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名将不该有的死亡,把帝国引向另外的方向

这场战争叫萨尔浒之战(地点在今天大城市辽宁抚顺东大伙房水库附近) , 是明朝后期在关外的最后一次主动出击 , 在此之前 , 明朝在东北这块苞米地有着无可挑战的优势和控制力 , 但是眼看着努尔哈赤带领女真人建立的后金越来越强大 , 朝廷也有点坐不住了 。

在这里 , 有的朋友可能要问 , 怎么又是后金 , 又是女真 , 又是满族的 , 到底什么关系?那好 , 我们停下来捋一捋:

女真族 , 发源于东北白山黑水之间:

对于这场战争 , 领导是重视的 , 朝廷上下也是精心准备 。 懒得多少年不上朝、一条腿都有点肌肉萎缩的万历皇帝都破例临朝 , 兵部派出当时全国最优秀的名将all star全明星组合 , 更是从全国抽调精锐部队开往辽东打努先生 , 共计11万人 , 号称47万(从这点看来 , 中国男人确实有吹牛的传统 , 曹操赤壁之战带了20万人 , 号称80万) 。 (明朝将领盔甲)

我们简单说一下战争经过和结果:

明朝的具体部署是:兵部左侍郎杨镐(相当于现在国防部副部长 , 参加过万历援朝战争)坐镇沈阳指挥 , 11万人兵分四路 , 以赫图阿拉(努尔哈赤的首都)为目标 , 分进合击 , 四路会攻 , 目标是一举围歼后金 。

四路人马的指挥官更是名将盛宴、群星荟萃:

杜松:陕西榆林人 , 杜桐之弟 , 明朝大将 , 官至总兵 , 历镇延绥、蓟州、辽东、山海关 , 威名远扬 , 与胡人作战百余次 , 战无不胜 , 塞外民族皆称其为“杜太师” 。

马林:河北蔚州人 , 名将马芳次子 , “雅好文学 , 能诗 , 工书 , 交游多名士” 。

李如柏:名将李成梁之子 , 超级名将李如松之弟 , 万历援朝战争时 , 率先攻破平壤、勇夺开城有功 。 镇守辽东时 , 击退蒙古炒花部 , 加封将军、右军都府右都督 。

刘綎:江西南昌人 , 明朝杰出的抗倭将领、军事家 。 大将军都督刘显之子 , 万历年间武状元 , 善使120斤的大刀 , 在朝鲜和中国西南战场屡建奇功 , 有“晚明第一猛将”之称

当时以明朝的国力 , 将领的名气 , 历经过“万历三大征”(宁夏之役、朝鲜之役、播州之役)的百战老兵 , 可以说全地球人都觉得是巴西队踢中国队 , 随便搞搞就OK了 , 努尔哈赤也很紧张 , 还故作镇定地说:“凭尔几路来 , 我只一路去” 。

电影很形象地表达出了萨尔浒之战的结果:

努尔哈赤的后金大胜 , 明朝惨败 , 万历皇帝痛哭 , 一年后就驾崩了 。 这场仗之后 , 明朝元气大伤 , 在关外 , 对后金的优势荡然无存 , 全面转入被动防御 , 25年之后 , 清军入关 , 江山易手 , 社稷全非 。

是不是以为到这里本文要结束了?哈哈 , 本来确实是这样的 , 我也有点困 , 但是如果就光说说史实 , 那也太没技术含量了 , 那么 , 让我们拿起放大镜 , 从一个人们不太关注的新颖角度 , 说个大胆的猜测 , 请您收看 。

明军四路人马三路全军覆没 , 战损率高达75% , 可见女真人战斗力的强悍 , 同样表现女真人强悍战斗力还有韩国电影《最终兵器:弓》 , 背景是皇太极第二次入侵朝鲜(韩国史称“丙子胡乱”) , 可见给韩国人心中留下多大阴影 。 但是你发现没有 , 竟然有一路能够得以全身而退 , 那就是李如柏率领的南路军 。

也许你会想 , 巧合呗、距离远呗、或者没赶上呗 , 其实我想绝不是这样 。

我们来清楚地分析不应该不打上的几个原因:

1、时间 。 萨尔浒之战朝廷催战非常急 , 本来计划应该在农历四月开战 , 春暖花开 , 阳光和煦是吧 , 那打起来多爽 , 结果朝廷等不了 , 几次催战 , 严令各路必须于二月出发 , 所以李如柏率领的南路军不可能时间赶不上 。

2、距离 。 距离上面 , 李如柏率领的南路军比刘綎率领的东路军离赫图阿拉更近 , 可是努尔哈赤去打了东路军 , 却放过了南路军 , 要知道东路军其实不管是距离还是路程难度都比南路军更远 , 如果没有迅速搞定东路军 , 而南路军又及时赶到包抄上来 , 那努尔哈赤可就悬了 , 那么问题来了 , 为什么努尔哈赤要冒着这么大风险去舍近求远呢?

3、战力 。 东路军的刘綎号称“晚明第一猛将” , 李如柏虽然也不错 , 但是相比之下算是个软柿子 , 那么努尔哈赤为什么要挑难啃的硬骨头啃呢?

还有个问题 , 萨尔浒之战以明朝攻围后金 , 后金防卫反击的形式发生 , 在这次战役中 , 后金军在作战指挥上运用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方针 , 5天之内连破三路明军 , 可是 , 当时又没有卫星定位 , 没有手机通讯 , 就算派侦查兵看到了再回去报告 , 5天也来不及做出这么精准的打击和这么频繁的兵力调动吧 , 那么 , 只剩下一个可能了 , 是不是努尔哈赤事前就对明军的位置和路线了如指掌呢?

这些问题我们待会再解答 , 我们先来讲讲一个人 , 他叫李成梁 , 南路军指挥官李如柏的爸爸 。

写太多史实你们可能不爱看 , 我就简单点说 , 萨尔浒之战以前 , 明朝还是东北这块苞米地上只手遮天的王 , 万历初期 , 明朝派在这里镇守的就是李成梁 , 当时镇守的工作 , 不仅仅是防御 , 还经常要出差搞搞“犁庭运动” , “犁庭运动”是什么意思?就是如果哪个部落发展强大了 , 有威胁了 , 明朝的将领就去攻打这个部落 , 把这个部落15岁以上男人杀光 , 粮食、房屋破坏 , 总之就是保持关外没有比较强大的部落会对中央产生威胁 , 李成梁就经常干干这事儿 。

话说有一次 , 一个女真部落的首领跟明朝作对 , 李成梁就去打他 , 这个时候 , 一个叫塔克世的人因为和这个部落首领是亲戚 , 自愿帮明朝去劝降这个部落 , 李成梁肯定高兴啊 , 结果 , 打仗的时候刀剑无眼 , 塔克世也被明军误杀了 , 李成梁感觉非常惭愧 , 你看看这事闹的 , 大水冲了龙王庙不是 , 于是就收养和资助塔克世的儿子 , 希望能弥补一下心中的愧疚 , 这个塔克世的儿子 , 就叫努尔哈赤 。

换句话说 , 李成梁的儿子们 , 比如李如柏 , 是跟努尔哈赤一起长大的 。

你是不是有点恍然大悟了 , 准备骂:好啊李如柏你这个叛徒 。

先住手 , 哦不 , 先住口 , 事情还远没有这么简单 。

我们再罗列李家的几个事情 , 你联系起来看一看:

1、李成梁镇守辽东30年间 , 率领辽东铁骑先后奏大捷者十 , 边帅武功之盛 , 200年来前所未有 , 在当时李成梁威名远远胜过戚继光 , 同时 , 明朝武将封爵极少 , 李成梁封宁远伯 , 后被言官所劾 , 万历十九年(1591年)罢官 。

2、李成梁长子李如松(我个人认为是明朝超级名将 , 只是并不为人所熟知 , 可以说他一个人影响了后来东北亚中国、朝鲜、日本、蒙古四国百年的命运 , 以后有机会专门讲讲他)在他声势如日中天时 , 却离奇中埋伏而死 。 如果他不死 , 必然会成为大明边将集团新的领导人 , 朝政也不会因为势力分配的失衡而滑向深渊 , 可能明朝 , 甚至朝鲜、日本、蒙古的历史 , 又会是另一番光景 。


一位名将不该有的死亡,把帝国引向另外的方向

一位名将不该有的死亡 , 把帝国引向另外的方向// //

(继续手写李氏家谱 , 李成梁将门九子)

3、援朝战争的碧蹄馆之战时 , 拼死救出李如松的李家忠实家臣杨元 , 无错却被朝廷处死 。

4、李如柏 , 在李如松之死的前一年 , 被迫因病辞官 , 在家一呆就是二十多年 , 直到萨尔浒之战时被再次起用 。

5、李家忠实家臣李宁 , 在朝鲜战场明军占有绝对优势兵力时 , 后援迟迟不到 , 寡不敌众 , 力战身亡 。

6、李如梅 , 援朝战争时勇猛 , 后却被朝廷大臣劾其畏敌不前 , 被劾罢官 。

7、李家另一个家臣李平胡 , 在李如松遭遇埋伏时 , 未救援 , 导致李如松战死 , 事后被调离李家势力范围 , 后升官 , 一直活跃到天启年间 。

看到这里 , 你是不是隐隐约约有种这是一盘大棋的感觉 , 总而言之 , 在李如松之死前后一年左右 , 其身旁的嫡系羽翼撤得撤、死得死 。 那么 , 看到这里 , 你还是否觉得李如松之死真的只是一次意外的中伏吗?


一位名将不该有的死亡,把帝国引向另外的方向

一位名将不该有的死亡 , 把帝国引向另外的方向// //

(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

到这里 , 大雾要慢慢消散了 , 这一盘大棋我觉得是这样的:


一位名将不该有的死亡,把帝国引向另外的方向

一位名将不该有的死亡 , 把帝国引向另外的方向// //

明朝中后期 , 帝国就基本确立了宦官(太监)、文官、边将这一三角形权力稳定结构 , 在不同的皇帝在位时期 , 这三股势力的强弱根据皇帝的信任会有变化 , 比如正德年间 , 就是边将势力较大 , 万历年间 , 就是文官势力大 , 天启年间 , 就是宦官势力大等等 , 三大集团互相倾轧 , 但总体保持稳定 , 国家还能正常运行 。

那么到了李如松这个时候 , 我们大胆猜测 , 朝廷中的宦官集团和文官集团为了获得更大的权力分配 , 暗中联合 , 心照不宣 , 互相配合 , 瞄准整个边将集团 , 开始清洗以李成梁为首的“边将”集团 , 收买李家家臣李平胡 , 让其泄露李如松出征时间和路线 , 导致边将集团新的领导人李如松中伏而死 , 同时力保李平胡安全 , 将其调离李家势力范围 , 避免其被李家报复 。 而包括老资格李成梁在内 , 边将们死的死 , 撤的撤 , 几乎被全部剪除 , 这是一场政治和阴谋相结合的、悄无声息、有条不紊的清洗 。

还有几条证据可以侧面印证这个大胆的猜测 , 那就是:

1、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 , 也就是李如松战死和众多边将被清洗后 , 李成梁将万历初年时由他自己兴建 , 已“生聚日繁、至六万四千余家”的宽甸等六个重要堡垒全部放弃 , 任由努尔哈赤在关外发展壮大 。

2、李成梁死后第三年 , 努尔哈赤正式起兵(毕竟李成梁对努尔哈赤有养育和栽培之恩 , 努尔哈赤也不好意思在他生前起兵) , 反抗明朝 。

3、萨尔浒之战仅仅李如柏一路人马全身而退 , 且极有可能他将明军位置路线时间提前告诉努尔哈赤 , 努尔哈赤才能在5天之内来回消灭三路大军(李如柏为了报复朝廷对边将和李家的清洗) 。

4、再后来 , 从毛文龙到袁崇焕 , 从祖大寿到吴三桂 , 再到南明左良玉拥兵70万不战而投降清朝 , 就可以看出 , 从李家被整死开始 , 边将集团已经对朝廷、对朱家彻底失去了效忠和信任 , 使得崇祯后期带兵抵抗的主要就剩下文官和文人 。

当三角形的稳定结构被打破 , 那么出现两虎相争的局面也就不会太远了 , 当三角形的一端——边将集团被清洗完毕之后 , 天启、崇祯年间 , 明朝党争的最高峰——以东林党为首的文官集团与以魏忠贤为首的宦官集团(阉党)的血雨腥风 , 才刚刚开始 。

汉亡于外戚 , 唐亡于藩镇 , 宋亡于外敌 , 明亡于党争 。

当历史车轮碾来之际 , 哪怕是李如松这样位极人臣的名将 , 依然也只能是无能为力 , 那你问:“做个普通人可好?”那也得有个安全稳定的环境啊 , 所以 , 朋友们 , 珍惜现在的生活 , 他可能有这样那样让你不满、让你难过的地方 , 但是 , 你依旧是幸福的 。

~~~~~~~~~~~~~~~~~~~~~~~~~~~~~~~~~~~~~~~~