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解码庄园”,诺曼底登陆功臣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英国“解码庄园” , 诺曼底登陆功臣
【环球时报驻英国特约采访人员 纪双城】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盟军成功登陆诺曼底75周年的活动不久前在法国举行 。 止战30多年后 , 外界才了解到 , 盟军能够成功登陆诺曼底 , 英格兰的布莱切利庄园功不可没 。 在上世纪40年代 , 是汇聚在这里的顶尖密码破译高手们 , 改变了战事发展的轨迹 。 如今 , 这里成为英国人最引以为豪的民间博物馆 , 在布莱切利庄园里漫步 , 每个角落都可以感受到不寻常 。
英国“解码庄园” , 诺曼底登陆功臣// //
一座解码庄园
如果问当地人 , 占地235公顷的布莱切利庄园是一座英式庄园吗?多数人会摇头 。 虽然坐落在英格兰 , 但在建筑风格上 , 这座庄园却融入进了维多利亚哥特式、都铎式和荷兰巴洛克式的多种特色 。 布莱切利庄园为什么会盖成这样?当地人其实也很困惑 , 多数时候只能从1086年至今历代庄园拥有者的背景中找出处 。 从18世纪初开始 , 英国的银行家 , 国会议员先后是这里的主人 , 而历代主人总是会对建筑风格不太满意 , 不惜装修重建 。 他们当中休·辛克莱名声最响 , 因为庄园在他购下之后 , 才真正变成了一座解码庄园 。
英国“解码庄园” , 诺曼底登陆功臣// //
作为英国军情六处的当家人 , 辛克莱在1938年看中了布莱切利庄园 。 他的目的不是要给自己挑一个养老居所 , 而是有心物色一处隐蔽之所 , 来开展军用密码破译工作 。 历史证明 , 辛克莱的眼光独到 。 随后爆发的二战中 , 德军的轰炸目标始终没有锁定这里 。 但在当年 , 英国政府却不同意出资购买庄园 。 无奈之下 , 辛克莱自掏腰包7500英镑买下庄园 , 这也是为什么在战争硝烟散尽之后 , 布莱切利庄园并没有成为国立博物馆 , 而是一座民间资本运作的私人参观景点 。
和一些纪念诺曼底登陆75周年的景点不同 , 布莱切利庄园里看不到传统的纪念标语 , 唯一能体现出纪念含义的 , 是展览馆门前竖立的一个大型的D字母标志 。 在其他纪念场所 , 这会被简单地理解成为D-Day(诺曼底登陆日)的缩写;但在布莱切利庄园 , 这个D还有“解码”(Decode)的一语双关含义 。 现任布莱切利庄园基金会总裁斯坦顿说 , 在战争年代 , 这里曾经汇聚9000人 , 为军用密码破译工作服务 , 他们当中包括已经在影视剧中翻拍过多次的密码破译奇才艾伦·图灵 。 但在布莱切利庄园 , 图灵并不是门票售卖的噱头 , 因为每一个和图灵曾经并肩作战的解码者 , 都是庄园想要告诉世人的英雄 。
庄园里总会安排熟悉当年破译秘史的专家来为访客们解释 , 诺曼底登陆与这里在上世纪40年代制造和使用的解码器之间的关系 。 如今看起来非常原始的这台电子计算机 ,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 却帮助专家们利用德军一次小小疏忽 , 成功破译纳粹德国领导人希特勒当年与其高级将领密谋往来的“金枪鱼密码” 。 计算机的发明者 , 比尔·图特与托米·弗拉沃斯也因此在这座庄园的历史上 , 与图灵一样被看作是布莱切利庄园的英雄 , 因为他们使二战缩短了至少两年 , 挽救了无数生命 。
英国讲解员最少的博物馆
在布莱切利庄园里 , 主要是对于战争历史念念不忘的解码爱好者们 , 以志愿者的身份 , 为每年25万参观者耐心讲解 。 昔日容纳数千人的布莱切利庄园 , 如今日常却只有不到90人在这里工作 。 布莱切利庄园的工作人员调侃说 , 这里或许是英国讲解员最少的博物馆 。 但如果不是他们 , 普通访客入园之后可能连该到哪里逛逛都会没主意 。 和普通博物馆里分门别类 , 精心设计的展台不同 , 布莱切利庄园里有很多值得参观的地方 , 比如说 , 布莱切利庄园内的水塔 , 无水可用 , 因为这里被改建成无线电房 , 取名为“X电台” 。 历史上最有名的布莱切利庄园密码破译 , 就是在这里工作的解码专家图灵成功破译了德国恩尼格玛密码机的密码系统 。 图灵等人当年是在何种环境下研究出解码方法的 , 这只有来到庄园才能真切地了解到 。 图灵等人既不是坐在灯光明亮的办公室里 , 也不是在阳光明媚的庄园绿地里灵光闪现的 , 而是在布莱切利庄园的“小屋6号” 。 在战时 , 布莱切利庄园兴建了一批木制小屋 , 用于情报收集和分析工作 。 有趣的是 , 不仅是这些小屋用数字命名 , 小屋内的工作 , 也以小屋名称作为代号 。 图灵当年工作的“小屋6号” , 专门对使用于陆军和空军的恩尼格玛密码机系统进行破译 。 他当年的邻居 , “小屋10号”是气象部门以及打字房 。
这一战时临时安排 , 为战后英剧创作提供了思路 。 英国广播公司第四电台从2007年开始 , 陆续推出情景喜剧《小屋33号》 , 将场景设置在1941年的布莱切利庄园 , 虚构出一些当年在庄园里工作的解码人员 , 以及当时的工作和生活故事 。 这其中 , 有描写英国王室的肯特公爵来庄园参观 , 但却被怀疑是纳粹的同情者 , 所到之处频遭冷眼;还有成员在热闹迎接1942年新年来临之际 , 庄园里突然发生黄热病疫情 , 乱作一团 。 编剧用调侃的手法 , 讲述那些破译人员苦中作乐的生活往事 , 深受英国人的欢迎 。
众筹方式打造的民间博物馆
虽然拥有辉煌的历史 , 但布莱切利庄园也需要为生计琢磨如何吸引访客的好点子 。 布莱切利庄园所在的英格兰白金汉郡 , 距离伦敦车程只有半个小时 , 但如今酒香也怕巷子深 , 庄园的管理者说 , 很多外国访客不知道英格兰还有一座解码庄园 。
即便如此 , 布莱切利庄园在英国人的心目中还是有着难以割舍的地位 。 1991年布莱切利庄园再度面临清拆 , 公众知道英国政府并不拥有布莱切利庄园后 , 决定以志愿者的方式组建基金会 , 通过众筹方式将它打造成民间博物馆 。 虽然外国访客人数有限 , 但英国当地人还是乐此不疲地一次次来到这里 , 这也成了英国小学在讲授解码学基础常识时的必去之地 。 在英国人心中 , 虽然昔日的军事密码破译天才们已经离世 , 但布莱切利庄园仍是一个说起来就觉得很酷的名词 。 当年英国情报部门为了掩人耳目 , 通过英国《每日电讯报》的填字游戏来面试应聘庄园工作的申请者 。 时至今日 , 填字游戏仍然是很多英国人用来消磨闲暇时光的习惯方式 , 而见到有朋友玩起填字游戏 , 英国人往往会调侃说:“不到12分钟就玩完了 , 这么棒 , 莫非你是先去布莱切利庄园找工作?”
- 别不信,最早把牡丹叫“国花”竟然是她!
- 本命年不顺利,要挂红“辟邪”,为何人们这么认为?
- 历史上诸葛亮究竟是否有过“七擒七纵孟获”?
- 秦朝那个信奉“老鼠哲学”的人,后来怎么样了?—鼠年说鼠(8)
- 中国最“富”两大隐形家族,后代沉寂多年,如今改变了大半中国
- 返京者深夜有家难回:“硬核防疫,以人为本”,为何这并不矛盾?
- 古代名画里的“女主角”,每个都是一段历史
- 河北的省级博物馆为何叫“河北博物院”,而不是“河北省博物馆”
- 历代皇帝为何自称“朕”?恍然大悟!
- 《出师表》成为千古“至文”,历来为忠良义上推崇和传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