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旬老人为战友扫墓半个多世纪 子女表示将接过“任务”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九旬老人为战友扫墓半个多世纪 子女表示将接过“任务”
九旬老人为战友扫墓半个多世纪 子女表示将接过“任务”// // |
老人坚持为战友扫墓已超过50年
自记事起 , 熊国均就时常跟着父亲去为8位从未谋面的叔叔扫墓 。 彼时 , 年幼的他十分不解 , 为何自己家还要为几个毫无血缘关系的“陌生人”扫墓祭奠 。 直到长大后 , 自己也参了军 , 熊国均才逐渐理解 , 8位烈士于父亲来说有着怎样的意义 , 也了解了父亲50年如一日替战友扫墓的坚持 。
1948年7月 , 熊明书隶属于解放军某部队 , 在一次作战中 , 8位战友突围失败被俘后遭杀害 。 由于8人多系外省人 , 当时很难联系上家属 。 于是 , 在此后50多年里 , 替8位战友扫墓祭奠就成了熊明书给自己的任务 。 如今 , 熊明书年事已高 , 行动多有不便 , 于是扫墓的任务便又传给了儿子、孙子 。
8名战友被俘牺牲
幸存的他有了心结
2019年7月6日 , 北京青年报采访人员辗转联系到了老人的儿子熊国均 。 他介绍 , 父亲前两天才刚刚去过当地的烈士陵园 , 为8位战友扫墓 。 事实上 , 这已经是父亲过往50多年间不曾改变过的习惯 。 熊国均说 , 自己还没有出生前 , 父亲就一直牵挂着几位战友 , 自己记事后便也时常陪着父亲去墓地扫墓 。
说起来 , 墓地里的几位叔叔于熊国均而言 , 可以称得上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 他透露 , 过去自己虽然时常陪父亲去扫墓 , 但关于几位叔叔的身份其实并不太了解 。 加之 , 从未有过烈士家属来家乡祭奠 , 他对几人的印象就显得更加单薄 。 “都是爸爸一个营的战友 , 但具体哪个人是哪个地方的 , 就记不太清 。 ”
熊国均介绍 , 1946年春 , 彼时还不满18岁的父亲报名参军 , 加入了新四军 。 几个月后 , 便随部队辗转来到武当山 。 1948年7月10日上午 , 其所在营队的一个加强班14名战士从刚解放的均县县城前往六里坪镇 , 被当地反动武装头子发现 , 遭到对方几百人包围 。 除两人突围成功外 , 两人当场牺牲 , 还有10人被俘 , 其中8人于当天下午在六里坪镇谭家堡惨遭杀害 。
8名战士牺牲后 , 当地老百姓趁着夜色 , 悄悄将他们的遗体就地掩埋 。 得知战友牺牲的消息后 , 去墓地看望故友就成为熊明书的心结所在 。 奈何战事频繁 , 没多久他就又随部队转战谷城、老河口等地 , 这一愿望始终没能实现 。
曾在战友墓旁安家
守护遗骸扫墓50年
新中国成立后 , 熊明书复员转业 , 到老河口市商业局参加工作 。 此后七八年 , 每到清明节前夕 , 他都要以各种方式祭奠安葬在六里坪镇的8位战友 。 1961年 , 他更是将家迁至六里坪镇财神庙村一组 , 在8位战友的合葬墓前盖起了房子 。 熊国均的童年便是在这里度过 , 他介绍说 , 正是为了守护墓地方便 , 父亲才将家安在这里 。
1966年 , 因当地需要修公路 , 熊明书把8位战友的墓迁移到附近一个叫黄土堡的地方 。 1971年 , 又因“三线”建设需要 , 墓地需要再次迁移 。 由于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地方 , 熊明书就用8个装手榴弹的箱子 , 一一装好8位战友的遗骸 , 搬进自家大院 , 再用席子和塑料布等遮住 , 以免刮风下雨被淋湿 。 此后8个箱子在熊明书家停留近8个月 , 直到当年10月 , 当地烈士纪念碑落成 , 8名战友的遗骸才再次有了“新家” 。
20年后 , 烈士墓地又被占用 。 熊明书和另一位老党员向镇政府反映要求迁坟 。 经过不懈努力 , 2002年 , 六里坪镇政府将8名烈士的坟墓迁移到二龙山革命烈士陵园 , 并修建了6.8米高的烈士纪念碑 。 熊明书与村民们还在烈士墓周围栽种了一些松柏 。
熊国均说 , 这些年来每次帮烈士迁坟都很不容易 , 总有各种各样的困难 。 但父亲从来都不曾放弃 , 为战友找到一个安身之处 , 就是他的信念所在 。
老人50多年亲力亲为
子女将接力守护烈士
熊国均告诉采访人员 , 50多年来 , 无论是清明节、除夕还是农历七月半的祭奠 , 父亲都坚持亲力亲为 。 平时一有空 , 他就会骑着自行车前往离家7公里外的烈士陵园 , 步行几百米的山路 , 到墓碑前走一走、看一看 。 每次除完草 , 父亲就点起一支烟 , 坐在墓地边 , 和战友闲叙家常 。 每次下了大雨 , 熊明书都要第一时间赶到墓地前 , 看看坟墓有无受损垮塌 。
如今 , 出生于1928年的熊明书已是91岁高龄 , 身体情况每况愈下 , 再想坚持扫墓常常就会力不从心 。 于是 , 守护战友的任务就又交给了他的儿女 。
熊国均说 , 自己小的时候 , 对父亲的坚持并不十分理解 , 家里人也并非完全支持他总是为迁坟、祭奠劳心劳力 。 但对军队的向往却还是早早在自己心里埋下了种子 , 因此年龄一到 , 他便主动报名参了军 。 三年的军队生活 , 对自己的生活习惯改变颇大 , 也让自己逐渐理解了父亲的坚守 。 “我也有自己的战友 , 这么多年了 , 我们战友之间也坚持联系 , 感情依然很深 , 所以也就理解了父亲的坚持 。 ”
再说起小时候对父亲的埋怨不解 , 熊国均笑了笑:“当时肯定对他的做法有些不理解 , 但我们家没人管得了爸爸 , 尤其为战友扫墓这事 , 更是必须得听他的 。 这么多年过去了 , 为8位叔叔扫墓也成我们的习惯了 , 以后一定也会坚持下去 。 ”(采访人员 孔令晗)
作者:孔令晗
- 曹操有14个老婆,12个是抢来的寡妇,一代枭雄为何爱抢人妻?
- 回忆当年炮声隆,旌旗飘扬分外红——老战士马万湘对越自卫反击战亲历记
- 张昭:有风骨有气节,才学兼备名实相符的东吴老臣
- 30年前走亲戚的老照片,你还记得多少?
- 秦朝那个信奉“老鼠哲学”的人,后来怎么样了?—鼠年说鼠(8)
- 返京者深夜有家难回:“硬核防疫,以人为本”,为何这并不矛盾?
- 鼠年说鼠3:老鼠为什么爱上灯台偷油喝?
- 这个神仙很特别,在民间威望高,由老百姓自行选出
- 【云堡党建】2020新春慰问抗战老兵
- 不老的峥嵘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