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太监病重,皇帝帮他改名渡劫,他发明的器具如今是贵重藏品

《金瓶梅》有这样一段描写——吵了架互相骂一百年不相见的西门庆与老婆吴月娘和好之后 , 孟玉楼找到潘金莲 , 说“你快梳了头 , 过去和李瓶儿说去 。 咱两个每人出五钱银子 , 叫李瓶儿拿出一两来 , 原为他的事起 。 今日安排一席酒 , 一者与他两个把一杯 , 二者当家儿只当赏雪 , 耍戏一日 , 有何不可?”约好之后 , 就去找李瓶儿 , “这李瓶儿一面穿衣缠脚 , 叫迎春开箱子 , 拿出银子 。 拿了一块 , 金莲上等子秤 , 重一两二钱五分 。 ”后来又有“求了半日 , 只拿出这根银簪子来 , 你秤秤重多少?金莲取过等子来秤 , 只重三钱七分……金莲拿过李娇儿银子来秤了秤 , 只四钱八分……一面连玉楼、金莲共凑了三两一钱”之类的记述 。


宋朝太监病重,皇帝帮他改名渡劫,他发明的器具如今是贵重藏品

宋朝太监病重 , 皇帝帮他改名渡劫 , 他发明的器具如今是贵重藏品// //

列位 , 大家看古代电视电影的时候 , 那些豪放的侠客们总是从腰间掏出一块银子 , 朝店家一抛 , 说这是十两 , 好酒好肉 , 尽管上 , 不用找了……小二们掂了掂银子 , 知道不假 , 乐呵呵置办酒菜去了……不管是侠客 , 还是潘金莲 , 在拿银子的时候 , 都提到了它的重量 。 那么 , 明朝人是用什么称银子呢?戥子 。 大家可别读半边 , 这个字啊 , 既不念星 , 也不读戈 , 而是读等 , 平等的等 。 什么是戥子?其实并不神秘 , 它是“一种小型的秤 , 用来称金、银、药品等分量小的东西……构造和原理跟杆秤相同 , 盛物体的部分是一个小盘子 , 最大单位是两 , 小到分或厘 。 也作等子 。 ”原来 , 戥子就是小杆秤 。 说句实话 , 很多九〇后可能要发懵了 , 称是什么玩意?没见过啊 。 这不怪你们 , 要怪只怪现在买东西 , 要么是早就包好了的 , 要么是用天平秤来称 , 杆称还真见得少了 。 其实这就是下图这东西 , 一根杆 , 一个称砣 , 几个钩子 , 杆子上有称星 。


宋朝太监病重,皇帝帮他改名渡劫,他发明的器具如今是贵重藏品

宋朝太监病重 , 皇帝帮他改名渡劫 , 他发明的器具如今是贵重藏品// //

木杆秤是东汉发明的 , 到宋朝时候 , 无法满足当时衡量贵重物品的需要了 。 因为木标称的最小单位是钱 。 一两等于十钱 。 实际上 , 很多物品连一钱都够不上……于是 , 修订衡器的重任 , 就落到了当时的内藏库、崇仪使刘承珪身上 。 刘承珪是太监 , 《宋史》有他的传记 。 可见 , 是个十分牛掰的人——退休前 , 宋真宗亲自给他作诗以示荣宠 。 生病后 , 皇上下旨 , “取道家易名度厄之义 , 改珪为规” , 帮他改名度劫 。 死后 , 皇帝“废朝 , 赠左卫上将军、镇江军节度 , 谥曰忠肃” , 亲自给他写祭文 。 塑他的像于二圣殿 , 立在宋太宗旁边……刘承珪不负众望 , 发明了戥子 , 使中国的称更加精密 , 流传至明清时期 , 潘金莲们想称就称 , 称得精准 , 再也不怕被别人占便宜了 。


宋朝太监病重,皇帝帮他改名渡劫,他发明的器具如今是贵重藏品

宋朝太监病重 , 皇帝帮他改名渡劫 , 他发明的器具如今是贵重藏品// //

当然 , 更主要的贡献在当时 , 据《宋史 律历一》中记载 , “新制既定 , 奸弊无所指 , 中外以为便” 。 官家府库收钱的那些人 , 再也不能大称进小称出上下其手搞钱了;老百姓之间的交易则变得很方便 。 戥子现在尽管还有小部分地方如中药铺在用 , 但多数已成为收藏品 。 其轻巧精密贵重——有的称杆是象牙做的 , 盒子是紫檀木的——成为很多藏家的最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