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不透风,疏可跑马,王羲之和颜真卿是如何做到的?


密不透风,疏可跑马,王羲之和颜真卿是如何做到的?

密不透风 , 疏可跑马 , 王羲之和颜真卿是如何做到的?// //

密不透风 , 疏可跑马 , 喜欢书法的朋友对这句话自然不会陌生 。 特别是在书写行书的时候 , 为了写出神采 , 就要在结体处理上体现出疏密的变化 。 具体如何写出这种疏密的变化呢?王羲之和颜真卿是如何做到的呢?今天 , 我们就来好好的分析一下 。

首先 , 我们来研究一下王羲之是如何体现出疏密的对比的 。 就拿下图王羲之《兰亭序》之中的这个“足”字来说吧 , 王羲之在处理这个字的时候 , 将上面的部分尽可能的压缩成扁平状 , 到了下面的时候 , 又充分的向下伸展 , 从而形成上收下放的变化效果 。 这个“足”字为啥精彩?抛开用笔不说 , 这种疏密变化的处理也为这个字增色不少 。


密不透风,疏可跑马,王羲之和颜真卿是如何做到的?

密不透风 , 疏可跑马 , 王羲之和颜真卿是如何做到的?// //

在王羲之的行书中 , 这种疏密的变化是局部的 , 是体现在细节之中的 , 需要用心观察才能注意到 。 比如下图的这个“将”字 , 之所以给人一种空灵的感觉 , 下面那个“点”的位置是关键 。 王羲之为啥将这个“点”下移呢?原因很简单 , 就是为了在中间形成大片的空白 , 和上方的紧凑形成一个明显的疏密对比 。


密不透风,疏可跑马,王羲之和颜真卿是如何做到的?

密不透风 , 疏可跑马 , 王羲之和颜真卿是如何做到的?// //

看完王羲之的行书 , 我们再来看看颜真卿是如何处理疏密关系的 。 下面的这几个字取自颜真卿的行书经典《祭侄文稿》 。 就以这个“覆”字为例吧 , 颜真卿在处理这个字的时候 , 故意在下方的中间形成了一大片的空白 , 为啥这样做?个人认为 , 主要还是为了体现出疏密上的变化 。 试想 , 如果把这个字的下面两部分紧紧靠在一起的话 , 理论上是没什么问题 , 但是从视觉效果上讲 , 就会少了几分空灵的感觉 。


密不透风,疏可跑马,王羲之和颜真卿是如何做到的?

密不透风 , 疏可跑马 , 王羲之和颜真卿是如何做到的?// //

在颜真卿的《祭侄文稿》中 , 类似“覆”字这样的处理方式处处可见 , 并且比王羲之的行书还要明显一些 。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来《祭侄文稿》的全文进行细细的品读 , 如果能在其中找到一些感觉的话 , 对我们的行书结体是大有帮助的 。

看完王羲之和颜真卿的行书 , 你会发现 , 作为书法史上的两大高手 , 他们的行书之所以精妙 , 很关键的一点就在于细节的处理上 。 正所谓制造矛盾 , 化解矛盾 , 只有写出变化 , 形成对比 , 才能写出行书应有的神采 。


密不透风,疏可跑马,王羲之和颜真卿是如何做到的?

密不透风 , 疏可跑马 , 王羲之和颜真卿是如何做到的?// //

我们在学习行书的时候 , 无论你是学王羲之还是颜真卿 , 甚至是别家 , 都要观察到其中的细微处 , 精彩的地方也正是来源于这些细节的变化上 。 另外 , 在学习的过程中 , 还要及时的用脑总结 , 将那些有特点的地方牢牢的记在心中 , 这样才能达到为我所用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