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纪事本末之宋太宗的皇位

稍微熟悉一点中国历史的人可能都会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 , 那就是在每个朝代 , 第一代与第二代皇位的过渡过程中都会出现波折 。 能否处理好这个问题 , 直接关系到本朝能否平稳延续 。 如秦二世在秦始皇死后立刻夺权 , 逼死了自己的哥哥 , 但最终被逼而自杀 , 秦朝二世而亡;汉代刘邦死后 , 出现诸吕之乱 , 被以周勃为领袖的大臣们解决 , 汉代得以延续;唐代更不用说 , 出现了玄武门之变 , 李世民的长兄、弟弟被杀;明代朱棣则直接抢下了自己侄子朱允炆的皇位 , 朱允炆从此下落不明;清代也是 , 顺治之后 , 康熙登基之初 , 鳌拜擅权 , 最终被康熙擒拿 , 死于牢中 。 那么 , 宋代呢?如果看史书 , 关于宋太祖赵匡胤死后的权力交接 , 似乎一片平和 。 真是这样吗?宋代的皇帝即位之前都不太关心皇位最终会归属于谁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 因为只要稍微认真一分析 , 就会发现史书中的许多破绽 。 本文讨论内容只限于宋史纪事本末 , 且不做学术探讨 , 更详实的史料可以参看《续资治通鉴长编》等书 。


宋史纪事本末之宋太宗的皇位

宋史纪事本末之宋太宗的皇位// //

宋史纪事本末

关于宋太宗赵光义的登基原因 , 在很多史书里都提到过 , 那就是有名的所谓“金匮之盟” 。 基本故事是这样的:赵匡胤的母亲杜太后在去世前问赵匡胤 , 你觉得自己为什么能当皇帝?赵匡胤当然得客气一下 , 说这都是祖上和母亲的功德啊!杜太后说 , 放屁!别整这些虚的!要不是人家后周“母弱子幼” , 能有你的事吗?所以 ,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出现在我们家人身上 , 所以怎么传位一定要想好 。 赵匡胤当然不能无视母亲的好心了 , 只好说 , 那您说怎么办?杜太后就说 , 你要是死了 , 不要传位给自己孩子了 , 传位给你弟弟光义吧 , 光义传位给弟弟廷美 , 廷美再传位给你的儿子 , 你看怎么样?赵匡胤答应了 , 而且找来赵普记了下来 , 并把写好的东西装到了一个金盒子里放着 , 作为以后传位的规则 。 这就是“金匮之盟” 。 这样看来 , 宋太宗赵光义继位很正当吧 。 然而 , 这件事处处有漏洞 , 而且随后的事件也证明赵光义一旦涉及到皇位相关的事务 , 非常心狠手辣 , 绝不可能如此简单 。


宋史纪事本末之宋太宗的皇位

宋史纪事本末之宋太宗的皇位// //

宋太祖赵匡胤

首先 , 金匮之盟的核心问题是解决皇帝去世的时候儿子太小 , 无法掌管朝政的问题 。 杜太后去世的时候 , 赵匡胤34岁 , 赵光义22岁 , 赵德昭10岁 , 弟弟赵德芳2岁 。 这么看是不是还有点合理?如果合理 , 杜太后绝对是老年痴呆了!因为赵匡胤并不是要和她一起死 。 实际上 , 赵匡胤还活了15年 , 因此需要选定继承人的时候 , 赵光义37岁 , 赵德昭25岁 , 赵德芳都17岁了 。 即使赵德芳继位都不小 , 怎么会存在新皇帝太小的问题?


宋史纪事本末之宋太宗的皇位

宋史纪事本末之宋太宗的皇位// //

宋太宗赵光义

其次 , 金匮之盟这件事 , 如果有 , 是不是应当在赵匡胤去世后第一时间提出来?就像清朝在正大光明匾后放着下一个继承人的人选名字一样 。 因为这种打破常规的继承方式 , 应当有东西来服众 。 然而并没有 。 金匮之盟这件事出现在赵光义继位以后第六年 , 而且出现的情况很诡异:是在有人告发赵光义的弟弟廷美谋反 , 赵光义问赵普意见时 , 赵普自己提出的 。 从赵光义角度看诡异 , 从赵普角度看也很诡异 。 因为在太宗继位后 , 卢多逊在朝中处处打压赵普 , 赵普处于很不利的地位 。 此时 , 赵普居然没有主动提出这件事 。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 , 在赵普提出后 , 赵光义迅速地给予了丰厚的赏赐 。 而得到赏赐的赵普 , 更加卖力了 , 后面详述 。

最后 , 从金匮之盟主要当事人的下场看 , 金匮之盟不仅仅是一块遮羞布 , 而且是把利剑 。 金匮之盟虽然论证了赵光义继位的合理性 , 但有个问题 , 那就是如果按照这个安排 , 赵光义是需要传位给弟弟廷美的 , 廷美需要传位给德昭 。 怎么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传位呢?解决办法只有一个 , 那就是——有资格的人都死了!首先被逼而亡的是太祖赵匡胤长子赵德昭 。 赵光义在登基后第四年 , 亲自领兵征讨北汉 , 最终未能成功 。 班师回朝后 , 赵德昭进言应当给将士奖励 , 赵光义大怒 , 并说道 , 如果你想赏赐 , 等你当了皇帝自己赏赐吧!德昭惊惧之下 , 自杀身亡 。 而两年后 , 赵德芳也很突然的病死 。 赵匡胤四个儿子 , 两个早死 , 只剩德昭、德芳 , 到此时 , 全部死亡 。 (赵德芳就是在包拯相关电视剧中的八贤王 , 不过赵德芳死于太平兴国六年 , 也就是公元981年 , 包拯出生于宋真宗咸平二年 , 也就是公元999年 , 二人不可能见面)

此时 , 赵光义还要面对最大的一个敌人 , 那就是弟弟赵廷美 。 那么 , 就需要因为“金匮之盟”而富贵加身的赵普出马了 。 宋代若某个人可能继承皇位 , 将先任命其为开封府尹 , 也就是首都的长官 。 此时 , 廷美即任开封府尹 。 随后即有人告发廷美谋反 , 宋太宗赵光义顺势削去了廷美开封府尹一职 , 并将其安置到西京(西京在今天河南洛阳附近 , 还未远离首都) 。 宋太宗还是不放心 , 于是赵普指使知开封府李符诬告廷美有怨望 , 于是又将廷美削职 , 安置到了房州(在今湖北) 。 随后 , 赵普防止李符泄密 , 将其以其他罪名流放 。 宋太宗赵光义这下子终于放心了 。

赵光义对皇位的控制欲终其一生都没有改变 , 而他的心狠手辣对自己的继承人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 他的长子楚王元佐因为同情廷美而被斥责 , 随后即发“狂疾” , 动辄因小事而伤人 , 可以看出楚王元佐极其没有安全感 , 而且十分敏感 。 一次宫中宴会因他有病没有请他 , 他便一把火烧了自己的宫殿 , 因此被贬为庶人 。 关于立储问题 , 赵光义也十分敏感 。 冯拯上书建议立储 , 立刻被流放岭南 , 从此没人敢再提立储事 。 但立储关系到皇位的继承问题 , 赵光义终究无法避开 。 一日 , 他主动询问左谏议大夫寇准立储事 。 寇准在政治上还是很成熟的 , 于是回答说 , 这件事是大事 , 您不该听我们外官的意见 , 也不要听后宫的意见 , 您自己决定 。 赵光义很满意 , 于是说出了自己的想法:立襄王元侃 。 襄王元侃于是成为了太子 。 在太子上街时 , 受到了百姓热烈的欢迎 。 而此时 , 赵光义居然还不放心 , 和寇准说 , 他们这么欢迎太子 , 把我放在什么位置?!寇准赶紧说 , 百姓欢迎太子 , 这是社稷之福啊!赵光义才转怒为喜 。

终其一生 , 赵光义随时想的都是把皇位牢牢地抓在自己手中 , 至死方休 。 这种强烈的不安全感 , 或许就因为其皇位来源的不正当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