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临终举荐了此人,正是他葬送了大清王朝,不是袁世凯

按照清代惯例 , 大臣临终前要为朝廷尽最后的忠心 , 上一道遗折 , 简述平生受恩深重 , 说上几句漂亮话 。 大臣上遗折算是应景的事儿 , 大多也是一种程序化的操作 。 但对于李鸿章这样的重臣来说 , 遗折的内容就就得有点实质性的观点 。


李鸿章临终举荐了此人,正是他葬送了大清王朝,不是袁世凯

李鸿章临终举荐了此人 , 正是他葬送了大清王朝 , 不是袁世凯// //

?李鸿章自《辛丑条约》签订后 , 身体状况急转直下 , 两个月后病逝 , 终年78岁 。 死前留下了这道遗折:

“窃臣体气素健 , 向能耐劳 。 服官四十余年 , 未尝因病请假 。 前在马关受伤 , 流血过多 , 遂成眩晕 。 去夏冒暑北上 , 复患泄泻 , 元气大伤 。 入都后 , 又以事机不顺 , 朝夕焦思 , 往往彻夜不眠 , 胃纳日减 , 触发旧疾 , 时作时止 , 迭蒙圣恩垂询 , 特赏假期 , 感极零泣 。 合约幸得竣事 , 俄约仍无定期 , 上贻宵旰之忧 , 是臣未终心事 。 每一念及 , 忧灼五中 。 本月十九日夜 , 忽喀血碗余 , 数日之间 , 遂至沉笃 , 群医束手 , 知难久延 。 谨口占遗疏 , 烦臣子经述恭校写成 , 固封以俟 。 伏念臣受知最早 , 蒙恩最深 , 每念时局艰危 , 不敢自称衰病 。 惟冀稍延余息 , 重睹中兴 。 赍志以终 , 殁身难瞑 。 现值京师初复 , 銮辂未归 , 和议新成 , 东事尚棘 , 根本至(之)计 , 处处可虞 。 窃念多难兴邦 , 殷忧启圣 。 伏读迭次谕旨 , 举行新政 , 力图自强 。 庆亲王等皆臣久经共事之人 , 此次复同更患难 , 定能一心效力 , 翼赞讦谟 。 臣在九泉 , 庶无遗憾!至臣子孙 , 皆受国厚恩 , 唯有勖其守身读书 , 勉图报效 。 属纩在即 , 瞻望无时 , 长辞圣明 , 无任依恋之至 。 谨叩谢天恩 , 乞皇太后、皇上圣鉴 。 谨奏 。 ”


李鸿章临终举荐了此人,正是他葬送了大清王朝,不是袁世凯

李鸿章临终举荐了此人 , 正是他葬送了大清王朝 , 不是袁世凯// //

?这份大约四百字的遗折 , 表达了李鸿章对朝廷的感恩和报效之心 , 也表达了他对国事的无尽忧虑 。 内忧外患 , 大清王朝何时能够振兴?临死之际 , 无法替君父分忧 , 无法为国出力 , 在他身后 , 留下了太多没有了却的天下事 。

李鸿章的遗折大致讲述了五个方面的内容:

一 , 报告了自己患病的经过

这是大臣给朝廷上遗折的一个固定格式 , 所有人都是按照这种写法行文 , 李鸿章也不例外 。 有不少人认为 , 李鸿章是被俄国人给逼死的 , 从1900年9月到1901年10月 , 李鸿章一直担任全权外交谈判工作 , 对俄国的谈判尤其艰难 。

谈判的第一阶段 , 外交大臣杨儒被逼死 , 第二阶段 , 俄国人直接与李鸿章交涉 , 在和俄国外交代表鲍斯尼夫的谈判中 , 李鸿章也被逼得咯血 。 之后 , 俄国人仍不罢休 , 逼迫他临死之前在合约上签字 。 因此 , 李鸿章即使不是被俄国人逼死的 , 也算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


李鸿章临终举荐了此人,正是他葬送了大清王朝,不是袁世凯

李鸿章临终举荐了此人 , 正是他葬送了大清王朝 , 不是袁世凯// //

?二 , 念念不忘东北问题

1901年3月 , 杨儒对俄谈判失败以后 , 东三省交地问题暂且搁置 。 在李鸿章看来 , 只要能收回东三省 , 即便是将东三省的利权(指的是开矿和修路)让与俄国也是可以接受的 。 但李鸿章的建议没有得到朝廷的认可 , 而俄国人丝毫不让步 。 直到李鸿章去世 , 东三省依旧没有收回来 , 对于没能签约 , 李鸿章是有太多遗憾的 。

不可否认 , 李鸿章对俄外交是存在着很大的失误的 , 也给大清造成了极大损失 , 这一点在他去世前已经有了深刻的认识 。

1896年 , 李鸿章参加俄皇加冕仪式 , 与俄国签订了《中俄密约》 , 但事实上 , 俄国人并不想和中国建立同盟关系牵制日本 , 它不过是在愚弄和敲诈中国 。 《中俄密约》签订后 , 俄国攫取了修建中东铁路的特权 , 次年 , 又伙同德国分别强占了中国的胶州湾、大连湾 , 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


李鸿章临终举荐了此人,正是他葬送了大清王朝,不是袁世凯

李鸿章临终举荐了此人 , 正是他葬送了大清王朝 , 不是袁世凯// //

?到了这个时候 , 李鸿章一直奉行的“以夷制夷”的外交政策彻底宣告破产 , 且种种出卖国家利益的行为 , 被国人诟病 。

对俄谈判在李鸿章去世后继续进行 。 1902年 , 中俄重新谈判 , 4月 , 中俄双方签订了《交收东三省条约》 , 俄国这才从东北撤兵 , 中国收回东北 。 但是不久后 , 日俄战争爆发 , 东北沦为日俄交战区 。

三 , 关于朝廷推行的新政

庚子事变后 , 慈禧西逃 , 直到第二年才返回京师 。 经过这次巨变 , 慈禧太后也深深意识到必须作出改变 , 还在西安行在时 , 她就发布了上谕 , 提到“与民更始 , 咸于维新” , 在慈禧的推动下 , 清末新政拉开序幕 。

这次新政首先就从改革官制入手 , 包括废除科举 , 法律改革、奖励工商业等举措 , 最后上升至政治体制层面 。 1906年 , 清廷又推行“预备立宪” , 这次改革给了很多人无限的希望 , 但预备立宪不过是慈禧的缓兵之计 , 并未真正实施 , 更谈不上富国强兵 。


李鸿章临终举荐了此人,正是他葬送了大清王朝,不是袁世凯

李鸿章临终举荐了此人 , 正是他葬送了大清王朝 , 不是袁世凯// //

?早在慈禧推行新政的时候 , 李鸿章也没能深入地进行了解 , 对这个改革的性质以及意义并没有充分的认识 , 他在遗折中只是提出了一个普通的祝愿而已 。

四 , 推荐庆亲王奕劻

奕劻是皇室宗亲 , 自1884年担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 , 支持外交 , 形式上是李鸿章的上司 。 1885年清廷设立海军衙门 , 奕劻会同醇亲王奕譞办理海军事务 , 仍旧是李鸿章的上司 。 庚子事变后 , 奕劻和李鸿章一起签订了《辛丑条约》 , 如此看来 , 李鸿章和奕劻算是老朋友、老同事了 。

因此 , 李鸿章在遗折中举荐奕劻 , 但从后来的情况看 , 李鸿章所荐非人 。 他去世后 , 奕劻官位渐崇 , 实际庸碌无为 。 1903年 , 他入军机处担任领班军机大臣 , 管理财政、练兵事务 , 集内外大权于一身 。 1911年 , 军机处裁撤 , 奕劻又任内阁总理大臣 , 他贪财好货 , 为袁世凯所拉拢 。 武昌起义后 , 他又竭力主张起用袁世凯 , 清王朝最终为其所害 。


李鸿章临终举荐了此人,正是他葬送了大清王朝,不是袁世凯

李鸿章临终举荐了此人 , 正是他葬送了大清王朝 , 不是袁世凯// //

?在史学界 , 对于李鸿章的遗折始终存有争议 , 说他的遗折有两个版本 , 并指出李鸿章在另一个版本中举荐袁世凯做自己的衣钵传人 , 说“环顾宇内人才 , 无出袁世凯其右者” , 这个说法被很多人引用 。

1934年 , 徐一士发现了本文所列李鸿章的遗折 , 他在《凌霄一士随笔》中进行了披露 。 可以发现 , 遗折中并无举荐袁世凯的内容 。 这道遗折 , 现今收录在《清季外交史料》中 。

李鸿章进士兼翰林出身 , 有着十分深厚的文字功底 , 他的这道遗折文笔华丽 , 言辞优美 , 不愧为晚清著名的“刀笔吏” 。 但从内容上看 , 确实乏善可陈 , 他对自己人生最大的政治活动 , 或说是最大的成绩洋务运动只字未提 , 对于清廷即将进行的新政也没有给出建议 , 只留下一份情深意长的离别忧国之心和效忠王朝的最后表白 。


李鸿章临终举荐了此人,正是他葬送了大清王朝,不是袁世凯

李鸿章临终举荐了此人 , 正是他葬送了大清王朝 , 不是袁世凯// //

?在李鸿章身后 , 他的预测和推荐都适得其反 , 毫无效果 。 他的忧国之心和报效君王的遗憾 , 成为一个永叹 。 在他死后11年清王朝也跟着灭亡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