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仁宣二帝驾崩后 明朝的盛世即宣告结束 其实一切早有预兆
导读:中国古代历史上有着五大盛世 , 它们依次是:西汉“文景之治”、唐朝“贞观之治”、唐朝“开元盛世”、明朝“仁宣之治”、清朝“康乾盛世” , 这五个时期即是这四个朝代的鼎盛时期 。 那么相反 , 我们可不可以这样看 , 盛世即意味着这个朝代的国力自这个时期之后就开始走下坡路 , 或者是朝代的衰败即从这个盛世末期就开始有了征兆 。 当然唐朝是个例外 , 因为中途出现了“武后代唐”这一特殊时期 。
明朝的盛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其实自从朱元璋时期 , 经过他的励精图治 , 一直到明宣宗末期 , 这一段时间都是明朝的盛世 , 而之所以有了仁宣盛世 , 是因为这个时期是明朝的最鼎盛时期 。 但是凡事都有盛极而衰的现象 , 一个朝代的发展也是如此 。 虽然仁宣二帝在洪永基础上 , 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政策做了一些改制 , 在一定程度上对国家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 但是有些方面的改制恰恰为后来社会不安定埋下了伏笔 。
为何仁宣二帝驾崩后 明朝的盛世即宣告结束 其实一切早有预兆// //
仁宣之治下的明朝盛世现象
一、内阁制度的完善与过于扩大阁臣权利
明朝的内阁制度正式形成于永乐时期 , 在这一时期内阁大臣有了处理政务的权力 。 其实早在洪武十五年 , 朱元璋因为政务处理需要 , 就仿造宋朝的制度 , 设置殿阁大学士帮助他参谋政务 , 但是此时这些阁臣只是以秘书的形式辅助朱元璋 , 是没有实权的 , 这一方式一直延续到永乐初期 。 朱棣当皇帝后 , 因为既要领军打仗 , 又要处理国家政务 , 是在分身乏术 , 最后就在朱元璋殿阁大学士的基础上 , 进一步完善的内阁 。 至此明朝内阁制度正式形成 , 只是这时 , 阁臣职位级别只有五品 。
为何仁宣二帝驾崩后 明朝的盛世即宣告结束 其实一切早有预兆// //
洪武时期的殿阁大学士
到了仁宗继位后 , 他一是为了回报帮他登上皇位的大臣;二是让阁臣在朝堂上更有威信 , 于是就让阁臣各自兼任一个二品或三品官衔 。 另外 , 个别阁臣还会加三孤头衔(少师、少傅、少保 , 都是从一品) , 这一时期是明朝阁臣最位高权重的时期 , 后来的宣宗也继续采用 。 不仅如此 , 到了宣宗时期 , 又给内阁阁臣了一个更大的权利——票拟 。 至此 , 明朝虽然在名义上废除了丞相一职 , 但是经过仁宣二帝的改制 , 反而让阁臣的权利更高于前朝的相权 , 而且人数也又两人(正副丞相)增加到了七人(内阁一般为七人编制) 。
内阁权利过大在仁宣二帝时期还没有显现副作用 , 这是因为他二人都是贤明勤政的皇帝 , 而大臣也都是守正有礼的臣子 。 但是到了明朝中后期 , 皇帝一个赛一个的懒政 , 这些皇帝为了维护皇权 , 就不得不重用宦官压制文臣 , 因此后来宦官专权时有发生 , 成为明朝衰败的原因之一 。
为何仁宣二帝驾崩后 明朝的盛世即宣告结束 其实一切早有预兆// //
仁宣时期加强阁臣地位和权利
二、广开言路致使言官胡乱进言
仁宣二帝鉴于洪永时期的严苛铁律对百官和百姓过于严格 , 就采用宽松治国的方式 , 而这一体现就是广开言路 。 在洪武、永年时期 , 因为两位皇帝都是搞“一言堂”的主 , 平常不找官员的麻烦就很不错了 , 所以百官自然也不敢随便说皇帝的不是 。 而到了仁宣时期 , 他们则发扬了李世民纳百官之言的优良传统 , 不管是谁、不管品级都多低 , 都可以向皇帝直接进言 。 因此从这开始 , 言官们就开始了他们的表演 。
事实证明 , 这些言官都是吃饱了没事干的角色 , 他们的谏言并不能给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提供参考 , 反而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 。 比如仁宗多娶了两个老婆 , 言官就说他好色;宣宗在闲暇之余斗了两次蛐蛐 , 言官就给他起了个“蛐蛐皇帝”的外号 。 可见广开言路也是要分进言对象的 , 仁宣二帝作为贤明的皇帝自然不会和言官们一般计较 , 但是后来的皇帝为了避免言官喷自己口水 , 就会主动挑起文官之间互相掐架 , 也就是党争 。 所以仁宣二帝做梦也没想到 , 广开言路会引起这样一个祸端 。
为何仁宣二帝驾崩后 明朝的盛世即宣告结束 其实一切早有预兆// //
明宣宗因为个人爱好被言官骂
三、长期的臣僚宴乐造成吏治腐败
不得不承认 , 仁宣二帝的各种改制和为政方针 , 确实让明王朝的国力更上一层楼 。 但是在经济发展和社会比较安定的情况下 , 上至皇帝、下至臣僚 , 都渐渐沉浸在这一歌舞升平现象中 , 从而放松了对地方官员的治理 。 恰逢这一时期一改洪永的严苛治吏方式 , 使得地方官员贪污现象十分严重 。
比如:“垦荒田永不起科及洿下斥卤无粮者 , 皆核入赋额” 。 这是说 , 洪武时期对那些开垦了荒地的农民不征收赋税 , 而到了宣宗时期 , 地方官吏则不再维持这一政策 , 而是所有土地 , 包括洼地池塘盐碱地不能生产粮食的 , 都统统计入赋税之列 , 而那些违规收取的赋税则都进入了官员私囊 。 不仅如此 , 在宣宗时期北方各地多次发生洪灾和旱灾 , 朝廷就会立刻下发免费赈灾粮食 , 但是到了地方官员手中 , 则成了暂时借给难民 , 之后还需要难民还给当地政府 。 还有在土地所有权方面 , 原本按照洪武时期的政策 , 百姓开垦的荒地属于自己所有 , 但是宣宗时期 , 地方官偏偏要把土地收为政府所有 , 然后再重新给农民分配减量的土地 , 而剩下的土地则被地主和官员兼并 。
为何仁宣二帝驾崩后 明朝的盛世即宣告结束 其实一切早有预兆// //
宣宗时期的流民祸患最后危及明王朝
在这样的情况下 , 山西、山东、北直隶地区年年都会出现不少的流民 , 他们逃亡他乡不仅带走了当地的劳动力 , 而且也对其他地区的治安造成不稳定影响 。 所以说 , 明朝的流民现象就是始于仁宣时期 。
四、内迁开平卫使得长城成为北方防御的直接屏障
仁宣二帝都是以文治国的君主 , 所以他们不奢求在疆域扩充上有多大的做为 , 只求边界安稳 , 为达这一目的甚至不惜放弃一些不必要的固有领土 。 在宣宗五年 , 经过朝廷的多次商议 , 最终决定放弃对开平地区的直接控制权 , 将开平卫内迁到独石堡 。 这样做的影响就是 , 完成了以长城为北方主要防御体系的架构 , 而且也是唯一的、直接的屏障;同时也失去了包括龙岗、滦河在内的险地三百余里 。 这一做法对明朝中后期防御北方游牧是非常不利的 , 所以后来瓦刺在绕过宣府后 , 就轻而易举的来到了北京城下 。
为何仁宣二帝驾崩后 明朝的盛世即宣告结束 其实一切早有预兆// //
明长城和北京之间的距离
?以上说的这些军政改制和社会矛盾所造成的危机 , 虽然在当时没有触发 , 绝大部分原因是皇帝和大臣采取了一些补救措施 , 但是皇帝终究会驾崩的、大臣终究会退休的 , 如果继任者不能继续缓和矛盾 , 那么这些危机就会一触而发 。 所以在英宗继位后 , 明朝的国力就快速的走向了下坡路 , 从此一蹶不振 。
- 晋朝电视剧为何只拍到司马炎登基统一三国,以后的事情为何不拍?
- 曹操有14个老婆,12个是抢来的寡妇,一代枭雄为何爱抢人妻?
- 考古现实版的九层妖塔,为何盗墓贼挖到第二层,就挖不动了?
- 张衡的地动仪,真能预测地震吗?它为何被移出了教科书?
- 日本1年侵略大半个中国,为何攻打重庆6年都没攻下来
- 本命年不顺利,要挂红“辟邪”,为何人们这么认为?
- 永泰公主死因之谜:17岁的她毫无政绩,为何陵墓享唐朝帝王规格?
- 看了这个逻辑关系图,才更清晰为何不让你随便外出了
- 双黄连口服液带货能力为何这么强?!
- 沉没108年,泰坦尼克号为何不打捞?专家:咱不敢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