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走长征路)两军相逢勇者胜——红军突破第二道封锁线战场遗址见闻


(再走长征路)两军相逢勇者胜——红军突破第二道封锁线战场遗址见闻

(再走长征路)两军相逢勇者胜——红军突破第二道封锁线战场遗址见闻// //

湖南郴州市汝城县延寿瑶族乡官亨瑶族村青石寨(无人机摄) 。 新华社发(陈泽国 摄)

新华社长沙7月1日电(采访人员马云飞袁汝婷柳王敏)重叠的青山翠谷间 , 坐落着湖南汝城县官亨瑶族村 。 村子西南耸立着一座几乎直上直下的山峰 , 像一堵无法翻越的高墙 , 俯瞰着蜿蜒的延寿河 。

这座名叫青石寨的山下 , 有一小块满是杂草和乱石的荒地 。 如果不走到近前仔细辨认 , 很难注意到一座微隆的土坟 , 坟前是一块高不及膝的青石碑 , 碑上刻有“红军墓”三个字 。


(再走长征路)两军相逢勇者胜——红军突破第二道封锁线战场遗址见闻

(再走长征路)两军相逢勇者胜——红军突破第二道封锁线战场遗址见闻// //

湖南郴州市汝城县延寿瑶族乡官亨瑶族村的红军墓 。 新华社发(陈泽国 摄)

56岁的官亨村村支书胡炳灯说 , 85年前 , 几百名红军战士被葬在这里 。 他们中不少是被青石寨山上的敌人射中的 。

“那时我大伯11岁 , 他说 , 机枪一晚上响个不停 , 牺牲了很多红军 。 族里召集老百姓掩埋红军遗体 , 埋一位就分一斗米 , 后来分出去三百多斗米 。 ”胡炳灯说 。

距红军墓不远还有一座碑 , 深灰色基座高1.9米 , 上面有两座尖顶石碑 , 左边的高4米 , 上刻金色“红军长征突破第二道封锁线纪念碑”字样 , 右边的高3米 , 顶部是红色的中国共产党党徽 。 两座石碑由两块短石梁横连 。

“它们的高度代表了1934年 , 两座竖的石碑是11月 , 而那两横 , 就是第二道封锁线 。 ”胡炳灯说 。


(再走长征路)两军相逢勇者胜——红军突破第二道封锁线战场遗址见闻

(再走长征路)两军相逢勇者胜——红军突破第二道封锁线战场遗址见闻// //

湖南郴州市汝城县延寿瑶族乡官亨瑶族村的红军长征突破第二道封锁线纪念碑 。 新华社发(陈泽国 摄)

“跟着我上”

那年夏天 , 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 10月16日 , 中央红军从江西于都出发 , 开始战略转移 , 先在古陂、新田一带突破了国民党军第一道封锁线 。

蒋介石火速调兵 , 在湘粤边境组成第二道封锁线 , 阻止红军西进 。

红军先攻占了广东城口 , 随后在汝城与国民党军激战 。

然而 , 累赘的后勤阻碍了红军行军 。 据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编著的《红军长征史》记载 , 中央红军在博古、李德的指挥下 , 仍以两个军团在左 , 两个军团在右 , 军委两个纵队居中 , 一个军团在后的甬道式部署西行 。 几个主力兵团主要起保卫军委两个纵队的作用 , 用主力来保卫“大搬家” , 抬“轿子” 。

书中描述:“8万多人中 , 军委两个纵队就占了1万多人 , 每个军团又有自己的后勤部 , 携带大批物资 , 多达1000多副担子 , 十几门山炮拆卸开来 , 一个炮筒就得4个人抬;还有各种机器、纸张等‘坛坛罐罐’ 。 ”

11月11日 , 红军后勤部队大批骡马、辎重拥塞于延寿至西的山谷间 。 担任后卫任务的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不得不拼死阻敌 。

红军作战指挥所设在官亨村一间六七平方米的小土房里 。 拉开一厘米厚的木窗板 , 军团长董振堂便可以看到行军中的大部队 。

青石寨山虽仅高100余米 , 却俯控了延寿河关键通道 。 粤军在山顶构筑了阵地 , 增援的湘军及地方保安团也赶到了 。 敌我反复争夺 。 不少红军战士倒在河中 。

两军相逢勇者胜 , 在“后退就意味死亡”的危急关头 , 军团长董振堂身先士卒 , 端枪冲向山头 。

“跟着我上!”

红军战士们随董振堂出击 , 拼死夺下青石寨山 。 经过三天三夜血战 , 红军辎重部队终于全部渡过最宽处达四五十米的延寿河 。

39岁的河北人董振堂3年前还是一名国民党军官 , 在“围剿”苏区时被红军的信仰吸引 , 率部起义投奔了共产党 。 长征中他率五军团始终担负危险万分的后卫掩护任务 。 两年后 , 董振堂被马步芳部队包围 , 负伤杀敌 , 把最后一颗子弹留给了自己 。 敌人砍下了他的头颅 。

汝城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傅选林认为 , 延寿阻击战是红军突破第二道封锁线最激烈的战斗之一 , 它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 。 它也让红军逐渐认识到 , 要摆脱敌人追击 , 就应该舍弃辎重 , 轻装前进 。


(再走长征路)两军相逢勇者胜——红军突破第二道封锁线战场遗址见闻

(再走长征路)两军相逢勇者胜——红军突破第二道封锁线战场遗址见闻// //

湖南郴州市汝城县延寿瑶族乡官亨瑶族村红军延寿阻击战指挥所旧址 。 新华社发(陈泽国 摄)

“让英烈放心”

对于胡炳灯来说 , 爬上青石寨似乎并不那么难 , 小时候他就经常上山砍竹笋 。 如今他又带着一队队前来看望红军先烈的后人上山 。

落叶被雨水黏在山石上 , 让一条新建的2000多个台阶的步道变得湿滑 。 再走长征路的年轻采访人员们爬了一半已气喘吁吁 , 有时不得不手足并用 。

胡炳灯说 , 当年青石寨山没有路 , 竹子比现在还茂密 。

山顶上一条条白色石头垒就的战壕仍保持着85年前原样 。 山下田野畔的红军指挥所和野战医院旧址历历在目 。 和风吹送 , 一切都宁静了 。

人们对那场战斗仍记忆犹新 。 88岁瑶族村老人胡共海说 , 当时他跟姐姐到后山的岩洞躲了起来 , 夜里都能听到枪炮声 。 战斗中牺牲了很多人 , “延寿河的水都被血染红了” 。

84岁的村民胡运丙说 , 红军指挥所就设在他家里 , 他的父亲目睹了战士们牺牲 。 “父亲告诫我 , 长大后不要忘了红军 。 ”


(再走长征路)两军相逢勇者胜——红军突破第二道封锁线战场遗址见闻

(再走长征路)两军相逢勇者胜——红军突破第二道封锁线战场遗址见闻// //

胡运丙在湖南郴州市汝城县延寿瑶族乡官亨瑶族村红军延寿阻击战指挥所旧址前观看 。 新华社发(陈泽国 摄)

每到清明 , 官亨百姓会自发来到青石寨山下 , 为他们叫不出名字的红军烈士扫墓 。

近年从外地来跟胡炳灯祭墓爬山的人更多了 。 “有广西的、贵州的 , 还有浙江的 。 ”胡炳灯说 , “有红军后代 , 有商人 , 也有学生来办夏令营 , 就住在村里胡氏祠堂 。 ”

2014年 , 官亨被列为湖南省红色旅游开发扶贫村 , 全村570户1900多人的生活迎来了新变化 。

土地流转推进;村里种的辣椒有了名气 , 卖到了外地;农民异地搬迁建起新房 , 有的人家还用上了太阳能;扶贫车间生产的手提包 , 出口到了非洲 。

“让英烈放心 。 ”胡炳灯看着红军墓说 , “他们要解放百姓 , 我们要让百姓过上富裕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