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对十万,张辽为何能获得胜利,原因主要有三个

熟悉三国的朋友对“五虎上将”和“五子良将”都有所了解 。 不过 , 这两种说法的出处并不一样 。 所谓的“五虎上将”不过是小说家言 , 而“五子良将”却是真实的历史 。 这一说法见于《三国志》卷十七 。 作者陈寿将曹军将领中的张辽、乐进、徐晃、张郃与于禁并传 , 并称“太祖建兹武功 , 而时之良将 , 五子为先” 。 这便是“五子良将”的由来 。


八百对十万,张辽为何能获得胜利,原因主要有三个

八百对十万 , 张辽为何能获得胜利 , 原因主要有三个// //

今天我们就来介绍其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一人:前将军张辽 。 说到张辽 , 大家首先想到的一定是威震东吴的逍遥津之战 。 事实上这也是这位曹魏名将人生中的高光时刻 。 对于此次战役 , 《三国志?张辽传》有着非常详细的介绍 。 该传载:“太祖既征孙权还 , 使辽与乐进、李典等将七千余人屯合肥 。 太祖征张鲁 , 教与护军薛悌 , 署函边曰‘贼至乃发’ 。 俄而权率十万众围合肥 。 ”


八百对十万,张辽为何能获得胜利,原因主要有三个

八百对十万 , 张辽为何能获得胜利 , 原因主要有三个// //

当时曹操率军征讨张鲁 , 合肥仅七千余人驻守 。 为了抵御孙权有可能发动的攻势 , 曹操留下了一个“锦囊妙计” 。 曹操的这个锦囊妙计是这样:“若孙权至者 , 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护军 , 勿得与战 。 ”曹操之所以如此安排 , 是因为他判断孙权大军初至 , 绝对不会想到在合肥城内兵少将寡的情况下还敢于出兵逆袭 。 显然曹操认为只有这样 , 才能在这种敌众我寡的危急时刻稳定士气并挫敌心神 。 而张辽显然懂得了曹操的意图 。


八百对十万,张辽为何能获得胜利,原因主要有三个

八百对十万 , 张辽为何能获得胜利 , 原因主要有三个// //

不过 , 话虽如此 , 无论道理说得多么明白 , 理论多么正确 , 以弱敌寡还要分兵作战 , 实在是超出了大多数人的想象范畴 , 以至于在张辽解释之前 , 众将大都表现出极大疑虑 。 张辽是这样解释的:“公远征在外 , 比救至 , 彼破我必矣 。 是以教指及其未合逆击之 , 折其盛势 , 以安众心 , 然后可守也 。 成败之机 , 在此一战 , 诸君何疑?”在张辽的坚持下 , 逆袭孙权的战术由此定型 。


八百对十万,张辽为何能获得胜利,原因主要有三个

八百对十万 , 张辽为何能获得胜利 , 原因主要有三个// //

接下来的故事简直就是这位逍遥津猛士一生的巅峰时刻 。 《三国志?张辽传》载:“辽夜募敢从之士 , 得八百人 , 椎牛飨将士 , 明日大战 。 平旦 , 辽被甲持戟 , 先登陷陈 , 杀数十人 , 斩二将 , 大呼自名 , 冲垒入 , 至权麾下 。 权大惊 , 众不知所为 , 走登高冢 , 以长戟自守 。 辽叱权下战 , 权不敢动 , 望见辽所将众少 , 乃聚围辽数重 。 辽左右麾围 , 直前急击 , 围开……辽复还突围 , 拔出余众 。 权人马皆披靡 , 无敢当者 。 自旦战至日中 , 吴人夺气 。 ”


八百对十万,张辽为何能获得胜利,原因主要有三个

八百对十万 , 张辽为何能获得胜利 , 原因主要有三个// //

事实上 , 孙权也绝非无能之辈 , 这位继承父兄遗志的江左枭雄 , 在与曹操的对垒中丝毫不落下风 , 攻守有度 。 然而 , 面对张辽的八百人马 , 却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 。 虽然这其中也存在东吴军队懈怠的原因 , 但敢于险中求胜并能大获成功 , 或许也只有张辽这样的猛将才能够做到 。 从史料的记载来看 , 张辽能够获胜的原因大致上有三个:一是出其不意 , 二是不惧生死勇往直前 , 三是东吴大军的懈怠 。


八百对十万,张辽为何能获得胜利,原因主要有三个

八百对十万 , 张辽为何能获得胜利 , 原因主要有三个// //

纵观三国历史 , 那些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中 , 也只有这一场逍遥津之战如此奇特 , 败方几乎是在毫无错处的情况下输掉了整个战争 , 以至于直到张辽病重之后 , 孙权仍极为忌惮这位五子良将 。

参考书籍:《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