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奴律陀北讨——大理王国的耻辱城下之盟

南诏王国在穷兵黩武中覆灭之后 , 云南大地便重回四分五裂的群雄割据状态 。 大理段氏名义上虽继承了南诏的霸权和疆域 , 但实际上只是云南地的盟主 。 缅甸蒲甘王朝开国之君阿奴律陀的北讨之役 , 就使得号称雄强的大理段氏之虚弱显露无遗 。 这场战役之后大理虽然还延续了200年 , 但此战已经可以看作蒙古人攻灭大理之事的预演 。

虚弱的云南霸主

南诏王国灭亡后 , 先后被郑买嗣的“大长和国”、赵善政的“大天兴国”和杨干贞的“大义宁国”取代 , 君权也在朝代更替的杀戮中日渐衰弱 。


阿奴律陀北讨——大理王国的耻辱城下之盟

阿奴律陀北讨——大理王国的耻辱城下之盟// //

西南霸主南诏王国

段思平建立大理国 , 除了联络诸多白族大姓之外 , 又暗中联系了滇东三十七部 , 向滇东黑爨等三十七部借兵 , 并发动各地的割据势力 , 最后组织大军攻破太和城 , 迫使大义宁国君主杨干贞出逃 , 建立新的王朝 。


阿奴律陀北讨——大理王国的耻辱城下之盟

阿奴律陀北讨——大理王国的耻辱城下之盟// //

段思平是大理国的开国之君

由于没有像南诏王国建立时经过惨烈的云南统一战争 , 大理国从一开始 , 就是各地割据势力的联合 。 白族段氏只是作为各家族与势力的盟主 , 名义上执掌云南大地 。

历代大理国主都试图强化集权工作 , 如北宋开宝四年(971年) , 大理国主段氏联合三十七部出战滇东一些部落后 , 于石城(今曲靖市)会盟立誓 , 并颁赐职赏 , 立下了著名的"段氏与三十七部会盟碑" 。


阿奴律陀北讨——大理王国的耻辱城下之盟

阿奴律陀北讨——大理王国的耻辱城下之盟// //

大理国与东南的交趾相对峙

但经过百年的统治 , 集权工作并无太大进展 , 大理国的统治反而日渐腐朽 , 甚至多次被新崛起的交趾欺凌 。 交趾李朝建立之初数次征哀牢、伐哀牢 , 对哀牢山下段的"金齿白衣"(傣族)部落逐个进行蚕食吞并 , 最后将原属于大理国的哀牢地区(今越南莱州)全部蚕食吞并 。 其间 , 大理国一度发大军讨伐交趾 , 反而被交趾李朝开国君主李公蕴(974年-1028年在位)打得惨败 , 李朝取得了"斩首万级"的战果 , 并得意地向北宋王朝献捷 。


阿奴律陀北讨——大理王国的耻辱城下之盟

阿奴律陀北讨——大理王国的耻辱城下之盟// //

交趾李朝开国君主李公蕴

蒲甘王朝的崛起

蒲甘王朝是缅甸古国骠国的继承者 。 由于体量和技术上的差距 , 整个南诏时代 , 骠国一直处于被南诏完全压制的状态 , 但蒲甘人意识到大理国的虚弱后 , 决定对云贵高原上的霸主发起挑战 。


阿奴律陀北讨——大理王国的耻辱城下之盟

阿奴律陀北讨——大理王国的耻辱城下之盟// //

南诏是名副其实的西南霸主

相比长期作为武德高地的东亚 , 东南亚无疑是武德的接受者 。 缅甸的主体民族缅族 , 实是汉汉藏语系缅语族的一支,他们的祖先是氐羌族 , 经过藏彝走廊迁徙进入伊洛瓦底江流域之后 , 与当地土著融合而成 。 但已经远离了故土的缅人 , 在技术和文化传播链上无疑处于不利的下游 。


阿奴律陀北讨——大理王国的耻辱城下之盟

阿奴律陀北讨——大理王国的耻辱城下之盟// //

蒲甘王朝的扩张

但蒲甘王朝起家的伊洛瓦底江上中游地区土地平坦 , 五谷丰登 , 作物繁茂 。 蒲甘城迷崩佛塔的碑铭载有丈量土地的器具及水稻、豆类、棕榈、木瓜、胡椒、槟榔、茄子、葡萄、冬瓜、甘蔗等植物名称共76种 。 可见十一世纪的蒲甘,作物长势良好,品种繁多,农业生产已经具有相当的水平 。

平原地区不但人口密集 , 也比山地利于统一和权力的集中 。 一代雄主阿奴律陀继位时 , 蒲甘仅拥有南北200里 , 东西不到80里的狭窄疆域 , 但经过20年以上的征战 , 蒲甘成功地统治了上下缅甸的土地 , 并对缅甸北部的掸族诸邦施加影响力 。

掸族实际上就是从中国境内南迁而来的傣族 , 他们的同族亲戚生活在云南的西南部 。 掸人之所以进入缅北 , 正与南诏王国的扩张有关 。 在南诏时代 , 缅甸北部是南诏王国的一部分 , 而大理国也名义上接受了缅北掸人诸邦的宗主权 。

攫取掸邦之路

缅北高地的归属 , 我们作为现代人都知道是属于缅甸而非中国 。 但阿奴律陀作为当时之人 , 对于缅甸能否控制这一地区无疑充满忐忑 。 实际上经过长期的拉锯 , 直到清缅战争中缅甸贡榜王朝大败清军 , 缅甸才对缅北高地建立起稳固的统治 。

就阿奴律陀的视角而言 , 当时蒲甘王朝本身集权程度就有限 , 以佛教建立君主威权 , 地方仍是由大大小小的封建主来统治 。 以军事力量彻底粉碎吸收缅甸北部的掸族诸邦 , 无疑还远没到时候 , 想要攫取这块土地 , 最好的方式就是对更高处云贵高原上的掸人宗主发起打击 , 而夺取掸族诸邦的宗主权 。


阿奴律陀北讨——大理王国的耻辱城下之盟

阿奴律陀北讨——大理王国的耻辱城下之盟// //

分布图

大理国的军事力量 , 远非蒲甘之前所征服的缅甸小邦可比 , 它号称完全继承了南诏的军事力量 , 拥兵十余万 。 即便是经过中原王朝长期经营的交趾 , 也只敢夺取哀牢之地 , 并不敢轻易攻入大理腹地 。

但阿奴律陀作为一名当时卓越的军事家 , 有着敏锐的政治和战略眼光 。

当时大理国正处于激烈的政治斗争当中 。

在大理建国之初 , 段思平去世后 , 其弟联合相国董迦罗发动政变 , 逼段思英退位出家 , 自立为君 , 此事与北方的宋朝颇为相似 。 直到天明元年(1044年) , 也正是缅甸雄主阿奴律陀继位的这一年 , 权臣高氏利用君主段素兴不得人心 , 拥立段思平玄孙段思廉 , 皇位才回到段思平一系 。

段思廉由权臣拥立 , 缺乏威权和实力 。 1063年 , 另一家强族的族长杨允贤在大理城附近发起叛乱 , 段思廉无力平乱 , 无奈只好请岳侯高智升出兵灭之 。 至是高氏益盛 , 高智升占据了整个鄯阐府(昆明)辖境 , 段思廉只好晋封高智升为鄯阐侯 , 赐给王室直辖领地、茹甸两地 , 王室实力更加削弱 。

高氏擅权 , 国人不服 , 大理国召集地方诸侯的能力和效率无疑会极大下降 。 而大理一向将蒲甘视作小国 , 对其猝然崛起也缺乏防备 , 这就给了阿奴律陀极好的机会 。

雄王的北征

阿奴律陀的北征军队 , 在一向以浮夸著称的缅甸史料中达到了7200万人之多 。 但考察当时缅甸的生产力和集权程度水平 , 实际数量当在五万以下 。


阿奴律陀北讨——大理王国的耻辱城下之盟

阿奴律陀北讨——大理王国的耻辱城下之盟// //

阿奴律陀

由于东南亚的炎热 , 除了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交趾之外 , 东南亚各国的披甲率都偏低 , 其步兵到了明朝都被评价为军行无纪律 , 也缺乏优质的骑兵 。

然而缅甸弓兵擅长在丛林中作战 , 往往使用毒箭杀伤敌军 。 另外湿热的环境和广袤的雨林 , 更使得蒲甘王朝拥有可观的战象储量 。


阿奴律陀北讨——大理王国的耻辱城下之盟

阿奴律陀北讨——大理王国的耻辱城下之盟// //

从萨尔温江进入云南可以通过水路保障后勤补给

缅甸军队从萨尔温江(中国境内称怒江)逆流而上 , 通过水军输送进入大理国境内 。 在军威的逼压下 , 缅甸北部的掸族诸邦提供了一定数量的仆从军 , 其中就有质量尚可的骑兵部队 。


阿奴律陀北讨——大理王国的耻辱城下之盟

阿奴律陀北讨——大理王国的耻辱城下之盟// //

如图所示 , 由萨尔温江穿越中缅边界上的横断山群之后 , 越过永昌(保山) , 就可长驱至大理城下 。 明代的顾祖禹曾在《读史方舆纪要》中说过:西南缅甸诸夷 , 以腾越、永昌、顺宁为咽喉 。 明朝在与麓川王国和缅甸东吁王朝交锋时 , 也实以这几地为重要的防御和进攻基地 。

然而蒲甘王朝崛起时大理王国正处于激烈的内斗当中 , 当然没有意识到在这个方向设防的战略意义 。 同时 , 云南西南部的后果占壁联盟(傣族)无力抵御缅甸大军的入侵 , 在意识到阿奴律陀并非对云南西南部有领土野心 , 而是目的在于挑战大理霸权以建立声威之后 , 反而在缅北的近亲招诱下纷纷为缅军提供士兵 , 使得缅甸的军势更加壮大 。

河尾关的激战

大理军制继承于南诏 , 分为常备军、乡兵和夷卒三种类型 , 其中常备军数量不过三万左右 , 乡兵是来自各地的农兵 , 夷卒则从各被征服部落当中征调 。

在南诏时代 , 乡兵和夷卒能够不费力地征调十万以上 。 但对于权力分散的大理而来就非常困难 , 何况此时大理正处于激烈的权力斗争当中 。


阿奴律陀北讨——大理王国的耻辱城下之盟

阿奴律陀北讨——大理王国的耻辱城下之盟// //

大理城的门户 , 洱海边的河尾关

永昌(保山)缺乏防御 , 后果占壁联盟的傣人纷纷成为带路党 , 后果就是缅甸大军轻易地渡过了澜沧江 , 抵达大理城前 , 而这时候大理君主段思廉才反应过来 。

虚弱的大理君主仅仅能动用两万左右的常备军 , 再加上少量仓促征集的夷卒应敌 , 由于兵力不足 , 只能在河尾关的山隘采取防御态势 。 虽然段思廉向善阐的高氏以及各地的部落首领求援 , 但各地的支援都显得拖拖拉拉 , 显然对高氏而言 , 强化对于滇池地区的控制比起支援国君更加重要 。


阿奴律陀北讨——大理王国的耻辱城下之盟

阿奴律陀北讨——大理王国的耻辱城下之盟// //

高氏的基本盘滇池地区土地肥沃 , 同时处于滇东三十七部的威胁之下

而且阿奴律陀此来提出的要求是夺取大理城中的佛牙 , 各地方部族首领也明白遥远的缅甸蒲甘王朝无法占领云南的土地 , 因此对于勤王显得兴趣缺缺 。

大理军队披甲率高于缅军 , 相比缅军多着铜甲 , 大理军队不但很多穿上了铁甲 , 甚至拥有了极少量的具装骑兵 , 来自开化的白蛮贵族 。 然而他们面对数量优势的敌军显得士气低落 , 缺乏斗志 。

在段思廉的要求下 , 经过一段时间的对峙 , 大理军队选择了出击 , 他们以白蛮具装骑兵打头 , 乌蛮轻甲骑兵在两翼 , 步兵后继冲锋 , 成建制的弓弩手输出火力 。 由于迎战仓促 , 大理军队没有出动象兵 。


阿奴律陀北讨——大理王国的耻辱城下之盟

阿奴律陀北讨——大理王国的耻辱城下之盟// //

南诏和大理都拥有不错的弩手 , 图中右上角为李家山墓葬群出土的弩机

居高临下的冲锋令着甲率低下的缅甸步兵猝不及防 , 在大理骑兵的冲击下几乎要瞬间溃散 。 但阿奴律陀迅速出动了精锐的王家亲卫队填补上阵线的缺口 , 他们装备犀牛皮制作的坚固轻便的铠甲 , 手持长剑和巨盾 , 周身有华丽的装饰 。


阿奴律陀北讨——大理王国的耻辱城下之盟

阿奴律陀北讨——大理王国的耻辱城下之盟// //

部分精锐缅军使用彩漆的盾牌

阿奴律陀的指挥能力是抵挡住大理军队第一波冲锋的关键 , 而后作为仆从的掸人骑兵也在两翼发起了掠阵 。 拥有羌人血统的掸人骑兵不但能够轻装冲锋 , 也有一定的骑射能力 , 他们的两翼包夹令逐渐进入平地的大理骑兵被射得非常难受 。

缅甸军队中段的内陷在阿奴律陀的指挥下反而变成了诱敌的陷阱 , 大量的缅甸弓手将箭雨倾泻在大理军阵中 , 淬毒的箭矢令伤者发出撕心裂肺的惨叫 , 心胆皆丧 。

南国骑兵的防护比起北方注定是猴版 , 即便是大理具装骑兵 , 马铠也难以防护马身的全部 , 中箭的马匹负痛发狂 , 将骑手掀翻在地 。


阿奴律陀北讨——大理王国的耻辱城下之盟

阿奴律陀北讨——大理王国的耻辱城下之盟// //

缅甸象兵对大理军发起冲锋

缅军的兵力优势得以发挥 , 他们在军事技术上弱于大理人 , 步兵和骑兵都战力缺缺 , 仅有弓兵可堪一战 。 然而他们战无不胜的君主给了他们无尽的勇气 , 既能在不利时退而不溃 , 也能把握住战机发起反攻 。

当大理军队无法承受伤亡开始撤退 , 阿奴律陀才将战象作为关键的突击力量投入战场 。 这些巨兽嘶吼着仰攻上山坡 , 它们全速行动时有着每小时20公里的奔跑速度 。 虽然这些缅军战象并非铁甲战象 , 但由于大理军队已经失去了攻击的锐气开始撤退 , 无甲的战象反而能够全速冲杀 , 在敌军中碾出一道道血肉构成的走廊 。

当少量精锐的大理宫廷骑兵试图用长矛刺杀战象时 , 负责护卫的缅甸骑兵就会上前保护战象 , 用马刀或者弓箭袭击或逼退大理骑兵 。 而缅甸的步兵也随着战象的开路跟进 , 这样紧密而节奏感强烈的进攻下 , 大理军队很快转入了全面溃败 。


阿奴律陀北讨——大理王国的耻辱城下之盟

阿奴律陀北讨——大理王国的耻辱城下之盟// //

阿奴律陀北征时美丽的洱海曾经被血染红

河尾关被缅军攻破 , 洱海周边流血成河 。 西南霸主大理继承自南诏的霸权 , 被蒲甘王朝狠狠地打翻在地 。

围城与撤兵

大理残兵败将们仓皇地逃回羊苴咩城(大理城) , 而后阿奴律陀将城池包围 , 索取大量金银财宝和大理作为国宝的佛牙 。


阿奴律陀北讨——大理王国的耻辱城下之盟

阿奴律陀北讨——大理王国的耻辱城下之盟// //

羊苴咩城(大理城)当代景象

唐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 , 南诏王阁罗凤卒、异牟寻立 , 从太和城迁都于羊苴咩城 , 并重新加以修筑 , 到11世纪下半叶已经有接近300年 。 当时军事技术非常落后的缅甸并不具备攻破大理城这种经营数百年的坚城的能力 。

所以阿奴律陀也并未对大理城进行全面包围 , 只是以迫城的姿态进行威慑 。


阿奴律陀北讨——大理王国的耻辱城下之盟

阿奴律陀北讨——大理王国的耻辱城下之盟// //

对于崇拜佛教的国家而言佛牙舍利是神圣的象征

稀稀拉拉的援军也逐渐赶到大理城附近 , 与缅甸军对峙 , 但由于大理中央军已经遭受致命的打击 , 少量的援军在几次遭遇战中被阿奴律陀干脆利落地重创 , 便不敢妄动 , 于是两军在大理国都城附近陷入了尴尬的死亡静坐 , 双方都分兵扫荡四野获取补给物资 , 对于洱海附近造成了很大的破坏 。

阿奴律陀明白自己不可能攻克大理城 , 他只是想要获得佛牙来彻底夺取大理国的霸权 。 但大理也不愿意献出作为国宝的佛牙 , 这样等同承认向蒲甘王朝完全屈服 , 于是经过谈判 , 大理在奉上一尊非常珍贵的碧玉佛和大量财宝之后 , 阿奴律陀显得不情不愿地撤退了 。

影响

回到蒲甘的阿奴律陀获得了无上的荣耀 , 对于缅甸北部掸人诸邦的影响力进一步强化 , 他也以百战百胜的精妙指挥和历史上首次统一缅甸的功绩 , 成为缅甸三大帝中的第一位 。 虽然蒲甘王朝也会逐渐衰落并走向分裂 , 但无疑阿奴律陀的征战奠定了当代缅甸国家的基础 。

大理不但彻底失去了对缅甸北部各掸邦的影响力 , 君权也经过蒲甘入侵的打击进一步衰落 , 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年) , 一直以来都在专权的高氏家族高升泰废段正明 , 自立为帝 。 1096年 , 高升泰病逝 。 由于云南诸部的反对 , 高升泰临终嘱咐其子高泰明还政段氏 , 于是高泰明拥立段正明的弟弟段正淳为大理皇帝 , 但其后大理国柄掌握在高氏手中 , 世称高国主 。

高氏的僭主政治无疑使得大理中央的权力更加分散 , 在蒙古人来袭时 , 本就虚弱的大理国根本就是不堪一击 , 不足为道了 。


阿奴律陀北讨——大理王国的耻辱城下之盟

阿奴律陀北讨——大理王国的耻辱城下之盟// //

段正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