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名家欧阳修的阜阳情
但你也许不知道 , 欧阳修一生曾来颍州(今阜阳市)八次 , 待了多年 , 并写下了与颍州有关的92首诗词 。
北宋名家欧阳修的阜阳情// //
欧阳修数次下阜阳
房子的大殿上方悬挂一块匾额“会老堂” , 三个大字熠熠生辉 。 屋子内正中间立有一块石碑 , 旁边还有一个木质灵牌 , 上书:“宋·龙图阁学士、兵部尚书太子太师楚国公 , 欧阳文忠公之位 。 ”
据史料载 , 北宋皇祐元年(1049年) , 欧阳修自扬州移至颍州 。
熙宁四年(1072年) , 欧阳修以太子少师、观文殿学士致仕 , 退居颍州 , 寓西湖六一堂 。 翌年4月 , 前副相赵概以八十高龄自南京(今河南省商丘市)来访欧阳修 , 知州吕公著也前来看望 。
欧阳公即席赋诗:“某闻安车以适四方 , 礼典虽存于往制……金马玉堂三学士 , 清风明月两闲人……”
诗中抒发了他与赵概莫逆之谊和对赵概不远千里寻访的感激之情 。
北宋名家欧阳修的阜阳情// //
欧阳修生于四川绵阳 , 祖籍江西庐陵 , 在他66年的生命中为官就长达40年 。
现在来看 , 应该是他迷恋颍州西湖的景色 , 没有回老家江西庐陵 , 而是自命‘六一居士’在颍州西湖的一块绿洲上建房居住下来 , 其所居住之地自称‘六一堂’ 。
之所以到焦陂 , 现在来看 , 那里除了鲜鱼之外 , 还有眼名为九龙泉的古井 。 这口井不仅可烹清冽爽口的香茗 , 还可酿造荡气回肠的美酒 。 欧阳修每次到此 , 都要品茗饮酒 , 兴尽方归 。
北宋名家欧阳修的阜阳情// //
据统计 , 欧阳修一生共写下92首与阜阳有关的诗词 。
阜阳西湖是一份忠实的历史档案 , 它忠实地记录了当年的阜阳已成为众多文人名仕争相前来的名城 。 自仁宗庆历以后 , 中枢辅臣、文坛巨子晏殊、欧阳修、吕公著、苏轼相继知颍 , 对西湖大加修葺 , 阜阳西湖之名遂著于天下 。
他在《思颍诗后序》中讲得很明白 , ‘来颍爱其民淳讼简而物产美 , 土厚水甘而风气和……’
可以说 , 他在第二次到颍州就萌生携家眷迁颍定居 , 买地建房之意 。 而在他第五次到颍州时 , 就开始在颍州扩建以前居住的房屋 , 实为他将来年老退职居住 。
他寓居颍州时 , 载酒泛舟于西湖 , 或流连烟柳绿波 , 或与友人赋诗酬唱 , 亦颇乐在其中 。 因此在其大量的咏颍州诗词中 , 皆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他对西湖自然风光的热爱 。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欧阳修身体非常羸弱 , 已未老先衰 。
《宋史·欧阳修传》记载欧阳修48岁时 , 已如风烛残年 , 何况后来又患上了严重的眼疾、足疾、风眩等疾病 。 正是因为当时的颍州气候适宜 , 风景美丽 , 适于欧阳修治病养老
因此 , 作为大家的欧阳修 , 在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七月病逝于颍州(今阜阳)后 , 并没有葬回老家江西庐陵 , 而客葬到他所眷恋的颍州 , 随后又迁葬河南新郑县 。
北宋名家欧阳修的阜阳情// //
阜阳还有其后裔
欧阳修在阜阳生活八年 , 现在的阜阳还有他的后裔 。
欧阳修一生有四个儿子 , 长子欧阳发、次子欧阳奕留在江西庐陵守墓 , 三子留在河南新郑 , 四子欧阳辨就留在颍州西湖为父守墓 。
直至其父欧阳修迁葬于河南新郑 。 辨因其父一生对颍州西湖倾注了全部生命 , 便留在颍州西湖守护父亲所做的“千古基业” 。
在阜阳 , 还能见到了欧阳修的第35、36世裔孙 。
据说 , 当年他们家还有一套先祖家谱及欧阳文忠公所著的32本线装书 , 欧阳修公一套官服 , 大概有三四十斤重 , 都包在一个黄绸缎里 。 后来 , 在“文革”中都不见了 。
- 与牡丹有关的文人墨客,牡丹花神欧阳修
- 北宋王诜《烟江叠嶂图卷》领衔,上博绘画馆更换22件展品
- 谁能揭开北宋官窑的历史谜团?
- 北宋名臣宋四家蔡襄,痛失长子悲痛中写下此篇
- 谈谈《三国志》:原是魏、蜀、吴各自为书,一直到北宋才合而为一
- 北宋时范仲淹曾在山东青州做官,这座公园因范仲淹而得名
- 权臣蔡京乱铸“当十钱”致北宋通货膨胀
- 北宋时欧阳修曾在山东做官两年,青州古城建有欧阳修纪念馆
- 谁说对联是今人搞长的?看这位清代名家的一大组长联
- 敢于变动皇帝"将从中御"指令的北宋大将,专门抗旨,专打胜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