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字偈语:逢夏而擒,遇腊而执等4句各指什么?鲁智深受用一生

16字偈语:逢夏而擒 , 遇腊而执等4句话各指什么?鲁智深受用一生

路见不平 , 拔刀相助 , 鲁智深不小心打死了镇关西后 , 出家做了和尚 。

佛家常见四大皆空 , 又最讲戒贪、戒嗔、戒痴 , 更要求戒酒戒色 。 初到五台山出家的花和尚鲁智深 , 却样样都犯了佛门寺院清规戒律 。

鲁智深的性格急躁 , 脾气不好 , 又不讲个人卫生 , 生活习惯又有暇疵 , 因此与寺院的同事们处理不好关系 , 且闹得很僵 。

幸好 , 鲁智深遇到了一个好师父——智真长老 。

“百人相识 , 不如一人相知;千人追捧 , 不如一人独宠……”鲁智深就是那么的幸运 。

寺院内从监寺到普通的和尚们 , 都对鲁智深意见极大 , 纷纷要求将鲁智深赶出寺门 。


16字偈语:逢夏而擒,遇腊而执等4句各指什么?鲁智深受用一生

16字偈语:逢夏而擒 , 遇腊而执等4句各指什么?鲁智深受用一生// //

惟智真长老 , 在观过鲁智深的生平造化后 , 认为他将来会成为一个得道高僧 , 只不过时机未到 。

《水浒传》中 , 一次大醉后 , 鲁智深惹下大祸 , 打塌了寺院亭子 , 又坏了庙内金刚神像 , 打搅得众僧人要卷铺盖走人……

智真长老知道 , 鲁智深再不走 , 僧人们众怒难消 。 于是 , 在送鲁智深出山前 , 送给他四句偈语:遇林而起 , 遇山而富 , 遇水而兴 , 遇江而止 。

鲁智深聆听 , 三拜九叩师父后 , 离开了五台山 , 前往大宋东京开封府相国寺 。

“源易缘”注意到 , 师父送给鲁智深的四句话 , 代表了他一生中重要的四次转折点 。

其中 , “遇林而起”:既指《水浒传 》中的梁山好汉 , 鲁智深的好友——林冲 。 又指他在野猪林 , 仗义出手相助 , 救下遇难的林冲;


16字偈语:逢夏而擒,遇腊而执等4句各指什么?鲁智深受用一生

16字偈语:逢夏而擒 , 遇腊而执等4句各指什么?鲁智深受用一生// //

“遇山而富” , 应该指的就是他在二龙山遇到了 , 丢失生辰纲的青面兽杨志和景阳岗打虎英雄——武松 , 从此变得富有 。

网络中 , 也有人认为 , 这个“山”指的就是梁山 。 鲁智深上了梁山后 , 在108名梁山兄弟中 , 排名第13位 , 上应天孤星 。

“遇水而兴”又指的什么呢?通读《水浒传》 , “源易缘”认为 , 这个“水” , 多指的是水泊梁山;

又指 , 他后来征方腊中 , 幸运撞上逃难的方腊 , 连朝廷降诏都要奖赏他 。 只不过 , 鲁智深已看透名利 , 心灰意冷 , 不愿为官 , 遂婉言相拒 。

“遇江而止”在网络中 , 有人认为 , 自遇到了天魁星宋江后 , 鲁智深开始停止了继续漂泊不定 , 从而一心一意认定宋江为哥哥 。

但从鲁智深一生的际遇来看 , 是他来到杭州钱塘江后 , 决定留了下来 , 并在此地 , 修行坐化 , 终成一代高僧 。


16字偈语:逢夏而擒,遇腊而执等4句各指什么?鲁智深受用一生

16字偈语:逢夏而擒 , 遇腊而执等4句各指什么?鲁智深受用一生// //

然而 , 细读《水浒传》原著 , “源易缘”还留心发现 , 鲁智深在寺院内坐化的一刻前 , 听到战鼓声声 , 僧人们却告诉他是钱塘江潮信在响!

鲁智深一听潮信 , 忽然大悟 , 拍掌大笑:俺师父曾嘱付与我四句偈语 , 道是“逢夏而擒 , 遇腊而执 , 听潮而圆 , 见信而寂” , 想来 , 今天是我当圆寂了!

“圆寂” , 是佛教的一种用语 。 也被译作“般涅槃”或“涅槃” 。 多用于得道修行的高僧 。

原著中 , 鲁智深曾与僧人们浅释过“逢夏而擒” , 指他在万松林中厮杀 , 活捉夏侯成 , 立下军功;“遇腊而执” , 更是天意巧合 , 守株待兔 , 生擒了方腊 。

而听潮而圆 , 见信而寂 , 便指鲁智深听到钱塘江的潮信后 , 就会圆寂而终 。


16字偈语:逢夏而擒,遇腊而执等4句各指什么?鲁智深受用一生

16字偈语:逢夏而擒 , 遇腊而执等4句各指什么?鲁智深受用一生// //

“不生不修善果 , 只爱杀人放火 。 忽地顿开金枷 , 这里扯断玉锁 。 咦!钱塘江上潮信来 , 今日方知我是我 。 ”

智真长老当年没有看错 , 鲁智深坐化后被安放于六和塔山 , 衣钵金银等官府布施 , 尽纳入六和寺里 。

径山大惠禅师更是连夜手执火把 , 直来龛前 , 指着鲁智深 , 道几句法语 , 赞诵鲁智深:鲁智深 , 鲁智深!忽然随潮归去 , 果然无处跟寻 。

稍作对比发现 , 智真长老与后来鲁智深叙述的4句偈语 , 有所出入 。

也不知道 , 是不是鲁智深后来老了 , 还是顿悟偈语 , 禅意更深……但这并不影响他后来的造化 , 终成一代高僧 , 被追赠“义烈昭暨禅师”!

就此话题 , 您有哪些看法或高见 , 欢迎留言互动 。

参考资料:《水浒传》、《中国神话》、《中国民间传说》、《中国佛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