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对光绪说:只要国家富强一切都随你,可变法为何还是失败了?

戊戌变法是清代力度最大的一场变革 , 在光绪帝的主持下这场变法仅仅维持了103天便胎死腹中 。 后人评价慈禧是颠覆了这次变法 , 阻断了中国走向近代化的道路 。 如果我们不把慈禧妖魔化 , 就不难发现 , 早在变法之初 , 慈禧的态度还是明确的 , 那就是支持光绪变法 。


慈禧对光绪说:只要国家富强一切都随你,可变法为何还是失败了?

慈禧对光绪说:只要国家富强一切都随你 , 可变法为何还是失败了?// //

那么戊戌变法为何还是失败了呢?原因就是光绪帝触碰了慈禧的底线 。 慈禧曾对光绪说过:“汝但留祖宗神主不烧 , 辫发不剪 , 我便不管 。 ”慈禧说的这句话包含两个意思 , 一是政权 , 大清的江山不能丢了 , 要掌握在爱新觉罗家族的手中;二是大清的体制不能变 , 政权的归属也不能变 。

慈禧是一个在专制社会成长起来的女人 , 没有过多地接触近代政治文明 , 她属于帝制时代传统的统治者 。 外人或误会慈禧反对变法 , 其实在变法期间很长的一段时间内 , 她都是支持光绪的 , 而且力度还很大 。

别的先不说 , 按照当时的情况 , 光绪帝重要的政治决策都是要经过慈禧允准后才能施行的 。 其后 , 光绪帝颁布谕旨 , 废止八股、设立京师大学堂、开设学堂、建立专卖制度、设立农工商总局、开设商务局 , 等等 , 这些举措若是没有慈禧的认可 , 那是绝对办不到的 。


慈禧对光绪说:只要国家富强一切都随你,可变法为何还是失败了?

慈禧对光绪说:只要国家富强一切都随你 , 可变法为何还是失败了?// //

作为实际上的大清最高统治者 , 慈禧同样希望国家能摆脱困境 , 她抱着一种侥幸的心理 , 希望光绪帝的变法真的能改变大清的现状 。 但是 , 她绝不允许皇帝触碰她的两条底线 。 因此 , 慈禧一直保持高度的警惕 , 并随时准备采取措施 。

然而 , 光绪帝在变法的逐步推进中没有把握好节奏 , 一点点向慈禧的底线靠近 , 并开始触动这条底线 。 在没有请示慈禧的情况下他下旨罢免了礼部的六位堂官 , 这已经让慈禧有所不满 。 此外 , 光绪帝又任命了四位军机章京 , 企图建立一个小的权力机构 , 这个举动慈禧也忍了 。

可是当光绪下旨准备设立“懋勤殿”的时候 , 慈禧决定不再忍 。 所谓的懋勤殿 , 其实就是在军机处之外又设立一个为皇帝服务的议政、决策机构 , 一旦成立 , 不但会改变清朝的政治运作体制 , 而且会严重侵夺慈禧的权力 。 这显然是慈禧不愿看到的 。


慈禧对光绪说:只要国家富强一切都随你,可变法为何还是失败了?

慈禧对光绪说:只要国家富强一切都随你 , 可变法为何还是失败了?// //

如果事态照这个路子走下去 , 慈禧应对的办法只有让光绪靠边站 , 自己重新训政 。 当然了 , 重新走向政治前台也不那么容易 , 这会引来自国内、国外的连锁反应 。 因此 , 慈禧需要观察何下一步的行动 , 观察朝中百官对变法的态度 , 观察朝野上下的政治形势 。

朝中局势对光绪帝来说是越来越不利 , 随着变法的推进 , 反对变法的势力越来越强 。 这些反对者包括守旧的大臣、在变法中的利益受损者 , 这两部分人组成一个强大的阵营 , 支持慈禧重新出面训政 。 其后 , 光绪帝又有了改衣冠、剪辫发、废礼乐的念头 , 这让社会局势越不稳定 , 本来就不稳固的皇位再次出现摇晃 。


慈禧对光绪说:只要国家富强一切都随你,可变法为何还是失败了?

慈禧对光绪说:只要国家富强一切都随你 , 可变法为何还是失败了?// //

慈禧对朝野上下的形势是了如指掌的 , 她若是重新训政的话 , 混乱局势的出现刚好就是一个借口;如果她想让光绪继续推行变法 , 她也能轻松平定这种乱象 。 但是她真正想关注的还是光绪帝接下来会怎么做 , 是触碰了她的底线不放 , 还是赶紧缩回去 。

可结果是光绪没有缩回 , 反而向前又迈进了一步 。 9月16日 , 光绪帝召见了袁世凯 , 赐他侍郎官衔 , 给了他直接上奏的权力 。 次日 , 光绪再次召见袁世凯 , 并对他说:“你此后可与荣禄各办各事 。 ”

光绪这种笼络军事将领 , 培植忠诚自己的军事势力的做法 , 对慈禧来说是一种危险的信号 , 显然光绪帝也是越走越远了 。 正在慈禧还没下定决心的时候 , 光绪和伊藤博文的会见再次惹怒了慈禧 。


慈禧对光绪说:只要国家富强一切都随你,可变法为何还是失败了?

慈禧对光绪说:只要国家富强一切都随你 , 可变法为何还是失败了?// //

9月21日这一天 , 慈禧重新训政发动了戊戌政变 , 给康有为定下了“结党营私 , 莠言乱政”的罪名 , 光绪帝也落得囚禁的下场 。 从戊戌变法整个过程中来说 , 光绪帝走的确实太急 , 大清两百多年的政治体制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就能彻底变革 。 由此可见 , 在当时的错综复杂的形势下 , 有进取之心却又无韬略的光绪皇帝显然不足以领导这场轰轰烈烈的变革 。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 ,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