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军“剃头”,太平军“蓄发”,百姓:我该怎么办?
700多年前 , 元曲作家张养浩在应召往关中赈济灾民时 , 发出深深的感慨“兴 , 百姓苦;亡 , 百姓苦!”在历史演进中 , 无论兴亡 , 百姓都是弱势群头 , 都是受苦的对象 。
清军“剃头” , 太平军“蓄发” , 百姓:我该怎么办?// //
长久以来 , 百姓的思维比较简单 , 无论兴亡 , 无论谁统治 , 只要有口饭吃就可以了 。 所以 , 只要日子还可以 , 他们就会安安静静地选择做顺民 , 即便是有反抗 , 那也只是浪花一朵 , 很快就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
清军“剃头” , 太平军“蓄发” , 百姓:我该怎么办?// //
清军入关时 , 清政府就曾颁布“剃发令” , 规定“全国官民 , 京城内外限十日 , 直隶及各省地方以布文到日亦限十日 , 全部剃发 。 ”随着战事的南移 , 清政府又重申“剃发令” , 实行高压政策 , 所谓“留头不留发 , 留发不留头”始称也!
这种政策招致江南士人的反感 。 他们边呼喊 , 边愤怒 , 唱起了反调“宁为束发鬼 , 不作剃头人 。 ”任您反抗 , 但政策是要推行的 , 甚至不惜一切代价 , 于是历史上饱受诟病的“扬州十日”、“江阴八十一日”、“嘉定三屠”便发生了 。
清军“剃头” , 太平军“蓄发” , 百姓:我该怎么办?// //
哀嚎之后 , 留下的除了血腥 , 还有顺从 。 这种顺从 , 延续了几十年后 , 便逐步变成了一种习惯 , 辫发也由“夷风”变成了“正统” 。
到了清朝后期 , 也就是两百多年后 , 太平军突然崛起 , 人们的这一习惯再次被打破 。 1851年 , 洪秀全发布了《奉天讨胡檄》 。 关于头发 , 檄文有写“夫中国有中国之形像 , 今满洲悉令削发 , 拖一长尾于后 , 是使中国之人变为禽犬也 。 ”清政府剃发令后 , 全国人民脑袋后面都拖着一个长尾巴 , 犹如禽兽一般 。
头发展现在外 , 极具象征意义 。 太平军要推翻清朝的统治 , “不许剃头 , 留须蓄发 , 复中原古制 。 ”于是 , 他们颁布了“蓄发令” , 明令恢复古代男子束发不留辫的习俗 , 并规定留发即留头 , 剃头就杀头!同样具有强制意义 。 在这种背景下 , 一些因为疾病而不得不剃头的人则成了刀下鬼 。
清军“剃头” , 太平军“蓄发” , 百姓:我该怎么办?// //
除了代表立场外 , 头发还成为人们参加太平军的见证 。 头发长 , 则参加革命的时间长 , 资格比较老 。 所以 , 纵使头发再长 , 人们是不轻易剪的 。
当然 , 凡事都有例外 。 因为特殊需要 , 太平军也会做出一些法令之外的恩准 。 如 , 往来于清朝统治区和太平军统治区的商人则保留以前的发型 。
清军“剃头” , 太平军“蓄发” , 百姓:我该怎么办?// //
如果长久留发也罢 。 在历史上 , 太平军昙花一现 , 在一些特殊地区太平军与清军的争夺反反复复 。 清军来了 , 他们剃发;太平军来了 , 他们蓄发 。 如此反复 , 谁能受得了?
剃发与蓄发是需要时间的 , 形势变化太快违反自然规律怎么办?百姓也是智慧的 。 他们蓄发 , 一点一点的留 , 长长一点 , 就剪掉一点 , 遇到清军就说正准备理发 , 遇到太平军则说已经在留了 。 为了活命 , 百姓只能这样委曲求全着 。
清军“剃头” , 太平军“蓄发” , 百姓:我该怎么办?// //
太平军彻底败亡后 , 占领区的百姓重归清政府管理 。 他们看到剃发的告示后 , 又开始“欢呼称庆”起来 。
- 别不信,最早把牡丹叫“国花”竟然是她!
- 本命年不顺利,要挂红“辟邪”,为何人们这么认为?
- 历史上诸葛亮究竟是否有过“七擒七纵孟获”?
- 秦朝那个信奉“老鼠哲学”的人,后来怎么样了?—鼠年说鼠(8)
- 中国最“富”两大隐形家族,后代沉寂多年,如今改变了大半中国
- 返京者深夜有家难回:“硬核防疫,以人为本”,为何这并不矛盾?
- 古代名画里的“女主角”,每个都是一段历史
- 河北的省级博物馆为何叫“河北博物院”,而不是“河北省博物馆”
- 历代皇帝为何自称“朕”?恍然大悟!
- 《出师表》成为千古“至文”,历来为忠良义上推崇和传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