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之间,除了“黄河绝恋”,是不是应该还有“滇缅战歌”?

听说央视电影频道昨天晚上重播了反映中美联合抗日的电影《黄河绝恋》(1999年) , 宁静主演的电影我看过很多 , 比如《大辫子的诱惑》《阳光灿烂的日子》 。 说起中美联合抗日 , 除了“黄河绝恋” , 其实应该还有“滇缅战歌” 。 抗战后期 , 美国装备、训练中国驻印军、中国远征军 , 相继发动了缅北、滇西反攻 , 那也是一段可歌可泣的反法西斯英勇史诗 。 今天就来重温美国装备国民政府“Y”军(中国远征军)的具体情况 。


中美之间,除了“黄河绝恋”,是不是应该还有“滇缅战歌”?

中美之间 , 除了“黄河绝恋” , 是不是应该还有“滇缅战歌”?// //

电影《黄河绝恋》海报

史迪威坚持掌握美械调配权

1941年3月 , 美国参众两院分别通过《租借法》 , 授权总统对他“认为其防务对美国国防至关重要的国家出售、转让、交换、租借或以其他方式处理……任何国防物资” 。 美国总统罗斯福随后发表讲话:“千千万万的普通中国人民 , 在抗拒中国被敌人宰割中显示出同样伟大的坚强的意志 。 中国通过蒋介石委员长要求我们提供帮助 , 美国已经答复 , 中国毫无疑问地将得到我们的帮助 。 ”

《租借法》通过不久 , 重庆国民政府向华盛顿提出援助清单:提供训练与技术援助 , 为中国建立一支由1000架飞机组成的现代空军;训练并装备中国陆军30个师;帮助中国建立有效的国际交通线 。 对于这样的清单 , 美国一时无法满足 , 以“不够详实”为由婉言相拒 。


中美之间,除了“黄河绝恋”,是不是应该还有“滇缅战歌”?

中美之间 , 除了“黄河绝恋” , 是不是应该还有“滇缅战歌”?// //

抗战后期的国民政府军队

1942年5月 , 盟军保卫缅甸之战 , 以失败告终 。 史迪威一心要收复缅甸 , 在制定反攻作战计划的同时 , 还提出了一个“改造中国军队”计划 , 倡导在印度训练10万中国军队和在云南装备训练30个中国师 。 要求反攻缅甸时云南境内国军出动20个师 , 由滇西出击腊戍 , 与由印度入缅的中美英联军在曼德勒会师 , 一举南下击溃缅甸日军主力 。

重庆给出三点结论:反攻缅甸从政略与战略上来说 , 对盟国都属有利;国军只能担任助攻 , 主力须动员美、英陆海空军;国军可以准备10至15个师 , 主力出滇西 , 一部出滇南攻击日军 。 蒋介石对史迪威强调 , 反攻缅甸的中心问题在于英国能否出动足够海空军 , “此次不反攻则已 , 一旦反攻 , 非胜不可 , 绝不能再受第二次挫败” 。

不久 , 军令部拟订《收复缅甸作战计划》 , 方针是:“国军以联合英、美反攻缅甸、恢复中印交通之目的 , 应于英、美由印发动攻势同时 , 先行攻略腾冲、龙陵 , 整备态势 , 尔后向密支那、八莫、景东之线出击 , 保持主力于滇缅公路方面 , 与印度盟军协力歼灭缅北之敌 , 会师曼德勒 。 ”


中美之间,除了“黄河绝恋”,是不是应该还有“滇缅战歌”?

中美之间 , 除了“黄河绝恋” , 是不是应该还有“滇缅战歌”?// //

印缅战区形势图

1943年1月 , 美国陆军参谋长马歇尔正式批准史迪威训练和装备30个中国师的计划 。 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部在这一背景下迅速成立 。 军政部很快核定滇西11个师、滇南6个师、昆明3个师、拱卫倍都3个师、第6战区4个师为换装对象 。 为使将来获得美械的部队能够正确运用相关武器 , 两个美械装备训练基地也相继建立 。 其中之一便是已经启动的印度蓝姆伽训练处 , 该处主要负责训练中国驻印军和国内美械部队的团以上干部 , 史迪威称之为“X部队” 。 是年3月 , “军委会驻滇干部训练团”在昆明建立 , 专门负责调训准备换装美械的30个师的团以下军官和部分士官 , 称为“Y部队” 。

“驻滇干训团”团长由蒋介石兼任 , 副团长由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陈诚兼任 , 教育长由云南境内的集团军正副总司令轮流兼任 。 另外 , 远征军司令长官部还成立了怒江渡河工程处 , 专门负责制造渡河器材 。 1944年春 , 为了接收使用美国渡河器材橡皮舟 , 又成立工兵集训处 , 在大理洱海进行渡河训练 。 总之 , 重庆对史迪威的反攻缅甸计划 , 尽管是有条件的赞成 , 但态度是积极的 , 准备也是不遗余力的 。


中美之间,除了“黄河绝恋”,是不是应该还有“滇缅战歌”?

中美之间 , 除了“黄河绝恋” , 是不是应该还有“滇缅战歌”?// //

抗战后期的蒋介石(美术作品)

由于受到“先欧后亚”政策束缚 , 加上“驼峰航线”空运有限 , 1943年和1944年两年 , 援华租借物资只占美国同期援助盟国总物资的0.4﹪ , 驻印军以外的国军换装美械速度十分缓慢 , 远征军以外的中国军队更是难上加难 。 1943年5月鄂西江防吃紧 , 经美方同意 , 陈诚准备用平射炮6门、反坦克枪144枝装备第六战区一个反坦克炮兵团 , 到了提交武器时 , 史迪威以鄂西危机已过 , 表示要重新请示华盛顿再说 。

蒋介石对此相当不满 , 特别要外交部长宋子文转告美国军方 , 美方械弹交由军政部接收 , 由军政部再照所定装备计划分配各部队 , 不宜仿效驻印军 , 由美方直接补给 。 美国的反应使蒋介石感到失望 , 仍是强调史迪威具有监督与控制租借法案下一切援华物资的权力 。

显然 , 华盛顿从根本上不信任军政部处理物资的效率 。 史迪威坚定认为美械主要是为了装备远征军反攻缅甸之用 , 应从速发给滇西边境的军队 , 以便早日训练和早日应用 。 为加强对“Y部队”的训练和控制 , 美军还向远征军长官部、第11、第20集团军总司令部以及所属各军、师分别派遣了人数不等的联络组 , 主管并协助进行训练、作战、联络、补给和运输等任务 。


中美之间,除了“黄河绝恋”,是不是应该还有“滇缅战歌”?

中美之间 , 除了“黄河绝恋” , 是不是应该还有“滇缅战歌”?// //

1943年12月 , 蒋介石、宋美龄视察中国驻印军

“Y部队”装备美械不尽相同

截止到1944年9月底 , 通过印度空运入华的军械计有75毫米山炮398门、60毫米迫击炮314门、37毫米战防炮98门、20毫米战防枪1269挺、火箭筒1030具、轻机枪1041挺、冲锋枪4430挺等 。 这其中的大部分都拨交给云南境内的战斗部队 , 只有小部分拨交给东战场各战区国军 。

那么“Y部队”换装美械的情况到底怎么样呢?

原则上各军直属部队有炮兵团(炮兵营)、辎重团、工兵营、通信营、战防炮营以及特务营、搜索营等 。 每师辖3个团及直属山炮营(75毫米山炮12门)、辎重营、特务连、搜索连、工兵连等 。 每团辖3个步兵营及直属特务排、搜索排、迫击炮连(81毫米迫击炮6门)、战防炮连(37毫米战防炮4门)、通信连、输送连等 。 步兵营辖3个步兵连和机枪连 , 直属战防枪排(配备战防枪3挺、火箭筒3具、火焰喷射器3具)等 。 步兵连辖3个步兵排及60毫米迫击炮排 , 配备有轻机枪9挺、冲锋枪18挺、卡宾枪5枝、60毫米迫击炮6门、掷弹筒9具等 。


中美之间,除了“黄河绝恋”,是不是应该还有“滇缅战歌”?

中美之间 , 除了“黄河绝恋” , 是不是应该还有“滇缅战歌”?// //

“Y部队”使用的美式75毫米山炮

但笔者通过史料和各军(师)亲历者的回忆 , 发现“Y部队”获得美械装备的时间和数量存在相当差异 。

第2军原有一个军直炮兵团(装备苏制76.2毫米山炮) , 1943年秋 , 炮兵团第2、第3营先后脱离序列 , 第1营换装美制75毫米山炮12门仍属军建制 , 据时任第3连连长的冯国真回忆 , 炮兵团在滇西山区作战 , 交通不便 , 运输供应困难 , 故将军属炮兵由团缩编为营 。

第5军则完全不同 , 该军原系国军机械化部队 , 军直拥有150毫米榴弹炮营和装甲车连 , 所属三个师亦分别装备有美造山炮营 , 每团装备37毫米战防炮6门、81毫米迫击炮8门、火箭筒15具、火焰喷射器8具 , 火力在国军中堪称一流 。


中美之间,除了“黄河绝恋”,是不是应该还有“滇缅战歌”?

中美之间 , 除了“黄河绝恋” , 是不是应该还有“滇缅战歌”?// //

美军教授使用火焰喷射器

第8军换装时间要晚于第2军 , 1944年夏才基本完成美械装备 。 据时任荣誉第1师第2团政治指导员的孟祥氛回忆 , 该军直属榴弹炮营 , 配备美造105毫米榴弹炮12门、汽车80辆;荣誉第1师和第103师各一个山炮营 , 每营装备美造75毫米山炮12门、汽车10余辆、骡马50余匹;每个步兵团直辖一个平射炮连 , 每连装备37毫米战防炮4门、战防枪2挺、火箭筒2具;每个步兵营辖3个步兵连、1个重机枪连和1个迫击炮排 , 配备81毫米迫击炮2门、60毫米迫击炮18门、重机枪6挺、轻机枪27挺、冲锋枪60余支、步枪300余支 。

第18军换装时间在1945年春 , 军属榴弹炮营装备美造105毫米榴弹炮12门 , 师属山炮营装备美造75毫米山炮12门 , 团有战防炮4门、火箭筒6具、火焰喷射器4具、82毫米和60毫米迫击炮62门、轻重机枪100余挺、冲锋枪300余支 。


中美之间,除了“黄河绝恋”,是不是应该还有“滇缅战歌”?

中美之间 , 除了“黄河绝恋” , 是不是应该还有“滇缅战歌”?// //

美军教授使用反坦克枪

第53军一向有受到歧视的说法 , 但在当时担任军作战课长的夏时记忆中 , 该军军属榴弹炮、师属山炮、团属平射炮均按远征军一般编制配备 , 营有81毫米迫击炮2门、火箭筒2具、火焰喷射器3具 , 火力并不缩水 。

第54军作为最先吹响渡江反攻的部队 , 按理装备应该比较齐全 , 但在该军以及第36师、第198师的战斗详报中 , 直到围攻腾冲阶段才能找到使用火焰喷射器的记录 。 军令部调制的“美国空军对远征军投送粮弹数量统计表”显示 , 1944年6月至10月 , 第20集团军两次获得投送火焰喷射器 , 其中一次仅为16具 。

由此可见 , “Y”军装备美械的种类、数量不尽相同 , 但从反攻缅北、滇西战役的过程、结果来看 , 这批美械确实起到了重要作用 。 抚今思古 , 中美联合反法西斯的历史仍然值得后人怀念 。

参考文献:

1、《鹰犬将军——宋希濂自述》宋希濂 中国文史出版社1986年7月

2、《远征印缅抗战》全国政协文史委员 中国文史出版社1990年10月

3、《滇西抗战》云南省政协文史委 云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12月

4、《抗战中的云南》云南省政协文史委 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7月

5、《滇缅抗战亲历记》云南省政协文史委 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7月

6、《保山文史资料滇西抗战专辑》保山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 云南民族出版社 2004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