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民间故事:清代于七起义时,有位莱阳商人做了件大好事

《左传》和《东周列国》里都讲过一个“弦高犒师”的故事 , 内容大致是秦穆公派兵攻打郑国 , 半路上遇到一位叫做弦高的郑国商人 , 弦高为了救国 , 假装为郑国的使者 , 将随身带的牛皮和牛作为犒劳物资送给秦军 。 秦军以为郑国有防备 , 于是舍弃攻打郑国的计划 , 郑国

因此免受一次涂炭之苦 。

历史总是有相似之处 , 查阅胶东史料可以发现 , 在清初的莱阳 , 也曾发生过一个类似的事情 , 故事的主角也是一位商人 , 他也是在战争来临之际 , 以一己之力 , 救下了不少人 。 弦高的典故被称作“弦高犒师” , 而这位莱阳商人的事迹被老莱阳县志称之为叫做“贾(gu)人卓识” 。

事情发生的年代为清朝初年 , 当时第二次于七起义在胶东爆发 , 与第一次起义时以招抚为主的态度不同 , 清廷处理第二次于七起义时 , 采用的是强硬的镇压态度 , 委任八旗宿将济席哈为靖东将军 , 率领大军进驻胶东 。


胶东民间故事:清代于七起义时,有位莱阳商人做了件大好事

胶东民间故事:清代于七起义时 , 有位莱阳商人做了件大好事// //

古代交通条件有限 , 胶莱河上无大桥 , 因此大部队过河 , 通常都是在北部搭浮桥通行 , 线路大致是后来的烟潍公路走向 。 济席哈大军的行军线路 , 应该就是从山东内地至潍县、昌邑 , 从昌邑过胶莱河 , 经平度北境入掖县 , 从掖县郭家店入莱阳(现莱西境内) , 由莱阳至栖霞 。 这位莱阳商人 , 就是去外地经商路过掖县时 , 遇到向东开拔的清军 。

清军来势汹汹 , 沿途风言风语 , 有种说法传到清军当中 , 即“莱民已变”(已经站在于七的一边) , 清军将领闻讯大怒 , 声称“至境即大屠杀” 。 时过境迁 , 春秋时期 , 一个商人假装国君使者还有人信 , 而到了清代 , 空口无凭 , 见了公文大印 , 说话才算数 。 在这种情况下 , 探听到消息的莱阳商人别无选择 , 唯有昼夜兼程 , 回莱阳报信 。


胶东民间故事:清代于七起义时,有位莱阳商人做了件大好事

胶东民间故事:清代于七起义时 , 有位莱阳商人做了件大好事// //

这位商人叮嘱沿途乡亲 , 清军过境时 , 千万不要惊慌逃走 , 而要“箪食壶浆”在路边相迎 , 以示顺从 。 莱阳县城以西 , 基本按此而行 。 后数日 , 清军入境 , 发现当地无人造反且供应周边 , 因此未按照原计划行事 。 莱阳县志记载道:“东过南务始开刀 。 ”南务位于清水河中游 , 从此沿河北上 , 就可进入栖霞境内 , 于七根据地之牙山(唐家泊) , 即在清水河上游 。


胶东民间故事:清代于七起义时,有位莱阳商人做了件大好事

胶东民间故事:清代于七起义时 , 有位莱阳商人做了件大好事// //

在镇压于七起义的过程中 , 栖霞、莱阳死难者甚多 , 而清代县志多避讳此事 , 只在部分资料中可见侧面记载 ,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的《公孙九娘》文中写到:“于七一案 , 连坐被诛者 , 栖霞、莱阳两县最多 。 一日 , 俘数百人 , 尽戮于演武场中 。 碧血满地 , 白骨撑天 。 上官慈悲 , 捐给棺木 , 济城工肄 , 材木一空 。 ”


胶东民间故事:清代于七起义时,有位莱阳商人做了件大好事

胶东民间故事:清代于七起义时 , 有位莱阳商人做了件大好事// //

从史料记载来看 , 受战乱影响的主要是莱阳东部地区 , 而如果没有这位商人的大义之举的话 , 恐怕牵连的人会更多 。 正如民国《莱阳县志》所言:“微贾人 , 死者更不堪设想 。 ”

可惜的是这位商人的姓名佚失 , 有可能在清代这属于忌讳话题 , 因此不敢留名 。 而史料亦有说法为 , 其实是当时的莱阳县令向清军将领作保求情 , 这才使得部分黎民免遭涂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