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双忠祠街:清朝建造的抗清忠臣祠堂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济南双忠祠街:清朝建造的抗清忠臣祠堂


济南双忠祠街:清朝建造的抗清忠臣祠堂

济南双忠祠街:清朝建造的抗清忠臣祠堂// //

双忠祠街 , 是明府城中的一条老街 , 在鞭指巷的北边 , 东西走向 , 因清初在街的偏西路北建有双忠祠而得名 。

明末国难 , 两忠卫国牺牲

双忠祠 , 是为了纪念明末在济南死难的山东巡按宋学朱和历城知县韩承宣建立的 。

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 , 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在西部中国节节胜利 。 趁着明军与农民起义军死斗之际 , 关外清朝统治者多尔衮率领骑兵十余万 , 兵分两路入侵明朝 。

清军在密云墙子岭和青山关突破了明军的防守 , 明蓟辽总督吴阿衡率兵迎战 , 壮烈殉国 。 清铁骑经北京城外攻下涿州 , 西沿涿州南下大道 , 东沿运河 , 兵分八路 , 齐头并进 , 所过府、州、县 , 均被攻破 。 明廷震惊 , 下诏各地勤王 , 宣山西总督卢象升督各路援军 , 以太监高起潜督边防劲旅狙击迎战 。


济南双忠祠街:清朝建造的抗清忠臣祠堂

济南双忠祠街:清朝建造的抗清忠臣祠堂// //

济南双忠祠街

高起潜这个人 , 胆子很小 , 畏敌如虎 , 虽坐拥精兵数万 , 但是仍然逡巡不前 。 他将部队驻扎在数十里外 , 拥兵观望 。 总督卢象升名义上是各军的统帅 , 但是并无实权 , 手下的王朴、杨国柱、虎大威三总兵 , 不足两万人马 , 还都是将骄兵疲 , 实在不堪一战 。

这年十二月中旬 , 明清两军在巨鹿贾庄蒿水桥相遇 , 王朴首先率兵跑了 , 清军趁势冲来 , 铁骑腾踏 , 箭飞如雨 。 杨国柱、虎大威部跟着溃败 。 黎明后 , 只有卢象升指挥标兵三千死战 , 卢身已中四箭 , 又受三处刀伤落马 , 战死沙场 。 掌牧官杨陆凯为了掩护卢象升 , 身中二十四箭阵亡 。 卢象升的坐骑守在主人的尸首边不肯离去 , 伴随着东北风 , 阵阵嘶鸣 , 人们也借此寻找到了卢象升的尸首 。

清兵继续南下 , 崇祯皇帝命令兵部尚书杨嗣昌会同山东巡抚颜继祖率军赴德州堵防 , 但是清军势如破竹 , 由巨鹿连破临清、武城、茌平 , 于十二月中旬兵临济南府城下 。

此时 , 山东巡按宋学朱正在章丘巡查 , 闻军情后 , 火速返回济南 , 与布政使张秉文共同守城 。 虽然此时济南只有乡兵五百和莱州的援兵七百 , 但是面对十余万清军的围攻 , 毫无惧色 , 坚守了九昼夜 。 最后在清军的炮火云梯中 , 被攻陷城池 , 这一天是崇祯十二年(1639年)正月初二 。

济南沦陷后 , 宋学朱在城楼战死 , 张秉文在西门大街巷战死 , 妻室女眷投大明湖自杀 。 按察副使、盐运使、兵备道、济南知府、同知、通判、历城知县韩承宣等均遇难 。


济南双忠祠街:清朝建造的抗清忠臣祠堂

济南双忠祠街:清朝建造的抗清忠臣祠堂// //

位于双忠祠街孙家大院南墙上的拴马桩

这场战争是济南历史上的空前劫难 。 城破之后 , 清军为了泄愤 , 大量屠杀平民 , 并将年轻妇女、少年男丁俘走 。 数十年后 , 蒲松龄著的《聊斋志异》在《鬼隶》、《林氏》等篇中反映了这场祸事 。

清朝建造双忠祠

1644年 , 清军入关后 , 为巩固对全国的统治 , 开始大肆宣扬“教忠教孝” , 对抗清明臣进行了大量的褒扬 。

原在济南死难的张秉文 , 本已受到了明廷追赠的官职和“恤典” , 并给他建立了专门的祠堂进行祭祀 。 宋学朱则因为没有找到他的尸体 , 明朝并没有对他进行“恤典” 。

康熙年间 , 宋学朱的儿子宋德宜官拜大学士、礼部尚书;韩承宣的儿子韩世奇任湖南巡抚 。 按照清朝管理 , 朝廷追封宋学朱为文渊阁大学士 , 追赠韩承宣为工部尚书 。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 , 康熙巡幸江南 , 在长洲宋学朱的墓地 , 题词“传经世泽” , 次年在济南建造了双忠祠 , 供奉宋学朱和韩承宣 。

据史料记载 , 建祠之后 , 祠堂院中有泉水涌出 , 随即命名为“双忠泉” 。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 , 清高宗对明末死难的诸臣都给予了“赐谥” , 宋学朱被赐为“忠烈” , 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 , 又重修了双忠祠 。


济南双忠祠街:清朝建造的抗清忠臣祠堂

济南双忠祠街:清朝建造的抗清忠臣祠堂// //

双忠泉位于双忠祠街上

双忠祠在历史上 , 以院中的四座丰碑著称 。 一是王士禛撰文的《双忠祠记》 , 一是徐乾学撰文的《宋御史传》 , 还有两块是山东学政赵申季撰文的《双忠泉记》和宋学朱后人宋思仁撰文的《重修双忠祠记》 。

这四座碑 , 撰文者都是名家 , 书写的人多为济南名士(朱缃、朱纲、朱绛、桂馥) , 从文物角度上来说 , 十分有价值 , 可惜现在均不知下落了 。

历经多年风雨沧桑 , 双忠祠已经废弃 。 街口一眼古泉边打扫得干干净净 , 大理石砌栏 , 池壁上端刻着“双忠泉”三字 。 如今 , 人已没 , 祠亦废 , 但青史未泯 , 泉水为鉴 。

作者:朱文龙

来源:济南明府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