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已至,北半球白昼最长的一天来了
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夏至
源于公元前七世纪 ,
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 ,
确定了夏至 。
日长之至
北半球白昼最长的一天
夏至已至 , 北半球白昼最长的一天来了// //
据《恪遵宪度抄本》:“日北至 , 日长之至 , 日影短至 , 故曰夏至 。 至者 , 极也 。 ”
夏至
时间
6月21日 23:54
夏至三候
“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 。 ”
何为夏至三候
鹿角解:古人认为 , 麋与鹿虽属同科 , 但二者一属阴一属阳 。 鹿的角朝前生 , 所以属阳 。 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 , 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 。 而麋因属阴 , 在冬至日角才脱落 。
蝉始鸣: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腹而鸣 。
半夏生:半夏 , 药名 , 是一种喜阴的药草 , 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而得名 。 由此可见 , 在炎热的仲夏 , 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 , 而阳性的生物开始衰退了 。
夏至习俗
祭神祀祖
夏至已至 , 北半球白昼最长的一天来了// //
夏至时值麦收 , 自古以来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 , 以祈求消灾年丰 。 因此 , 夏至作为节日 , 纳入了古代祭神礼典 。
周代夏至祭神 , 意为清除荒年、饥饿和死亡 。 夏至日正是麦收之后 , 农人既感谢天赐丰收 , 又祈求获得“秋报” 。 夏至前后 , 有的地方举办隆重的“过夏麦” , 系古代“夏祭”活动的遗存 。
消夏避伏
夏至已至 , 北半球白昼最长的一天来了// //
夏至日 , 妇女们即互相赠送折扇、脂粉等什物 。 《酉阳杂俎·礼异》:“夏至日 , 进扇及粉脂囊 , 皆有辞 。 ”“扇” , 借以生风;“粉脂” , 以之涂抹 , 散体热所生浊气 , 防生痱子 。
在朝廷 , “夏至”之后 , 皇家则拿出“冬藏夏用”的冰“消夏避伏” , 而且从周代始 , 历朝沿用 , 进而成为制度 。
夏至食物
“麦粽”与“夏至饼”
夏至已至 , 北半球白昼最长的一天来了// //
江南食俗 , 一般有麦粽、角黍、李子、馄饨、汤面等 。
《吴江县志》:“夏至日 , 作麦粽 , 祭先毕 , 则以相饷 。 ”不仅食“麦粽” , 而且将“麦粽”作为礼物 , 互相馈赠 。
夏至日 , 农家还擀面为薄饼 , 烤熟 , 夹以青菜、豆荚、豆腐、及腊肉等 , 祭祖后食用 , 俗谓“夏至饼” , 或分赠亲友 。
夏至面
夏至已至 , 北半球白昼最长的一天来了// //
自古以来 , 中国民间就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 , 江南一带夏至吃面是很多地区的重要习俗 , 民间有“吃过夏至面 , 一天短一线”的说法 。
南方的面条品种多 , 如阳春面、干汤面、肉丝面、三鲜面、过桥面及麻油凉拌面等 , 而北方则是打卤面和炸酱面 。
最后 , 生动形象地反映
日期与物候的关系的
“夏九九”歌 , 你会唱吗?
预备~起!
夏至入头九 , 羽扇握在手;
二九一十八 , 脱冠着罗纱;
三九二十七 , 出门汗欲滴;
四九三十六 , 卷席露天宿;
五九四十五 , 炎秋似老虎;
六九五十四 , 乘凉进庙祠;
七九六十三 , 床头摸被单;
八九七十二 , 子夜寻棉被;
九九八十一 , 开柜拿棉衣 。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 , 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 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 谢谢 。
- 《出师表》成为千古“至文”,历来为忠良义上推崇和传诵
- 光刻机的核心技术是什么?为何说我国落后ASML至少10年?
- 中国三大神墓,找不到挖不动不敢挖,极有可能埋着三件人间至宝
- 你见过用藤桥编织成的桥吗?距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 《鹤唳华亭》大结局六处细节,都暗示萧定权已死!皇帝在玩障眼法
- 庆国来的范闲 是否看过北齐遗留至今的古寺、双塔、大石佛
- 昔日沪苏皖著名商埠,现今已破旧不堪,被列入省级保护单位
- 《庆余年》的幕后真凶是二皇子,剧中埋下的5个伏笔早已说明一切
- 考古学家在地下发现2000年前的酒水,共26斤,至今清澈醇香
- 神秘的羯盘陀国,藏于西域极寒之地,留下神秘符号至今无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