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太监,却被皇帝叫做先生,对朝堂更是干涉甚多

文/花开无田 图/网络图片

宦官是一个争议不断的存在 , 按照存在即合理的观点 , 宦官的出现是种顺势的潮流 , 皇宫里的男人只能有皇帝 , 这是为了保证血统的纯正 。

如果有别的男人进宫的话 , 那些常年得不到宠幸的妃子难免会春心荡漾 , 没准还会给皇帝戴顶绿油油的帽子 。 可是如果只招宫女的话 , 面对宫中繁重的体力活 , 宫女实在是有心无力 。 一方面为了维持皇宫工作 , 一方面为了防止寂寞难耐的嫔妃红杏出墙 , 于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诞生了 。


他是太监,却被皇帝叫做先生,对朝堂更是干涉甚多

他是太监 , 却被皇帝叫做先生 , 对朝堂更是干涉甚多// //

他们的生理特征被人工切除 , 他们的雄性激素被强行停止 , 虽然是不愁吃喝 , 但他们也失去了某种特别的意义 。 宦官和宫女相比 , 有力气大的生理优势 , 能做宫中的粗杂活 , 也能更好伺候皇帝嫔妃 。 然而宦官是和皇帝距离最近的人 , 皇帝对他们的信任程度更高 , 许多秘密的事情都可以和宦官交流一下 。

外戚专权和宦官擅政成为封建王朝的两大毒瘤 , 郎中令赵高就是以宦官的身份成功搞垮大秦王朝 , 唐朝宦官刘季述更是敢明目张胆地囚禁唐昭宗 , 扶立傀儡性质的新帝 。


他是太监,却被皇帝叫做先生,对朝堂更是干涉甚多

他是太监 , 却被皇帝叫做先生 , 对朝堂更是干涉甚多// //

外戚专权的例子更多 , 西汉王朝覆灭在外戚王莽的手里 , 东汉王朝更是笼罩着外戚争权的乌云 , 年幼的汉质帝就因为说了外戚梁冀一句跋扈 , 就被下毒害死 。 东汉末年的变乱 , 有很大一部分源于外戚何进的干政 , 让凉州军阀董卓入京勤王 , 结果是引狼入室 。

直到一千多年后的明朝 , 明太祖朱元璋读起来依旧不寒而栗 , 他对宦官和外戚严加防范 , 并且明文规定 , 不准宦官读书和干涉政事 。

即使这样 , 朱元璋依旧不放心 , 生怕自己辛苦打下的家业毁在“残缺阉人”的手里 , 他在处理政事的宫门上直接悬挂一块铁牌:宦官干预政事者 , 斩无赦 。


他是太监,却被皇帝叫做先生,对朝堂更是干涉甚多

他是太监 , 却被皇帝叫做先生 , 对朝堂更是干涉甚多// //

虽然洪武时期的宦官噤若寒蝉、无人敢擅权乱政 , 但这也仅限于洪武一朝 。 朱元璋没想到自己的做法反倒适得其反 , 明朝的宦官干涉朝政 , 比起前朝有过之而无不及 。

第一个破坏祖制者就是明成祖朱棣 , 朱棣在北京做燕王的时候 , 朝野的风吹草动都是由建文帝朱允炆身边的太监送出的 , 而且在靖难之役中 , 以郑和为首的宦官为他鞍前马后 , 立下了汗马功劳 。 毫不夸张地说 , 朱棣能够成就帝业 , 有一半要得益于宦官 ,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 , 朱棣对宦官的依赖和信任堪称历史之最 。


他是太监,却被皇帝叫做先生,对朝堂更是干涉甚多

他是太监 , 却被皇帝叫做先生 , 对朝堂更是干涉甚多// //

像征税、监军、边防等国家大事 , 朱棣都会派亲信宦官去做 , 著名的“郑和下西洋”就是太监郑和领导主持的 。 朱棣的孙子朱瞻基 , 也就是开创“仁宣之治”的圣君明宣宗 , 受祖父朱棣的影响 , 对宦官也有一种天生的亲近感 。 他对朱元璋“宦官不许读书”的祖制再一次破坏 , 设立太监教育机构——内书堂 , 从此宦官成功告别目不识丁的文盲时代 。

明朝第一任干涉朝政的宦官是明宣宗、明英宗时期的王振 , 不同于穷苦人家孩子进宫 , 王振在进宫前就是个学富五车的儒士 。


他是太监,却被皇帝叫做先生,对朝堂更是干涉甚多

他是太监 , 却被皇帝叫做先生 , 对朝堂更是干涉甚多// //

直到有一天 , 明朝皇帝颁发诏书 , 允许有子嗣的人进宫 , 王振便自行阉割 , 成功进入皇宫 。 王振的运气很好 , 加上他自述博通经史 , 明宣宗朱瞻基便将他派到太子朱祁镇那里 , 以东宫局郎的官职陪伴太子读书 。

那个时候内书堂才刚刚建立 , 宫中的太监识字的不多 , 于是王振就成了宫里的香饽饽 。 凭借着真实才学和独到的见解 , 王振一路高升 , 最终当上了首席太监 , 负责协助皇帝管理内外的奏章 , 甚至可以代皇帝批复公文 , 或者记录皇帝的口述命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