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南王冯云山究竟葬身何处?

南王冯云山遇难 , 是太平天国史争论的一大疑案 。

冯云山死于炮击 , 这个没有分歧 。 分歧有二 , 一是冯云山到底在哪儿被炮打死的 , 二是被谁的炮打死的 。

郭廷以和崔之清先生认为 , 冯云山死于蓑衣渡 , 是被江忠源的炮兵打死的 。


太平天国南王冯云山究竟葬身何处?

太平天国南王冯云山究竟葬身何处?// //

简又文和罗尔纲先生认为 , 冯云山死于蓑衣渡 , 是在全州被一名炮兵激情开炮所伤 , 到蓑衣渡后死去 。

从史料记载及其推理来看 , 冯云山的死与全州和蓑衣渡都有关系 。 也就是说 , 冯云山先是在全州意外中炮 , 身负重伤 , 后来又在蓑衣渡遭遇伏击 , 伤势加重而死 。

先来看看全州意外中炮事件 。

简又文曾亲自到全州做过实地采访 , 民间盛传冯云山坐轿 , 路过全州 , 被一炮兵开炮所伤 。 罗尔纲否定冯云山在蓑衣渡被江忠源炮兵打死 , 是根据江忠源和曾国藩文件中均未提及此事推论 , 事实确凿 , 不容辩驳 。

双方争论的焦点还在于 , 洪、杨攻打全州 , 到底是有意还是无意为之 。

如果是有意 , 则炮兵激情炮击冯云山之说不成立;如果是无意 , 则此说可信 。

根据多方文件来看 , 洪、杨应该是不想打全州的 , 因为在桂林突围时 , 太平军已有出两湖之意 , 断不会在后有追兵的情况下 , 滞留全州11天 。

就在赛尚阿从阳朔动身的前一天 , 杨秀清就已经指挥太平军从水路抵达全州城外 , 陆路主力正向全州集结 。

全州是座美丽的山城 , 东靠隆城山 , 南倚三华山 , 西临湘山、盘石山 , 北枕柳山 。 难得是湘江纵贯州城而过 , 为雄伟山城平添几分秀丽色彩 。 溯江而上 , 可达桂林;沿江而下 , 可抵两湖;往东越过华黄山脉 , 可经小路到达湖南永州、道州和永明 。

全州不但风景怡人 , 而且易守难攻 。 且不说城外山峦险关 , 足可拱卫州城;单凭5里城围、2.5丈高的砖砌城墙 , 就远远胜过永安 。 破城并非易事 。

太平军的逼近 , 打破了山城的平静 , 也急坏了城内的两位知州 。

怎么会有两个知州?事情是这样的 , 当时 , 署理知州曹燮培与原来权知州事的瑞麟 , 正在办理移交手续 。 不巧太平军突然杀来 , 新知州便邀老知州协助守城 。

洪秀全和杨秀清本来是不打算攻打全州的 。

一来全州并不好打 , 二来洪、杨志不在此 , 撤出桂林时 , 他们就已经决定向两湖进军 。

洪大全(焦亮)在永安时 , 就曾经向洪秀全吹嘘过衡州天地会的强大 。 洪大全被杀后 , 弟弟焦三和妻子许月桂 , 在衡州领导天地会 , 打杀官府官兵 , 要替洪大全报仇雪恨 。 太平军围攻永安时 , 又有一个叫李严通的人来投 , 自称郴州天地会头目 , 劝说洪秀全去湖南发展 , 说湖南鱼米之乡 , 物丰人足 , 是干大事的好地方 , 并自告奋勇负责当向导开路 。

太平军主力集结于全州后 , 从城外大道借道而过 , 开向湖南 。

正要走完 , 只听全州城楼上一声炮响 , 炮弹落在后卫军中 , 全军一片混乱 , 悲痛的哭喊声随即而起 。

太平军将士战死 , 被视为上天堂 , 不露悲痛之色 。 这一次 , 情形如此反常 , 莫不是击中了哪位大人物?

说来也巧 , 太平军在城外经过时 , 城内清军在庆幸之余 , 均报以感激的注目礼 , 希望太平军走得再快些 。

正要过完 , 城楼上一个炮兵看见后卫军中有一乘黄轿 , 一大帮人紧紧簇拥着它 。

这名不知名的炮兵 , 凭直觉认定这是条大鱼 , 心情激动 , 一时冲动 , 不待长官下令 , 对准黄轿点火放炮 。 也合该全州城有麻烦 , 这炮手技术也太过硬 , 激动之余竟能一击命中目标 。

这名炮手不但瞄得准 , 而且直觉也准 。 被击中的 , 还真是一大人物 。

此人正是太平天国前导副军师、领后军主将、开国第一功臣南王冯云山!这一炮 , 将成为这名炮兵职业生涯中的巅峰 。

冯云山伤在要害 , 命在旦夕 , 全军大愤 , 决定回师攻城 , 报仇雪恨 。

洪、杨还是低估了全州的城防能力 , 要不就是高估了自己的攻城水平 。

1852年5月24日 , 就在赛中堂从阳朔动身的前一天 , 洪秀全下令 , 攻打全州!

全州的两位知州没有心思 , 也没有时间 , 去研究太平军为什么突然发飙 。 他们要做的是 , 如何保证城池不破 , 小命无忧 。

好在还有好消息 , 刘长清和余万清的追击部队渐渐靠近 , 让全州城内军民升腾起一股看到救命稻草的冲动 。

可是这根救命稻草不想救人 。

太平军攻城的第一天 , 刘、余率七千人马远在唐家司、德水圩逗留 。

第二天 , 驻城西三十五里处之觉山 , 观望太平军围攻城池 。

第三天 , 挪到城北太平堡和城西鲁班桥 , 距全州城还有十里之遥 , 仿佛是在观看一场军事演习 。

曹燮培撑到第三天 , 已经到了强弩之末 , 快要断气了 。 环顾四周 , 别无良策 , 只好写下血书一封 , 向城外的刘长清和余万清求救 。

曹燮培的求救信大意是说 , 太平军本来是不打算与我为难的 , 不晓得哪根神经出了问题 , 突然又杀了回来 。 现在城内只有千把号兵力 , 哪里是太平军的对手?全州难保 , 我也不打算活了 。


太平天国南王冯云山究竟葬身何处?

太平天国南王冯云山究竟葬身何处?// //

为了打动二人来援 , 曹不但实话实说自己手中这点可怜的兵力 , 还详细描绘了守城之艰难困苦 。 他说 , 现在城里快要断餐断水了 , 又没地儿弄点救济 , 大伙儿守城 , 守了东边跑西边 , 连个倒班的都没有 , 这连熬几个通宵的疲倦样 , 都没法用语言来形容了 。

最后 , 他提出一个建设性方案 , 供刘、余二人参考 。 他说 , 你们俩好歹来一人 , 带兵气势汹汹地杀进来 , 我们城里的就大喊大叫地杀出去 , 虽然消灭不了这帮人 , 吓吓他应该还是没问题的 。 把他们吓退之后 , 我们就集中力量守住北门 , 如此 , 全州可全 , 我们也就不会被饿死渴死了 。

太平军肯定不会被吓着 , 倒是刘、余二人被曹燮培的这封血书吓住了 。 城里只有千把人 , 没吃没喝 , 这个状况 , 恐怕救不得你们 , 还得把我们也搭进去 。 你愿意杀身成仁名垂青史 , 这个没问题 , 问题是我们暂时还没这个想法 。

长清 , 万清 , 名副其实 , 都是十分清楚利害关系的人 , 他们当即就把“救人要紧”的想法抛到脑后 , 安慰曹知州说 , 你们军民团结鱼水情深 , 齐心协力守住城池 , 等大部队来了 , 我们马上来救 。 七千人还不算是大部队?曹燮培听后万念俱灰 , 深深后悔浪费了自己珍贵的血液 , 要知道现在物资奇缺 , 造点血不容易啊!

曹燮培伤心绝望之余 , 只好把死马当活马医 , 继续指挥将士用石头、桐油等一些不能吃的物什 , 赶走试图爬围墙进城的太平军 。

全州军民在苦苦撑了十一天后 , 终于等到了预料中的结局 。


太平天国南王冯云山究竟葬身何处?

太平天国南王冯云山究竟葬身何处?// //

6月3日 , 洪秀全等下令 , 在全州城墙下面挖开一条大隧道 , 埋进炸药 , 再在城外烧起一堆大湿柴 , 放起了原始的催泪弹 , 等把守兵熏得流眼泪的时候 , 引爆炸药 。

城墙被炸破两丈多 , 太平军从缺口冲进城内 , 攻占全州 。

刘长清、余万清很有眼福 , 有幸欣赏到新式破城夺城法 , 见证这一壮观的破城特写镜头 。

夺取了全州的太平军 , 总算为南王出了一口恶气!

如果不是湘军鼻祖在蓑衣渡偷袭太平军 , 也许冯云山也逃过此劫 。

太平军攻破全州 , 虽然没有抓到开炮击伤南王的直接凶手 , 但刚刚到任的新知州曹燮培 , 没有来得及交割走人的老知州瑞麟 , 以及全州一干文臣武将兵士 , 共一千余人全部与城同亡 。

太平军在全州停留两天 , 于6月5日向北水陆并进 。 此时 , 太平军得船只两百余艘 , 计划顺湘而下 , 直出湖南 。 老幼妇女和辎重被安置在船中 , 顺江向北;太平军将士夹江护航 , 左右呼应 。

杨秀清指挥太平军顺湘江而下 , 的确是个省时省力的办法 。 出全州往北十余里是蓑衣渡 , 再往前向东北方向走五十里 , 过黄沙河 , 便可进入湖南境内 。

太平军开始攻击全州时 , 沿途除了黄沙渡约有数百清军把守 , 湖南的清兵早就被抽调到了广西 。 太平军只要出粤入湘 , 便可如入无人之境 , 轻取湖南州城 , 进而窥探长江一线 。 太平军带着对湖南的向往 , 沿着滔滔北流的湘江 , 迅速地充满信心地走进这片全新的神奇土地 。

时值湘江涨水季节 , 太平军顺风顺水 , 很快就到蓑衣渡 。

令杨秀清感到意外的是 , 只见江面上钉满了木桩 , 架满了参天古木 , 航道已被堵塞 , 船只无法通行 。 太平军正在纳闷之际 , 还没等他们搞清情况 , 更意外的事情发生了 , 只听枪炮声大作 , 又见河西滩头一队清兵 , 大呼小叫疯狂杀来 。

杨秀清大吃一惊 , 暗道:这是何方高人 , 如此阴险毒辣 , 在此凶猛之地设伏 , 岂不要置我等于死地?

杨秀清遭遇的 , 的确是一位高人 。

他就是近代湘军的祖师爷--江忠源 。 江忠源 , 湖南新宁人 , 生于1812年 , 比洪秀全大两岁 。 由于出身秀才家庭 , 童年的经历和考试经历与洪秀全大致相同 , 不同的是考试成绩比洪秀全要好很多 。 1837年 , 也就是洪秀全第三次参加广东省统考的那一年 , 江忠源参加了湖南统考 , 考中举人 。

考上举人的江忠源 , 以超越祖辈的智慧和光荣 , 满怀信心地来到北京 , 参加会试 , 结果名落孙山 。 从此 , 落榜生江忠源弃文从武 , 回家办起了团练 , 开始了军旅生涯 。 江忠源虽然文化成绩不算顶尖 , 可带兵打仗有一套 。

江忠源带兵有自己的特色 , 既注重思想教育 , 灌输忠孝礼义 , 宣扬尽忠报国 , 又注重战斗技术训练 , 强调实战能力 。 不到三年 , 这支部队便显示了自己的战斗力 , 1847年 , 也就是洪秀全创作拜上帝教理论的那段时间 , 江忠源带两百人配合清军轻松灭了雷再浩起义 , 升为署秀水知县 , 从此正式走上官场 , 步入体制 。

江忠源能打的名气 , 竟然传到赛尚阿的耳朵 。 赛中堂点名要江忠源赴广西 , 助他一臂之力 。 1851年7月 , 江忠源抵达广西 , 随后从团练中挑选五百人 , 赶赴广西 , 号称楚勇 , 在围困永安时获得过小胜 。 为扩大战果 , 江忠源再募一千人 , 连同原来五百人共计一千五百人因保卫桂林有功 , 升为同知 。

弃文从武的江忠源 , 尝到了带兵打仗的甜头 , 官越做越大 , 积极性越来越高 。 太平军从桂林转移后 , 江忠源尾追到全州城外 。 当各路清军都在城外扎营围困太平军时 , 江忠源却离开了全州 。 这让其他清将大惑不解 , 这小子开小差啊?

江忠源并没有走得太远 , 他只往前走了十来里 , 停在了全州东北的一个渡口--蓑衣渡 。

江忠源细细打量蓑衣渡 , 只见两岸重峦叠嶂 , 树木参天 , 河流狭窄 , 江水湍急 。 正如鲁智深看到野猪林 , 江忠源喜上心头 , 不禁暗道:真是个险恶去处 , 打杀长毛 , 建功立业 , 正在此处!

江忠源课外阅读积累的军事知识开始发挥作用 。 他在江中密钉排桩 , 构筑木堰 , 堵塞河道 。 他见渡口西岸有一沙滩伸出江面 , 形似一把椎子 , 便将楚勇埋伏于此 , 同时架起大炮 。

江忠源布置好一切 , 就像一个狡猾而凶狠的猎人 , 挖好陷阱 , 磨快了刀 , 枪上了膛 , 屏气凝神 , 专等猎物前来自投罗网 。

果然 , 太平军不请自来 , 丝毫未加防范 。 三军统帅杨秀清 , 自顺利撤出桂林 , 攻下全州 , 难免有点骄傲 , 一骄傲就免不了犯错误 , 竟然忘记派出前哨侦察敌情 。

战事的进展尽在江忠源的安排之中!

1852年6月5日 。

江忠源望眼欲穿 , 终于看到太平军夹江而来 , 他按捺住心中的喜悦 , 沉着地下令--给我开炮!

太平军仓促应战 , 显得有些慌乱 。 杨秀清虽感意外 , 但脑瓜子灵光 , 当即指挥太平军布防反击 。 江忠源用炮火封锁了太平军北上航道 , 虽然是土炮 , 发射速度是慢点 , 程序也多点 , 可打个几十米远的小木船 , 效果立竿见影 。

太平军不能自己把脑袋伸过去 , 做江忠源的炮灰 , 又不能前去搬开障碍物 , 疏通航道 。 杨秀清当即指挥船队后退 , 集中停靠在江面 , 几百艘小船抱成团 , 居然形似航空母舰 , 成为一个水上营垒 , 还可以充当浮桥 , 沟通两岸兵将 , 协同作战 。

总不能晾在这儿打鱼吧?洪、杨意识到 , 当务之急是尽快离开这是非之地 , 远离这位不知名的高人 , 才是出路 。 可问题是 , 军需可以不要 , 但是老弱妇孺总不能丢下不管吧 , 他们可都是随军将士的家人啊 。

洪、杨要想离开此地 , 必须挡住江忠源的一千多楚勇的进攻 。 杨秀清指挥太平军 , 迅速抢占东西两岸滩头 , 构筑阵地 , 安置大炮 , 切断江忠源的进攻线 , 确保大队安全 。

江忠源用大炮轰了一天后 , 第二天开始向太平军发起冲锋 , 双方来回较量了整整一天 , 各有伤亡 , 未分胜负 。

这样耗下去不是办法 , 清军追兵如果赶到 , 太平军将死无葬身之地!

洪、杨必须抢在清军赶到之前 , 找到转移路线!

前面江路已断 , 西路是强悍的江忠源部 , 都是死路;后路是全州 , 清军还在那儿等着 , 总不能来个回头一笑送货上门吧?

只剩下东路方向了!

东路其实没有路 , 蓑衣渡东岸是华黄山脉 , 山高林密 , 崎岖难行 , 充其量就是古时采药、现代旅游的小路 。

路是人走出来的 , 小路也是条路 。 杨秀清经过侦察 , 又有从湖南投奔而来的天地会人员指路 , 得知从小路翻过山 , 可到湖南永州 。

天无绝人之路 , 条条小路通湖南 。 激战两昼夜后 , 杨秀清决定不陪江忠源死磕 。

6月7日 , 杨秀清指挥太平军 , 一边顶住江忠源的进攻 , 一边焚毁船只 , 将老弱妇孺和主力部队撤到东岸 , 从小路翻山越岭 , 迂回进军永州 。

江忠源紧紧咬住太平军的后卫部队不放松 , 疯狂砍杀轰射 , 太平军死伤千人以上 , 这是自金田起义以来 , 除龙寮岭外 , 最惨重的一次失败了 。 可是 , 这个战果 , 江忠源并不十分满意 。

在江忠源看来 , 太平军这次真是捡了个大便宜 。

按江忠源的策略 , 原是要在蓑衣渡口东岸布置重兵 , 重创太平军的 。 江忠源在前往蓑衣渡布防时 , 就拉和春入伙 , 让和春在河东埋伏 , 东西合击太平军 。 和春觉得这个建议太过生猛 , 不想与太平军死拼 , 拒绝单独前去冒这个险 。

除了和春 , 不愿去东岸堵截的还有张国梁 。 太平军攻打兴安时 , 赛尚阿即令张国梁前去东路堵截太平军 , 张国梁手中只有一千多人马 , 也没这个胆子往火坑里跳 。

清将各方推诿 , 让太平军绝处逢生 , 远逸湖南 。 江忠源手头只有一千多人 , 自然不敢分兵湘江东岸 。 江忠源虽然贪功 , 却还理智 , 懂得“穷寇勿追”的道理 , 不敢也无力穷追猛打 , 追赶太平军的主力部队 。

太平天国真是命不该绝 , 不说清军各路将领都来蓑衣渡坐等太平军 , 即便和春或是张国梁中的一人能率兵与江忠源合力设伏 , 太平天国就算能免于全军覆没 , 也难免元气大伤 。 退一步说 , 如果江忠源手中兵力能再雄厚一点 , 太平军恐怕也没这么容易逃出蓑衣渡这个死地 。

追究起来 , 这一切还得感谢赛尚阿 。 换个有魄力的钦差 , 恐怕结局也不会如此 。 赛尚阿无力驾驭部下诸将 , 但不能不向咸丰做个交代 。

江忠源蓑衣渡伏击得手 , 给了赛尚阿报功讨好咸丰的一个难得的机遇 。

可是 , 赛尚阿还是改不了喜欢写小说的优良传统 。

他对咸丰说 , 6月5日 , 他侦察到太平军“全数窜出州城” , 准备“顺流北窜” , 便派和春督兵追剿 , 用炮“彻夜轰打” , 到第二天早上 , 他又命令各路将领分路攻剿 , 打得太平军很是狼狈 。 (《赛尚阿奏》 , 见《剿平粤匪方略》卷十三)

赛尚阿不报江忠源 , 却将功劳移花接木给总兵和春 , 印证了官官相护这句至理名言 。

和春是正黄旗人 , 赛尚阿是蒙古正蓝旗人 , 都是八旗子弟 , 赛中堂不想往汉人脸上贴金 , 屈没了旗人 。 再说 , 报个满人 , 咸丰也开心啊 , 皇帝不也希望自家人露脸?扬满抑汉这个国策 , 堂堂赛中堂岂能不知?

赛尚阿捏造事先侦察、事后部署的情节 , 无非是推卸统帅不力的责任 , 安慰一下自己那颗自尊受了伤害的脆弱的心 。 所以 , 不能说指挥江忠源 , 而应该是指挥和春和各路人马 。 总兵不动 , 小将建功 , 你是怎么指挥的呢?越级遥控吗?

赛尚阿想隐瞒江忠源的战功 , 但有人不服气 。

不只是不服气 , 也学习赛尚阿 , 添油加醋、锦上添花 。 江忠源自己就不用说了 , 他在写给刘霞仙的信中 , 说自己掳获了三百多条船 , 几乎将太平天国的精锐灭个精光 。 其同乡左宗棠和郭嵩焘把牛皮吹得更响 , 说江忠源不但缴获大量船只和物资 , 还杀了太平军几千将士 , 并且打死了南王冯云山 。

这些大量注水的漂亮话 , 只能忽悠局外人和外行人 。 凭江忠源一千二百人 , 既要守江面 , 又要连营东西两岸 , 还能杀了太平军几千精锐 , 用耳朵想想(不需要经过大脑) , 就知真假 。 都是湖南人 , 能不给老乡长脸吗?

经过吹牛团的努力 , 江忠源声名鹊起 , 俨然一代名将横空出世 。 但是话又说回来 , 蓑衣渡一战的确显示了江忠源过人的军事素养和军事谋略 。 除了杀敌人数翻了几倍 , 还把在全州就已经奄奄一息的冯云山算在他头上 , 其他也还基本符合事实 。

对太平军来说 , 此战的确为害不浅 。

损兵折将不说 , 物质损失不说 , 单就耽误进军湖南战机而言 , 后遗症就很严重 。 况且 , 冯云山尽管全州负伤在先 , 但毕竟是死在了蓑衣渡 , 也算江忠源福气、太平天国晦气 。

其实 , 冯云山到底在哪儿被打死的 , 被谁的炮兵打死的 , 于历史而言 , 都不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

最重要的是 , 冯云山之死对太平天国造成的损失 。

太平天国前导副军师、领后军主将、南王冯云山 , 是太平天国第四号领导人 , 太平天国第一开国功臣 , 紫荆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者 , 太平天国无出其右的组织者和教务工作者 , 但还没有来得及施展全部才华 , 便窝火地死在了加速跑的途中 , 没有机会一展雄才指点江山 。

对冯云山来说 , 这是一种遗憾;对太平天国来说 , 这是一种不幸 。

简又文先生曾说 , 如果冯云山在 , 可以辅佐天王 , 裁制东王 , 调和诸王 , 天京变乱王杀王的悲剧就不会发生 , 太平天国就能成功 。 这话虽然有点夸大个人作用的英雄主义色彩 , 但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

冯云山 , 出生于广东花县禾乐地 , 与洪秀全家乡官禄埠村相邻 , 相隔仅三里 。 具体出生年月说法不一 , 不大确切 , 大约与洪秀全年龄相仿 。

冯云山家境富裕 , 与洪秀全同在一个私塾念书 , 虽然圣贤书读得达不到政府要求 , 不能考取功名 , 但看了很多的课外书 , 比如兵法、天文、地理、历算等 。

在桂平县坐牢的那段日子里 , 他还创制了太平天国的历法--天历 。 创制历法可不是一般的技术活儿 , 需要掌握大量的专业知识和百科知识 , 非综合素质高超者不能为也 。

冯云山的特殊经历 , 使他与洪、杨的关系都很特殊 。 洪秀全是他的老同学 , 是最早的事业搭档 , 无话不谈 , 铁杆哥们儿;杨秀清是冯云山淘出来的草根领袖 , 冯云山是他的直接上线 , 是老领导 。

而且 , 冯云山在封王排位问题上表现出来的风格 , 他的人格魅力和威望 , 他出众的口才和说服能力 , 都能对后来领导层内部矛盾的化解产生一定的影响 , 能够发挥一定的作用 。 从这个角度讲 , 冯云山如果死得晚一些 , 太平天国的历史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写 。

天有不测风云 , 人有旦夕祸福 。 太平天国南王冯云山 , 只能带着对天国无限的憧憬和不舍 , 永远地离开了挚爱的天国事业 。


太平天国南王冯云山究竟葬身何处?

太平天国南王冯云山究竟葬身何处?// //

正因为如此 , 太平天国对这位过早离去的最高层领导人之一 , 表现出了极大的敬佩和怀念 。

太平天国拜上帝教必修教材《天情道理书》中说:“南王籍录广东 , 家道殷实 , 前随天王遨游天下 , 宣传真道 , 援救天下兄弟姐妹 , 日侍天王左右 , 历山河之险阻 , 尝风雨之艰难 , 去国离乡 , 抛妻弃子 , 数年之间 , 仆仆风尘 , 几经劳瘁……历尽艰辛 , 坚耐到底 。 ”

字里行间显露着人们对南王开创基业的深深感动 , 流露出人们对这位执著坚毅的领袖的深深眷恋 。

除此之外 , 南王创制建章 , 也是功不可没 。 李秀成在自述中说:谋立创国者 , 出南王之谋 , 前做事者 , 皆南王也 。

太平天国军民这样评价冯云山:如此奇才 , 向非天生 , 何以至此!史家有云:其忠勇才德与智谋器度实为太平天国之第一人!

冯云山 , 不但是自己人 , 就连清军方面都十分佩服 。 在广西作战时 , 清将曾感叹冯云山指挥作战“凶悍诡诈 , 久历戎行者不独未见 , 并所未闻” 。 这话说得相当长别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了:仗打得如此出神入化的 , 不但没见过 , 听都没听说过!

冯云山死后 , 洪秀全痛哭流涕 , 类似于曹操哭郭嘉、刘备哭庞统 。

直到1859年 , 洪秀全在册封洪仁玕时 , 不经意间还流露着对冯云山的深切怀念:“志同南王 , 历久弥坚!”

冯云山死了 , 但革命尚未成功 , 同志仍须努力 。 太平军将士掩埋了南王的尸体 , 踏上新的征途 , 向着天国的目标 , 继续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