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哈尔滨创办《新新日报》王味根的一生跌宕起伏

龙头新闻采访人员 李琳

哈尔滨是一座文化底蕴丰厚的城市 , 很多文人墨客和艺术家在这里留下了经典作品 , 他们中有的被广为传唱 , 而有的却并不为大众所熟知 。

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 , 有位才华横溢的人来到哈尔滨 , 并在这里从事过连载小说、创办报社、教授书法绘画等工作 , 其书画作品令人赏心悦目……他就是王味根 , 当年哈尔滨《新新日报》的创办者 , 《白话聊斋》的作者和画家牛山、朱大庸、胡梅生等人曾经的老师 。

循着一份80多年前出版的发黄报纸的墨香 , 采访人员辗转走访了哈尔滨饮食文化史研究者、《哈尔滨美食地图》主编宋兴文 , 以及黑龙江浩源地方文献博物馆馆员孙建伟和收藏家姚亮 , 听他们讲述了王味根跌宕起伏的人生 。

受父母影响 精通书画曾就读清华大学

王味根(1895-1944年) , 福建闽县人(今福建省福州市) , 名子祥 , 字味根 , 号一龛 。

姚亮告诉采访人员 , 王味根从小家教严格 , 祖父是清代状元 , 父亲是御医 , 母亲是闽南画派有名的山水画家 , 其研习书法主要受祖父和父亲影响 , 喜欢书法家黄庭坚和翁同龢的字 , 绘画则受教于母亲 。

姚亮曾听王味根教过的学生、画家朱大庸说 , 王味根早年就读于清华大学 , 读大学时业余时间也作画 , 以画养学 。 其间 , 结识了清末曾为宫廷画师的哈尔滨画家吴锡堂(擅画花鸟、草虫、人物及畜兽) , 20年后他们又在哈尔滨相遇 。 为此 , 王味根曾于1934年在吴锡堂的一幅花鸟画作品上题写了长长的感言 。 此外 , 王味根还常与画家郭维汾、李俊伯等人一起研究书画 。


曾在哈尔滨创办《新新日报》王味根的一生跌宕起伏

曾在哈尔滨创办《新新日报》王味根的一生跌宕起伏// //

图由姚亮提供

辗转来哈后曾在《午报》连载小说并出版

王味根去过北京、沈阳、长春等地 , 于1927年前后辗转来到哈尔滨 。

宋兴文向采访人员介绍 , 从1927年开始 , 王味根曾在《午报》上连载他译著的小说《白话聊斋》 , 并自配插图 , 包括《花姑子》、《王成》、《瑞云》、《胭脂》、《凤仙》、《张诚》、《续黄粱》、《庚娘》、《云翠仙》、《婴宁》、《刘夫人》等故事 , 后来被《午报》印刷所印刷装订成册出版发行 , 赵郁卿还为他的书写了附序 。

此外 , 王味根还经常为《午报》画些版面插图 , 并在《午报》上刊发过自己教授书法绘画的招生广告 。

宋兴文向采访人员展示了一本被装订起来的1927年《午报》连载的《白话聊斋》 , 是当年读者从每天出版的《午报》上剪裁下来、装订成册珍藏的 。 可见 , 当时《白话聊斋》还是很受读者欢迎的 。


曾在哈尔滨创办《新新日报》王味根的一生跌宕起伏

曾在哈尔滨创办《新新日报》王味根的一生跌宕起伏// //

图由宋兴文提供

孙建伟介绍 , 《白话聊斋》第一册收录了连载中的《莲香》、《寄生》、《王桂庵》3篇故事 , 每篇故事附插图一幅 , 共97页 。 封面女子画像和文字采用红蓝两种颜色 , 简洁明快 , 具有上世纪30年代书籍的装帧风格 。 封面所画女子 , 服饰时尚摩登 , 却难掩忧愤无奈之情 , 体现当时的社会现状和人们的心态 , 寓意深刻 。 字体为隶书 , 古拙中不失情趣 。 小说的新颖之处在于 , 内容勾连当时之世事 , 于嬉笑怒骂中让人们有所感悟 , 有所警惕 。

书中有序言1篇、附序2篇 。 其中 , 序言为王味根自序 , 明确表达其当年出版此书的目的:“今世界 , 人少怪多 , 狐鬼横行 , 只认得金钱、女子、势力、荣华 , 恰与蒲老之感触符合 , 如今要挽回人心 , 正可传布此书 , 警醒世人也 。 ”两篇附序分别由赵郁卿和那梦鸥所写 。

据姚亮提供的史料记载 , 《午报》于1921年6月1日在哈尔滨创刊 , 总经理兼发行人赵郁卿 , 每日四开两版 , 是一家以本地社会新闻为主的报纸 。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 , 该报仍坚持其反对日本侵华的办报思想 , 猛烈抨击日军侵华罪行 。 因此 , 在哈尔滨沦陷后 , 该报遭日本人严加限制 。

1936年 , 赵郁卿被日本宪兵队以报道失实为借口逮捕并打伤 , 后经旧友保释 , 回到祖籍山东 。 在此之前 , 王味根的《白话聊斋》在《午报》上还有连载 。 1937年9月 , 伪满弘报协会强行买下《午报》 , 将其作为《大北新报》的子报继续发行 , 报纸内容与之前大相径庭 。


曾在哈尔滨创办《新新日报》王味根的一生跌宕起伏

曾在哈尔滨创办《新新日报》王味根的一生跌宕起伏// //

当年的《新新日报》 图由宋兴文提供

1931年创办《新新日报》以救国爱国为宗旨

宋兴文向采访人员介绍 , 1931年11月21日 , 王味根在哈尔滨创办了《新新日报》 , 报社地址在哈尔滨市道外阿悄正阳北九道街路东 , 每周出版六期 , 四开四版 。

从宋兴文收藏的一张已发黄的1931年12月20日出版的《新新日报》上采访人员看到 , 画刊版由王味根配上插画报道的社会新闻非常生动形象 。 王味根译著的《白话聊斋》也曾在《新新日报》上连载 , 包括《五通》、《小谢》等故事 。


曾在哈尔滨创办《新新日报》王味根的一生跌宕起伏

曾在哈尔滨创办《新新日报》王味根的一生跌宕起伏// //

《新新日报》画刊 宋兴文提供

《新新日报》在出版前送交“东省铁路督办公署”的“新新日报社为出版发行征集箴言函”中阐明了其救国爱国的宗旨:“窃因时局倥偬 , 国事蜩螗 , 东北外交日趋恶化 。 虽国联主持和平 , 而战云弥漫 , 祸及燃眉 。 当此千钧一发之时 , 正民众救国之日 , 若不言论提倡 , 将无以普及众知 。 兹爰斯旨 , 创刊《新新日报》 , 籍语体文字以通声息 , 用广播闻 。 俾使中下民众易于了解 , 激发其叆叇祖国之热忱 , 成众矢(知)难摧之壮举 。 本报定于十一月二十一日出版发行 , 惟是才疏学浅 , 恐负初衷 , 用特函达台端 , 犹望时锡箴言 , 依匡不逮是荷 。 此颂东铁督办公署台鉴 。 新新日报社社长王味根经理刘宝源启 。 ”

1932年 , 哈尔滨沦陷后 , 《新新日报》停刊 。


曾在哈尔滨创办《新新日报》王味根的一生跌宕起伏

曾在哈尔滨创办《新新日报》王味根的一生跌宕起伏// //

王味根的画作 姚亮提供

妻儿相继去世 郁郁寡欢后期以教授书画为生

宋兴文告诉采访人员 , 《新新日报》停刊后 , 王味根曾任哈尔滨《五日画报》美术编辑 , 后因其爱国行为受日伪当局迫害丢掉报社工作 , 只能客居旅馆 , 开设书画班 , 以教授书画技艺为生 , 已故画家牛山就曾受教于他 。

据姚亮讲 , 王味根的另一名学生胡梅生曾回忆 , 当年王味根的画室里挂着一幅王味根创作的《伏生授经图》 , 来往的朋友、学生看过后 , 都说画得传神 。 这幅画在画室里挂了足有一年之久 , 一天 , 王味根让同学们帮忙把这幅画从墙上摘下来 , 说是有人出200哈大洋购买 , 在当年日伪统治时期 , 这算是不菲的价格了 。 虽然知道老师靠教学很难维持生计 , 不得已才出此下策 , 但是学生们还是替老师不舍 。 无奈之下 , 王味根让学生将这幅画拿到照相馆拍了照片 , 给学生们每人一张留作纪念 。

王味根后期虽穷困 , 却从不出卖自己 , 不趋炎附势 。 据传 , 当时道外有位富商 , 多次登门提出 , 愿意提供条件让王味根颐养天年 , 条件是每月作画一幅 , 被其断然拒绝 。 王味根性格风骨 , 正如友人那梦鸥在为《白话聊斋》写的附序中所评价的那样:“才富智强 , 狂放不羁 , 举止言论大有蒲公留仙之气概 。 ”

不幸的是 , 妻子及儿子相继病逝后 , 令王味根终日郁郁寡欢 , 于1944年去世 , 享年49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