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有规则:趁火打劫不如隔岸观火

在现实生活中 , 总会遇到各种多方利益纠缠在一起的时候 , 那么我们要怎么才能用最最省力的方法成为主动的一方呢?也许三国中的故事会给我们很大的启发!

绍在仓亭被曹操打败之后 , 心情抑郁 , 不久便得病身亡 。 临死前 , 袁绍立幼子袁尚为继承人 , 任命其为大司马将军 。 曹操这时斗志正旺 , 亲率大军前来讨伐袁氏兄弟 , 企图一举平定河北 。 曹军以破竹之勢攻占了黎阳 , 很快便兵临冀州城下 。 袁尚、袁源、袁限、高干等带领四路人马合力死守 , 曹操一连几天都攻打不下 。


历史文化有规则:趁火打劫不如隔岸观火

历史文化有规则:趁火打劫不如隔岸观火// //

曹操的谋士郭嘉献计说:“袁绍废长子立幼子 , 兄弟之间必然会为争夺权力相互争斗 , 各自树立自己的势力帮派 , 他们之间情况危急时刻还可相救 , 一且危机解除就会彼此相互争斗;不如先举兵南下去攻打荆州 , 征讨刘表 , 等袁氏兄弟相互争斗发生变故之后 , 再来攻打他们 , 就能一举而定 。 ”曹操认为郁嘉言之有理 , 便留下贾诩镇守黎阳 , 曹洪镇守官废 , 自己则率军征讨刘表去了 。 果然,曹操大军一撤走 , 长子袁潭便同袁尚为争夺继承权大动干戈 , 互相残杀起来 。 袁潭打不过袁尚 , 派人向曹操求救 。 曹操乘机再次出兵北进 , 杀死袁潭 , 袁熙、袁尚逃往辽东投弃公孙康 , 曹军很快占领了河北 。


历史文化有规则:趁火打劫不如隔岸观火

历史文化有规则:趁火打劫不如隔岸观火// //

平定河北之后 , 夏侯淳等人劝曹操说:“辽东太守公孙废一直没有臣服我们 。 现在袁熙、袁尚又去投弃他 , 必定成为我们的后患 。 不如趁他们还没有防备之际就去讨伐 , 这样就能取得辽东了 。 ”而曹操却笑着说:“不烦你们再次出兵了 。 几天之后 。 公孙废会把二袁的首级亲自送来 。 ”诸将都不相信 。 没过几天 。 公孙废果然派人将袁熙和袁尚的首级送来了 。 众将大惊 。 都佩服曹操料事如神 。 曹操大笑说:“果然不出奉孝所料!”说着,拿出郭嘉临死前留给他的一封信 。 郭嘉在信中写道:“如果听说袁熙、袁尚去投靠辽东 , 主公千万不要加兵 。 公孙康一直担心袁氏被吞并之后 , 二袁去投他 。 倘若率兵去攻打他 , 他们肯定并力迎敌 , 欲速则不达;倘若慢慢地谋取 , 公孙康、袁氏兄弟必然会互相图谋对方 。 ”


历史文化有规则:趁火打劫不如隔岸观火

历史文化有规则:趁火打劫不如隔岸观火// //

原来,袁绍在世之日就一直有吞并江东之心,公孙康对袁氏家族恨之人骨 。 这次袁氏二兄弟去投奔 , 公孙康就存心想除掉他们 , 但又担心曹操引军攻打辽东 , 想利用二人助己一臂之力 。 所以 , 袁熙、袁尚二人来到辽东 , 公孙康并没有马上相见 , 而是派人迅速前去探听曹军的动静 。 当探子回报曹操并无攻打辽东之意时 , 公孙康立即将袁熙、衷尚斩首 , 使曹操的兵马不血刃便达到了目的 。

曹操在平定河此时 , 使用“隔岸观火”之计 , “坐山观虎斗” , 以小的代价换取了胜利 。 而在现实生活中 , 出现多方利益冲突的时候 , 我们可以选择暂时性的战略迂回 , 并激化多方矛盾 , 利用这样的策略可使敌方徒增消耗 , 这样就能达到消弱敌人 , 壮大自己的目的 , 从而用最小的代价得到最大的收益 。


历史文化有规则:趁火打劫不如隔岸观火

历史文化有规则:趁火打劫不如隔岸观火// //

这个故事是否对大家很有启发呢?

备注:图片源自网络 , 如有侵权 , 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