阶段 , 一个位于农田 , 另一个位于工厂 。 相比茶、咖啡之类的商品 , 棉花从农田到工厂的路程 , 要复杂得多 。

有关的征服故事已见于许多历史记载 , 《棉花帝国》不是叙事角度的棉花贸易史、掠夺史 , 也不讲述那些在征途上搏命的探险家幸运或不幸运的传奇 。 作者说:“全球范围内资本、人员、货物和原料的流动 , 以及世界上遥远地区之间联系的形成 , 是资本主义大变革的真正核心 , 因此它们也是本书的中心主题 。 ”可见 , 这部作品真正关心的并非棉花 , 而是资本主义的历史 。 作者感兴趣的是棉花织就全球史的方式 , 是隐藏其中的推动与相互推动的力量 , 是环环相扣的因果链条以及促成这一切的人类的活动 。

为什么是棉花 , 甚至可以说 , 为什么只有棉花才能形成这种联系?

在中学的历史教科书上 , 我们已经知道了“珍妮纺织机”以及随之而来的“捣毁机器运动” 。 然而语焉不详的简略描述未必就能清楚揭晓原因与意义 。 比如 , 你是否知道 , 许多民族都有悠久的棉花种植史 , 墨西哥、印度、中国……早在1000年前 , 亚洲、非洲、美洲的棉花织造业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复杂的贸易网络—大多数是 地 方 性 的 , 也 有 少 数 是 区 域 性的—将棉花种植业、纺纱工、织工和消费者联系起来 。 但是 , 为什么是这个英格兰本土并不出产棉花的国家 , 成为了最大的棉纺织制造商 , 并且成为工业革命的领头羊呢?

棉花对于欧洲最初是异国事物 , 它是伊斯兰在公元1000年前后扩张的结果 。 棉产品制造业起初在意大利北部繁荣 , 14世纪时 , 德意志南部成为欧洲棉花产业中心 。 不过 , 相对于欧洲传统的麻制和毛制衣服 , 棉制品尚未占据优势 。 此外 , 意大利和德意志都没有征服供应他们棉花原材料的人 。 直到16世纪接近尾声 , 国家权力对于跨越大洋投入资本和力量的能力和意愿 , 以暴力的方式挤入棉花贸易的全球网络 , 作者称之为“战争资本主义”的力量 , 方才促成了经济空间结构的大幅度转变:多中心的世界逐渐变为单一中心的世界 。

而英国之所以超越了西班牙等国 , 更在于 , 当那些国家仍然停留在商业资本主义阶段 , 英国最早发展出了工业资本主义 。 珍妮织布机提高了将棉花纤维纺织成线的速度 , 帮助人们把棉花变为一种传统材料的可行替代物 , 比如替换了闷重又扎人的羊毛 。 不过 , 蒸汽机的发明要到1850年之后才有G N P(国民生产总值)上的意义 。 因为燃料转换为动力的效率不够理想 , 加上机械设计不良 , 产生的马力不足 , 因而功能有限 。 这些问题在19世纪中叶得到了解决 。 技术-组织结构领域的革新是全方位的 。 比起其他欧洲国家 , 英国更注重经济的后续长远发展 , 也更注意基础建设 。 英国在煤炭、钢铁、内河航运 , 以及大型商业垄断组织如东印度公司的建立等方面 , 都做到了抢先一步或后来居上 , 非常完善 。

作者强调 , 将工人迁入工厂的能力成为棉花帝国胜利的关键 。 作者说 , “可以肯定的是 , 工业革命主要是关于节省劳动力的技术 。 ”棉花不仅改变生产方式 , 也改变了生产关系 。 英国的纺织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棉花需求量 。 为了保障生产 , 大洋彼岸的奴隶数量也在增加 。 生产领域的转型是伴随工业化逐渐进行的 。 资本主义的崛起离不开对非自由劳动的残酷剥削 。 大量种植专供出口的大众消费品是殖民运动的结果 , 倡议者和投资者主要是欧洲的商人、贸易公司以及越来越多在殖民地定居的农民企业家 。 种植园经济把奴隶以一种极端的方式转化成了商品 , 他们被剥夺了人的属性 。

经济史学家彭慕兰提出的“大分流”等历史研究 , 围绕棉花可以找到突破口 。 英国凭借地缘政治的支配地位帮助其纺织品商人垄断了全球纺织品贸易 , 英国不仅运走了印度、美洲的棉花 , 并且让这些地方成为了英国生产纺织制成品的工业基地和消费市场 , 加剧了殖民地的贫困化 , 在19世纪中下叶之后 , 凭借强势的外交施压与价廉物美的倾销优势 , 还逐渐摧毁了中国的棉纺织民族工业 。

大英帝国对世界局势掌控能力的削弱 , 与美洲大陆脱离它的控制有关 。 新移民在18世纪末漂洋过海把纺织品的机械化生产技术带到了美国 。 铁路运输、蒸汽动力和运河航道的扩展助推了美国早期的工业资本主义 。 作者说 , 美国迅速上升到市场支配地位的原因很简单 , 美国比任何其他国家都更能灵活地提供进入原棉生产的三大关键要素:劳动力、土地和信贷 。 种植园经济积累了美利坚的原始财富 , 也在积聚潜在的危害 , 南北战争就是清算日 。 这场战争标志着世界上第一次真正的全球原料危机 , 并催生了新的全球劳工、资本和世界权力网络的出现 。 废除旧制度、消灭非自由劳动的环境为雇佣劳动的兴起铺平了道路 , 强大的国家机构有充分的理由以立法、管理和监督等手段消除劳动领域的弊端、保障工人权利 。 工人运动的力量也引发了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世界范围的解放运动 , 有力地促进了政治民主和社会民主 。 中亚是俄国棉纺织重镇 , 日本成为东亚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 , 巴西崭露头角 , 中国进入复苏……经线与纬线 , 在重新编织 。

棉花织造的资本主义全球史 , 繁复而耐人寻味 , 比起类似主题的通俗历史著作 , 《棉花帝国》也显得更深刻、更全面 。 正如绪言所说 , 棉花使得欧洲社会形成大规模的工业无产阶级 , 导致庞大的新型企业的崛起 , 为欧洲制造商创造巨大的市场 , 引起奴隶制和雇佣制的爆炸性增长 。 棉花产业跨越了全球 , 以这些新方式将各大洲织在一起 , 它为理解现代世界、现代世界典型的极大的不平等及全球化漫长的历史和资本主义不断变化的政治经济等问题提供了一把钥匙 。

作者:林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